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 科教兴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2、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知识与能力1、知道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2、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培养辨证思维能力。4、培养和保护学生
2、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各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的评价。只有把这些评价综合考查,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设计1: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过程:活动一:生活感悟活动准备,教师展示录音机、随身听、MP3、MP4等实物,请
3、学生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科技创新,感受现代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浪漫和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教学情景,便于后面内容的展开,自然导入下一个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力。活动过程,学生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时适度引导。比如,MP4与MP3相比有什么优点,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存储量更大,有图像,有歌词等)教师启发,还有哪些生活用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和方便?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未来的家庭生活还会有哪些变化?教师联系活动提问:
4、“想一想:你们所想象的变化,怎样才能取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勒奋努力的学习等)教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改变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科技成就,感受科技创新的巨大魁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活动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制作三组幻灯片:A.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人物。B.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重要人物。C.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人物,(三组幻灯的设计要有可比性)通过多媒体把A、B、C三组幻灯分组播放。要求:学生说出人名、事迹;采取抢答方式;教师适当补充。继续列举古今中外重大的科技成就,并说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
5、多,评选获胜小组。教师点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科技的兴起,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推进、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活动三:体会我国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接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发明和创造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了解新中国的科技发展举世瞩目;认清我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悟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活动过程:播放图片和文字资料:一粒种子改变
6、世界的当代神农氏袁隆平;神六飞天;我国基因研究的重大成果。将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进一步搜集上述:三个方面事例的材料,并介绍详细情况,说明这些科技成就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教师总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各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尊严。我国的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居于世界的先进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此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例,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
7、的差距)活动四:读故事,悟道理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工作的伟大与艰辛,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活动过程:阅读教材中诺贝尔和我国SARS疫苗研制的事例。提问:你认为科技发明和科技创新要付出怎样的代价?生:回答略。大家都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有句名言:“成功99%的汗水十1%的灵感”。请问爱迪生的这个等式与他的工作有什么关系?请再举几个大发明家的例子。归纳:从以上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生:回答略。教师: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考和艰难探索分不开的。活动五:奇思妙想大家谈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创新其实就在我们
8、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创新,中学生人人都是创新之人,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活动过程:引出问题:有许多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是从奇思妙想开始的,现在的奇思妙想,将来可能会变为现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异想天开一下,有时会出现奇妙的结果。另外,我们看到,在很多学校开展的小发明、小创造中,不少同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小发明、小创造或者奇思妙想?你在尝试创新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对待的?我们都应该做未来的创新人才,你打算在哪一方面发展自己?分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代表发言,请其他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教师点拨与
9、引导:针对第一问,对学生的想法要鼓励,不管能否实现,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针对第二问,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仅有汗水和泪水,也有成功与失败带来的快乐与经验,要敢于创新,不要害怕失败。针对第三问,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鼓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完善自己的答案。教学设计2: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祭孔大典,我国的四大书院、本地的高校和著名中学)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一个历史传统,也涌现了许多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孔子被誉为世界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四大书院更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古国教育的生机。今天,我们正踏着教育创新的脚步,奏响科
10、教兴国的凯歌。(多媒体展示,教育法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为发展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活动一: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教育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大发展。明确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体系是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为后面设计自己的学习规划做铺垫。活动过程:(多媒体出
11、示以下问题)(1)我们初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我们高中毕业有哪些升学途径?(2)我们本地有哪些大、中专学校?(3)你知道哪些著名网校,请写出它们的网址?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事例,促成学生讨论。请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并请其他学生加以补充,使答案不断丰富和完善。请提供答案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认识,教师进行简评,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体系的多层次、多形式。学生看书,然后把黑板上的答案归类(比如,基础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必强调分类的准确性、科学性,主要是感受教育创新。教师协助,适当点拨。教师总结。我国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
12、革中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活动二:我的选择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人生不是独木桥,人生的道路是多元化的;人才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所谓行行出状元,选择受教育的途径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更要从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才能充分行使受教育的权力,做出人生的正确选择。问题探究:初中毕业我们可以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但有的家长认为,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你认为呢?活动过程:向学生出示一些资料,介绍我国当前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不同人才,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就
13、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设计。引导学生初中毕业后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要根据国家的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自力的实际,不能盲目效仿别人或者一味受家长的左右。教师要对各种理由给予鼓励性评价,对说理不够充分的观点,要鼓励学生讨论,并对学生阐述的理由进行分析。活动三:从数据中认识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认清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权力。(多媒体出示以下数据资料)材料一:据新华网消息,近期公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显示,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
14、、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教育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城乡差距中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2002年,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材料二:各地区间的文盲率年份198219871990199520002004京津沪16.314.412.28.55.95.5东部地区30.424.920.214.78.210.2中部地区31.626.621.915.48.18.8西部地区36.030.526.020.711.912.6全国31.926.822.216.59.110.3材料三,2003年我国首次公布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报
15、告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2000年中国25一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8%,而美国和韩国分别占87%和66%。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6%。活动过程,学生阅读上面三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三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和总结: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城乡之间
16、、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一些贫困和落后地区,还有大量失学儿童。为了使每个公民都有机会享受最基本的教育。我国政府正在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一系列助学项目,不断完善奖、贷、助学金制度,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公民接受学校教育。我们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活动四:不做未来社会的文盲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懂得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活动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图表,讨论以下问题,这个图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文盲下的定义吗?如何理解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
17、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总结,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活动五:学习新规划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月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单纯靠学校学习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学习和充电,要将规划付诸行动。此项活动属于行为训练,鼓励学生为自己的今后学习制定长远的规划,实践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动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任务,己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父母、亲戚或朋友,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学习的;当地社会上有哪些可以提供的教育资源;自己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学生交流,选出部分典型的规划,在班内展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型社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实践、网络学习、函授学习、自学等都是我们学习的途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当地的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