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学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将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生产革命的发展领域及方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学习重点:科技
2、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复习检测】1、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国家),开始于 世纪 年代,结束于 世纪上半叶, 最早开始于 (行业), 世纪扩展到 、 、 。2、 年, 吸取前人成果,成功研制了 。 年, 国人 建造第一艘 ( 号)。 年, 国人 发明第一辆 ( 号)。3、工业革命是 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 ,直接导致了 形式的出现和人们 的变化,促进了 和 的增长。【导学提纲】 一、时间: 世纪 半叶( 年以后)二、电力的应用和电讯技术的兴起1、电力的应用 (1)理论突破: 年 国科学家 发现 现象并提出 理论。(2)新能源的产生: 世纪 年代初, 、
3、被发明出来, 成了带动机器生产的新能源。(3)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 ”。2、电讯技术的兴起(1)电话: 年,定居 国的 国人 发明了电话,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2)电报: 世纪 年代, 工程师 发明了 电报。三、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内燃机的发明(1)发明:内燃机的发明是继 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 年, 国工程师 制成了以 为燃料的 机(汽油内燃机)。 年, 国工程师 制成了以 为燃料的 机(柴油内燃机)。(2)意义:内燃机的发明为 提供了条件。2、汽车的发明(1) 年,德国人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三轮汽车)。(2) 年, 国人 制造出更加先进的 汽车,又建成
4、了 装配线 。3、飞机的发明 年, 国人 制造的飞机“ ”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 技术的第一步。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以 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 的发展。五、“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是 国 家,他在一生中获得 多项发明专利权,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的有 、 、 、 、 、 、 、 等, 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被称为“ ”, 人们称赞他是“ ”。【练习】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2.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贝尔3.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A水力B蒸
5、汽C电力D石油4.一百三十年多前,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 )A电话B无线电报 C汽车D飞机5.19世纪90年代,在英、法两国之间试验,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的( )A贝尔B马可尼C法拉第D狄塞尔6.设计创制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的是(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戴姆勒7.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法拉第 亨利福特 卡尔本茨 威尔伯莱特ABCD8.右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你知道它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吗?( )A爱迪生B史蒂芬孙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9.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将人类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最早是在( )A.1870年、英
6、国B.1885年、德国C.1903年、美国D.1901年、中国10.下列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A打电话问候朋友B乘公共汽车上班C坐飞机旅游D网络交易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 )A爱迪生B西门子C法拉第D卡尔本茨12.“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现这种生活场景最早只可能是在( )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13.催生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汽车生产线14.下列各项中有关因果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7、发电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创制C发现电磁波电灯的发明 D内燃机的广泛运用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提炼15.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车投入使用B电动机车的运转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16“IC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谁最早发现的( )A爱迪生 B贝尔 C马可尼 D法拉第17.1931年,美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哀悼一位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史蒂棼孙18.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中国百姓家。追根溯源,建成汽车装配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才使得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在
8、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狄塞尔B卡尔本茨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教学总结: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向西部领土的扩张情况;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战争的结局;2、过程与方法:通过美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背景、方式、性质、作用等方面的比较,使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通过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林肯当选总统、林肯政府采取的基本措施以及内战的性质和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
9、阶级革命。它取消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领导这场战争的林肯也因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而受到广大美国人民的尊敬,在历史上成为与华盛顿齐名的总统。 学习重点:美国政府在南北战争中采取的措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学习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复习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下半叶,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 ”。主要成就包括 发明了电话, 发明了无线电报。 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制成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制造的飞机“ ”试飞成功,第二次工业
10、革命大大促进了 的发展。爱迪生一生中获得 多项发明专利权, 是他最重要的发明。被称为“ ”, 人们称赞他是“ ”。【导学思考】 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焦点、爆发的导火索、爆发时间、爆发标志、领导人;颁布的两个文件名、颁布机构、内容、意义及构成的材料;战争结束时间、结果、林肯的功绩、美国内战的性质和意义。【导学提纲】一、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1、美国独立以后, 方 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 的集中地, 方盛行 经济;( 年,美国生产总值居世界第 位)2、北方工商业资本家为获取 和 ,主张 制度,南方种植园主坚持 制度,并极力把 变成 州,两种制度尖锐对立,导致了 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方
11、 阻碍了 在全国的发展。3、导火线: 年,主张 的 当选为总统。阅读材料 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林肯二、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1、开始: 年 月,南方 发动叛乱,南方 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 ”,以 为首都,挑起内战。林肯号召人民为 而战,反对 。2、战争初期,北方节节 , 原因:A、 南方奴隶种植园主 已久,准备 ; B、 北方林肯政府试图 ,放松 。3、转折点: 年,为了 , 政府通过 ,解决农民的 问题;颁布 ,宣布废除 ,规定 的黑奴应看作是 人,可以参加 。作用: 和 的革命情绪迅速 ,战争形势得到 。4、反攻: 年夏,北方军队转入 。5、结束: 年 月,北方军队攻 ,南
12、方叛军投降,持续4年的内战以 的胜利告终。内战刚结束, 就在剧院里被人刺杀身亡。三、南北战争的影响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 次 革命_,它维护了 ,废除了 ,扫清了 ,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 、 等国家创造了条件。四、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北方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方向;(2)北方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3)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通过了两个法令;(4)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积极参加。五、林肯的贡献:(1)维护了 ; (2)解放了 。【练习】1.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A原料的争夺 B劳动力的争夺 C市场的争夺 D黑人奴隶制的存废2.美国爆发内战的根本原因是( )A印第
13、安人不甘受到驱赶 B种植园奴隶劳动过于繁重C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D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北方主张国内开放市场 C黑人奴隶起义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4.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所说的“一半奴役”指的是什么( )A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B全国有一半人受到奴役 C南方实行奴隶制 D北方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压制5.美国内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林肯当选总统 B南方叛乱武装向北方挑起内战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14、D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6.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政治鼓动性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而林肯总统所说的“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7.“美利坚诸州同盟”宣布成立后,首都在( )A华盛顿 B纽约 C里士满 D洛杉矶8.下列对美国内战的过程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是南方首先挑战的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的颁布,是战争的转折点C战争一 开始北方便节节胜利 D1865年,南方叛军向北方投降,内战以北方胜利结束9.内
15、战过程中联邦政府为扭转战局而实行的有力措施是( )A号召人民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 B解放黑人奴隶 C停止驱赶印第安人 D寻求外来援助10.下列文献中,最能体现人权平等思想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奴宣言 D宅地法11.下列文献是在美国内战时间颁布的有(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解放黑奴宣言宅地法 A B C D12.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节节失利的原因有( )南方蓄谋叛乱已久,准备充分北方企图妥协,放松战备 南方实力雄厚,人心统一 人民群众不满林肯政府统治,纷纷反抗 A B C. D13.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主要是因为他( )A巩固了北部地区
16、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14.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封建斗争 D解放黑人奴隶的斗争15.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一“障碍”指的是( )A南方的殖民统治 B奴隶制度 C南方的叛乱各州 D种族歧视16.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满足了人民对西部土地的要求C消除了种族歧视 D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发生在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时期。以下对两次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
17、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战争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文献C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使美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18.下列事件与林肯有关的是( )领导美国内战,打败南方奴隶主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黑人获得了与白人平等的权利 颁布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扭转联邦军队屡败的局面A B C D19.下列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障碍的是( )英国殖民统治 美国联邦政府 黑人奴隶制度 印第安人的反抗 A B C D教学总结: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时间、代表人物;了解沙皇俄国对外扩
18、张概况;掌握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从而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了解沙俄的侵略扩张史,使学生认识到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地跨欧亚两洲的沙俄帝国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侵略的基础上的。学习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学习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复习检测】1、 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南方 经济阻碍了 经济在
19、全国的发展。导火线是 年,主张 的 当选为总统。2、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于 年 月, 方军队发动叛乱,挑起内战。转折点是 年,为了 , 政府通过 ,解决 问题;颁布 ,宣布废除 ,规定 的黑奴应看作 人,可以参加 。结束于 年 月,北方军队攻 ,南方叛军投降。3、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 次 革命_,它维护了 ,废除了 ,扫清了 ,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 、 等国家创造了条件。【导学思考】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导火索、改革时间、改革人、改革内容、改革性质、改革的意义。【导学提纲】 一、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的背景:1、 世纪初,俄国 逐步发展起来,但俄国处在 的专制统治之下;2、 制度无法满足工业发展
20、对 的需求,人民 低下使国内市场 , 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 ,使俄国远远落后于主要 国家;3、 制度和 统治激起农奴起义、工人和士兵暴动;( 年 月, 资产阶级民主派“ 十二月党人”组织“ ”起义)阅读材料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4、 年, 国在与 、 争夺 的“ 战争”中失败,加剧国内矛盾。(导火线)根本原因: 严重阻碍俄国 的发展。阅读材料 1855年,俄国在同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诸位会深信:凡能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二
21、、领导者: 三、1861年改革开始: 年 月,沙皇 签署了 的法令。四、1861年改革内容:1、农奴有 ,地主不得 ,不得干涉他们的 和 生活;2、农奴有 、从事 活动等权利; 3、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 一块 。阅读材料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当获得自由的时候他们物质上又一次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六、评价(1)性质:1861年改革是 的改革;(2)积极意义: 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 ,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 发展的道路; (3)局限性: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并不 ,保留了大量的 。【练习】1、1825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所采取的行
22、动是( )A、北方军队转入反攻 B、发动克里米亚战争 C、发动武装起义 D、武装倒幕2、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没有以下哪一项?(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购买一块份地C、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D、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3、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C、俄国彻底地废除了农奴制度 D、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4、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相同的是( )A、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保留了“天皇制” C、解放了农奴 D、摆脱了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5、下列事件发
23、生于1861年的有( )美国内战爆发 宅地法的颁布 俄国废除农奴制 明治维新A、 B、 C、 D、教学总结: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维新开始时间和主要代表,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学习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学习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分析。【复习检测】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严重阻碍俄国 的发展。2、1861年改革开始于 年 月,沙皇 签署了 的法令。内容包括农奴有 ,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 一块 。3、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实行的 的改革; 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走上了 发展的道路;俄国废除 的改革并不 ,保留了大量的
25、 。【导学思考】明治维新前掌握日本实权阶层的名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首先入侵日本的国家和时间、倒幕力量(改革力量)的组成、倒幕战争的战役名称、倒幕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明治维新开始时间、口号、改革人、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导学提纲】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1、内部危机:(1) 以前, 日本 是一个 国家,实权掌握在 手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产生;(2) 统治阻碍了日本 经济的发展,新兴 和 要求改变现状,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统治阻碍了日本 经济的发展。2、外来危机: 世纪中期,日本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年,首先打开
26、日本国门的是 ;随后: 、 、 。)3、武装倒幕: 、 、 、新兴 联合形成改革力量,进行倒幕活动,经过在 附近的 、 战役( 年),打败了幕府军, 幕府在日本 多年的统治被推翻。(迁都: 年 月,明治政府从 迁都 。)最后的幕府统治者是 。二、开始时间和标志: 年, 发布“ ”和 “ ”。三、改革派领袖: 、 、 、 。四、性质: 领导的 的 性质的改革五、口号:“ 、 、 ”六、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宣布“ ”,全国分为 府 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 统治下的 国家。2、经济方面:(1)废除 和 制度,兴办 ,引进 ;(2)允许土地 。阅读材料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
27、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3、文化教育方面:采用 学制,设立 学校,实行 义务教育,发展 教育。4、生活方面:生活上 ,提倡 方式,穿 ,吃 。5、军事方面:废除 ,实行 ,建立效忠 的“ 军”。七、评价 1、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 领导的 的 改革;2、意义:它使 走上了 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3、局限性:改革很不 ,保留了大量的 ,“ 制”也被保留下来。八、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能够迅速强大;(2)倒幕派掌握了较强的实力,推翻了幕府的统治;(3)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
28、措施;(4)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练习】1、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的事件是( )A、明治维新 B、日美亲善条约签订C、伏见、鸟羽战役 D、美国舰队闯入浦贺港2、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禁止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C、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3、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4、19世纪末日本人都以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作为时尚,这是明治维新哪项改革的结果(
29、)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 D、允许土地买卖5、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相同的是( )A、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保留了“天皇制”C、解放了农奴 D、摆脱了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6、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的改革B、明治天皇发布了“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C、经济上的措施包括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D、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教学总结: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欧洲宪章运动的名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
30、命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学习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复习检测】1
31、、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统治阻碍了日本 经济的发展。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是 。 年, 发布“ ”和 “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它是一次 领导的 的 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派领袖包括 、 、 、 ,提出了“ 、 、 ”的口号。3、明治维新在政治上“ ”,使日本成为 统治下的 国家,经济上引进 ;允许土地 ,它使日本走上了 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 ,“ ”也被保留下来。【导学提纲】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促进了 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增加,工人相对贫困。2、阶级基础: 世纪 年代, 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大工人运动指 、 、 。
32、)3、实践基础: 马克思、 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4、理论来源:马克思 、 恩格斯批判吸收德国 、英国 、法国 。二、 宣言 的诞生1、时间: 年 2、作者: 、 3、地点: 国 ;4、发表原因:为 同盟写的纲领5、意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纲领;标志着 主义 主义的诞生; 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活动1、 马克思担任 主编,宣传 思想。 2、 年,马克思到 。3、 年, 在 发表文章,标志马克思由 者转变为 者。4、 年, 恩格斯在 会见 ,开始了共同战斗历程。四、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1、背景: 促进了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增加, 相对
33、贫困。2、时间: 世纪 年代( 1836 年 1848 年)3、目的:工人阶级为反对 ,争取 。 4、地点: 、 、 。5、英国宪章运动(1)起源地: (2)纲领: (3)政治要求:争取 ,参与 。(4)组织: 年在 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 ”6、意义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 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 登上历史舞台。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迫切需要 。【练习】1、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发生于英国的是( )A、宪章运动 B、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 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十月革命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通过 B、人民宪章的公布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通过3、
34、一部外国影片有这样的场景:一群工人在集会中手拿人民宪章的小册子,高呼:“我们也要选举权”。与这个场景相关的史实是( )A、英国工业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宪章运动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马克思、恩格斯5、下列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的是( )A、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剩余价值论教学总结:第23课 巴黎公社主备人 谢富强 审核人 黄茂娟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普法战争爆发时间和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了解3月18日革命和巴黎公社建立情况;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5、。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学习和对巴黎公社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巴黎公社历史意义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评价能力。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教学,特别是公社成员为捍卫公社而英勇战斗和献身的革命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史实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通过学习巴黎公社,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国际歌的教学,认识国际歌是国
36、际无产阶级战斗不息、可歌可泣精神的体现。 学习重点:巴黎公社历史背景和公社性质。学习难点: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链接旧知识: 1.读一读“22课”知识结构;2.问一问:(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兴起的表现?(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新课进行时: 【马赛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热身】1看书自学:要求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勾划(时间、地点、人物等短小内容用方框框起来,长句子用横线或波浪线勾划并标注)。2完成练习册中“知识建构部分”的填空。 3交流看书和知识建构部分的填空情况。【新课进行时】1找一找巴黎公社建立的有关大事,完成以下填空。(1).普法战争时间_;这场战争导致法
37、兰西_倒台,国防政府成立。(2)1871年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爆发武装起义,赶走了梯也尔当政的资产阶级政权,并于_月_日成立了_政权。(3)巴黎公社失败的标志“_”。2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附:(1)材料: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2)提示学生结合P145公社措施。a.领导力量_ 等工人领袖;b.政权建设方面:废除_,代之以_,民选公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c.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_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实行_工作制,实行义务教育等。d. 巴黎公社颁布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打击_ 阶级的利益,保护_利益。这些说明巴黎公社是世界上_个无产阶级政权。3.讲一讲“五月留血周”的故事(12个学生完成)4结合材料小组合作解决巴黎公社的意义:(提示:先划出关键词句)材料1.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阶段。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