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竦塘小学 蒋红星教学内容:教材62页例3/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掌握三角形边的关系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经历猜想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的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理解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围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的含义。教学准备:班班通,简单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 )条边。二创境猜想1、 给出三条线段11cm、8cm,6cm、指名围三角形。2、 取走6cm,还剩两根能围成三角形吗?再给一根线
2、段能围成三角形吗?猜想?能?不能?三验证1, 依次给出6cm,5cm,4cm,3cm,2cm填表第三条线段的长度(cm)结果三条线段的长度记录(cm)6能11 8 65能11 8 54能11 8 43不能11 8 32不能11 8 21不能11 8 12, 观察数据,找到规律为什么第三条线段到了3cm时以及比3cm更短的时候就围不成三角形了呢?3、 结论:1)任意三条线段可能能围成三角形,也可能围不成三角形。 2)只有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归纳学习方法。四实践出示例41、 先做出判断2、 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判断正确与否出示例31、 读懂题意2、 作出判断3、 自学教材(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五练习教材66页6/7/8题六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第三条线段的长度(cm)结果三条线段的长度记录(cm)6能11 8 65能11 8 54能11 8 43不能11 8 32不能11 8 21不能11 8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经知识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