收藏 分销(赏)

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8076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201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1 ISSN 2096-2223 CN 11-6035/N 文献 CSTR:32001.14.11-6035.csd.2023.0053.zh 文献 DOI:10.11922/11-6035.csd.2023.0053.zh 数据 DOI:10.57760/sciencedb.o00119.00079 文献分类:地球科学 收稿日期:2023-02-06 开放同评:2023-02-16 录用日期:2023-08-31 发表日期:2023-09-26 *论文通信作者 张一平: 宋清海: www.csdata.org 专题专题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

2、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 周年专刊周年专刊 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数据集 刘雅琪刘雅琪1,张晶,张晶1,郑惠旭,郑惠旭1,2,费学海,费学海3,沙丽清,沙丽清1,周文君,周文君1,周立国周立国1,邓晓保,邓晓保1,4,罗艳,罗艳1,4,邓云,邓云1,4,于贵瑞,于贵瑞5,张雷明,张雷明5,张一平张一平1*,宋清海,宋清海1*1.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 666303 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 650224 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

3、025 4.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云南勐腊 666303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摘要: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上,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成为实施气候治理的必需。陆地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而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生物量丰富、生产力旺盛等特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固碳功能。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站是中国通量研究网络(ChinaFLUX)的首批成员站之一,自 2002 年建成至今已积累 20 年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本数据集遵循 ChinaFLUX 数据处理体系,处理并汇整了西双版纳热带

4、季节雨林 2011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的标准化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形成的数据产品包含 4 种时间尺度(30 分钟、日、月和年)。本数据集可应用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响应机制分析和固碳效益评估等研究领域,也可为生态系统模型参数优化和结果验证提供参考。通过多平台架构、多尺度融合、多方法耦合,以期进一步为解析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水热循环机制、时空动态和预估未来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支撑,从而为达成中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关键词:涡度相关技术;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循环;碳汇;气象要素 数据数据集集基本基本信息简介信息简介 数据集名称数据集名称 20112015 年西双

5、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数据通信作者数据通信作者 张一平();宋清海()数据作者数据作者 刘雅琪,张晶,郑惠旭,费学海,沙丽清,周文君,周立国,邓晓保,罗艳,邓云,于贵瑞,张雷明 数据时间范围数据时间范围 20112015年 地理区域地理区域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双版纳生态站 数据量数据量 23.9 MB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xlsx 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2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o0011

6、9.00079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国家973项目(2002CB412501、2010CB833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09、40571163、31061140359、31770528、41961144017、U1602234、U1202234、41271056、31290221、41071071、41975147、420751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5);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1035);中国科学院项目(KZCX1-SW-01-01A、KZCX2-YW-432-1、KZCX2-YW-Q1-05-04、XDA05050601);中国科学院“一三

7、五”专项(方向一:2017XTBG-F01;突破一:2017XTBG-T01);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005AC160003);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20302)。数据集组成数据集组成 数据集包含两类数据文件,其中:(1)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气象数据(20112015)文件夹存放各年不同时间尺度的常规气象数据(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强、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降水、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表格文件共20个,数据量为16.3 MB;(2)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通量数据(20112015)文件夹

8、存放各年不同时间尺度的碳水热量通量数据(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总生态系统碳交换、潜热通量、显热通量),表格文件共20个,数据量为7.6 MB。引引 言言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立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之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CO2排放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1,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成为实施气候治理的必需2。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大气 CO2的汇,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据重要地位1-2。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关键过程的长期连续观测,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区域及全球碳收支过程、碳汇功能及其变异,并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

9、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提供参考3。热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巨大的碳库,还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固碳4。中国西双版纳地区位于热带北缘,当地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节雨林,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量巨大、生产力旺盛的特征,在调节大气 CO2浓度、维持碳汇功能和缓解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站是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之一5,自 2002 年起依照 ChinaFLUX 通量监测规程建成通量观测系统,至今已累积 20 年的碳水通量、能量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在前期已发布的 20052010 年数据集的基础上6,整理形成了 201120

10、15 年西双版纳站不同时间尺度(半小时、日、月、年)的碳水通量和能量观测数据。通过数据集的发布,以期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等相关领域科学数据的交流和传播共享,从而为推动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达成中国“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样地描述样地描述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站(2155N,10115E)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3 勐腊县,属西南季风区,全年分为干季(11 月

11、翌年 4 月)和雨季(510 月),其中干季又可分为雾凉季(11 月翌年 2 月)和干热季(34 月)7。当地年均温约 21,年降水量为 1491 mm,但各月降水量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7-8。版纳站通量塔建于山间低谷区,所处植被类型为原生热带季节雨林,林龄约 180 年,平均群落高度约 35 m,群落盖度 90%,群落结构复杂,分层现象明显。乔木层可按植被高度分为上、中、下3 层,上层(30 m)优势种主要为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中层(1630 m)主要树种为云南玉蕊(Barringtonia mac

12、rostachya)、大叶白颜树等(Gironniera subaequalis),下层(16 m)高度主要树种有云树(Garciniacowal)、假广子(Knema erratica)等,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8。1.2 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 研究地点的通量塔塔高 72.0 m,于 2002 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安装在塔上的开路涡度相关通量系统和多层微气象观测系统可用于进行数据监测。涡度相关系统安装高度为 48.8 m,包括:1)CO2/H2O开路红外气体分析仪 LI 7500A;2)三维风速和温度仪(CSAT3)来监测碳、水和能量通量,使用CR5000 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其存储

13、原始数据为 10 Hz 数据。设置的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包括:风速和温湿度垂直梯度观测系统(7 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变化观测(6 层);太阳辐射和降雨量观测(塔顶);四分量净辐射和植物冠层表面温度变化观测(41.6 m);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9 层土壤温度梯度、3 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等相关观测。CR1000 用于数据采集存储,采样频率为 0.5Hz。通量和气象定位观测系统所有仪器设备均会进行定期校对和检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研究结果可靠性。各测定要素的安装位置、所用设备型号及其制造商等详细信息见表 1。表表 1 观测项目所用分析仪相关信息观测项目所用分析仪相关信息 Table 1 Inform

14、ation about the analyzers used for the observation items 观测系统观测系统 测定要素测定要素 安装高度(安装高度(m)/深度深度(cm)观测仪器及制造商观测仪器及制造商 数据采集器及制数据采集器及制造商造商 CO2和水热通量 三维超声风速 48.8 m CSAT3(CAMPBELL)CR5000(CAMPBELL)CO2、H2O密度 LI-7500A(LI-COR)常规气象要素 空气温度/湿度 7 层(4.0,16.0,26.0,36.0,42.0,48.8,69.8 m)HMP45C(VAISALA)CR1000(CAMPBELL)风速

15、 A100R(VECTOR)风向 70.0 m W200P(VECTOR)降水量 72.0 m 52203(RM YOUNG)总辐射 70.0 m CM11(KIPP&ZONEN)净辐射 41.6 m CNR-1(KIPP&ZONEN)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4 观测系统观测系统 测定要素测定要素 安装高度(安装高度(m)/深度深度(cm)观测仪器及制造商观测仪器及制造商 数据采集器及制数据采集器及制造商造商 光合有效辐射 6 层(4.0,10.0,22.0,31.0,36.0,70.0

16、m)LQS70-10(APOGEE)红外温度传感器 41.6 m IRTS-P(POGEE)大气压传感器 4.2 m CS105(VAISALA)土壤温度 9 层(0.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 cm)105T/107-L(CAMPBELL)土壤水分 3 层(5.0,20.0,40.0 cm)CS615-L(CAMPBELL)土壤热通量 5.0 cm HFP01(HUKSEFLUX)1.3 数据处理和产品加工方法数据处理和产品加工方法 版纳生态站站点地形及气候条件特殊,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在基于 ChinaFLUX 流程与标准的前提下9

17、-11,做出一定的改进和订正12-13。数据处理流程见图 1。1.3.1 通量数据处理通量数据处理 首先要对通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校对 30 min 原始通量数据的时间,对于时间信息不完整的数据进行检查并插补。之后,对缺失的或有降雨发生的通量和 CO2浓度数据应进行异常值剔除,并把明显不处于其正常阈值的数据删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地点位于山坳,且当地地处静风区,加之夜间空气层结稳定,涡度相关仪器难以感应到冠层大气界面的通量交换,观测数据存在误差,故未采用 ChinaFLUX 规定的摩擦风速 u*0.2 m/s 的标准,而剔除夜间摩擦风速 u*0 mg m-2 s-1的数据应剔除。在进行坐标

18、轴旋转(自然风系统三次旋转方法)和 WPL(Webb,Pearman and Leunings calibration method)校正后,需重复数据筛选步骤,对校正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筛选,再进行能量闭合评价和冠层储存项校正。通 量 数 据 的 在 线 插 补 在 涡 度 相 关 数 据 处 理 工 具 网 站(https:/www.bgc-jena.mpg.de/REddyProc/brew/REddyProc.rhtml)进行。数据拆分方法采用边际分布采样法:首先,基于夜间通量观测数据,采用与缺失数据插补时相同的回归方程以确定生态系统呼吸方程中的系数,再估算夜间和白天的生态系统呼吸;之后,

19、对插补完成的白天 CO2通量数据和估算的同时刻生态系统呼吸求和,得到总生态系统生产力9。1.3.2 气象数据处理气象数据处理 气象数据处理步骤与通量数据质量控制步骤相似,主要包括原始数据校对、异常值(缺失值)剔除和阈值剔除。阈值剔除过程中需要结合西双版纳过往多年、多个站点的气象数据进行筛选判断。在数据插补方面,由于西双版纳生态站在距本站点通量塔仅1 km处建有气象站点,是离通量塔最近的气象站,因此可通过申请使用该站点气象数据,来对本站已经缺失或者剔除的气象数据进行插补。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

20、2023,8(3)|5 图图1 涡度相关系统涡度相关系统30 min碳水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处理流程碳水通量数据和常规气象数据处理流程 Figure 1 Processing of half-hourly carbohydrate flux data and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the vorticity-related system 2 数据样本描述数据样本描述 本数据集汇整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 20112015 年连续 5 年的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文件共分为两类,即各年常规气象数据文件和各年通量数据文件。每年每类数据文件均按照 4 种时间尺

21、度(30 分钟、日、月和年)整理成表格,表内所有数据均以数字形式呈现。数据文件共有 40 个,总数据量 23.9 MB。气象与通量数据表头及相关说明如表 2 和表 3 所示。1.异常值剔除 2.阈值剔除 3.气象数据插补 1.坐标轴旋转 2.WPL 校正 3.降水同期数据剔除 4.夜间数据校正(主要是 u*校正)5.Fc 阈值剔除 6.Fc 异常值剔除 7.存储项 Fs 计算 碳-水通量数据插补 1.GEE NEE-Reco 2.GEE、NEE 和 Reco 计算分析 3.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月、年)通量 碳通量拆分与统计分析 1.白天通量数据插补(光响应方程)2.夜间通量数据插补(呼吸方

22、程)3.数据整合,得到完整 NEE 等 通量塔观测数据 30 min 通量观测数据 30 min 常规气象观测数据 数据格式转换及匹配 通量数据质量保证/控制(A/C)气象数据质量保证/控制(A/C)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6 表表2 气象数据表说明及指标观测高度气象数据表说明及指标观测高度 Table 2 Description of meteorological data table and the index observation heights 数据项数据项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观

23、测高度观测高度 数据项说明数据项说明 年 年份 月 月份 日 日期 时 小时 分 分钟 秒 秒 近地面空气温度 4.2 m 近地面平均空气温度 冠层上方空气温度 42.0 m 冠层上方平均空气温度 近地面空气湿度%4.2 m 近地面平均相对湿度 冠层上方空气湿度%42.0 m 冠层上方平均相对湿度 近地面水汽压 kPa 4.2 m 近地面水汽压 冠层上方水汽压 kPa 42.0 m 冠层上方水汽压 近地面风速 m/s 4.2 m 近地面风速 冠层上方风速 m/s 42.0 m 冠层上方风速 风向 degree 70.0 m 风向 大气压 kPa 4.2 m 大气压强 太阳辐射 W/m2 70.

24、0 m 太阳辐射 净辐射 W/m2 41.6 m 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mol/m2 70.0 m 光合有效辐射 一层土壤温度 0.0 cm 0.0 cm 土壤温度 二层土壤温度 40.0 cm 40.0 cm 土壤温度 三层土壤温度 60.0 cm 60.0 cm 土壤温度 四层土壤温度 80.0 cm 80.0 cm 土壤温度 五层土壤温度 100.0 cm 100.0 cm 土壤温度 一层土壤体积含水量 m3/mm 5.0 cm 5.0 cm 土壤水分 二层土壤体积含水量 m3/mm 20.0 cm 20.0 cm 土壤水分 三层土壤体积含水量 m3/mm 40.0 cm 40.0 cm

25、 土壤水分 降水量 mm 72.0 m 总降雨量 表表3 通量数据表说明通量数据表说明 Table 3 Description of the flux data sheet 时间尺度时间尺度 数据项数据项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数据项说明数据项说明 半小时 年 月 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7 时间尺度时间尺度 数据项数据项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 数据项说明数据项说明 日 时 分 NEE mg CO2 m-2 s-1 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值为负值表示生态系统是碳汇功

26、能,反之为碳源)RE mg CO2 m-2 s-1 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呼吸 GEE mg CO2 m-2 s-1 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 LE W m-2 半小时尺度的潜热通量 Hs W m-2 半小时尺度的显热通量 ET g m-2 s-1 半小时尺度的蒸发量 日尺度 年 年份 月 月份 日 日期 NEE gC m-2 d-1 每日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 gC m-2 d-1 每日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 gC m-2 d-1 每日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 MW m-2 d-1 每日潜热通量累计值 Hs MW m-2 d-1 每日显热通量累计值 ET kg H2O

27、m-2 d-1 每日蒸发量累计值 月尺度 年 年份 月 月份 NEE gC m-2 m-1 每月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 gC m-2 m-1 每月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 gC m-2 m-1 每月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 MW m-2 m-1 每月潜热通量累计值 Hs MW m-2 m-1 每月显热通量累计值 ET kg H2O m-2 m-1 每月蒸发量累计值 年尺度 年 年份 NEE gC m-2 y-1 每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 gC m-2 y-1 每年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 gC m-2 y-1 每年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 MW m-2 y-1

28、 每年潜热通量累计值 Hs MW m-2 y-1 每年显热通量累计值 ET kg H2O m-2 y-1 每年蒸发量累计值 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8 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由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上方大气的湍流的能谱和协谱基本符合 K41 理论所推论的-2/3 和-4/3 指数关系9,14,且 20112015 年半小时尺度数据能量闭合分析结果表明,能量平衡比率约 0.68,因此认为本台站通量数据基本可靠,能量平衡状况欠佳可能与当地地形条件和植被异质性等因素有关15。20

29、112015 年间,半小时尺度上的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潜热通量(LE)和显热通量(H)有效观测数据比例分别为 49.1%59.8%、46.5%59.9%、51.0%59.4%;其中,除2013 年 NEE 和 LE 有效数据为 49.1%和 46.5%外,其余年份通量有效数据量均达到 50.0%以上(图2)。造成西双版纳站数据缺失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类:一为区域强降雨天气伴随的雷电击坏了供电装置,或是供电线路维护导致观测站点停电以及仪器故障等造成的数据缺失;二为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缺失,包括异常值剔除、通量数据筛选等。图图2 半小时尺度上不同年份质控后的有效通量数据比例

30、(半小时尺度上不同年份质控后的有效通量数据比例(%)Figure 2 Proportions of effective flux data after quality control in different years on a half-hourly scale(%)4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本数据集由国家生态科学信息存储库(http:/ Science Data Bank(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o00119.00079)对数据集进行访问和下载。在使用本数据集前需要说明:由于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情况,数据插补是处理的必要步骤,然而

31、插值方法的不同使碳水热通量的计算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的处理技术与方法还没有形成全球普遍公认的技术体系。为降低数据插补引起的不确定性,建议优先使用半小时尺度的未插补数据。另外,由于西双版纳复杂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植被特征,对数据结果的稳定性难免产生影响,在观测系统运行以及数据质量控制时需严格把控。59.8 58.8 49.1 58.5 59.0 59.0 58.5 46.5 58.8 59.9 58.6 58.5 51.0 58.7 59.4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12012201320142015质控后有效数据比例(%)年份NE

32、ELEH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9 5 数据价值数据价值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响应并作用于全球变化,而通量塔是能够直接监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观测系统之一。本数据集可服务于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响应机制分析、固碳效益评估和生态价值评价等相关领域;同时,通过长期的通量观测研究工作,不仅积累了大量本底数据和观测经验,也能为生态系统建模中的参数优化和结果验证提供参照,降低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热带季节雨林作为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类型,当前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已基本实现对

33、其碳收支的长期连续监测,这将深化对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认知;而通过与过程模型、大气反演等多种手段的耦合,也有助于拓展未来研究范围至整个热带亚洲,以及完善热带地区乃至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评估和预测研究。通过多平台架构、多尺度融合、多方法耦合,以期进一步为解析区域及全球碳水热循环机制、时空动态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预估未来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支撑。致致 谢谢 感谢 ChinaFLUX 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支持!感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生态站为本数据集的生产做出的贡献!感谢各项目对本站点长期监测和研究开展的资助!另外,感谢杨东海、依涛香、于辉

34、、起德花、Palingamoorthy Gnanamoorthy 等人对于数据观测、整理、初级质控及上报等方面的辛苦工作!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气象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原始数据采集工作的长期开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因如此,多年标准化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才得以持续积累。数据作者分工职责数据作者分工职责 刘雅琪(199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汇编和论文写作。张晶(1995),女,山西省高平市人,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采集和处理。郑惠旭(1995),男,云南省德宏

35、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采集和处理。费学海(1984),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沙丽清(196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变化。主要承担工作:碳水通量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和技术途径。周文君(1977),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运用。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集格式规范化、数据管理和服务。周立国(1989),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主要承担工作:数据管理和服务。邓晓保(1959

36、),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数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10 据分析。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罗艳(1989),女,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运行。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集格式规范化、数据管理和服务。邓云(198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信息学。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于贵瑞(1959),男,辽宁省大连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监测指导和质量

37、控制。张雷明(1974),男,河南省开封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承担工作:监测指导和质量控制。张一平(1957),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气候变化。主要承担工作:通量的总体运行与科学发展。宋清海(1979),男,山东省安丘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分配模式。主要承担工作:碳水通量数据最终质量控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IPCC.Climate change 2022: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summary for policymakers)M/OL.2022-04-04.https:/repor

38、t.ipcc.ch/ar6wg3/pdf/IPCC_AR6_WGIII_SummaryForPolicymakers.pdf.2 PIAO S L,He Y,WANG X H,et al.Estimation of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sink:Methods,progress and prospectsJ.Science China Earth,2022,65(4):641-651.DOI:10.1007/s1 1430-021-9892-6.3 于贵瑞,张雷明,孙晓敏.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主要进展及发展

39、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7):903-917.YU G R,ZHANG L M,SUN X M.Progresse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flux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hinaFLUX)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4,33(7):903-917.4 FENG Y,ZENG Z Z,Timothy D.Searchinger,et al.Doubling of annual forest carbon loss over the tro

40、pics during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J.Nature Sustainability,2022,5:444-451.DOI:10.1038/s41893-022-00854-3.5 YU G R,FU Y L,SUN X M,et al.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ChinaFLUX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6,49(2):1-23.DOI:10.1007/s11430-006-8001-3.6 起德花,张一平,宋清海,等.200

41、32010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OL.中国科学数据,2021,6(1).(2021-03-31).DOI:10.11922/csdata.2020.0037.zh.I D H,ZHANG Y P,SONG H,et al.A dataset of carbon,water and energy fluxes observed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from 2003 to 2010J/OL.China Scientific Data,2021,6(1).(2021-03-31).DOI:10.119

42、22/csdata.2020.0037.zh.7 姚玉刚,张一平,于贵瑞,等.热带森林植被冠层 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23-29.YAO Y G,ZHANG Y G,YU G R,et al.Estimation of CO2 storage flux between forest and atmosphere in a tropical forestJ.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2011,33(1):23-29.8 CAO M,ZOU X M,WARREN M,et al.Tropical f

43、orests of Xishuangbanna,China.Biotropica,2006,38(3):306-309.DOI:10.1111/j.1744-7429.2006.00146.x.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中国科学数据中国科学数据,2023,8(3)|11 9 谭正洪.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TAN Z H.The Carbon Balance of a Primary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D.Beijing:Gra

44、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1.10 张雷明,罗艺伟,刘敏,等.20032005 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OL.中国科学数据,2019,4(1):18-34.DOI:10.11922/csdata.2018.0028.zh.ZHANG L M,LUO Y W,LIU M,et al.Carbon and water fluxes observed by the Chinese Flux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2003-2005)J.Ch

45、ina Scientific Data,2019,4(1):18-34.DOI:10.11922/csdata.2018.0028.zh.11 于贵瑞,孙晓敏.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YU G R,SUN X M.Principles of flux measurement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12 姚玉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碳湖”形成机理及其对净生态系统 CO2交换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YAO Y G.Formatio

46、n Mechanism of the Carbon Lake and Its Influence on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in a Tropical Rainforest in Xishuangbanna,SW ChinaD.Beijing: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0.13 FEI X H,SONG H,ZHANG Y P,et al.Carbon exchang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

47、n forest ecosystems in Yunnan,Southwest China 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8,616-617:824-840.DOI:10.1016/j.scitotenv.2017.10.239.14 Kaimal J C,Wyngaard J C,Izumi Y.et al.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layer turbulenceJ.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1972,98(417):563-589.15 金艳,廖立国,张颖,等.西双

48、版纳热带季雨林通量分配及能量平衡问题.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2,30(4):472-482.DOI:10.11926/jtsb.4509.JIN Y,LIAO L G,ZHANG Y,et al.Studies on the Flux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Closure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ChinaJ.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2022,30(4):472-482.DOI:10.11926/jtsb.4509.论文引用格式论文引用

49、格式 刘雅琪,张晶,郑惠旭,等.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J/OL.中国科学数据,2023,8(3).(2023-09-24).DOI:10.11922/11-6035.csd.2023.0053.zh.数据引用格式数据引用格式 刘雅琪,张晶,郑惠旭,等.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DS/OL.Science Data Bank,2023.(2023-02-07).DOI:10.57760/sciencedb.o00119.00079.20112015 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

50、量观测数据集 www.csdata.org|12 A dataset of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observed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from 2011 to 2015 LIU Yaqi1,ZHANG Jing1,ZHENG Huixu1,2,FEI Xuehai3,SHA Liqing1,ZHOU Wenjun1,ZHOU Liguo1,DENG Xiaobao1,4,LUO Yan1,4,DENG Yun1,4,YU Guirui5,ZHANG Leiming5,ZHANG Yiping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