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的地域性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791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的地域性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的地域性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的地域性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3Vol.43No.3Journal of Tianshui INormalUniversity第4 3 卷卷第3 期Jun.,20232023年6 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的地域性特征王悦康,盖雨曦,陈谋(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中国西部电影自2 0 世纪8 0 年代诞生之时起,便将西部的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熔铸于影片中,展现了浓郁的地域性特征。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风俗,继续为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不竭的动力。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从空间、文化、声音、色彩等多侧面,将显性的地域性特征美学化,由此展

2、现了西部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并从新的艺术视角触及中国西部文化的核体。关键词:地域特征;民俗风情;文化内核;美学表达中图分类号:1 2 0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1 3 5 1(2 0 2 3)0 3-0 0 1 3-0 720世纪末的中国西部电影因其对西部地理人文环境的直观再现,以及对西部人生存状态与传统文化心理的多维揭示,使其在国内外电影界获得了良好声誉。但同时,为了走向国际电影市场,中国西部电影对民俗文化的“陌生化”展现又将其卷人“崇洋媚外”“丑化中国农村和农民”的论争风波中去。随着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电影体制的改革、主流观众群体的

3、迁移以及电视和网络行业的崛起,这些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与西部电影自身革新动力的不足,使中国西部电影在某种意义上走向了衰落。新世纪以来,一方面,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经济文化的政策扶持,这为西部电影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西部电影人重新调整了创作思路,利用电影工业成熟的技术优势,强化西部电影的地域文化元素,表现西部时代精神及其正能量,使中国西部电影重获生机。本文将讨论这样几个问题: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是如何表现西部的地理人文环境的?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是如何将民俗、民艺及民情融人影片之中的?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又是如何将大地、建筑和服饰的色彩融人影片中,使其成为电影风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这些问题不

4、仅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即画面、声音和色彩),而且也关乎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艺术创新。一、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空间魅力:再现西部地理人文环境时间和空间是关于世界本质的两个核心命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维度。但相对于电影时间的探讨,研究者通常忽视对电影空间结构的探究。随着1 9 7 4 年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的出版,文化研究由此开启了“空间转向”。列斐伏尔提出“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容器”1 1 3 9 的观收稿日期:2 0 2 2-1 0-0 3作者简介:王悦康(1 9 9 8-),男,河南洛阳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2

5、 0 1 9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研究”(1 9 YJA760063)阶段性成果14点,并将空间划分为“物质空间”“想象空间”和“社会空间”三种模型。本文在参考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将影片中展现的西部地理人文环境划分为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审美空间三种类型。大西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雄浑、厚重、开朗、巍然”的自然风貌。2 1 5 9 6 3影片美丽的大脚采用了大量俯视、远景以及长镜头来展现黄土高原广衰荒芜、干旱少雨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以此来反衬西部人不畏艰险、勤劳肯干的韧劲。藏区地势以高原为主,空气稀薄,寸草难生,是一个较为封闭、原始的地理空间。可可西里

6、是表现藏区环保问题的佳作,影片用近乎纪实性的手法,拍摄了巡山队员刘栋被荒漠中的流沙吞噬的画面,让观众不禁感叹人类在恶劣自然环境面前的渺小和无助。西南地区气候闷热潮湿,河流众多,奇峰林立。影片路边野餐的故事发生在贵州凯里小镇,影片展现了氮盒潮湿的雾气、苍翠的树木、错落的山峰以及层叠的梯田等典型的西南地区自然景象。“社会空间”这一概念脱胎于列斐伏尔对“第一空间”的论述,而第一空间“主要是列斐伏尔所说感知的、物质的空间,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等经验手段来直接把握。我们的家庭、建筑、邻里、村落、城市便是这种空间认识论的典型考察对象。”1 3 1 3 2-3 7 按照中国农村和城市发展的特征,有必要将影片里

7、展现出的社会空间分为城市、农村和小城镇三种类型。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城市是指交通便利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群和房屋的社会空间,是当代人生活、工作、居住的主要场所。将城市作为影片主要的表现对象,一方面展示西部城市特有的社会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展现西部人的生活形态和精神风貌。高兴讲述了农民刘高兴在西安打工的故事。影片中既有摩天大楼、酒店商场等代表城市繁华富裕的一面,同时也有旧仓库、洗头房、小食摊等破落荒僻的一面,表现了以刘高兴为代表的社会边缘群体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农村题材一直深受西部电影人的青,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创作者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农村中的个体形象,以主观化的表达来讲述故事。惊蛰取景于陕北

8、定边县,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二妹和她的父母以及弟弟在西北农村生活的场景。麦子、窑洞、炕床、水井这些极具西部农村特点的景象都被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小城镇是居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空间,小城镇的居民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仍受农村社会的影响,同时,城市的现代文明也冲击着人们。小城镇是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关注的焦点,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矛盾体,其所映射出的社会问题与人性问题引起了西部电影人的极大关注。百鸟朝凤里的陕北无双镇,上演了民间音乐在西方现代流行音乐冲击下逐渐衰落的故事,通过镇子里居民办红白事请乐队的情节,来唤起观众对民间艺术未来发展的思考。电影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其实质是对

9、生活作出诗意的反映”。4 1 2 7 1 所谓“诗意”,“就是人的存在的本真的显露和对真理的揭示,即人生的审美化。”5 1 2 6 7在新世纪中国西部影片中,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表现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活动场所,在西部电影人的艺术创造中,使其与人的存在和真理揭示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了美学属性,成为审美空间。意象是“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6 1 2 4 6 而象征则是意象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7 1 0 在新世纪中国西部电

10、影中,最典型的就是对沙漠意象的象征意蕴的表达。沙漠象征着英雄情结和侠义精神。在英雄龙门飞甲等武侠片中,对沙漠的特写既是英雄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其勇敢无畏、慷慨赴死的悲剧美的体现。另外,在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中,不难发现一些作品着意表现“丑”,具体来说,是给人一种粗和破败的印象,但其又生发着美感。在路边野餐里,出现了一些诸如废弃的矿洞、简陋的民房、坑坑洼洼的山路等破败的景象,但在导演精心的场面调度下,反而具有了一种诗意。“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1 8 1 3 5 超现实主义是源于西方的文艺流派,其运用于电影中,主要致

11、力于对人的幻觉、梦境、潜意识、性心理以及其他非理性心理和行为的表现,主张通过将现实与梦境相融合的方式来探寻人的本来面目。在影片撞死了一只羊中,导演在康巴茶馆里设置了一个幻境,并由茶馆老板娘的回忆显示出来。在这个幻境中,杀手金巴吃着藏面,在等待复仇杀人的机会。而在现实中,司机金巴吃着包子,在想办法超度死羊的灵魂。导演通过一虚一实的蒙太奇手法,制造出了一种梦境般的朦胧的氛围,蕴含着创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超现实意味。二、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文化传承:从民俗、民艺到民情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

12、全部内容。次广义的文化指与经济、政治有别的全部精神生产的成果。”9 7 由于电影具有综合其他艺术门类的特点,再加之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新世纪西部电影人通过电影来弘扬、保存、记录,并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并由此孕育了各地区不同的民俗、民艺和民情。民俗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 0 4民俗多样化的特性加上电影艺术综合性的特点,表明电影是展现民俗的重要媒介之一。“影视作品中往往离不开对民间风俗的展现,或是从民俗事项中取意象,来烘托氛围、升华主题。”对影片中的民俗现象加以研究,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西北的某些地

13、区,婚丧嫁娶时有请唢呐班子的风俗。影片百鸟朝凤里展现了请唢呐班子的一套详细的流程,主人要到唢呐班子去接人,同时还要派专人负责运送乐器和工具,班子成员都到了后,主人要行接客礼。影片中唢呐班子在进行吹奏时也有讲究,办丧事,对于普通的逝者,只吹两台,中等者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对于德高望重者,则要吹百鸟朝凤,且百鸟朝凤这个曲子只有天分好、德行高的人才能吹。藏区的丧葬仪式最具典型性,主要是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传佛教认为,“人的灵魂并不因身体的死亡而消失,而是转人另外一个实体当中,如此循环往复,永不休止,犹如车轮不停地转动”。1 2 1 2 由此也诞生了天葬、水葬、塔葬等具有藏族特色的丧葬仪式。影片可可

14、西里展现了一名牺牲的巡山队员的天葬仪式,盖着白布的队员尸身在喇嘛的诵经超度之后,被飞来的秃鹫啄食,从而“灵魂升天”。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由此导致的民俗活动也有所差异。在影片阿佤山中,佤族人把红毛树视为吉祥的图腾,他们通过敲木鼓和甩发舞来祭祀神树,以感恩红毛树保佑族人的平安。从广义上来说,民艺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和民间戏剧。民间艺术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贯穿于民间生活的始终,其不仅具有基本的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性。民艺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状态,蕴含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愿。“忽视民间艺术,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1 3 1 1 7 将影片中的民艺元

15、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实质。秦腔表演是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电影白鹿原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秦腔表演,伴奏乐器为板胡、二胡、三弦、锣鼓等民间乐器。音乐的节奏铿有力,艺人的演唱慷慨激昂,给观众以苍?豪迈的感受。藏区的民间艺术大多与藏传佛教相关。面具主要出现在宗教活动中,一般分为“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在影片五彩射箭中,有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出现了头戴面具的祭司,面具以动物图腾为主,祭司表演了一段被称为羌姆舞的祭祀舞蹈。在西南地区,唱歌跳舞是当地少数民族展现精神状态的重要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在影片碧罗雪山中,族人长年居于深山,

16、交通不便,因此鲜与外界接触,唱歌是他们释放天性、表达生活态度的最主要的方式。民情是一个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性格、心理和愿望的集中16表达。民情与民众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影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西部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又有对现代文明的追求。西北地区整体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旱,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民深受自然环境与生产水平的双重影响。不过,正是大自然的恶劣与残酷造就了西北人民坚强不屈、朴实善良、敢与命运作斗争的强大生命力。在影片美丽的大脚中,张美丽就是一个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体,她朴实善良,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她

17、扎根于偏僻乡村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期望有一天这些孩子们能走出山区,从而改变家乡的现状。藏区地处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荒漠遍布、人迹罕至,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藏族人民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大多信仰藏传佛教,相信“六道轮回”。影片可可西里中的天葬仪式体现了藏族人的生命观,在他们看来,逝者的肉体是被秃鹫带到了天上,而“天”意味着是离佛更近的地方,天葬后的逝者能保佑子孙世世代代美满幸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豪爽直率,善良乐观。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有着朴素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观念,但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以及故步自封的落后思想。影片碧罗雪山展现了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矛

18、盾,影片中的族人把熊奉为神灵,虽然饱受黑熊的骚扰,但是在政府部门的迁移动员下,村子里的老人依然反对搬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不愿意搬离这里。可见,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惯性对村子里的老人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三、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声音力量:从民歌、民谣到民乐声音是电影的第四维度,而音乐又是声音的艺术。电影音乐是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烘托环境氛围以及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一种亲切动人、放松身体、涤荡心灵的审美体验。由于不同地区诞生了不同的文化,由此便出现了风格各异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又反映民众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规范着民众的

19、生活行为。民间音乐更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和审美趣味,并能参与到民俗文化的建构中。对影片中的民间歌曲、歌谣、器乐等民间音乐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研究各地区的民情、民俗、民族文化,以及洞察某种民族文化心理。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1 4 2 0 1 民歌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加工和改造。由于民歌拥有集体创作的特点,它的诞生依附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风俗习惯,因此民歌不表现个人的创作意志,而更多地反映民族文化心理。陕北民歌是西北地区最典型的民间音乐,曲调大多粗扩悲壮,而气势豪迈,抑扬顿挫。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西部电影更多呈现了陕北

20、民歌的喜剧元素。影片高兴中,石热闹假装成盲人向刘高兴讨饭时,边拉二胡边唱了一曲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当刘高兴想念家乡的时候,唱了一曲传统的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陕北民歌的加入,将影片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更直观地表现了出来。藏族的民歌多与民众的生活劳作、亲情、爱情,以及宗教仪式相联系。其乐曲节奏自由,多连音与颤音,音高起伏较大。影片冈拉梅朵展现了多式多样的藏族民歌,既有欢快热闹的婚礼歌,众人围在一起转圈跳舞庆祝新婚,也有节奏紧凑、声音嗪亮的农作歌,减轻了人们劳作时的疲劳,还有哀伤悠扬的告别歌,表达对朋友亲人的依依不舍与思念。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

21、少,由此也形成了他们善于利用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来充实生活的特征。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影片花腰新娘为我们展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海菜腔”民歌。“海菜腔”民歌是在彝族青年男女传唱的山歌和情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真声和假声相结合是“海菜腔”民歌的一大特色。其旋律既有抒情式的平稳递进,也有高低音节的转换跳跃,在民族歌手李怀秀的演绎下,曲调宛转悠扬,与影片中男女青年的劳作生活与爱情故事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17相较于民歌,民谣更加简短随性。对民谣的选取与西部电影所展现的民族地区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起到表现人物心情,塑造周边环境氛围,暗示故事走向,甚至是一种人生哲理以及历史文化反思等影片主旨

22、表达的作用。民谣表现的内容众多,不同的民族风情造就不同的音调旋律。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在民谣的选取上,既注重原生态展现,也突出改编与创新。影片高兴将大量歌舞段落融进剧情,通过歌曲、音乐和舞蹈表达影片的主题。影片中引用了陕西本土黑撒乐队的两首民谣诺一一城市夜生活的副作用和起得比鸡早,前者对现代都市中有钱人纸醉金迷的生活进行了讽刺和嘲弄,后者则通过平民视角,展现了社会边缘人物讨生活的酸甜苦辣。两首民谣皆以陕西方言演唱,旋律活泼,风趣幽默,在吸取传统秦腔唱法的同时,又融人了西方的摇滚和说唱等现代元素。把藏经用特定的曲调和旋律演唱出来是藏区民谣的一大特色。在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中,小喇嘛回家的路上,配上了一

23、段以藏经为主要演唱内容的歌谣,表现出藏传佛教对藏族普通民众的影响,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其日常生活当中。在表现西南地区人民生活的影片中,原生态民谣的展现是一大特色。在影片阿娜依中出现了近千人同时演唱的侗族大歌,内容涉及农作、婚礼以及祭祀。侗族大歌没有乐器演奏,而仅仅以人声传递,富有一种纯粹而质朴的美,更具有穿透力。民乐种类繁多,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都属于民乐的范畴。除了上述的民歌民谣外,还包含民间的舞蹈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以及器乐音乐等。陕北的秦腔表演,藏族的寺院器乐演奏,西南少数民族的芦笙曲等,皆在影片中有所展现。秦腔艺术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乐类型。在影片白鹿原中,黑娃和麦客

24、们劳作后吃饭休息,此时在一位民间老艺人的张罗下,大家拿起乐器,一起演奏了秦腔唱段将声一令震山川。该唱段描绘了将士们临危受命,整装待发,誓死效忠国家的浩然之气,加上麦客们高亢洪亮的音,铿有力的节拍,二胡、锣鼓、椰子等一众乐器的加持,突显出一种气壮山河的气势,表现出西北汉子的强与豪迈,以及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面貌。藏区的民乐类型以寺院的器乐演奏为主。寺院的器乐演奏以藏传佛教的特色乐器,如大小法号、长号、法螺、法铃、法鼓等为代表,曲调旋律庄严肃穆,旨在引领民众行善积德。在影片静静的嘛呢石中,喇嘛们在寺院楼顶吹响法号,向僧侣们传达集合诵经朝拜的信号,这种庄重的法号声具有无可抗拒的威严性。在恢宏的法号声中

25、,小喇嘛离开了眼前的电视机。影片借由这一幕,表达了以小喇嘛为代表的藏族民众处在世俗文明与宗教文明之间时的内心困惑。西南地区民乐类型众多,较为典型的是苗族芦笙音乐,如影片云上太阳展现了富有苗族特色的芦笙曲。芦笙曲的曲调较长,节奏较为舒缓,旋律自由,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即兴特征。通常在演奏芦笙曲的同时,还要有芦笙舞用以伴奏。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片中芦笙乐曲以及芦笙舞的加人,对苗族文化乃至贵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大有禅益。四、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色彩印象:从大地、建筑到服饰色彩语言在电影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表意作用,并使镜头语言更具美学意蕴。通过色彩的展现,观众可以感知故事发生地周边环境的氛围,

26、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情绪,同时还能探查到电影人深层次的创作心理,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大地是生养和哺育人类的根基。电影作品在叙事过程中,会将有相似环境特征的地区,用某一种特定的色彩来进行归纳,由此形成了以黄色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白色为代表的藏区,以及以黑色为代表的西南地区。黄色是西北大地的主色调,黄土地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美丽的大脚中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貌,到白鹿原中的麦地、土炕、窑洞,再到龙门飞甲中的沙漠,我们可以看出黄色已经深深融进了西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与西北人民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心理相交织。“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如果我们用黄色来比拟人类的心境,那么它所表现出的也许还不是精神病的

27、抑郁苦闷,而18是其狂躁状态。”1 1 5 4 9 黄黄色大地上的西北人民确有其“狂躁”的一面,高亢洪亮的陕北民歌、粗豪迈的秦腔演唱,正是西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体现。白色是纯色,毫无瑕疵,象征着纯洁、美好与高尚。“白色是全部光谱色的相加,因而使视觉感受充实而鲜明。”1 6 6 3 冈拉梅朵里的雪山,静静的嘛呢石白色的经幡,老狗里白色的羊群,这些都表现出白色是藏区的主色调。西南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崇尚黑色,“黑色是颜料三原色的相加,从光谱色上说是光的全吸收,它使人的视觉感受安静而神秘”。1 6 3 造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尚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群山环绕,被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受

28、原始宗教以及图腾文化的影响。西南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雄奇,多崇山峻岭。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在夜晚常会受到猛兽的侵袭,而青黑色则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故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中,黑色是其主色调。另外,由于古代西南地区的人民在面对大自然突发的灾难时,往往会束手无措,而黑色被认为是庇护色,可以摆脱猛兽以及恶鬼的侵扰。在影片碧罗雪山中,族人就将黑熊视为本民族的图腾物。西南少数民族尚黑的传统也为该地区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建筑是影片中人物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往往也是故事情节的发生地。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空间元素参与叙事,使影片的叙事情节更为清晰完整,同时也从侧面显现出不同民族的劳动人民

29、的智慧与风尚。窑洞是陕北地区独特的建筑类型。窑洞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等多种类型,影片白鹿原中,田小娥和黑娃所住的窑洞就是靠崖式,由于仅有一根柱子支撑,年久失修,属于危房,在遇到极端天气时会造成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也为其后田小娥的死埋下了伏笔。陕北地区干旱少雨,缺少植被,而黄土土质疏松,易于开凿,于是当地民众将黄土作为修建窑洞的基本建筑材料,简单易修,经济节约,坚固耐用,体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的智慧。佛教建筑是藏区典型的建筑类型。藏区的佛教建筑由土木混合结构建造而成,外墙颜色以红色、白色和黄色为主,一般建立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意即离天空更近,突出了神圣意味。影片静静的嘛呢石向普通观众展现

30、了喇嘛庙的内景。喇嘛庙里有金碧辉煌的佛像、护法神像以及罗汉像,且佛像前摆有许多蜡烛。庙里的墙壁上绘有与佛教故事相关的壁画和花纹涂饰,喇嘛们则盘坐在庙中诵唱经文。喇嘛庙作为藏区典型的一种佛教建筑,体现了藏区独特的宗教氛围与人文气息。西南地区多山地,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适宜竹子、杉木等木料的生长。生活在此的少数民族如壮族、傣族、佤族等,便将杉木或竹子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加以利用,形成“干阑式”建筑。在影片花恋中,观众可以看到西双版纳州独特的“干阑式”建筑一一竹楼。这种建筑类型一般分为两层,上层用于人们生活起居,下层则用于饲养家畜,既拓宽了生活区域,又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服饰是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在现代

31、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演变从侧面反映出某一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对影片中展现的服饰进行研究,可以挖掘不同民族对服饰特性的心理偏好,并可以此观照民族文化的生成、传承和发展。影片一个勺子的故事发生在甘肃省白银草窝滩镇永泰村,属于广义上的黄土区,黄色是黄土区最常见的色调。在长期单一色调的影响下,民众不可避免会形成心理反差,追求更艳丽的色彩,通过服饰颜色的改变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并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影片中农民“拉条子”夫妇的服饰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红色的无限温暖不具有黄色的那种轻狂的感染力,但它却表达了内在的坚定和有力的强度”。1 5 1 5 2 给人一种热烈、温暖的感觉。红色的色彩意义正与影片中农

32、民“拉条子”夫妇朴实善良的天性相对应。而绿色是植被的颜色,象征宁静和谐,同时又在视觉上与红色形成颜色互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红配绿的色彩搭配是黄土区服饰的典型特色,体现了黄土区民众的民间风俗与审美趣味。藏区的服饰在色彩选择上有较为统一的认知。白色象征云,蓝色象征天,红色象征火,黄色象征地,绿色象征水。以上五种颜色被称为“藏地五色”,其来源于藏族原始宗教,经常作为藏区服饰的基本构成色加以使用。在藏族女性的服饰中还会出现这五19赵强【责任编辑种颜色的发绳、彩条等装饰品。这种服饰色彩的选取寄托着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藏传佛教的笃信,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服饰特点也

33、不尽相同,但服饰色彩尚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共同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主要服饰色调,女性在脖子上和肩上会配有银链、银珠等挂饰,头上的毡帽则挂有红、黄、绿、白等不同颜色的彩线。在影片姥玛的十七岁中,哈尼族独特的服饰特色与云南红河地区层叠的梯田美景相照应,充分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习俗与审美心理。五、结语在新世纪中国西部影片中,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表现已不仅仅局限于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活动场所,在西部电影人的艺术创造中,其与人的存在和真理揭示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具有了美学属性,成为审美空间。民俗、民艺及民情的展现,使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所表现的民俗,包括物质民俗

34、、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和精神民俗等几种类型;民艺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和民间戏剧,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所展现的民艺与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民艺不仅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状态,也寄托着其期待与心愿;通过对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影片都表现出一个趋势,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又有对现代文明的相应追求。在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作品中,色彩已经成为一种系统的审美元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镜头色彩的展现,观众可以从中感知到故事发生地周边环境的氛围,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情绪,同时还能通过色彩语言的表意和象征作用,探查到电影人深层次的创作心理,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可见

35、,新世纪中国西部电影的艺术创新具有明确的理路。参考文献:1】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 钟.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J.电影新时代,1 9 8 4(0 5):5 9-6 3.3 陆扬.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02):32-37.4沃沃罗夫斯基.论文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5史可扬.寻找迷失的诗意-一国产电影的当下境况及出路 J.戏剧艺术,2 0 0 1(0 1):6 2-6 7.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黑格尔.美学:第二卷 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6、7 9.8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M.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7.9引张岱年,姜广辉.中国文化传统简论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9.10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8.11廖海波.影视民俗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12尕藏加.密宗藏传佛教神秘文化 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 0 0 7.13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 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14刑莉.民俗学概论新编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6.15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7.16王文娟.墨韵色章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 0 0 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