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一课时 我能行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2能力目标: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的正确的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教学难点: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教学方法阅读感悟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心理咨询
2、法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名人、伟人或周围同学有关自信的典型事例。2教师准备: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设计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材料准备情 况。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诗歌自信是惊雷,是飞雪,是骤风,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自信使潜能释放,使困难后退,使目标逼近;自信的人生不一般,不一般的人生有自信。(要求学生集体朗读,体会自信)提问:自信的人最爱说哪句话?板书:“我能行!”教学程序一、自信一族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
3、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 活动一:展示雕像,感受自信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创作了一系列著名文学家、艺术家雕像:巴尔扎克、雨果、萧伯钠、莫扎特等,有青铜、大理石、石膏质不等,其中最为著名并引起争论的是大作家“巴尔扎克”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8页相关材料。提问:在众口一词的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请同学们换位思考:假设我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将这一伟人的精神充分表现
4、出来,罗丹重读了一遍巴尔扎克的主要著作,收集当世人对大作家音容笑貌的描述,研究了法兰西剧院的巴尔扎克半身塑像,又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都兰尼等地体现生活。在此基础上,罗丹又以现实生活中的相似者为模特儿塑造了七个巴尔扎克裸体人物,又将巴尔扎克写作时常穿的僧侣黑袍塑加在裸体上,就这样花费了七年时间,最后完成了“巴尔扎克像”。在众多可以选择的方案中,他选取了代表巴尔扎克气质的方案。由此可见,罗丹的创作态度是何等的严肃。罗丹本人对自己的这件作品也十分满意:“我的巴尔扎克像是一座石殿,这是真正的纪念碑这是我一生的总结和巨大发现”。因此尽管当这件雕像于1898年在沙龙展出时,遭到一些文人学士和部分观众及一些罗丹
5、艺术的拥护者的坚决反对,但罗丹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让步,宁愿不要创作费也不捣毁自己的作品。罗丹以他的自信为法国保留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以说罗丹是自信的人。我相信大家也想做自信一族。(板书)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我能行”。活动二:回首成长路,说说你的“我能行!”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总结:也许你觉得“我能行!”,只是还没有去做;也许你说过“我能行!”,果然就能行;也许你认为“我能行!”,可是还没有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总能感到“我能行!”三个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当它成为一种信念时,你会感受到生活总是那么美好,困难
6、总是那么渺小,脚步总是那么匆匆,目标总被甩在身后。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展示)自信,就是人对自身的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分组讨论身边自信者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并与小组同学交流感受后完成下表。被模仿对象姓名(可用代号)与人交谈时走路时面对问题时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比他还自信的人一个更自信的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信的人一般具有活泼、坦荡、虚心、大度、幽默等优秀品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头头戈林曾问过一名瑞士军官:“你们有多少人可以作战?”瑞士军官答到:“50万。”戈林说:“如果我派
7、百万大军进入贵国,你们怎么办?”答曰:“简单,我们就每人开两枪。”为了加深大家对自信的理解,请同学们读下文。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会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还帮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教师总结:大家读的非常好,这篇短文告诉大家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我们都能行”。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活动一:展示寓言故事,感受自负一群动物举行比“大”竞赛。老牛走上擂台,台下一片呼声:“大!”大象登场表演,台下又一片欢呼:“大!”青蛙看在眼里,很不服气,跳上一块巨石,鼓起肚皮,神采飞扬地
8、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继续鼓肚皮,嘭的一声,肚皮破了。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提问: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青蛙的行为并不是自信,它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夸大自己的长处,缺乏自知之明,其实质是一种自负的表现。大家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活动二:展示马谡失街亭故事,感受自负的危害马谡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大将,从小熟读兵书,平时讲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当诸葛亮派他去镇守街亭时,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大材小用,自负地说: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结果,骄傲自负的他,拒绝了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导致街亭失守,不但使手下
9、兵将损失惨敢,而且破坏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为了整肃军纪,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 提问:1从这类事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你还能举出类似“马谡失街亭”的事例吗?2请为自负的人画一幅像,说说自负的人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负不同于自信,就在于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活动三:心理门诊,告别自卑在心理咨询门诊部,一位女学生说:我总觉得同学们都瞧不起我,仿佛都在孤立我。我觉得我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更害怕抛头露面。我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提问:请你分析下这位女同学是一
10、种什么心理状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般来说是自认为能力、处境不如别人或在生理上有缺陷,犯过错误等。有自卑心理的人还容易把困难想得过于严重,常处于悲观、孤僻状态,有时还会以暴怒、嫉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还会导致轻生。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自卑者可能会:课堂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发言。不敢尝试自己没有绝对把握的事情。不敢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别人说的话过于敏感。想一想:1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2你认为自卑者还会有哪些表现?他们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的很好,也不敢尝试
11、;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活动四:情景剧表演剧情设计为:一次数学考试后,三位同学拿到试卷后的不同表现。同学甲看到自己考得比较好,洋洋自得;同学乙看到自己考得不理想,把试卷往课桌上一扔,出去玩了;同学丙拿到自己的试卷,坐在桌上,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想办法弥补不足。设问:判断三位同学中,谁属于自信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自信为我们搭起了一个人生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主动、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使我们保持心情宁静,从容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板书)课堂
12、小结自信的含义我能行!自信一族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自信的表现自负、自卑与自信的区别走出自信的误区自负和自卑巩固反馈 延伸拓展最棒的玉米,最棒的你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是收获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它一些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可是从此以后,老婆婆再也没有来过。直到有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可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谈谈你对这则材料的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