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1.2.2勾股定理(二)教学目标1、勾股定理从边的方面进一步刻画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由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放手学生从多角度地了解勾股定理;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3、学会运用勾股定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查阅有关勾股定理,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与在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 应用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灵活应用勾股定理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ABCabc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
2、b2=c2几何语言:在RtABC中,ACB=90则:a2+b2=c2勾股定理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c2 = a2 + b2 ,学生进行练习:1、在RtABC中,ABc,BCa,ACb, B=90.已知a=5,b=12,求c; 已知a=20,c=29,求b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二、知识应用(出示ppt课件)ACABC例1 如图,电工师傅把4m长的梯子靠在墙上,使梯脚离墙脚的距离为1.5m,准备在墙上安装 电灯.当他爬上梯子后,发现高度不够,于是将梯脚往墙脚移近0.5m.那么,梯子顶端是否往上移动0.5m呢?解:在
3、ABC中,AC=4,BC=1.5,由勾股定理得: AB=在RtABC中,AC=4,BC =1,AB3.87,从而 AA=3.87-3.71=0.16.即梯子顶端A只向上移动了0.16m,而不是移动0.5m.例2、 “引葭(jia)赴岸”是九章算术中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解:由题意有:DE5尺,DFFE+1。设EFx尺,则DF(x+1)尺由勾股定理有:x2+52(x+1)2 解之得:x12 答: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例3九章算术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1
4、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xABO10-x3解:如图,我们用线段OA和线段AB来表示竹子,其中线段AB表示竹子折断部分,用线段OB来表示竹梢触地处离竹根的距离设OA=x,则AB=10-xAOB=90,OA2OB2=AB2,x232=(10-x)2OA=x=(尺) 答:竹子折断处离地面有尺。三、基础训练(见ppt课件)四、解决问题(出示ppt课件)1如图,在ABC中, AB=AC=17,AD是高,BC=16,求ABC的面积 2如图,在ABC中,ADBC,AB=15,AD=12,AC=13,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3.如图所示是一个长方形零件的平面图,尺寸
5、如图所示,求两孔中心A,B之间的距离.(单位:毫米)C第3题ABCD第1题4、一个门框高2m,宽1m,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ABCD第2题5、一大楼发生火灾,消防车立即赶到距大楼9米处,升起云梯到失火的窗口,已知云梯长15米,云梯底部距地面2.2米,则发生火灾的窗口距地面有多少米?6、如图所示,校园内有两棵树,距离12米,一棵树高8米,另一棵树高13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多少米? ABCED7、 在台风“麦莎”的袭击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12米处。这棵树折断之前有多高?ABCDE12米 9米第5题 第6题 第7题五、课堂小结(出示ppt课件)六、作业:p13 练习,p18 B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