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华简《五纪》简1-3所见舜形象探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256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简《五纪》简1-3所见舜形象探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华简《五纪》简1-3所见舜形象探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第 期(总第 期总第 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史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构建东夷学学科体系综合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山东师范大学中外关系史创新团队”作者简介:赵燕姣()女山西长治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与先秦史清华简五纪简 所见舜形象探微赵燕姣(山东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济南)摘要:清华简五纪以二次创世的叙事模式开篇简 中提及的“后帝”即“帝舜”时代约战国中晚期 简文的再梳理为我们了解战国中晚期时人眼中的舜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关键词:五纪后帝又洪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

2、章编号:()年 月 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正式召开该辑整理收录了一卷原编有 号的长篇竹书该篇约存近 字整理者将其题为五纪 该辑包罗万象气象恢弘篇幅巨大或为至今出土简牍之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贾连翔先生称其为“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并认为五纪文本体现的思想观念总体上合于中国古代思想演变的脉络由于该辑意义重大自公布以来先贤学者已多有精辟论述本人仅就简中提及的“后帝”略抒陋见不妥之处祈盼方家斧正一、简文大意梳理有关五纪的年代清华大学曾据无字残片作 碳 测定清华简抄成年代为公元前 年左右时代约战国中晚期测定的年代与简文所反映的古人思想也完全符合程浩认为该篇的

3、思想有着融合诸说、百家杂糅的特点虽然披着阴阳家“迷信”(当时认为是科学)的外衣宣扬的却是忠诚信义的道德教化这样一辑融合阴阳家与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长篇战国佚籍在卷首即 简中对全篇做了高度概括简文如下:隹(唯)昔方又(有)洪(奋)洫(溢)于上雚(灌)亓(其)又(有)中(戏)亓(其)又(有)悳(德)以(乘)(乱)天纪 后帝、四倝(幹)、四(辅)乃(悚)乃愳(惧)偁(称)纕(攘)以(图)后帝青(静)(己)攸(修)鬲(历)五(纪)自日(始)乃旬(简)五(五纪 五纪)既尃(敷)五算聿(律)厇(度)大参建尚(常)天(地)、神示(祇)、万皃(貌)迵(同)悳(德)又(有)卲(明明)又(有)港(洪)乃圼(弥)五(

4、纪)又(有)尚(常)(一)隹(唯)昔方又(有)洪(奋)洫(溢)于上雚(灌)亓(其)又(有)中(戏)亓(其)又(有)悳(德)以(乘)(乱)天纪隹(唯)昔方又(有)港(洪):“方”旧释作“方国、方邦”后有学者认为此处“方”当是副词训为始广雅释诂一“方始也”故“方有”即“始有”考虑到篇首所叙之洪当为天下之大水灾非特指某方国之洪水故从其后者“港”学界多认为此处应释作“洪”隹(唯)昔方又(有)洪此句系追溯昔日有大洪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奋)洫(溢)于上:广雅释言曰“奋振也”“奋”可形容水之迅猛如水经注河水二云:“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激”“洫”通“溢”辞例甚多如北大简雨书简“河乃洫”便作溢解至于其原因

5、朱德熙先生认为“血”与“益”作偏旁可通用血大概都是益字的简化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两者只是形近相混的关系(奋)洫(溢)于上可与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句相对应意指洪水滔天水位持续高涨雚(灌)亓(其)又(有)中:“雚”旧释作“权”训变 程浩将其释作“灌”汉书沟洫志有“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有中”“有德”及后文“有昭”“有洪”之“有”皆为无义之词头“中”或为“中国”简称孟子滕文公下云:“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雚(灌)亓(其)又(有)中指洪水淹没了天下之中(戏)亓(其)又(有)悳(德):旧读为“戏”狎弄后有学者引尚书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史记引“戏”即作“虐”“

6、德”黄怀信先生认为“德”指“有德之人即所谓忠良之类”其后学者多从之(戏)亓(其)又(有)悳(德)应与清华简尹至简“虐德”同义意指残虐忠良以(乘)(乱)天纪:乘旧释为凌驾、侵犯子居认为“乘”即“腾”“乘乱”即“腾乱”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毛传“腾乘也”又管子君臣:“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 乱至则虐腾至则北四者有一至则敌人谋之”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亦有“是胃(谓)乱纪”之语以(乘)(乱)天纪可对应尚书甘誓“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为无法无天扰乱天纪(二)后帝、四倝(幹)、四(辅)乃(悚)乃愳(惧)偁(称)纕(攘)以(图)后帝:整理者最初引诗经鲁颂閟宫

7、“皇皇后帝”认为此处“后帝”乃是该篇宇宙体系中的至上神亦即天帝、上帝 程浩先生后发现在第 和 简中提及“后”的讲话都提到了“上帝”认为原释不妥 最近有学者把篇首所载故事背景中的“有洪”与传说中的“共工氏”联系起来很有启发性若此说可以成立则篇中与“共工”对抗的“后帝”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尚书尧典里“流共工于幽州”的“帝舜”四倝(幹)、四(辅):“倝”整理者读作“幹”“榦”即“幹”尔雅释诂 云:“桢、翰、仪榦也弼、棐、辅、比晧也”后世以“榦辅”指代股肱重臣 四(辅)亦见于清华简成人“正之以四(辅):祝、宗、史、帀(师)”与此同时清华简治攻之道简 亦提及“四(辅)”只是未祥具体 总之四 倝(幹)、四

8、(辅)代指辅佐舜的重臣极有可能具体指禹、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夔、龙八人乃(悚)乃愳(惧):“”整理者指出即“丛”读为“耸”“乃”语气词无实义 耸惧即悚惧左传成公十四年“大夫闻之无不耸惧”韩非子内储说上“于是吏皆耸惧以为君神明也”又内储说上云:“市吏甚怪大宰知之疾也乃悚惧其所也”从通假辞例看以“悚惧”为长偁(称)纕(襄)以(图):此句亦见本辑简 整理者将攘训为让却排除或读为“让”谓让德谦退继而谋事但是却颇为费解学者争论较多 或有学者将“称”理解为举荐举荐贤者以图 王宁读作“称让”认为指举能让贤如此迂曲不如将“纕”读为“襄”“襄”与“相”通“称相”可指举荐佐助之臣如此一来“称襄以图”或为举

9、荐贤能之臣继而谋图改变(三)后帝青(静)(己)攸(修)鬲(历)五(纪)自日(始)乃旬(徇)(简)五(五纪 五纪)既尃(敷)五算聿(律)厇(度)大参建尚(常)后帝青(静)(己):“青”旧读为“情”谓自省推已及物 或读为“靖”“靖已”犹书微子“自靖”若作如此解仍感不合语境 陈民镇先生认为此处“青”当读作“静”清静、虚静也 管子内业:“心能执静道将自定”管子心术上:“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也”另可参看后汉书逸民列传:“或静已以镇其躁”上文已提及五纪具有阴阳家思想特征所以此处“静已”从陈说当为舜修历五纪时的个人状态攸(修)鬲(历)五(纪)自日(始):“攸鬲”整理者读作“修历”礼记月令“命宰历卿大

10、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郑注:“历犹次也”五纪即下文所谓“日、月、星、辰、岁”故云“自日始”又尚书洪范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孔颖达疏云:“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也”“修历五纪自日始”与稍后简、“文后乃伦历天纪初载于日”义同乃旬(简)五纪:“旬”周遍诗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遍也”“”读为“简”核实 书吕刑“五辞简孚”蔡沈集传:“简核其实也”“乃旬(简)五纪”指的是反复核实五纪五纪既尃(敷):尃读为“敷”布也马王堆帛书十六经五正亦有“吾欲布施五正五正既布”“五纪既敷”即指五纪重新被颁布推行实施五算聿(律)厇(度):“五算”整理者未释窃以为五

11、算或为个、十、百、千、万五种计算单位 陈民镇认为“律度”与“五算”并列共同构成下句“大参建常”的主语 句中之“律”即下文的“天下之数算唯后之律”句中之“度”即下文的“一直二矩三准四称五规圆正达常天下之度”“五算聿(律)厇(度)”指五种计数单位及规律、标准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此文只有可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参建尚(常):“大参”下文有“五算合参”谓综合验证“建尚(常)”即建立了常法(四)天(地)、神示(祇)、万皃(貌)迵(同)悳(德)又(有)卲又(有)港(洪)乃圼(弥)五(纪)又(有)尚(常)天(地)、神示(祇)、万皃(貌)迵(同)悳(德):“皃”即“貌”万貌指万民、万人 有学者认为“万貌”

12、当读作“兆民”如尚书“予临兆民”国语道“百姓兆民”简、“万貌”读为“万兆”“兆”的数字等级比“万”更大天(地)、神示(祇)、万皃(貌)迵(同)悳(德)义指天地、神祇、万民同心同德又(有)卲(明明):此句义同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即舜之德光耀天下又(有)港(洪)乃圼(弥):整理者将“圼”读为“弥”训为平定、止息此句意为洪患被平定五(纪)又(有)尚(常):指五纪复归于常简 大义或可译为:往昔天下发生大洪水洪水滔天水位持续高涨洪水淹没了天下残虐忠良扰乱天纪 舜及八位股肱重臣感到十分悚惧(纷纷)举荐贤能之臣继而谋图改变 舜修历五纪时的虚静自我自“日”发端反复核实五纪 五纪颁布之后又统一五算

13、与度量衡建立了天下之常法(至此)天地、神祇、万民同心同德舜之德光耀天下洪患也被平定五纪复归于常二、战国时人眼中的舜以往我们对舜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司马迁撰的五帝本纪而司马迁对尧、舜的主要记载则更多的取自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 但是在五帝本纪中包括“三家注”主要提到的是尧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尧典和舜典常常是连成一篇的有时合称帝典到后来才被分成两篇 相关史料的缺佚使得舜常处于“神性”与“人性”之间幸而清华简五纪简 的问世为我们了解战国中晚期时人眼中的舜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五纪以洪水滔天、天纪扰乱为开篇继而引出在舜与群臣共同努力下使天地复归常法的往昔 这种开篇正如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补苍天、立四极

14、、止淫水子弹库楚帛书所载诸神定四极、平九州清华简成人也有类似的表述开篇“土多见妖流而淫行”的叙述也是为了突显法的重要性 如上种种皆为典型的二次创世的叙事模式 这种理念的形成与古人认为灾异或祥瑞是天意在人间的直接表达息息相关这种观念至后世则演化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程浩认为与后世多将灾异视作上天对失道君主的惩戒所不同的是在五纪等战国文献的叙事中“天见妖祥”多是作为贤王圣君拨乱反正的契机对于这些圣王而言他们所遭遇的灾祥只是上天对其道德水平与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在这样的话术里天见灾祥于下民乃是“帝王者之将兴”的先决条件而君王则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吕氏春秋应同篇中有类似表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

15、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至于洪水传说不只中国有全世界都有基督教圣经里就有广为人知的诺亚方舟的故事 李学勤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生发现中外有关洪水故事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部落、一个国家因为某件事情得罪了神神就降下洪水毁灭了一切然后神又大发慈悲使其复兴 但是只有我们尧舜禹时期的洪水传说是不一样的 第一它没有说人类犯了什么罪第二它是通过治水的方法免除了洪水也就是人通过与天斗争解决了问题这一点也完全符合五纪所载在相关的文献记录中我们对禹治洪水的情况了解较多特别随着 年

16、遂公盨的问世盨铭开头既言“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与尚书禹贡序完全一致 据此可知至晚西周中晚期时人已有禹治洪水的共识 但是对舜是如何治水却知之甚少五纪简 则明确告知我们舜是通过修历“五纪”及统一五算与度量衡才平息了洪患建立了天下之常法 算法及度量衡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无需赘言但是有关五纪的重要性却需要补充一些“五纪”指日、月、星、辰、岁皆与天象有关所以又被称为“天五纪”这种“以数为纪”的现象也再次印证了此辑应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尧舜禹生活的时代约相当于考古学意义上的龙山文化晚期这一时期城邑林立物阜人丰各个部族早已进入了农耕时代 农耕时代对天象历日的观测极为重要日夜之分、冷暖之度乃至万物的生长无不取决于

17、太阳进而不免又会对日食、星坠怪而畏之所以当时的部族首族上古帝王十分关注天象 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帝喾有“历日月而迎送之”之记载帝尧则可“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帝舜时“合时月正日”又清华简保训言舜在作下民时就曾“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五纪作为“泛书类文献”虽成书于战国中晚期所载内容大部分为当时的思想家为实现自我的政治追求而虚拟的上古时期的政治治理方案但对上古史的拟写应符合当时的情形三、结语成书于战国中晚期的五纪是一部融合阴阳家与儒家思想的煌煌大论被学界誉为战国时期的百科全书 五纪简 是对全简的高度概括简文提及的“后帝”即帝舜为我们了解战国时人眼里的舜形象提供了尤为珍贵的资料 尧舜禹生活的时代约相当于考

18、古学意义上的龙山文化晚期相关的文献及考古材料可证这一时期曾发生过一场耗时久远、波及面广的大洪水舜及群臣通过修历“五纪”及统一五算与度量衡才平息了洪患建立了天下之常法 五纪作为“泛书类文献”虽成书于战国中晚期所载内容大部分为当时的思想家为实现自我的政治追求而虚拟的上古时期的政治治理方案但对上古史的拟写应符合当时的情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参考文献:贾连翔.清华简五纪中的“行象”之则与“天人”关系.文物():.李学勤.系年出版的重要意义.夏商周文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程浩.清华简五纪中的黄帝故事.文物():.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观念发微.出土文献():.黄德宽.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上海:

19、中西书局:.子居.清华简十一五纪解析(之一)/.().:/./.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德熙.长沙帛书考释五篇/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王鹏远陈哲.清华简五纪读札/.().:/./.陈民镇.清华简五纪“洪水章”试读.国学学刊():.黄怀信.清华简尹至补释/.().:/./?/.邬可晶.尹至“惟载虐德暴 亡典”句试解/出土文献().上海:中西书局:.鲍彦东薛孟佳.清华简参不韦“唯昔方有洪”新解/.().:/./.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程浩.论清华简中的“依托”之作/出土文献与典籍文本形成研究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黄德宽.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上海:中西书局:.王宁.清华简五纪初读/.().:/./.?.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李学勤.五帝本纪夏本纪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赵伯雄.先秦文献中的“以数为纪”.文献():.程浩.有为言之: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北京:中华书局:.(责任编辑:郭素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