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问题|新建筑 4/2023 143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4)*通讯作者(E-mail:)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历史城区风貌导控与规划响应以襄阳古城为例Landscape Guidance and Planning Response of Historic Urban Districts Based on Detailed Planning Management:The Case Study of Xiangyang Ancient City摘要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粗放的管控体系造成历史城区整体风貌的嬗变与解体,“有区无城”的现象普遍
2、存在。对此,研究立足于精细化管理的政策意识,提出新时期历史城区风貌导控的目标要求,即以“边界-格局-单元”这一层级嵌套的风貌体系为路线,在历史与当下风貌融承的整体背景下,梳理近人尺度下历史城区精细化管控的风貌清单。并以襄阳古城为例,探讨了精细化管控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城区的风貌修复提供思考。关键词历史城区精细化治理风貌导控襄阳古城城市设计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old city reconstruction,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cause the evolution and
3、 disintegration of the overall style of historical urban areas,and the phenomenon of“having a district without a city”is widespread.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policy consciousness of fine management,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goal requirements of guid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tyle of historical u
4、rban areas in the new period.In other words,with the“boundary-pattern-unit”nested style system as the route,in the overall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y and current style,it sorts out the list of fine controlled styles in the historical urban area under the approachable scale.With the cas
5、e of Xiangyang Ancient C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planning strategies of fin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practice,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lec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urban features.KEY WORDShistoric urban area;detailed planning management;landscape gui
6、dance;the ancient city of Xiangyang;urban designDOI10.12069/j.na.202304143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23)04-0143-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2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2-K-057)张杨张星何依*ZHANG YangZHANG XingHE Yi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空间层次1,其风貌特色作为历史城区的价值内涵之一,在人的感知层面有别于其他现代城市形态表征,需要在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语境中 予以重视。早在20世纪8
7、0年代初,城市风貌就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求中被引入,其通过对建筑、街巷、景观、场所环境等层面的风貌协调,实现历史城区的整体管控和有序展示2-3。长期以来,以旧城改造与更新为基础的建设活动,导致历史城区风貌管控中存在两个倾向:一是立足于单体建筑、历史街区等重点保护区域,缺少整体视角下的风貌统筹与关联;二是立足于区域景观视角,对历史城区的景观视域进行宏观把控,忽略人本尺度下的风貌凝视与体感4-5。这些问题造成了均质化发展和千城一面的现象,历史城区风貌式微、价值特色不断消减。如何对既有的、相对粗放的历史城区风貌管控体系进行反思,亟待进一步探讨。1精细化治理:新时期历史城区风貌导控的目标城市精细化治
8、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内容6。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城市治理要注重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式,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品质7。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本文引用格式:张杨,张星,何依.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历史城区风貌导控与规划响应:以襄阳古城为例J.新建筑,2023(4):143-148.144 4/2023 新建筑|城市问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服务水平8。各省、市级党委、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地方层面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行动
9、计划和具体规定。例如,2019年中共北京市委颁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并制定管理清单、责任清单和网格清单,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9;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自治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通知,提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精细化,以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社会治理的归宿10。作为“科学化”和“智能化”落地的抓手,城市精细化治理通过建立有效的管控规则,保障了行动上的规范有序。这一治理路径涵盖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在人民城市导向下,以人的直观感受为主的参与式管理,而非“一刀切”的粗放管
10、控;二是立足于不同的空间尺度,明确监管对象、划定待排查地区的任务清单。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城市精细化治理伴随着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治理实践而产生,是对传统的经验化、模糊性管理范式的反思与超越11。“精细化”的城市环境建设,也是存量时代的一种空间内涵与价值取向,体现了城市发展从速度转向质量、温度与色彩的理性增长12-13。反观历史城区,其风貌管控体系在名城制度颁布的40年内经历了数轮变革,直至当下仍需探讨、完善。1980年代,住房改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历史城区风貌的破碎化;1990年代,旧城更新运动与历史城区仿古建设,致使历史环境风貌进一步嬗变;2000年后,城市提升战略与商业化发
11、展,又进一步造成历史城区的风貌衰减。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土地分税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建设模式,导致历史城区原生的建筑肌理、街巷体系、空间格局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14,“古城”历史风貌与特征一再消减,城内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旧城”风貌,城外则是现代化“新城”的景象(图1)。对于历史城区而言,风貌精细化管控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出于保护传承的需求,风貌连续、历史可读是历史城区在当下碎片化保护语境中的现实要求,如何在精细化目标导向下,盘点历史环境中遗存的风貌要素,识别古城与旧城的风貌价值,避免因新城开发建设的不断侵入造成风貌同化,是当下处理历史城区新旧关系的重点之一。其
12、次,新时期历史城区风貌的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更新行动下的一次人居环境大检查,通过系统摸底发现历史遗留问题,精准定位、对症下药,以实现历史城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精细化的历史城区风貌管控与引导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关键渠道。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协调城市景观,以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8。然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尚未明确城镇风貌规划的法定地位,且因缺乏可传导的管控体系,削弱了城镇风貌规划的编制和使用效能15。因此,新时期以精细化为导向的历史城区风貌管控体系建构,是国家战略目标和政策意识的现实驱动,也是详细规划面向精细化实施层面的实
13、践诉求,需要在具体的风貌导控和修复实践中进一步落实。2历史城区风貌的精细化导控路径历史城区并非是简单的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的组合,而是涵盖历史与当下的建成环境的、整体的人居单元16-17。因此,风貌管控与治理不仅需要体现历史文化内涵,也需要满足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以反映历史城区发展至今的全风貌要素,体现历时演进中的风貌集成18。具体而言,历史城区的精细化导控路径表现为两个层面:建构层级嵌套的风貌体系、划定近人尺度的风貌清单。2.1层级嵌套的风貌体系历史城区的风貌体系可划分为“边界”“格局”“单元”三个层次。首先是边界要素,包括城墙、城壕或城墙转译而成的环城路;其作为历史城区的“门户”,体现了历史
14、城区作为一种历史建成环境最为关键、最为特殊、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貌特征。其次是以街巷体系和地标节点为代表的结构要素,包括历史中心、轴线、路径等;结构要素因其较为稳定的空间地位,往往在演进过程中得以留存,成为展现历史格局变迁程度的线索,也是体现历史风貌的核心内容。最后是历史城区的地块单元;历史城区的更新改造基本都是以单元为模块进行开发的,相应的更新活动往往控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而不是完全替换,因此各时期的建成环境要素都在某种程度上得以保留,既有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古民居,也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房和现代建筑;早期木构、砖石建筑的装饰与近现代建筑的水泥花窗、铁艺栏杆、玻璃幕墙交织在一起,反映了
15、不同时期的城市记忆,承载了历时的人居风貌。“边界-格局-单元”的嵌套关系整体展现了历史城区的风貌特色,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整理出相应的风貌清单,以体现一个完整的人居单元所具有的风貌价值。1襄阳古城历史城区内外风貌a古城外围的新城风貌b古城内部的旧城风貌c古城内外的风貌差异1c1a1b城市问题|新建筑 4/2023 1452.2近人尺度的风貌清单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规划,往往是通过眺望景观体系的建构来把握的,控制景观视点、视线、视域及天际轮廓线,构建宏观层面的眺望系统,以达到区域景观在点、线、面之间的协调关系。但需要意识到,大尺度的景观眺望体系给予人们感受历史城区、阅读城市风貌的触点有限,可“远观
16、”但不能“凝视”,风貌体感不足。近人尺度下的风貌管理清单对此进行了补充,需要在风貌管理路径中加以明确。近人尺度是指个体可充分认知空间细部构成和环境特征的尺度范围,这是风貌精细化管控的具体要求之一。在近人尺度视角下,个体的注意力与认知集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可以从视觉、功能、心理等层面,真实且细节性地感受到环境特色与空间构成,也更容易产生人、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在近人尺度视角下,历史城区风貌精细化管控需要立足于从历史到当下的历时层积,并划定整体建成环境中的风貌清单19-20,既包括历史城市结构、格局、中心、节点等各类建成环境要素,也包括现代建筑的高度、层数、形式、风格、结构、功能、布局、色彩等风貌
17、形态要素(表1)。3以精细化为导向的襄阳古城风貌修复襄阳是中国14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辖两片历史城区襄阳古城和樊城旧城。其中,襄阳古城的历史格局尚存、边界清晰、城池坚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被誉为“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城池”。整体而言,襄阳古城历史环境与基因的原真性较高,汉江与护城河维持了古城的独立与完整,风貌保存完好。较于樊表1历史城区的风貌体系与清单风貌层级风貌载体风貌要素风貌清单空间边界城墙墙体长度、厚度、高度、坡度、层数、色彩(白、土黄、酱红、青灰等)、材料(夯土、砖石及特色材料如坩埚、植物根茎等)、平面形态(方、圆)等城门数量、方位、高度、样式(单门洞、
18、三门洞、五门洞)、属性(水门、陆门)、结构(木梁、砖砌拱)等马道宽度、数量、形式(正“八”、倒“八”)、铺地材料(青砖、碎石、煤灰)、砌筑方式(陡砖、包砖)等城楼、箭楼、角楼型制(歇山、庑殿)、规格(单檐、重檐、三重檐)、层数、尺度(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九开间)、装饰(天花、门拱、梁枋、窗户、藻井、台阶、栏杆)等瓮城、月城、子城规模、厚度、高度、形状(半圆形、矩形、方形)、位置(与城门相对或错位)、层数、门、闸、券洞数量等垛口、墙垛、女墙、雉堞尺寸、型制、砌筑方式(“山”字形、平头、弧形、尖形)、材料(夯土、砖石)、悬眼位置、数量等马面、敌台、墩台、墙台形状、砌筑方式、承重方式(木柱、砖墙
19、)、箭窗数量、尺寸等护城河、城濠、墙堑水体水面宽度、水位、水质、流量、流速、类型(干壕、水堑)、形态(“口”字形、“几”字形、U形、葫芦形)、景观小品(跌水、栈道、环岛、水榭、亭台)、水体联通性等吊桥数量、跨度、拱高、材料等闸门、堤坝数量、位置、构造、形式等空间结构街巷体系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其他主要街道历史地名、空间格局、轴线关系、天际轮廓线、道路路幅、沿线绿化、景观、城市家具、两侧建筑界面、形态、功能、场所活动(休闲、经营、交往)、建筑小品等特色巷道、背街小巷街巷肌理、形态、尺度(高宽比)、贴线、铺地(青砖、石板、卵石)、巷道两侧建筑界面、空间开放度/渗透性/可达性、开敞空间(口袋公园、街
20、头绿地、广场)等地标节点历史建筑建筑高度、体量、结构、型制、样式、位置、施工工艺、工程技术等现代建筑建筑年代、高度、层数、形式、风格、结构、功能、布局、色彩、立面材料(玻璃幕墙、金属板材)、立面装饰、屋顶形式等空间单元生活居住单元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办公单元学校、医院、机关事业单位历史保护单元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风貌区单元边界、轴线、格局、院落形态、修复情况、文旅开发情况、人群行为活动等资料来源:作者绘制城旧城区,襄阳古城的历史价值更为突出,因此选择其为对象,进一步展开历史城区的风貌研究,以体现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在当下如何以一座“城”的方式,延续汉江流域的历史文脉与基因21。3.1襄阳
21、古城的风貌现状以“边界-格局-单元”的嵌套体系为抓手,以近人尺度下的风貌清单为视角,对襄阳历史城区的风貌现状进行盘点。首先,是历史边界的风貌现状。现存的襄阳城墙周长6.3 km,共遗存了四种砌筑类型:内外全砖墙,全长约2.3 km,占城墙总长的36.5%;外砖内土墙,全长约3 km,占城墙总长的47.6%;土墙,全长约0.4 km,占城墙总长的6.4%;墙屋,包括2001年复建的西门南侧及南门东西两侧的城墙段,外墙按原城墙复建,内侧作为商业建筑,即“内墙外室”,总长约0.6 km,占城墙总长的9.5%。除上述类型外,其余城墙段基本毁损。城墙四周的马面、敌台、子城、吊桥等防御设施均已不存,仅存有
22、大北门瓮城22。附属在城墙上的城楼现存夫人城城楼、仲宣楼,狮子楼、魁星楼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但整体而言,护城河、古城墙、内环路三重边界形态清晰、保存情况良好(图2)。其次,在历史格局层面,古城的南北大街和东西大街仍然主导着城市空间,历史空间格局相对清晰。地标节点与街巷体系的保存相对完好,风貌可识(图3)。其中,昭明台仍然处于古城的中心地内环路古城墙护城河2襄阳古城的三重边界146 4/2023 新建筑|城市问题位,是古城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历史城区内部重要的风貌载体(图4)。最后,在历史单元层面,襄阳古城经过大规模改建,现已成为一座“旧城”,历史建筑所剩不多,风貌式微。但近几十年的更新改
23、造基本控制在特定历史单元内,因此更新较为适度、有序,保持了旧城风貌与空间尺度。例如:昭明台、县文庙等历史单元保存完好,基本以实物遗存,风貌优良;府署、县署、分道署、鹿门书院等历史单元基本只有单元的边界有所遗存;府文庙、校士馆、襄阳王府则基本以“轴线+部分实体”的方式遗存,风貌依稀可辨。3.2襄阳古城的风貌修复3.2.1边界完形,风貌接续襄阳城池是由城墙、护城河等设施组成的一个整体防御工事,也是襄阳古城风貌展示的第一扇窗口。在对古城边界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历史城区的边界体系进行风貌管控与规划引导。具体而言,是通过对河、墙、内环路三个系统的精细化修复与完形,展现襄阳古城池的风貌特征。第一,提
24、出城墙完形、风貌接续的建设性方案,即城墙修复的整体贯通、新旧有别、多元并存。整体贯通、新旧有别指空间上的连续,通过对城墙各断点进行适当衔接,使襄阳城墙成为一个可供游览的连续整体(图5)。在现有的城墙中,采用钢结构和砼材料,统一植入一个现代修复体系,临汉门拱宸门连通阳春门断点连通西北门断点连通西成门断点修建民主西路断点复建狮子楼复建文昌门复建魁星楼复建连通城门城楼水体码头道路城墙避免局部各自为政,这样既可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也可展示出新旧风貌之间的差异23。以西城门为例,有三种风貌修复模式:以形制为修复导向,通过钢构架和砖石材料连通城墙,复原城门角楼、垛口和城门洞等要素;以功能为修复导向,通
25、过长拱桥连接城上步行空间,桥下则实现人车分流、机非分流;以意象为修复导向,在修补的墙体中掏出城门轮廓,以再现解放襄阳西门登城突破口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位置与周边环境(图6)。其他具体地段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处理,以体现精细化风貌导控的现实需求(图7)。第二,对护城河沿线进行风貌整治。逐步搬迁并拆除护城河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部分建筑、综合整治沿河社区,形成一系列开放的公共空间;优化整修护城河内侧树木,保证对岸观赏城墙的良好视线;改造滚水坝,适度加宽西南角(现军区招待所)河床宽度,保证护城河水面畅通;等等。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护城河外的公园和绿地系统,以承载生态功能与人居风貌。第三,组织内环路
26、沿线风貌,体现边界体系由外而内的风貌渗透。具体而言则是通过对部分地段内环路线型进行调整优化,以更好地利用内环路与城墙腹地空间,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空间关系。对连接内环路的小街小巷进行疏通,增加内环路景观体系的可达性,让内环路成为襄阳古城居民生活、娱乐、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3襄阳古城的历史轴线:南北大街4襄阳古城的历史中心:昭明台345襄阳古城城墙的城墙完形、风貌接续方案6以“完形”与“接续”为目标的西成门修复模式a以形制为导向b以功能为导向c以意象为导向56c6b6a城市问题|新建筑 4/2023 147题,主要进行社区生活风貌的展示。由生活环向内外延伸出多条街巷,向内通历史环,向外接生态环,
27、对沿街巷建筑界面及景观风貌进行统筹,包括马王庙街、县街、中山巷、慧安巷、冯家巷、陈侯巷、民主路、米花街、卉木林巷等。而生态环以沿城墙的内环路为基础进行景观环境营造,形成一条以休息游憩和文化展示为主的风貌线路,并在现有基础上对沿道路内侧的建筑界面及景观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增设绿化场所,形成主题公园集群。通过以上三个环路建立历史城区空间结构的关联,实现风貌的可读、可游、可览(图10)。3.2.3单元完整,风貌融承对历史城区单元内部的风貌进行导控与修复,需要有新旧关系整体打包的意识,使每一个历史单元的整体风貌在新旧融合中得以不断协调。以襄阳古城县学宫片区为例,通过叠加历史3.2.2格局关联,风貌可读历
28、史街巷与节点地标作为风貌体系的骨架,是展示襄阳古城历史文脉和城市风貌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强化南北大街、东西大街、荆州街三条轴线,通过建筑高度管控强化轴线景观,展示历史格局风貌24。另一方面,通过对沿街两侧建筑的立面进行风貌评估和分类分级,识别出由好到差的四类风貌街巷(图8,9)。在此基础上,以不同主题为导向,着力打造三个风貌环路历史环、生活环、生态环,全方位展示历史城区中历史与当下融承的风貌特色。其中,历史环串联了积仓街小井巷利民街(棚场街、校士街、龚家街)民主路(府街)绿影壁巷曲径巷运动场路(仁义巷)荆州街鼓楼街;这些街巷两侧建筑风貌良好、历史氛围浓厚,因此按传统风貌和尺度进行整治
29、和控制。生活环则以街道生活为主格局与现状建设发现,虽然县学宫片区历史边界模糊,但棂星门(现襄阳五中大门)泮池大成殿轴线格局清晰可辨,部分实物遗存,其中泮池、大成殿保存完好。以单元为主体的历史城区风貌规划,首先需要修复历史格局,整治棂星门和中央绿地景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修复尊经阁,完善县学宫轴线格局;同时,考虑到与周边历史资源如昭明台、单家祠堂的空间统筹,对单元内部的风貌层积进行系统展示与有界更新(图11)。同理,对于分道署片区而言,其历史信息较为丰富,清分道署遗址、中山公园旧址、中共特支旧址三个历史单元遗存完好,历史格局可识,风貌清晰可辨。根据现状评估,片区主要用地功能为襄阳市人大和家属区,考
30、虑到未来市人大外迁,规划通过串联分道署片区内的三个历史单元,建构多时段的历史记忆,并形成古城居民主要的公共活动场一类风貌二类风貌三类风貌四类风貌风貌较好界面风貌一般界面风貌较差界面开敞空间历史环生活环生态环历史遗址遗迹主要公共建筑城墙10襄阳古城街巷风貌导览的路径组织9襄阳古城街巷风貌判断7襄阳古城文昌门及城楼修复示意a城外b城内7a7b8襄阳古城沿街界面风貌识别148 4/2023 新建筑|城市问题所。同时拆除片区东侧和南侧部分建筑作为入口空间,通过开敞空间整治,将三个片区有效串联,形成完整连续的公共活动中心,保证历史城区的单元完整,实现功能转化和风貌延续(图12)。4结语对于历史城区而言,
31、风貌特色是其价值表征之一。对历史城区风貌的导控与规划直接关系到历史文化价值的保存、导览和文旅开发,对城市个性彰显、形象展示也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建构了“边界-格局-单元”这一层级嵌套的风貌体系,确定了近人尺度视角下历史城区的风貌导控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貌修复路径,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建成环境的整体风貌特征。考虑到城市体检的可持续性,下一阶段还需在不同维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进行更多的相关探索,以进一步明晰历史建成环境的风貌评估指标、目标、层级与体系,为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更多的参考。本文是在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在此对参与该项目的成员: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
32、限公司的刘善主、李鹏涛、万玲等,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方艳、周益赟、杨瑞鑫等表示感谢。图片来源:图6,7,11,12改绘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编制的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其余图片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1 何依.历史城区保护价值的重新认识J.城市规划学刊,2018(1):5.2 黄海静,陈纲.城镇风貌整治设计适宜策略研究:以重庆市歌乐山镇风貌整治为例J.新建筑,2012(1):127-131.3 蔡晓丰.基于系统理论的城市风貌及其评价研究J.新建筑,2007(2):4-7.4 张杨.八景:历史建成环境中的景观组织与营造理念研究 基于
33、121个地区志书资料的统计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3(6):122-125.5 孙畅,邱峰.从山水画到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的规划探索:以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滨水风貌区城市设计为例J.新建筑,2022(5):147-151.6 秦洪卫.习近平关于城市发展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及时代价值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2(2):31-40.7 陈世香,王崇峰.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逻辑演变J.理论月刊,2022(11):103-110.8 魏立华,梁秋燕.公共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及城市规划话语建构的“后现代性”转向: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例J.南
34、方建筑,2017(5):82-87.9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9(12):5-17.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自治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通知EB/OL.(2020-09-07)2023-03-09.http:/ 窦旺胜,秦波.技术嵌入视角下城市精细化治理逻辑框架与优化路径: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治理实践的分析J.城市问题,2021(11):19-25.12 李孟琦,徐磊青.社区微更新项目全流程管理探索:以上海市芦潮港社区律动园为例J.新建筑,2022(3):32-37.13 李晴,李梓铭,黄思梦,等.“精细化”导向
35、的城市设计分析框架探索:以上海市KJ社区城市更新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21(4):451-457.14 何依,邓巍.从管理走向治理: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政府职能J.城市规划学刊,2014(6):109-116.15 曹炎,齐立博.西部民族地区广域城镇风貌规划管控技术探索: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城镇风貌规划为例J.规划师,2021,37(3):51-57.16 王振宇,刘宇舒,孙嘉麟.新时期历史城区保护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J.规划师,2021,37(18):23-27.17 张杨,何依.“破立之间”:历史城区街巷空间的开放性研究 以平遥古城书院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10
36、):110-115.18 刘晖,冯江,梁励韵.佛山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旧城更新J.新建筑,2007(3):102-105.19 方智果,宋昆,叶青.芦原义信街道宽高比理论之再思考:基于“近人尺度”视角的街道空间研究J.新建筑,2014(5):136-140.20 张杨,何依.从关联到互构:近人尺度视角下城市街区的“空间行为”互动研究 基于清明上河图的量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0):64-70.21 张星,张杨,杨瑞鑫,等.从共生到共荣: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襄阳古城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
3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288-1296.22 方艳.制度空间规定下历史城区新旧共生方式与规划对策研究:以襄阳古城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0.23 法瑞,威达尔,皮德罗,等.复杂历史环境中城市复兴的当代策略J.新建筑,2019(2):22-28.24 周详,孙泽仪,刘轩轩.数字足迹支持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空间感知与游憩体验研究J.新建筑,2022(1):10-15.收稿日期2023-03-10编辑:朱晨、黄彬马王庙街积仓街棂星门旧址(现襄阳五中大门)泮池大成殿尊经阁旧址单家祠堂昭明台卉木林巷聪慧巷襄阳五中历史建筑基底现代建筑历史边界历史轴线新城湾路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市
38、人大(清分道署遗址)中山公园旧址荆州街内环路内环路人大家属院人大家属院中共特支旧址历史边界远期可操作扩建基底近期核心改造基底建议开敞基底整治建筑保留建筑建议拆除建筑重点恢复轴线(格局)建议整治巷道建议功能转化新城湾路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市人大(清分道署遗址)中山公园旧址荆州街人大家属院人大家属院中共特支旧址现存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基底现代建筑历史边界历史轴线历史边界远期可操作扩建基底历史建筑近期建议开敞基底整治建筑保留建筑建议拆除建筑重点恢复轴线(格局)马王庙街积仓街泮池单家祠堂卉木林巷聪慧巷襄阳五中棂星门旧址(现襄阳五中大门)大成殿尊经阁旧址昭明台11襄阳古城县学宫片区的历史单元风貌规划a风貌现状b风貌规划12襄阳古城分道署片区的历史单元风貌规划a风貌现状b风貌规划12b11b12a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