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阿依仙古丽沙依提 新疆温宿县克孜勒镇艾尔肯吐尔村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和渐变计算,其中简便计算包括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两种类型。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中采用列举法向学生展示各运算定律和性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用字母表示出运算定律,为今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基础。例题安排将单纯的计算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的练习题形式
2、多样,内容活泼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跳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情分析:1.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打下了基础。2. 运算定律和运算兴中的发现过程趣味性强,加之应用其能使计算更加简便,因而很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3.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很强,在简便计算时,容易将方法混用或错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4. 教材中呈现了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过
3、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第七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5、相关巩固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二过程与方法经理乘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教材书,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举例法、 鼓励法、引导启发法、创设情境法、合作交流法。教学任务:1.理解并掌
4、握乘法交换律的意义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加法交换律来做一做、填一填以下几个练习。(出示课件2)甲数+乙数=乙数+( ) 45+50=( )+( )34+( )=26+( ) a+100 =( )+( )a+( )=b+( ) +=( )+( )学生: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填写。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回答总结。2、教师:判断,在符合加法交换律的式子后打(出示课件2)230+370=300+300( ) 70+80+30=70+30+80( )52+a=a+52 ( ) 55+45=80+20 ( )学生:请几位学生再次回答填写。教
5、师:结合学生实际回答情况来总结。(出示课件2)3.教师:说一说加法运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各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二、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乘法运算中是否有同样的运算定律呢?三、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1)教师出示教材第24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出示课件3)教师: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的同学们义务植树。请看图,植树要做那些事情呢?组织学生描述图上的内容。(2)从图上,你还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一说。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3)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 教学例5教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解决。(1)课件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出示课件4)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算一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两种算法:425=100(人) 254=100(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5)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板书: 425=254(3)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板书。(4)谁能总结归纳这个规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能给这个规律取个名称
7、吗?(乘法交换律)教师总结并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5)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出示课件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在以前我们已经用到乘法交换律,什么时候用到过呢?(验算乘法)试一试;计算并且验算。(出示课件7)2416 1517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出示课件8组织学生同桌讨论。四、巩固练习1、根据乘法交换律填空(出示课件9)(1)7526=( )( )(2)45( )=35( )(3) ( )( )= 81 22(4) ab=( )( )(5)a( )=15( )(6)两个数相乘,交
8、换( )的位置,( )不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订正。2、下面等式那个符合乘法交换律?符合的打“”(出示课件10)(1)4260=6042 ( )(2)b80=80b ( )(3)= ( )(4)7810=7852 ( )(5)a+b=b+a ( )五、课后小结乘法运算中的交换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1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则可以写成:abba六、板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有多少人?425=100(人) 254=100(人)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及
9、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七、布置作业1、教课书第27页练习七的第1题2、根据乘法交换律填空(1)87=( )( )(2)10( )=15( )(3)( )( )=11103、下面等式那个符合乘法交换律?符合的打“”(1)1260=6012 ( )(2)b25=26b ( )(3)= ( )(4)a+b=b+a (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首先通过习题的回顾,大致掌握学生的知识存储程序,进一步巩固假发的运算定律,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运算定律”的问题,引出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合具体情境教学,充分跳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律,将计算规律的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探索教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学习的观察,验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