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5376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消费异化作为马克思异化批判理论的隐性向度,与劳动异化、交往异化共存于马克思人本主义框架之下,共同构成马克思异化批判理论的完整链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劳动异化、交往异化与消费异化往往是共生的,且三者都是资本入侵的产物,其产生机制具有一定同源性。人是马克思关注的永恒的主题,在阐释异化理论时马克思以人的“类本质”为逻辑前提,预设了一个未被异化的状态,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马克思从剖析异化表象入手,探寻异化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秘密,并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关键词:马克思;消费异化;类本质;资本;私有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在资本主

2、义高度发展的今天,工人生存境遇得到一定改善,逐渐摆脱“非现实化到饿死的地步”,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基础上还有一定发展其他能力的余力,同时在政治上也获得了一定权利。这些现象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假象:阶级矛盾似乎已经被消解了,工人的异化程度也逐步减轻。事实并非如此,资产阶级愿意让渡部分权利给工人仅仅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在工人不满情绪持续上涨、处在暴动边缘时,资产阶级不得不采取一定措施来缓解这种紧张的局面。资产阶级通过操纵国家机器赋予无产阶级一定权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无产阶级,消磨了工人的反抗意志,使其更加“心甘情 年 月第 卷第 期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愿”地为资本服务。实际上,阶级矛

3、盾并未得到解决,只是以更加隐匿的方式存在,异化也并没有减轻,反而逐步加深。马克思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对异化理论着重进行阐释,虽然并没有专门开辟章节对消费异化进行研究,但在其异化理论的阐发中暗含消费异化的批判逻辑。消费异化与劳动异化共存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框架之下,共同构成马克思异化批判理论的完整链条。随着实践语境的变迁,特别是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开始关注消费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马克思异化批判理论隐性向度的消费异化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批判路径在解决消费社会的各种问题及回应各种错误思潮的过程中逐渐澄明。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理论虽成型于百年之前,但当前消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消费

4、异化批判的逻辑范围,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理论仍然是我们考察当代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一、劳动异化、交往异化与消费异化的共生逻辑马克思用“异化”一词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悲惨境遇及形成原因,将“异化”从哲学领域引入社会现实,对异化理论做了开创性阐释。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着手,首先从社会生产层面剖析工人的异化,继而深入考察工人阶级的交往异化与消费异化,以全面的视角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从而展开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率先剖析了工人的异化劳动,其异化劳动理论的论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劳动者与劳动结果相异化,劳动者自己创造的产品反过来成为控制自身的力量;第二

5、,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相异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外在于自身的力量的压迫,丧失了劳动的本质特征;第三,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不复存在,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生活被贬低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同劳动疏远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出新的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并带来社会关系的全面变革。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学术界已得出较为成熟的结论,此处不再过多探讨。生产劳动领域的异化随社会发展逐步渗透至交往领域和消费领域,进而导致人的全面异化。马克思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初步涉及交往异化问题,随后在 穆

6、勒评注 中加以具体研究,并在 共产党宣言 年经济学手稿 中进一步完善。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来看,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从异化衍变来看,交往异化可以看作劳动异化与消费异化的桥梁。生产领域的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革,比如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竞争者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社会交往领域逐渐异化。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本真的交往体现了人格与人格之间相互承认的关系,交往是类活动和类享受,是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特殊的、有缺陷的存在,单个人并不能实现自给自足,人必须生活在“类”(或“社会”)中才能生存,故交往(或称“相互补充”)是人的本性。在马克思

7、看来,本真状态的交往是人格与人格之间的交往,通过交往,人不仅实现自身的人格,而且实现他人的人格。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时进一步提出,如若人不按照人的方式来组织世界,那么社会联系就将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当然,马克思此处所说的“人”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而是特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者。此外,马克思认为,货币本身的出现是交往异化的表现。真正的交往是不需要中介的,但是随着私人所有制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形成,货币逐渐成为人们交往的中介。“它不但使人本身不再是人的中介,而且使人格与人格之间的交往蜕变成私人所有和私人所有之间的交换,并反过来开始支配人格与人格的交往本身。”货币作为私人所有制发展的产物,

8、在交往过程中成为抑制人性全面发展的因素,是交往异化的有力推手。马克思明确提出交换即是交往的异化。交往本身指人格与人格之间的复杂多样的交往,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交往蜕变为简单的商品交换关系。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劳动不再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而是异化为营利性劳动,劳动的目的从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证明个人存在,变成了追求交换价值、获取物质利益。在交换关系中,私有者关心的只是他人手中的物品能否给自己带来价值,而不是对方的人格需要,个人所拥有的物品成为交往能否实现的公认的权力。在当前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交往关系依附于资本关系。人们崇拜资本、商品和消费,消费异化问题突出,交

9、往异化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劳动异化、交往异化与消费异化彼此强化,使社会异化问题愈加凸显。从理论逻辑来看,劳动异 年 月第 卷第 期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化为交往异化和消费异化的出现创设了前提条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三者往往是共生的,且在形成机制方面具有同源性,皆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物。从劳动异化到交往异化再到消费异化,这是异化表现形式的变化,更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加深的确证。随着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消费异化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实际上消费异化并不是在消费社会出现之后才产生的。消费异化伴随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表现样态。在资本主义发展早

10、期,消费异化表现为工人阶级的消费不足及资产阶级的消费过度,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领域被撕裂为两个极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商品生产过剩,市场趋于饱和,出现生产与消费之间比例失衡的问题。为使生产的商品完成“惊险的跳跃”,资本家采取一定措施干预消费市场,企图通过赋予商品一定的符号意义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刺激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一方面,资本家迫使无产阶级进行物质劳动,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资本家又向大众灌输虚假的消费意识形态,使人们沉溺于消费和享乐,

11、丧失批判能力,利于资产阶级对其进行统治。人们误以为消费和享乐会使自己获得幸福,但事实上,虚假需要的满足并不能使人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充其量只能是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在此意义上,消费异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异化,因为它让人们在遭受异化之苦的同时认为自己并没有被异化,使人们陷入正在追求幸福的谎言中无法自拔。人们在尚未认清消费异化的本质时,往往寄希望于通过新的异化消费来缓解消费异化带来的痛苦,由此进入恶性循环,在循环中逐渐丧失自我。二、消费异化的逻辑前提:作为本质的自由人总是处在与他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及与自身活动的关系之中,处在各种关系中的人是马克思研究的根本主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仍然将人这一

12、主体放在论述的中心位置。从异化的逻辑结构可以得知,自我异化逻辑必然存在一个先验的主体,也必须有一个假定的未被异化的本真状态,这是所有异化理论都要遵循的逻辑原则。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人的本质是作为必备的逻辑前提存在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认识有所不同。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的分析遵循的是主客逻辑、孤立人的逻辑,从个体角度分析劳动者的自我异化,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 穆勒评注 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表述。当时马克思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市民社会的

13、解剖上,侧重于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来定义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真正的共同存在性”“总体性存在”。在 第三手稿 中,马克思对社会这一概念作了大量分析,以 穆勒评注 中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为基础,在剖析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社会概念,着重对异化劳动与市民社会进行研究,实现了劳动与社会的综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深入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在异化劳动的阐释逻辑中,为了说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异化劳动,马克思以本真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预设前提,通过理想与现实的鲜明对比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驳。同理,马克思在阐释消费异化时也预设了一个本真的、尚未异化的消费状态作为逻辑前提。

14、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年手稿)中对消费进行了明确阐释,他赞同国民经济学家把物质生产活动称为“第一生产”、把维持人的生命再生产的消费活动称为“第二生产”的做法,并认为“在第一种生产中,生产者物化;在第二种生产中,生产者创造的物人化”。马克思认为,消费也是一种生产,且消费最本质的规定性在于人的生命的再生产 。将消费的社会历史形式抽象掉,可以得见满足人的需要始终是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消费活动的共同特性。马克思认为,消费的本质是人对物质产品的直接占有和使用,消费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按照马克思对消费的理解,消费主体对消费对象的占有是为了人本质的实现,人与物之间本应是一种自由的、互构的

15、关系,物经过人的占有和使用实现自身价值,而人通过占有物的自然属性满足自身需要,双方彼此成就。人自由选择所需的物质材料,通过与自然物质产品的物质交换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消费异化研究预设的理论前提。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还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都未得到此种“自由”。早在 年,马克思在分析工人的异化劳动时就已经发现工人的消费被边缘化了。从客观刘怀光,陈金晓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条件来看,工人并没有足够多的可用于其他消费的金钱,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的目的是使工人阶级不至于灭绝,以维持稳定的劳动力来源。资本家不仅对工资金额进行严格的限定

16、,而且在支付工资之前就对工资的用途进行了预设,严格把控工人的整个消费过程;从精神发展来看,工人的思想深受统治阶级禁锢,主要体现在对消费理念的“人为制造”与控制上。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出于资本积累的需要,资本家广泛宣扬勤俭节约的理念,克制消费,尽力使工人安于现状。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压迫导致工人的生活世界不断被挤压,生活全面异化。在充斥着商品符号意义的当代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消费观成为主流,消费文化兴起,财富占有逐渐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金钱和货币代替自由与发展成为人们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人们在消费时看似自由,实际上消费过程一直处于资本的控制之中,人们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创造的虚幻世界里追求虚幻的

17、幸福,迷失在金钱创造幸福的虚假信条中,忽视人的本质意义,最终造成人的生命意义的缺失。马克思语境下的本真意义上的消费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永远不可能实现其本真功能,反而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三、消费异化的本源探析:资本主义私有制悖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不能兼容的事物却做到了同时空并存,并产生交互影响。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悖论。如何理解这些悖论,马克思给了我们答案。马克思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内化为批判的武器,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或称悖论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论,并在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关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

18、这一特殊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分工形式决定了所有制的不同形式,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控制一切,资本统治成为社会普遍现实,其统治的典型表现即为异化,包括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马克思从社会异化的表象入手,通过分析异化现象逐步探寻异化的本质,并得出异化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构性矛盾的结论。传统国民经济学认为,私有财产的因产生了异化的果,马克思却提出“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但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结果的逻辑出发得出工资与私有财产具

19、有同一性的结论。一切物质财富都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却因为资本主义特定的分配制度形成现实中的反转,创造财富的工人生活窘迫,而不参与劳动过程的资本家坐享其成,拥有大量财富。由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展开深入批判。在 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提出了“消灭私有制”这一振聋发聩的核心观点。当然,此处所说的私有制是马克思在特殊语境和社会背景下提出的科学论断,特指资本主义私有制。纵观历史发展进程,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加剧,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进一步凸显。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马克思认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

20、有制基础之上的雇佣劳动是导致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也是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出于发展生产的需要,资本家要不断雇佣工人,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工人出于维持生存的需要,也必然要出卖自身的劳动力。工人提供自身的劳动力供资本家使用,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看似“平等”的交易关系。事实上,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与占有工人的物质财富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且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最终仍是为资本增值服务的。总之,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根源。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资本最初是作为生产的必要条件出现的,是为劳动服务的,但在资

21、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开始主导一切,成为劳动的宰制者,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发生反转。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同向深化,劳动逐渐丧失其本真意蕴,开始被迫异化。人的本性即蕴含欲望,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欲望被无限放大,资本成为欲望扩张的最大推动力。在马克思看来,消费是对象的占有和使用,而恰恰是这种占有最易出现问题,如若占有的感觉异乎寻常地凸显出来,被欲望所控制,代替其他感觉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种消费就已然是异化的。作为一种感觉的占有仅仅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不论这种存在方式的出现有怎样的必然性,都只是人诸多存在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如果这种存在方式占据垄断地位,遮蔽了其他存在方式,那么人们

22、将趋于单向度 。相较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本质,这无疑是一种异化。在当代消费 年 月第 卷第 期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资本家赋予商品符号价值,并通过广告宣扬一种虚假的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意识形态,即占有商品、获取商品的符号价值就等同于获得幸福,肯定消费者的欲望,鼓励消费者占有产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崇拜商品,崇拜金钱,所有其他的感觉都被拥有金钱的感觉所替代,“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都能办到”,消费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的“类生活”异化为对资本和金钱的追逐。弗洛姆曾将这种消费主体意识层面的异化称为“心理的病态问题”,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介入社会生活后,人世间的一

23、切都在经受资本的考验。劳动异化与消费异化内在统一于资本逻辑的支配,要扬弃消费异化,必然要将生产与消费结合起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如若割裂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则会走上乌托邦的道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所有制形态大多是私有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有制是一种合乎人性发展的存在。不可否认,私有制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根植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与有限资源的矛盾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定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消解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就必然要消灭其产生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私有制,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态势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

24、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就像封建社会中孕育着推翻它自身的资本主义因素一样,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孕育着推翻资本主义自身的革命性因素。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一定会被打破,私有制的灭亡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应有之义了。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人们才能摆脱异化的漩涡,最终达到人性的复归。四、结语当前消费社会,消费意识形态在深刻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第一,大多数国家与民族的传统都提倡节俭。在中国,勤俭节约作为传统美德已流传几千年,经久不衰;在西方,厉

25、行节约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也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严格的立世准则。当前身处消费社会的人们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与约束,另一方面又陷入消费意识形态的狂轰滥炸中无法脱身,被各种促消的宣传材料包围,人们在传统观念与当代消费文化的极限拉扯中陷入迷茫。第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又不可能容许无止境的肆意消费。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合适的度,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共同抛出的时代难题。虽然马克思在 多年前提出的消费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以消费异化为核心的论述体系,但他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入手,分析劳动异化、交往异化及消费异化的共生逻辑

26、,探寻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消解路径,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底结构,其理论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消费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它是资本主义“富裕”社会必然出现的景象,但并未超出马克思理论分析的基本逻辑。马克思对消费异化问题的解读仍然是我们考察当代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参 考 文 献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韩立新 巴黎手稿 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赵义良 消费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 哲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 欧阳谦,译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刘怀光,陈金晓马克思消费异化批判的内在逻辑与本源探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