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187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JOURNAL OF SOUTHERN VOCATIONAL EDUCATION第 13 卷 第 2 期2023 年 3 月Vol.13 No.2Mar.20232022 年 5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首次把培育劳模精神写入了法律。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德技并修的新型劳动者的时代背景和任务要求下,弘扬劳模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当前学术界对劳模精神的发展历程、内涵本质及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其本质特征及培养路径

2、研究并不多。因此,探索如何把劳模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劳模精神内涵界定(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一论断基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三个维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什么、从哪里来、为什么要弘扬、怎样弘扬等四个核心要义。“爱岗敬业是本分,争创一流是追求,艰苦奋斗是作风,勇于创新是使命,淡泊名利是境界,甘于奉献是修为。”137“劳模精神不仅是中国推进物质文明和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张竹筠,秦 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3、511300)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的科学界定,对社会各界准确把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产生主体、内涵本质和性质特征存在根本性区别,但两两之间又是一种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劳模精神在内涵特征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榜样精神、日益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劳模精神与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法定责任,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在于融入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和校园文化。关键词:劳模精神;高职院

4、校;人才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73X(2023)02-0001-06收稿日期:2023-02-06基金项目:2019 年度广东高校科研特色创新类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路径研究”(2019GWTSCX092)作者简介:张竹筠(1964),男,江苏南通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秦安(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2第 13 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踏实、不怕困难、勇

5、于创新的民族精神。”2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劳模精神的演变史,也是时代精神的演变史3158。劳模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4这充分揭示了劳模精神的价值地位。弘扬劳模精神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净化心灵,匡正社会上的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不怕困难、开拓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56。广大劳动者要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劳模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待遇;全社会要崇尚劳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中小学要加强劳动教育,实行五育并举,培养一代又

6、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二)劳模精神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区别与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了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6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科学准确地界定了“三种精神”的具体内涵,对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种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三种精神”的主要区别一是产生主体不同。劳模精神来自于劳动者群体的先锋模范人物,即劳模;劳动精神来自于劳动者整个群体;而工匠精神来自于劳动者中的工匠群体。劳动者包

7、含劳模与工匠群体,而劳模与工匠存在相交关系(见图 1)。劳模工匠劳动者图 1 劳动者、劳模与工匠的关系图二是内涵本质不同。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秉持的态度、理念及其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包含劳动价值观、态度、过程与品德,即想干、爱干、苦干、实干。劳模精神是劳模在工作中坚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生活境界及其展现出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劳模精神本质特征、人格品质、价值追求的统一。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工作中的态度、境界、习惯以及整体工作精神面貌,是工作态度、品质追求、自我要求、理想目标的统一,也就是会干、巧干、干好、干完美。三是性质特征不同。劳模精神强调的是榜样示范,因此,具有政治性与示范性特征;工匠精神强

8、调的是专业与专注,因此,具有专业性与技术性特征;劳动精神强调的是基本要求,因此,具有普遍性与基础性特征。2.“三种精神”的主要联系一是劳动精神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包含关系。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都来源于劳动精神,是劳动精神升华和发展的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但本质上还是一种劳动精神。对于劳动者来说,从劳动精神到工匠精神再到劳模精神的发展阶段,就是从一个合格型劳动者到专业型劳动者再到模范型劳动者的发展过程,即合格型劳动者(劳动精神)专业型劳动者(工匠精神)模范型劳动者(劳模精神)。二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种交叉关系。劳模与工匠存在交集,有些优秀劳动者,既是劳模又是工匠,因

9、此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也存在交3第 2 期张竹筠,秦 安: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叉。两者的区别在于,劳模精神是劳动者学习的对象,作用的方式是外部影响的外在影响力。工匠精神则是工匠们的自我精神,作用的方式是追求超越的内在驱动力。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体现的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递进发展过程,也就体现一种不断升华的进化关系142。(三)劳模精神的特征定位1.劳模精神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榜样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全世界国家都有的“通用精神”。但劳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创,由此劳模精神也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了

10、一大批劳模,他们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发挥了楷模作用。因此,劳模制度既是中国制度自信的重要组成和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宝贵经验,集中体现了中国属性和特色。2.劳模精神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时代不同,劳模精神的具体表现也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并不断创新和变化。劳模精神以苏维埃时期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老黄牛”精神为起源,新时代融入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要素,生动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既传承了前辈劳模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传统,又能够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充分汲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精神

11、元素,呈现出愈加强烈、愈加鲜明的时代特征3158。3.劳模精神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创业中孕育而成的伟大的劳模精神,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54。创业精神就是开创事业的思想和理念,作为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进步、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充分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坚定意志,展现着一个社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7。劳模精神是劳模们在艰苦创业中形成的,因此,其自主性、务实性正是创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二、劳模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时代价值(一)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

12、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敬业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8。敬业精神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关于所从事职业的社会性、道德和审美等所形成的系统性操守。敬业精神以忠诚履职为起点,以通精达致为保证,以好学乐业敬业为境界,以追求卓越为信念。劳模精神是敬业精神的高度体现。(二)劳模精神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法定责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

13、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一规定将“劳模精神”从人才培养理念上升到法律高度,不但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职业教育层面做出时代诠释,也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每一个职业教育机构和教师必须认真、有效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4第 13 卷(三)劳模精神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对“职业道德”是这样解释的: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

14、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多元途径、多种方法,发展受教育者对待职业的态度、观念与情感,并养成其职业道德行为与习惯的教育活动9。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行为,职业教育坚持“德技并修”原则。“德技并修”是指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将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劳模精神不但充分体现职业道德意识,而且是推动职业道德行为实施的强大动力。三、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精神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学校教育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倡导积极向上的劳动姿态。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

15、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探索高职院校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促进劳模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一)融入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应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劳模精神,将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同时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

16、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性。(二)融入培养过程1.融入思政课程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劳模育人实践,精心培育工匠精神,将劳模精神所展现的“价值导向”切实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价值取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劳模文化育人品牌。一是以劳模精神融入校本教材为根本,丰富因校制宜的思政课程资源。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系统梳理了建校以来培养的多名省市级劳动模范资料,汇编出版了劳模学长的力量。以彰显劳模学长的力量,弘扬伟大劳模精神,开发出了校本育人教材,并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用鲜活生动的劳模故事和伟大的劳模精神教育学生、感召学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感悟劳模平凡中

17、创造的伟大崇高品质以及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劳模育人新方法、新方式,以劳模学长为楷模,丰富思政课程元素,弘扬身边劳模精神,彰显劳模榜样力量,着力构建以劳模育人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培养能吃苦、懂技能、会创新、高素养的学生群体。二是以劳模精神融入理论教学为引导,增添异彩纷呈的理论课程活力。引导学生在理论思维层面建立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劳模精神与思政课程的素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高度契合,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每一门思政课的理论阐释。找出符合劳模精神相关的知识点,完善教改方案、落实到教学计划、做好授课教案和课件等,强化融入与培养劳模精神。三是以劳模精神融入实

18、践教学为突破,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品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5第 2 期张竹筠,秦 安: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节,以“四式”结构化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育和发扬劳模精神。认知式实践教学是结合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设计相应的专业、职业认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学了什么、未来从事的职业需要什么、岗位要求什么,准确、清晰地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树牢“劳动创造未来”的价值观念。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以弘扬热爱劳动为核心,充分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开展劳动体验实践,让学生在生产一线中去感悟新时代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

19、能力。示范式实践教学是注重在敬业与精业方面,发挥工匠、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五贴近四融合一加强”教学模式,让工匠、劳模进校园进课堂,用工匠和劳模的实践经验与职业精神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追求。参与式实践教学是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并帮助学生广泛参与顶岗实习、勤工助学、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真正深入实践,主动参与劳动,在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2.融入劳动课程高职院校将“劳模工匠”融入劳动课程,引领学生爱岗敬业、锤炼技能、体悟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为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是打造

20、“教师+劳模+专家”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以“潜心教学、大爱育人”教风为指导,家庭、学校、校外基地、企业协同,共建劳动教育师资库,吸纳校友劳模、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二是创建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秉承“勤学善思、砺能笃行”的学风,充分融合校友劳模、工匠资源,建立校友劳模进课堂机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劳动教育。建立“学劳模懂生活强本领重实践”的四级劳动教育课程链。实践部分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探究式、项目化、综合性和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按劳动教育的模块、技能培养的梯度培养劳模精神,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设计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菜

21、单式”劳动清单,凸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三是采取多样化的劳动育人方式。校内建设校友劳模工作室,联结校友工作单位联合打造校企合作劳模工作室。开展劳动教育月,凸显劳模精神育人效果。通过组织学生集中劳动,开展劳动技能学习、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宣介校友劳模事迹。立足提升劳动技能,开展特色专业生产劳动实践。(三)融入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将劳模精神融入教育评价体系中,按照夯实学生基础性素质、提升学生发展性素质、打造学生发展强劲引擎的基本思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模型,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融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养劳模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对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各类评价制度、评

22、价标准、评价程序等。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以铁路特色文化为基础,坚持从德育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三个维度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各方面的破“五唯”评价机制,全面构建“铁职”特色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指挥棒功能,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深化改革。学校报送的“一课二平台三类型四协同五评价打造铁职劳动教育体系”入选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的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四)融入校园文化一是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劳模文化实践体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将劳育和德育、智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6第 13 卷育、体育、美育进

23、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开展弘扬劳模精神丰富多元的校园活动与实践活动,如劳模精神征文、劳模大讲堂、实地参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认同感,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将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二是建立劳模阵地,探索劳模文化育人机制。使学生认识到要成为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内涵,明晰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成长发展路径。学校组建劳模文化研究团队,开展劳模文化主题研究。同时,通过校外媒体、校园官网及校园融媒体中心平台等大力宣传劳模事迹,传播劳模精神,逐步形成“双教材、双课程、双基地、双师资、双结

24、对”良性互动的劳模文化育人机制。四、结语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实展现,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思想基石。高职院校作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主力军,尤其需要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内涵,弘扬劳模精神,切实将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中,有效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参考文献:1乔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5):35-422张祝平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及其弘扬路径J学习论坛,2019(6):27-323彭维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54-1634习近平习近平

25、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01)5吴潜涛劳模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工会信息,2014(10):4-66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2)7蒋璟萍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J沈阳大学学报,2004(1):15-178刘佳青少年家风、家训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基于巴彦淖尔地区 5 所重点高中的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7-209闫利雅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9-122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26、 of Integrating Model Worker Spirit into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ZHANG Zhu-jun,QIN An(Guangzhou Railwa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1300,China)Abstract: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model worker spirit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all circles of s

27、ociety.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pirit of labor,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and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n terms of subject,connotation,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but it is also a kind of inclusive relationship or cros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and part,common and individu

28、al.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or(下转第 21 页)21第 2 期高树平: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与路径选择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5):71-10211高树平,吴巧洋定向培训: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发展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2(5):28-3412Alex Inkeles.Making Men Modern:O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Change in Six Developing CountriesJ.Ame

29、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9(2):208-225.The Action Logic and Path Choi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GAO Shu-ping(Changsha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10124,China)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30、rural revitalization of minority areas.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areas is a complex social action system.Parsons social action theory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In the action system of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minority areas,the action subj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move fr

31、om single subject to revitalization community,adhere to the values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shoulder the dual responsibilities of helping and revitalizing,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odernity of rural residents and enhance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power.The effectiveness

32、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building the bra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mplementing the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heriting and innovating ethnic local culture in ethnic areas.Key words:ethnic areas;rural revitalization;vocatio

33、nal education;action logicmodel are a model spiri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pirit of the growing age and the enterprising spirit,it has a natural connec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alents,it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

34、ment of the professionalism i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it i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The path of integrating worker model spirit into talents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in integrating into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training process,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campus culture.Key words:model worker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s cultivation;path(上接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