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

上传人:din****188 文档编号:76687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DF 页数:89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GB∕T 28029.3-2020(部分代替GB∕T 28029.2-2011)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CN) 第2-2部分:绞线式列车总线(WTB)一致性测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 C S4 5.0 6 0S7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2 8 0 2 9.32 0 2 0部分代替G B/T2 8 0 2 9.22 0 1 1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 C N)第2 - 2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一致性测试E l e c t r o n i cr a i l w a ye q u i p m e n tT r a i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T C N) P a r t 2 - 2:W i r eT r a i nB u s(WT B)c o n f o r m a n

2、 c e t e s t i n g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E l e c t r o n i cr a i l w a ye q u i p m e n tT r a i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T C N) P a r t2 - 2:W i r eT r a i nB u sc o n f o r m a n c e t e s t i n g,MOD2 0 2 0 - 0 3 - 0 6发布2 0 2 0 - 1 0 - 0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3、委 员 会发 布目 次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1 3.1 术语和定义1 3.2 缩略语14 一致性测试方法、 要求和边界2 4.1 方法2 4.2 要求3 4.3 边界5 4.4 一致性评估过程框架95 WT B节点、 主干电缆、 跨接电缆、 扩展电缆的一致性测试1 0 5.1 概述1 0 5.2 P I C S1 0 5.3 P I C S表1 2 5.4 基本互连测试1 9 5.5 能力测试1 9 5.6 行为测试1 96 R T P一致性测试5 1 6.1 R T P一致性测试说明5 1 6.2 端口和通信存储器5 1 6.3 数据集的坚固性5 1

4、6.4 端口地址5 2 6.5 链路过程数据接口原语5 2 6.6 消息服务和协议5 27 WT B编组的一致性测试5 3 7.1 总则5 3 7.2 P I C S5 3 7.3 测试套5 5 7.4 编组网互操作性测试6 4 7.5 应用规范6 4 7.6 编组上的多个节点6 48 网络管理一致性测试6 4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6 5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测试实验室职责及客户职责6 9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测试仪器和专用测试台7 5参考文献8 2G B/T2 8 0 2 9.32 0 2 0前 言

5、G B/T2 8 0 2 9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 C N) 分为以下1 2个部分: 第1部分: 基本结构; 第2 - 1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 ; 第2 - 2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 一致性测试; 第2 - 3部分:T C N通信规约; 第2 - 4部分:T C N应用规约; 第2 - 5部分: 以太网列车骨干网(E T B) ; 第2 - 6部分: 车地通信; 第2 - 7部分: 基于电台的无线列车骨干网(WL T B) ; 第3 - 1部分: 多功能车辆总线(MV B) ; 第3 - 2部分: 多功能车辆总线 (MV B) 一致性测试; 第3 - 3

6、部分:C AN o p e n编组网(C C N) ; 第3 - 4部分: 以太网编组网(E C N) 。本部分为G B/T2 8 0 2 9的第2 - 2部分。本部分按照G B/T1.1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 B/T2 8 0 2 9.22 0 1 1 牵引电气设备 列车总线 第2部分: 列车通信网络一致性测试 中WT B一致性测试的内容, 与G B/T2 8 0 2 9.22 0 1 1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 连接电阻” 修改为“ 接触电阻” ( 见5.3.9.3.4,2 0 1 1年版的4.1.2.9.2.3) ; 将“ 测试程序” 修改为“ 测试套” (

7、见4.1、4.2.5.2、4.3.5、4.3.6.1、5.6.2.6、5.6.2.1 4、5.6.3.1、6.1、7.3、 第8章、B.2.1B.2.5、B.3.3、B.3.4、B.4.2.2、B.4.3.1、B.4.3.2、C.1,2 0 1 1年版的4.1.6.7、4.1.6.1 4、 第5章、6.3、 第7章、A.2、A.3、A.4.2、B.1.1.1)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 C N) 第2 - 2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一致性测试 。本部分与I E C6 1 3 7 5 - 2 -

8、2:2 0 1 2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 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与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本部分与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 进行了标示, 具体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范围中“ 规定” 的内容, 以符合G B/T1.1的要求( 见第1章) 。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 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 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

9、B/T1 7 1 7 8.1代替了I S O/I E C9 6 4 6 - 1:1 9 9 4( 见3.1、4.1) ;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1 7 1 7 8.7代替了I S O/I E C9 6 4 6 - 7:1 9 9 5( 见4.1)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2 5 1 1 9代替了I E C6 0 5 7 1( 见4.3.8、5.3.2) ;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 B/T2 8 0 2 9.22 0 2 0代替了I E C6 1 3 7 5 - 2 - 1( 见3.1、 第4章第7章、 附录B和附录C) ; 增加引用了G B/T2 8 0 2 9.4( 见5.

10、6.3.2 0) ; 删除了I S O7 4 9 8。 增加了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插入损失的方法, 经过试验验证及分析, 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插入G B/T2 8 0 2 9.32 0 2 0损失测试精度更高, 测试环境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更小( 见5.6.1.3.1) 。 删除了试验的部分内容, 因标准中未定义“ 配置夹具1(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f i x t u r e1) 和配置夹具2(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f i x t u r e2) ” ( 见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的5.1.5.6.2和5.1.

11、5.6.3) 。 将表2 9的“ 注” 修改为段, 因为表注里包含了要求( 见5.6.2.1 2) 。 修改了表3 5中的内容, 将3、4、6、7行的“ 用户到主设备(u s e r t om a s t e r) ” 分别修改为“ 主设备检测到P 0 9改变用户报告请求” “ 主设备检测到P 1 0改变用户报告请求” “ 主设备检测到P 0 9改变用户报告请求” “ 主设备检测到P 1 0改变用户报告请求” , 使表3 5中预期结果描述更清晰( 见5.6.3.3) 。 修改了表4 2的内容, 将第4行的“ 检查节点P 1 1的接收时间监视情况(c h e c ka b o u ts i n

12、kt i m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n o d eP 1 1) ” 修改为“ 发送给P 1 1的过程数据轮询无响应, 对应P 1 1节点的宿端口刷新监视位为1” , 将第9行的“ 检查节点P 1 0的接收时间监视情况(c h e c ka b o u ts i n kt i m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n o d eP 1 0) ” 修改为“ 发送给P 1 0的过程数据轮询无响应, 对应P 1 0节点的宿端口刷新监视位为1”, 使表4 2中预期结果描述更清晰( 见5.6.3.1 0) 。 增加了表4 5的内容, 步骤2、 步骤4、 步骤6、

13、 步骤8、 步骤1 1、 步骤1 3、 步骤1 5、 步骤1 7分别增加“ 设置P 0 1为弱主” “ 设置P 3 2为弱主” “ 设置P 1 0为弱主” “ 设置P 3 2为弱主” “ 设置P 0 1为弱主” “ 设置P 3 2为弱主” “ 设置P 1 0为弱主” “ 设置P 3 2为弱主” 的操作。因为按照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的步骤操作, 在第5步、 第9步、 第1 4步、 第1 8步时将出现两个分别拥有一个强主的网络耦合的情况, 预期结果将不会出现两个网络耦合( 见5 .6 .3 .1 2) 。 增加了表4 9中步骤4和步骤5的操作, 为确保步骤6

14、中P 1 0为主设备( 见5.6.3.1 6) 。 删除了7.2中关于P I C S表格的相关说明, 因为在第5章已经进行了P I C S相关表述( 见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的7.2) 。 在“ 编组节点类型为 强主 的测试” 中增加了以下描述: 用WT B线缆( 包括A线和B线) 将编组1端与测试器方向1相连 ( 见7.3.3.2.3) 。 将“ 应在WT BA线和B线上观察到每(2 5.04.0)m s, 就大约有5 0s的脉冲序列P u l s es e -q u e n c e so f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5 0se

15、 v e r y2 5m s(w i t hat o l e r a n c eo f 4.0m s)s h a l lb es e e no nt h eWT Bl i n e sAa n dB. ” 修改为“ 应在WT BA线和B线上观察到每(5 0.04.0)m s就大约有5 0s的脉冲序列。 ” 因为WT B总线主每2 5m s分别给方向1和方向2上的末端节点发送存在请求帧, 末端节点在收到存在请求帧后, 在它的辅助通道上发送一检测请求帧, 因此, 对于单个端节点, 检测请求帧的发送周期应该是5 0m s( 见7.3.3.2.2、7.3.3.2.3、7.3.3.2.4) 。本部分还做了

16、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本部分没有用到的缩略语( 见第3章) ; 将5.6.2.1 1中的注1、 注2修改为表2 8的表注; 将G B/T2 8 0 2 9.22 0 2 0中4.4.2修改为4.3.2( 见7.2.2.3) ; 将测试仪器按如下方式相连中的所有的“1端” 修改为“2端” ( 见7.3.2.4) ; 将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的5.1.2.6中表1 1第1行4.1.42.1.5修改为“4.2.4、4.2.5” , 因为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有误( 见5.3.6) ; 将I E C6 1 3 7 5 - 2

17、 - 2:2 0 1 2的5.1.5.1.1中2.2.4.3修改为4.3.4.3, 因为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有误( 见5.6.1.1) ; 将输出信号值0.3 0 0V修改为3.0 0 0V,因为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有误( 见5.6.1.6.2.4) ; 将表3 9中第6行的“P 1 1” 修改为“P 0 9” , 因为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有误( 见5.6.3.7) ; 将“2.6.3.32.6.3.6”修改为“4.7.3.34.7.3.6” , 因为I E C6 1 3 7

18、 5 - 2 - 2:2 0 1 2有误( 见7.3.3.3) ; 增加了表题; 调整了表5 5和表5 7的序号顺序( 见7.2.2.2和7.2.2.4) ;G B/T2 8 0 2 9.32 0 2 0 调整了部分列项编号( 见4.1、4.2.2、4.3.2.2、4.3.3.2、4.4.2、5.6.1.3.1、5.6.1.6.2.4、5.6.1.6.2.5、5.6.1.6.3、5.6.1.6.4、5.6.2.2、B.1.1、B.1.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国家铁路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19、A C/T C2 7 8) 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申慧、 邹智荣、 朱广超、 郭瑞、 潘文波、 杜振环、 胡志鹏、 李辉、 邓珩。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2 8 0 2 9.22 0 1 1。G B/T2 8 0 2 9.32 0 2 0引 言 T C N列车通信网络标准是以定义接口为目标的国家标准, 以实现:a) 位于不同编组内的装置之间的插

20、入兼容性;b) 位于同一编组内的设备和装置之间的插入兼容性。开发任何技术, 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是标准化并确保不同实现间的互操作性。为了便于互操作, 执行一致性测试。在G B/T2 8 0 2 9的本部分内容中, 关注T C N的层次结构中称作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 的列车总线,G B/T2 8 0 2 9已经预见的其他总线不在考虑之列。WT B提供两种通信服务的实时协议:a) 过程变量传送, 一种分布式的实时数据库, 以广播方式周期性地刷新;b) 消息传送, 根据需要以下列方式之一发送: 单播消息( 点对点) ; 多播消息。WT B具有网络管理功能, 它允许通过网络进行调试、 试运行和维护

21、。本部分分为8章和3个附录。表1列出了这些章和附录及其简单描述。表1 文档结构章和附录描述1 范围本章描述了本部分的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章列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本章介绍了G B/T2 8 0 2 9.2中没有引入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4 一致性测试方法、 要求和边界本章是T C N实现校验的方法概览, 开发者和规章制定者都可以使用。本章还提供了有关P I C S和P I X I T的信息5 WT B节点、 主干电缆、 跨接电缆、 扩展电缆的一致性测试本章涵盖了对WT B的所有测试, 并按这些节点与WT B本身及MV B的关系来分类。主要内容如下: WT BP I

22、C S和P I X I T; WT B测试程序; WT B测试过程6 R T P一致性测试本章列出了第5章履行的实时协议测试7 WT B编组的一致性测试本章涵盖了物理层, 而WT B节点提供的服务包含在前面的章条中。应用规范由其他组织提供, 如通信规约G B/T2 8 0 2 9.48 网络管理一致性测试第5章涵盖了部分内容。其余部分没有涉及附录A本部分与I E C6 1 3 7 5 - 2 - 2:2 0 1 2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本附录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测试实验室职责及客户职责本附录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测试仪器和专用测试台本附录为资料性附录G B/T2 8 0 2 9.32 0 2 0 轨道交

23、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 C N)第2 - 2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一致性测试1 范围G B/T2 8 0 2 9的本部分规定了一致性测试方法、 要求和边界,WT B节点、 主干电缆、 跨接电缆和扩展电缆的一致性测试,R T P一致性测试,WT B编组的一致性测试和网络管理一致性测试。本部分适用于所有根据G B/T2 8 0 2 9.2实现的设备和装置, 本部分涵盖了证明这些设备和装置的一致性的测试过程。本部分是不同T C N实现间进一步互操作性检查的先决条件, 适用于对T C N实现本身独立的一致性检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24、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G B/T1 7 1 7 8.1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一致性测试方法和框架 第1部分: 基本概念(G B/T1 7 1 7 8.11 9 9 7,I S O/I E C9 6 4 6 - 1:1 9 9 4,I D T)G B/T1 7 1 7 8.7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一致性测试方法和框架 第7部分: 实现一致性声明(G B/T1 7 1 7 8.72 0 1 1,I S O/I E C9 6 4 6 - 7:1 9 9 5,I D T)G B/T2 5 1 1 9 轨道交

25、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 B/T2 5 1 1 92 0 1 0,I E C6 0 5 7 1:2 0 0 6,MO D)G B/T2 8 0 2 9.22 0 2 0 轨道交通电子设备 列车通信网络(T C N) 第2 - 1部分: 绞线式列车总线(WT B) (I E C6 1 3 7 5 - 2 - 1:2 0 1 2,MO D)G B/T2 8 0 2 9.4 轨 道 交 通 电 子 设 备 列 车 通 信 网 络 (T C N) 第2 - 3部 分:T C N通 信 规 约(G B/T2 8 0 2 9.42 0 2 0,I E C6 1 3 7 5 - 2 - 3:2 0 1 5,

26、MO D)I E C6 0 8 0 7( 所有部分) 频率低于3MH z的矩形连接器(R e c t a n g u l a rc o n n e c t o r sf o rf r e q u e n c i e sb e l o w3MH z)U I C5 5 6 列车总线上的信息传送I n f o r m a t i o nt r a n s m i s s i o n i nt h e t r a i n(t r a i n - b u s) 3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G B/T1 7 1 7 8.1和G B/T2 8 0 2 9.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

27、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 R: 位速率(B i tR a t e)B T: 位时间(B i tT i m e)1G B/T2 8 0 2 9.32 0 2 0C UT: 被测编组(C o n s i s tu n d e rT e s t)DMM: 数字万用表(D i g i t a lM u l t iM e t e r)I TU: 国际电信联盟(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l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U n i o n)I UT: 被测实现(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U n d e rT e s

28、 t)I E C: 国际电工委员会(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l e c t r o t e c h n i c a lC o mm i s s i o n)I S O: 国际标准化组织(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a n d a r dO r g a n i s a t i o n)L L C: 链路控制(L o g i c a lL i n kC o n t r o l)LME: 层管理实体(L a y e rM a n a g e m e n tE n t i t y)MAU: 介质连接单元(M e d i u m A t t a

29、 c h m e n tU n i t)MOT: 测试方法(M e a no fT e s t)MV B: 多功能车辆总线(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V e h i c l eB u s)M S: 映射服务器(M a p p i n gS e r v e r)P C T R: 协议一致性测试报告(P r o t o c o lC o n f o r m a n c eT e s tR e p o r t)P I C S: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 r o t o c o l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C o n f o r m a n c eS

30、 t a t e m e n t)P I X I T: 测试协议实现附加信息(P r o t o c o l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E x t r aI n f o r m a t i o nf o rT e s t i n g)R T P: 实时协议(R e a l - T i m eP r o t o c o l s)T C N: 列车通信网络(T r a i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N e t w o r k)T D R: 时域反射计(T i m eD o m a i nR e f l e c t o m e t r y)T NM

31、: 列车网络管理(T r a i nN e t w o r kM a n a g e m e n t)U I C: 国际铁路联盟(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U n i o no fR a i l w a y s)WT B: 绞线式列车总线(W i r eT r a i nB u s)4 一致性测试方法、 要求和边界4.1 方法本部分规定了对声明实现了T C N协议的产品进行T C N协议标准的一致性测试通用方法。本部分根据一致性测试的不同阶段划分成不同的章条, 这些阶段的职责特征如下:a) 依据G B/T1 7 1 7 8.1特定T C N协议的抽象测试套;b) 依据G

32、 B/T1 7 1 7 8.7推导出可执行的测试套及相关测试工具。附录B规定了客户和实验室的职责:a) 测试实验室客户职责: 提供一个被测的T C N协议实现;b) 测试实验室职责: 执行一致性测试操作, 生成一致性测试报告和相关测试文档。测试报告给出了所用测试套的测试结果。本部分的所有章条, 为满足下列目标限定了作用范围:a) 作为一致性指南, 在测试中要达到足够的置信度;b) 达到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测得的测试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c) 促进负责上述职责的各方之间的交流。每个目标都需要T C N测试套的开发框架, 如下所述:a) 如何将各种类型的一致性要求相关联;b) 需要标准化的测试类型和

33、不需要标准化的测试类型;c) 在一致性测试套中选择测试的准则;d) 定义测试所使用的符号;e) 设计测试套。2G B/T2 8 0 2 9.32 0 2 0认证是在一致性测试后的管理过程, 不在本部分范围内。采购及合同的要求不在本部分范围内。4.2 要求4.2.1 概述在T C N框架下, 一个实际系统在和一个作为参考系统的测试设备通信时, 如果遵循T C N标准条款的要求, 则认为表现出了一致性。T C N标准通过一组相互关联的条款共同定义了T C N系统通信时的行为。所以,I UT的一致性将以两种级别来表示, 即对单独条款的一致性和对一组条款的一致性。下面的条款定义了一致性要求, 并根据特

34、性将其分类成合理的分组。特性和分组是从T C N规范本身整体角度和I UT的角度来定义的。如果从I UT的角度来定义, 应在适当的P I C S和P I X I T中声明要求。4.2.2 一致性要求一致性要求可以是:a) 强制性要求: 在所有情况下都应遵循;b) 条件性要求: 如果符合条款中设定的条件, 则应遵循;c) 可选项: 如果遵循了可选项适用的要求, 可以选择以适合实现。T C N的基本功能是强制性要求, 附加功能可以是条件性要求或可选项。此外, 一致性要求可以作如下声明:a) 肯定地: 声明应做哪些事情;b) 否定地( 禁止) : 声明不能做哪些事情。最后, 一致性要求归纳为如下两组

35、:a) 静态一致性要求;b) 动态一致性要求。静态一致性要求和动态一致性要求分别在4.2.3和4.2.4中论述。4.2.3 静态一致性要求为促进互操作性, 静态一致性要求定义了一个实现应具备的最小能力。这些要求可以是宏观的, 如将功能单元和可选项分组成不同协议类型; 也可以是微观的, 如定时器特定参数应支持的取值范围等。T C N部分的静态一致性要求和可选项可分成如下两类:a) 第一类确定特定协议实现所包含的能力;b) 第二类定义多层依赖, 如对协议实现所处的系统底层能力加以约束。这些多层依赖也可能存在于系统上层部分( 如网络管理与实时协议之间的依赖关系) 。没有明确声明为静态一致性要求的所有

36、能力都看作可选项。4.2.4 动态一致性要求4.2.4.1 概述动态一致性要求是确定在通信事例中相关T C N部分所允许的可观测行为的所有要求( 及可选项) 。这些要求构成了每个T C N协议文档的主体。它们定义了实现或实际系统的允许行为集。这个行为集定义了一致性实现或真实系统在T C N协议文档中的可具有的最大能力。如果一个系统的行为是一个行为集的成员, 该行为集是相关T C N协议部分所允许并与P I C S一3G B/T2 8 0 2 9.32 0 2 0致, 则该系统在通信事例中表现出动态一致性。4.2.4.2 一致性系统对在系统一致性声明中声明的每个协议, 一个一致性的系统或实现应同

37、时满足静态和动态一致性要求, 并与P I C S中声明的能力一致。4.2.4.3 互操作性和一致性一致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不同实现之间互操作的可能性。如果两个或多个实际开放系统遵循T C N部分的相同子集或相同选择, 那么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更容易成功。要实现两个或多个系统间成功的互操作, 建议对这些系统的一致性声明和其P I C S作一个比较。如果在P I C S中显示存在相关T C N部分的多个版本, 应区分版本间的差异并考虑它们的含义, 包括它们与其他部分的组合使用。一致性是保证互操作性的必要条件, 但它并不是其充分条件。即使两个实现遵循相同的T C N协议部分, 但由于本部分范围外的一些

38、因素的影响, 它们也可能不能进行互操作。宜采用互操作性试验以检测这些因素。辅助实现两个系统间互操作性的更多信息可以通过扩展P I C S与其他相关信息( 包括测试报告和P I X I T) 的对比得到。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 对在T C N标准或相应的实际系统中未更正的含糊或不足之处, 如为多层问题解决方案, 而声明的附加机制;b) 对T C N部分静态一致性要求中未考虑的自由选项的选择;c) 在T C N部分没有规定存在的定时器和它们的相关值。注:在两个独立系统间需实现互操作、 两类或多类产品间需实现互操作时, 可以执行以上比较。在两个或多个采购规范之间、 作为连接许可时可只比较P I

39、 C S。4.2.5 I U T要求陈述声明4.2.5.1 协议实现的一致性声明(P I C S)为评估特定实现的一致性, 应对已经实现的能力、 可选项及所忽略的任何特征做一个声明, 以便为这个实现对相关要求和仅对这些要求进行一致性测试。这些声明称为P I C S。在P I C S中, 下列信息类别间宜存在区别:a) 与协议本身的强制性、 可选性和条件性的静态一致性要求相关的信息;b) 与多层依赖的强制性、 可选性和条件性的静态一致性要求相关的信息。如果一组相关的T C N协议已经在系统中实现, 则对每个协议都需要一个P I C S。此外, 还应有系统一致性声明, 用于概述系统应用的所有协议及

40、对应的P I C S。4.2.5.2 测试协议实现附加信息(P I X I T)为了测试一个协议实现, 除了P I C S提供的信息外, 测试实验室还需要有关I UT及其测试环境的信息。这个P I X I T将由提交测试实现的客户提供, 它是客户与测试实验室协商完成测试实验室提供的P I X I T形式表填写的结果。P I X I T可包含下列信息:a) 测试实验室为了能够在特定系统上运行适当的测试套所需要的信息( 如用来运行测试例的测试方法的相关信息、 寻址信息等) ;b) 在P I C S中已经提到的需要精确化的信息( 如在P I C S中已经作为参数声明了的定时器取值范围宜在P I X

41、I T中规定) ;4G B/T2 8 0 2 9.32 0 2 0c) 辅助确定P I C S声明所支持的能力中哪些是可测试的、 哪些是不可测试的信息;d) 其他管理内容( 如I UT标识符、 相关P I C S索引等) 。P I X I T不宜与相应的P I C S矛盾。抽象测试套制定者、 测试实现者和测试实验室均需致力于P I X I T形式表的设计。4.3 边界4.3.1 总则本部分讨论的一致性测试是针对G B/T2 8 0 2 9.2中规定的T C N条款的一致性测试。一致性测试的目的是确定被测试的实现是否遵循相关条款的规定。由于实际限制不可能做到全面的测试, 经济因素也限制了测试不能

42、太过深入。本部分根据提供一致性指示的程度区分了以下四种类型的测试:a) 基本互连测试, 提供了I UT一致性的初步证据;b) 能力测试, 检验I UT的可观测能力是否与静态一致性要求和在P I C S中声明的能力一致;c) 行为测试, 针对I UT能力之内的全范围动态一致性要求尽量提供最全面的测试;d) 一致性分辨测试, 在深度上探测I UT对特定要求的一致性, 针对特定一致性问题提供明确的是/否应答及诊断信息。该测试不包括在本部分范围内。a) 、b) 、c) 、d) 类测试在下面的子条款中加以详细描述。互操作性和性能的关系在下文中考虑和定义, 以明确它们的边界。4.3.2 基本互连测试4.3

43、.2.1 概述基本互连测试对I UT提供有限的测试, 以对可能的互连确定是否有充分的一致性。基本互联测试不试图执行完整的测试。4.3.2.2 基本互连测试的适用性基本互连测试适用于下列方面:a) 检测严重的非一致性实例;b) 作为采取更昂贵测试之前的基本筛选;c) 对在一个环境下通过了完全一致性测试的实现同样适用于另一个新环境( 例如, 在测试N实现前, 检查已经测试过的N-1实现是否由于过渡到N实现而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给出初步的指示;d) 供实现的用户使用, 以决定该实现是否可以用于与其他一致的实现通信, 如作为数据交换的前提。基本互连测试不适用于下列方面:a) 作为实现供应商一致性声明的

44、基础;b) 作为确定通信故障原因的仲裁手段。基本互连测试标准化为一致性测试程序( 包括能力和行为测试) 的子集。它们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一致性测试程序一起使用。可以选择是否存在及执行基本互连测试。4.3.3 能力测试4.3.3.1 概述能力测试为每个静态一致性要求提供有限的测试, 用来确定I UT的哪些能力是可观测的, 并检查5G B/T2 8 0 2 9.32 0 2 0这些可观测能力对静态一致性要求和P I C S是否有效。4.3.3.2 能力测试的适用性能力测试适用于下列方面:a) 尽可能地检查I UT与P I C S的一致性;b) 作为采取更深层次和更昂贵测试之前的基本筛选;c)

45、检查I UT能力是否和静态一致性要求相一致;d) 为特定I UT的行为测试使能有效选择;e) 和行为测试相结合, 作为一致性声明的基础。能力测试不适用于下列方面:a) 能力测试单独作为实现供应商一致性声明的基础;b) 用作与每个已实现或未实现的能力相关行为的详细测试;c) 用作鉴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历的、 或尽管满足了能力测试却在其他测试中显示可能存在非一致性的问题的原因。能力测试标准化为一致性测试程序的子集。能力测试可以单独成组, 也可以和行为测试合并使用。4.3.4 行为测试行为测试在动态一致性要求全范围内尽可能按实际地测试实现。由于事件和事件定时的组合数目是无限的, 该测试是无穷尽的。还

46、存在一种限制, 即这些测试设计为在单一测试环境下共同运行, 所以在该环境下难于或不可能检测的故障都有可能被遗漏。因此, 一个非一致性的实现可能通过一致性测试程序的检测。测试程序的设计目的之一就是最小化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行为测试和能力测试一起作为一致性评估过程的基础。行为测试不适用于鉴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历的、 或尽管满足了行为测试却在其他测试中显示可能存在非一致性的问题的原因。行为测试标准化为一致性测试程序的主体。注:行为测试包含了I UT为响应实际测试器的有效的、 不合适的及语法上无效的协议行为而采取的有效行为的测试。这包含了I UT对试图使用在P I C S中声明作为实现的特征( 能力)

47、 的拒绝。所以, 能力测试不需要包括对P I C S所忽略的能力的测试。4.3.5 一致性分辨测试一致性分辨测试对实现是否满足特定要求提供尽可能确定性的诊断性答案。由于无穷性问题, 只能在限定测试范围内得到确定性的答案。测试结构和测试方法通常只针对特定被测要求, 不需要对其他要求也可普遍使用。它们甚至可以是( 标准化的) 抽象一致性测试套认为不可接受的测试结构和测试方法, 如包括使用特定操作系统的诊断和调试特性的实现专属方法。行为测试和一致性分辨测试的区别可以通过一个事件实例( 如复位) 来加以阐明。行为测试也许只包含了复位发生时的条件选择, 不能检测其他情况下的错误行为。一致性分辨测试将限定

48、已怀疑发生不正确行为的条件, 并确认怀疑是否正确。一致性分辨测试适用于下列方面:a) 在严格限定的且先前证实的情形下提供是/否的回答( 例如, 在实现开发过程中检查特定特征是否得到正确实现, 或在操作使用过程中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b) 在当前一致性测试程序中, 作为识别并提供解析缺陷的方法。一致性分辨测试不适合于作为判断实现是否全面一致性的基础。6G B/T2 8 0 2 9.32 0 2 0一致性分辨测试不是标准化的。作为一致性测试的副产品, 可以识别协议部分中的错误和缺陷。4.3.6 章条/条款和声明的解释4.3.6.1 概述G B/T2 8 0 2 9.2中T C N常遇到怎样把章条

49、/条款和要求翻译成可实现的测试套的解释问题。大部分T C N协议 比较复杂, 这使得全面的测试 在 技 术 上 和 经 济 上 都 不 切 实 际。为 处 理 实 际 实 现 和G B/T2 8 0 2 9.2的摘录, 使用了所有相关测试和一些准则, 这些准则根据特性分成下列几类:a) 命令;b) 说明;c) 指导;d) 可选项;e) 弱声明。下列子条款描述了这些准则。4.3.6.2 命令命令就是一些强制性的、 规定应提供某物的词语和短语。它们是:a) 应: 规定了功能能力的条款。b) 必须: 确定了性能要求或限制。c) 要求: 以被动形式描写的规范声明。d) 可适用: 作为参考, 包括标准或

50、其他作为指定要求的附加性文档。e) 负责: 为已经定义的结构所书写的要求。如, “ 在扩展应答延时应用中, 主设备负责隔开主帧使得发送从帧和下一个主帧的最小时间大于从帧和下一主帧的安全间隔时间(T_s a f e) ” 。f) 将: 通常用来阐述运行或开发环境将提供的规定能力。如, “ 如果它是强主, 它对所有节点发信号它将降级, 并且它将以弱主形式保持对总线的控制直到指定了强主” 。g) 宜: 使用了该词, 则认为是很弱的规范声明。如, “ 对支持消息数据能力的设备, 其设备地址宜小于2 5 6” 。连续性词语/短语是跟在强制命令之后在下层引入要求规范。引入暂时性指示的短语可能导致确定或不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