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式方程的应用课标依据能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一、教材分析 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次方程(组)要稍微复杂一点,教学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择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者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是在本章的教学中仍然要注意复习、总结,并且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
2、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本章教科书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分式分式方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实际例子,这些涉及工业、农业、环保、学生实际、教学本身等方面,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且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
3、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 认识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程序以及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五、教法学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思考: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横向联系 深化概念思考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P152153的例题3、例题4 。 思考2: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质疑;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绝不发表意见,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三)练习反馈
5、 归纳法则1.审:分析题意,找出研究对象,建立等量关系.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3.列: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4.解:认真仔细.5.验:有多方面检验.6.答:不要忘记,书写完整.(四)指导运用 巩固方法巩固练习:教材P154练习 1、2、 (五)分层作业 兼顾差生作业:必做题:教材P154第1题(2)(4)(6)(8)、第4题。选做题:教材P154第2、5题1、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已有知识经验;分析新的问题(思考1、2)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2、通过分式方程相等关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引发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4、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后,通过例题(例3、4)的解答,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演板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5、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