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课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质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板书文题、作者)一、 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
2、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旸(yng)谷 姮(hng)娥 皓(ho)月(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姮娥:嫦娥。2.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还魂草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杂记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3.背景链接这两篇作品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3、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整体感知速读课文,领会文章大意,概括回答下面问题。1.在日月两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交流点拨】日:光和热;月:冰冷。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交流点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二)文本探究 仔细研读课文,交流探讨,说说你的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日,分小组探讨问题:(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交流点拨】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
4、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交流点拨】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3)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交流点拨】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
5、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4)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5)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交流点拨】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6) 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
6、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交流点拨】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月,分小组探讨问题: (1)“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交流点拨】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
7、、赞美月亮。“冷”和“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2)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交流点拨】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三) 写法借鉴1.本文运用的突出手法是什么?【交流点拨】对比2.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交流点拨】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
8、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哪些深一层的理解?【交流点拨】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课堂小结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论及巴金的散文创作,文学评论中所载姚春树的一段话能够引领我们更好地走进巴金的作品,他说:“对光和热的赞美,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探索者和殉道者的赞美,对漫漫长夜的憎恶,这就是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四组意象系列,这构成巴金散文忧郁热情的青春气息。布置作业 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发光、发热日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死不如生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轰轰烈烈月 冰冷、死光姮娥奔月 对生者的期望寒冷、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