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孙悟空的人物性格特点。2.品味语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3.欣赏文中准确传神的词语及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语言的谐趣俏皮特点。教学重难点欣赏文中准确传神的词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这节课我们要领会语言的妙处。课堂实录一、精细研读1. 作者运用哪些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孙悟空的?2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有哪些?3课文为什么要写二郎君,对刻画孙悟空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1直接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
2、写。间接描写:用武艺相当的二郎神,衬托悟空的明见与智斗。2.孙悟空是想象的神话人物,他心地善良、机智善变、坚强无畏、风趣幽默,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集物性(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3.写二郎君的本领高强是为了衬托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不同凡响。二、品味语言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2.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明确: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
3、抑。本文主要表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机智,就先写孙悟空的小变化,最后写他最厉害的大变化,这样即能增加文章语言的情趣,又能更好地表现孙悟空的性格特点。三、拓展延伸1. 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示例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示例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示例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课上小结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故事情节描述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打斗经过,在紧张中透着诙谐;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机智、乐观,具有斗争精神和无穷本领的英雄形象。语言幽默,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课后希望大家读读西游记的其他章节,体会这一神话小说的艺术魅力。布置作业 : 1. 初中生应如何处理阅读名著与学习的关系?2. 运用一两种描写方法写一个人。板书设计:小圣施威降大圣人物:孙悟空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情节:曲折动人。扣人心弦 语言:准确生动,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