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幼时记趣教学目标:、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作者童年时期观察昆虫的乐趣。、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来源。教学重点、难点:1、能流畅地朗读这篇文章。2、疏通文句,口头翻译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种样式的诵读为主,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 备一、 检查预习 1.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找学生试着翻译全文。 2.教师指导纠正,并讲清文章翻译。 3.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怎么样的童年生活? (2)“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三、 品读课文 1.赏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童真童趣的,并
2、说一说是如何表现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憨态可鞠,童真童趣便融于其中,此时的“童稚”,一面细察毫末,一面浮想联翩、想入非非,其乐趣已远超出“日”之本身。)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以“童稚”独有的视角、美妙的想像面对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鹤”,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见一斑。)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徐喷以烟”之举,非童稚不能为也,小小素帐之中,竟出现“鹤唳云端”的奇观,确实令人怡然称快。)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既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为丘壑,则小小癞虾蟆便为“庞然大
3、物”,所到之处,山为之拔,树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无法领略的。)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观“二虫斗草间”的乐趣正浓,忽为虾蟆所坏,岂有不怒之理。惊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两下不解恨,数十下仍不解恨,“驱之别院”而后快,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2.深入探究 (1)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2)“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四、 拓展训练 说说你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五、 迁移应用 休息日到公园或野外去,从大自然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把你的感受写到日记里去,并讲给同学们听听。 六、 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巩固记忆文言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七、 板书设计 幼时记趣 沈复 产生原因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抽查学生翻译赏读全文认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讨论。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