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 坎儿井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教学目标】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学习要求,任务。1)读懂每一句话。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三)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7分钟10 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坎儿井的水从哪儿来 ?2坎儿井由哪几部分构成的?3神话中的坎儿井和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4在神话中,人们为什么要从地下引水?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
2、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四)串讲课文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坎儿井的概况。讲述坎儿井的位置及其作用。 讲述坎儿井的结构。 学习 句型: “之所以是因为”这个举行表示因果关系,先说结果,然后说原因。例如 1)新疆的瓜果之所以有名,是因为特别天的缘故 。 2)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我们信任你。2第二段(34自然段)叙述了一个流传在新疆的有坎儿井的故事。天神降服了巨龙,于是出现了火焰山和吐鲁番盆地。天神引来了一条河,河水滋润着大地。巨龙挡住了河水,人们挖坎儿井引水。 (五)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