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三 峡学 习目 标1. 知识与能力:能结合注解翻译课文,理解文意。2.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四时景物特征的写法。3. 情感与态度: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重 点难 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法选择讲解法、练习法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 2课时备课 总数第 1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揭示学习目标:1.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
2、三峡的魅力!2.展示目标。(见前)二、指导学生先学: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自主翻译课文,难解句子小组内解决。 自主思考、讨论: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2.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3.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4.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学习? 比较阅读、小组讨论:1.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写的都是峡谷,涉及的景物相似,具体说说两文的区别。2.李白、郦道元的三峡诗文各自表达的重点是什么?四、检查
3、学习效果: 难句举例:1.自非亭午也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两个季节,则是雪白的激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自主思考点拨:1.山势和江水。2.先写夏、春冬,再写秋,先总观整体画面,后看局部特色,层次分明。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1.看屏幕朗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2.看投影,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写批注。4.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明确要点
4、,做好笔记5.汇报交流探究结果。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目标。2.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法指导。3.多媒体出示学习步骤,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4.指名学生回答,补充并板书要点5.指名回答,引导补充明确答案要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3.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4.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重岩叠嶂)和侧面烘托(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观察角度有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巘怪柏,悬泉飞瀑)。 比较阅读题点拨:1.三峡写水,写夏、秋、春、冬的水,而与朱元思书只写水清;写山:三峡只写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而朱元思书却写出了山奇的特点。2.李白的诗字面上也赞美了三
5、峡山水的奇异,但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无比轻快的船行,表达自己出峡东返的无比欢快的心情。郦道元的三峡主要是写实性的说明,意在描写出三峡的地貌特征和四季山水的奇异景观,同时也表达自己欣赏赞叹的感受。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文中曾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否自相矛盾?(前句是概述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况的对比性描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六、当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正面描写:
6、(山多峡长)山势 郦道元三 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倒影)绝巘怪柏悬泉飞瀑(仰视柏瀑)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流速湍急)(侧面烘托:(山高峡陡)晴初霜旦林寒涧粛(萧瑟之秋)高猿长啸渔者悲歌(猿啸渔歌)秋季春冬夏水江水(四季)隐天蔽日,不见曦月6.自由讨论互相补充,由程度较好者小结。7.按教师点拨结合板书自由背诵。8.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互相检查、纠正。9.完成作业。 6.引导学生讨论、更正,并点拨补充归纳。7.指导背诵方法,引导、检查背诵。8.抽查中后生的默写情况、点评。9.布置作业,明确要求。作业设置1.背诵课文并翻译课文;2.完成配套练习阅读题。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 查签 阅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