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坎儿井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学会新的句型。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1.学生自读课文第五至第六自然段(4分钟6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1)坎儿井为什么即将退出历史舞台?2)现在人们怎样灌溉土地?3)人们是怎样对待坎儿井的?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2.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一)串讲课文第三段(56 自然段)1.新的灌溉方式取代了坎儿井。2.人们建了博物馆,并开发旅游。 (二)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