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比较探究 三 峡学 习目 标1、知识能力:了解学者余秋雨,重点是文化散文的特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对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重 点难 点重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难点:结合作者散文特点,感悟作者对三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教法选择参与式教学法、指导法课型 新 授 课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勾划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2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 第38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
2、动一、揭示学习目标:1、欣赏诗歌早发白帝城结合意境引入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从四川赴被贬之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自然天成。你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今天就请你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去进行一次三峡的文化之旅吧! 2、揭示学习目标:(见上)二、指导学生先学。结合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学法导航:1、借助课下注解及配套练习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2、默读课文结合预习掌握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3、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1、介绍余秋雨及其成就。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属慈溪)。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所写的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1、多媒体出示诗歌早发白帝城,结合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3、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学法指导。4、巡视督察。5、巡视指导。6、引导朗读,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评。1、欣赏诗歌早发白帝城,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2
4、、默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4、自主查找。5、朗读回顾生字词及文意。6、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质疑问难。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近年来,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总标题下,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亨特学院和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场场爆满,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余秋雨文化苦旅散文的特点:把诗的想象和散文的智慧,把文化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结合成艺术的形象。让情感和
5、智慧交融其间。给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性的内涵。此外,余秋雨曾说:他把已经弄明白的思想交给课堂;把可能弄清楚的思想教给学术论文。而把不十分清楚的思想,交给散文。2、检查字词:虔(qin)诚 朝觐(jn) (b)庇佑 船楫(j) 冗(rng)长 渊薮(su) 驰骋(chng)汨(m)罗江 (q)瞿塘峡3、文章脉络清晰,由三部分正文组成。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1、多媒体出示拓展链接:你知道哪些描写三峡美景的诗句?
6、2、练习册基础题。板书设计:白帝城的历史承载和灿烂的诗歌。三峡 三峡的特点、神女峰的传说。 壮丽的景观三峡边出生的文化名人。7、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及其成就。8、多媒体出示指名中差生标注、解释,并引导纠正、朗读、掌握。9、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点拨,补充明确。同时多媒体出示。10、教师点拨引导。11、指名回答多媒体出示。12、巡视检查,引导订正。7、回答补充,了解作者及其成就。8、中差生标注填空、解释,其他学生纠正,所有学生一起朗读、掌握。9、交流思考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结果。补充明确要点,并做好笔记。10、学生小组内讨论、更正。11、看屏幕,各抒己见。12、自主练习,订对答案。作业设置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四段指定课文,摘抄精彩词句。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