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白板。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教
2、学过程:一、 课前热身 口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
3、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 254=100(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学生齐读。) (8)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让学生说一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9)拓展: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
4、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10)我们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 (11)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学习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255)2和25(52)。 (4)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即: (255)2=25(52) (5
5、)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简便? (6)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 (7)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9)用字母怎样表示?(ab)c=a(bc) (10)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37页的第2题。 4、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出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372 1254825 (2)思考:怎样计算简便?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定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订正,指定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反馈练习: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6、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三、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