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6040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DF 页数:149 大小:14.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77.020 CCS H 09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4092023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 2023-04-28 发布 2023-07-27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409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风险分级管控.3 6 隐患排查治理.10 7 信息化管理.12 8 文件管理.13 9 持续改进.13 10 监督考评.14 附录 A(资料性)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15 附录 B(资料性)风险评估方法.19 附录 C(资料性)较大以上

2、风险统计表.23 附录 D(资料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31 附录 E(资料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143 附录 F(资料性)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奖励办法.144 DB41/T 2409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铝矿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跃鹏、董光玉、何玉春、石亚飞、周飚、关志坚、吕畅、韦炜、吕增旭、寇菲菲。DB41/T 24092023 1 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用

3、于铝冶炼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明确了工作的基本要求,规定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和监督考评等基本原则,确定了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本文件适用于铝冶炼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不适用于氧化铝赤泥库、电解铝阳极制造,铝熔炼铸造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218 危险化学品

4、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 29741 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 GB 30186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GB 50850 铝电解厂工艺设计规范 DB41/T 1852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41/T 18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 组织机构 4.1 4.1.1 铝冶炼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创建与运行,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

5、内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4.1.2 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体系建设的实施、监督落实工作。4.1.3 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员工等应全员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设备、各项作业活动,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估得当,管控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4.1.4 企业应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和运行的绩效考评机构,建立确保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考核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DB41/T 24092023 2 职责 4.2 4.2.1 企业主

6、要负责人应负以下职责:a)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要求,创建双重预防体系并有效运行;b)负责企业重大、较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c)负责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d)负责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体系所需要的资源;示例:人力、财务、专业技术、方法、各类工器具(仪器)、信息系统等资源。e)负责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f)负责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g)负责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h)负责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4.2.2 安全管理部门应负以下职责:a)

7、各级安全管理部门是风险点、危险源清单等各类风险、隐患信息的建立、监控及应用的归口管理部门;b)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范围内双重预防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工作;c)监督指导本单位按各职责分工开展风险点、危险源辨识评估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d)组织各级部门对生产作业中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e)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较大及以上风险点的管理工作;f)负责提出绩效考核意见并监督落实。4.2.3 基层单位应负以下职责:a)组织本单位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工作;b)对厂级单位范围内风险及时更新、补充,确保风险点识别全面、具体、最新,并告知。4.2.4 专业部门应负

8、以下职责:a)各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b)负责职责范围内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c)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业务范围内较大以上风险管控。4.2.5 其他人员应负以下职责:a)参与辨识人员负责本部门、本系统、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方面危险源的辨识工作;b)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组织及参与人员应充足,且具备相应的管理或专业能力,明确各级人员的能力要求,采取针对性培训、调岗等方法,满足相关能力;c)团队或小组成员负责相关人员培训,确保各级人员熟练掌握安全及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负责督促各级人员熟练掌握适

9、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办法。培训 4.3 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本单位风险点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治理知识等,并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课件、培训人员签名、培训影像资料、人员考核记录等资料)。DB41/T 24092023 3 编写体系文件 4.4 按DB41/T 1852要求编写体系文件,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制,形成管理手册;制定风险辨识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等,形成操作手册。5 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程序

10、5.1 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遵循以下程序:a)准备阶段;b)风险点确定;c)危险源辨识;d)风险评估;e)风险分级;f)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g)风险分级管控。准备阶段收集的资料 5.2 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a)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主要生产车间工艺布置图、消防系统图以及企业重点防火部位分布图等图纸;b)铝冶炼行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应的依据等;c)铝冶炼国内外事故案例,涉及危险化学品信息等;d)涉及粉尘、煤气作业的应考虑周边环境、水源等因素;e)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

11、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安全管理人员取得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管理人员证书情况;f)企业设备信息清单及设备完好情况;g)企业运行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h)外来施工单位情况以及管理;i)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对应的措施改变情况以及产生新的危险源;j)编制的应急预案;k)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l)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及特种设备作业操作人员台帐;m)安全与职业健康“三同时”(指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相关资料;n)职业卫生档案等;o)其他应收集的资料。风险点确定 5.3 5.3.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3.1.1 工艺、设

12、备、场所 DB41/T 24092023 4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生产流程及工序、岗位辐射范围的区域进行划分,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最终确定的风险超出预定标准的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场所作为风险点。示例:电解铝行业电解槽、混合炉、中频炉;氧化铝行业的酸洗站、球磨机等。5.3.1.2 作业活动 对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性较大、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可能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的作业活动应重点关注。示例

13、:电解槽的启停、漏槽抢修作业、槽上部吊装作业等。5.3.2 风险点排查 5.3.2.1 排查内容 电解铝、氧化铝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2),风险点内容应包含铝冶炼行业内主要的设备设施、区域、场所以及风险性较大的操作及作业活动,可接受风险性较小的不列入风险点的排查范围,但应列入风险排查内容。5.3.2.2 排查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相关行业风险点排查方法可参照以下划分细则:5.3.2.2.1 氧化铝行业:根据氧

14、化铝生产流程长,工艺较为复杂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点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序、生产流程、岗位设置情况、设备特点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步骤为:a)以生产工序划分,将氧化铝行业划分为配料、(烧结)、溶出、沉降、分解、焙烧、蒸发工序;b)按照工序划分完成之后,将各工序按照生产流程进行继续细分;示例1:原料工序可以分为上矿流程、研磨流程、料浆输送流程、石灰乳制备流程;低压溶出工序可以分为料浆输送、管道化流程、保温稀释流程等。c)各生产流程中应根据岗位管辖范围及设备情况,综合考虑设备状态造成的风险,将各生产工序中重要设备列入重点管控的风险类别之中;示例2:原料工序研磨流程中,由于球磨

15、机是氧化铝重点管控设备,且设备状态对生产工艺、人员状态等造成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单独作为 1 个风险点。d)根据生产工序、生产流程、设备特点划分之后,要综合考虑常规状态及非常规状态下的作业活动,重点将危险性较大、作业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可能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的作业作为 1个风险点。示例3:分解槽搅拌在失电状态下的启动作业;焙烧炉的启停作业等。5.3.2.2.2 电解铝行业:根据电解铝生产工序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的特点,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根据工序、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相关分类标准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办法为:a)按照工序分,将电解铝行业分为电解工序、供料净化工序、铸造工序、阳

16、极组装工序、检修工序、动力工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等;b)按照设备设施分类,应考虑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所有参与生产作业活动的设备,并根据设备有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DB41/T 24092023 5 示例1:电解工序将设备划分为电解槽、多功能天车、母线提升机、短路口、电解槽槽上部、槽底母线等。c)按照作业活动划分,应考虑人员在所参与的作业活动中,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所有危险因素,重点突出电解铝行业中的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示例2:电解槽启动作业、换极作业、抬母线作业、不停电开关开停槽操作、电解槽漏槽抢修作业,熔炼铸造的混合炉操作、铸锭操作、加料异常槽处理作业、氧化铝仓堵料清理作业,阳极组装浇注作

17、业、工/中频炉操作、动力调压、升降电流工作等,综合考虑人员在以上作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电解铝行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 5.4 5.4.1 辨识范围 铝冶炼行业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至少包含以下方面:a)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存在的具体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建设方案、运行方案、安全管理方案的可行性;b)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示例1:氧化铝的清理槽罐等受限空间作业、流程切换作业以及设备启停作业;电解铝的电解槽出铝作业、换极作业以及非常规的电解槽漏槽抢救作业。c)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示例2:氧化铝行业大型槽罐的渗漏;电解

18、铝行业的滚铝。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示例3:氧化铝辅助工序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引起作业环境的改变,叉运设备造成的车辆伤害;电解铝出铝作业过程中,外来人员进入警戒区域,造成的碰伤及烫伤。e)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示例4:氧化铝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电解铝中加入的物料潮湿程度引发的迸爆。f)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辨识应重点突出较大、伤害性较强、环境较为恶劣、人员较为密集区域的设施、设备等引起的各类伤害,以及人员防护用品的配备合理性;g)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示例5:氧化铝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后,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产生不同的危

19、险因素;电解铝操控机、气缸等进行技术改造后,相应的控制方式发生改变,对应的控制措施发生相应的调整。h)拆除与处置(电解铝行业应考虑清槽物料的处理及保管);i)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示例6:氧化铝恶劣天气下应避免在槽罐顶部进行作业;电解铝行业应考虑大风、暴雨天气下对生产及动力系统造成的影响。5.4.2 辨识方法 5.4.2.1 辨识方法选择 电解铝、氧化铝宜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使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工艺过程、作业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5.4.2.2 安全检查表法 5.4.2.2.1 系统找出各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把各环节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

20、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通过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格,进行检查或评审,制定安全检查表DB41/T 24092023 6 即是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可以对某种工艺系统、生产装置(如除尘系统、电解槽等)等设备设施类进行根源性的危险源排查。示例:电解槽中的高温铝水、氧化铝工艺中的料浆。5.4.2.2.2 安全检查表应注明检查时间、检查者、检查内容、直接负责人等,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示例:分解槽检查标准应符合 GB 30186、分解槽设计规范等制度;电解槽检查标准应符合 GB 50850、GB 29741。同时借鉴、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

21、的设备安全检查表。5.4.2.2.3 安全检查表的检查标准制定应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国内外事故案例、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等。5.4.2.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5.4.2.3.1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就是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主要用来对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等有效识别。5.4.2.3.2 把 1 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 1 步骤中的危险源并将其汇总。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 4 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22、。在这 4 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生理及心理原因: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发生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例如: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等,尤其是氧化铝行业要重点考虑化学性危害因素以及可能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等事

23、故的危害因素,而电解铝行业重点考虑可能造成爆炸、触电、中毒、灼烫、起重伤害等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示例1:氧化铝焙烧炉单元划分,分为焙烧炉筑炉、烘炉、启动、工艺控制调整、日常巡视、停炉六项系统作业活动;每个系统内部划分为子单元,其中焙烧炉的启动作业中又划分为气体检测、吹扫、辅机启动操作、点火、投料、参数控制操作六大步骤,对焙烧炉启动在进行人、物、环、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示例2:电解铝电解槽单元划分,分为电解槽装炉、电解槽焙烧启动、电解槽换极、电解槽打捞炭渣、电解槽抬母线、电解槽出铝、电解槽工艺调整操作七项系统操作;每个系统内部划分为子单元,其中电解槽换极中又划分为扒料、打壳、提极、捞块、

24、换极、封极六大步骤,对电解槽换极作业在进行人、物、环、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5.4.2.3.3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进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方法,可以较为全面的根据危险点排查的内容,能够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因不同因素而导致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企业应专门制定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表格,作为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的基础工具。5.4.3 风险辨识注意事项 5.4.3.1 危险源描述:在对危险源的描述时要注意将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的风险有机的结合。示例:危险源“清理皮带时,未停运、未断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动能”(根源类),“未停运、未断电”(行为类)。5.4.3.2 辨识应考虑

25、 3 种状态:a)正常;示例1: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b)异常;示例2:设备存在缺陷以及工艺参数存在异常的情况。DB41/T 24092023 7 c)紧急。示例3:发生火灾、漏槽等破坏性大的事故时的情况,此时应接合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5.4.3.3 要考虑 3 种时态:a)过去;示例1: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可同时参照企业内部及相同行业内的安全事故。b)现在;示例2: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1 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c)将来。示例3: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重点考虑危害性较大,控制难度较大的事故,尤其是频繁发生,但不易控制

26、的方面,如电解铝行业的滚铝事故。风险评估 5.5 5.5.1 风险评估方法 5.5.1.1 氧化铝、电解铝风险评估按照 GB/T 27921 的规定,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参见附录 B,它综合考虑了伤害事故的严重程度、可能性、以及暴露频次。5.5.1.2 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控制措施与可能性判定准则对比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严重性准则对比判定,LEC 风险评估方法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对比频繁程度或频次判定准则进行判定,最后根据各参数的乘积对比风险值综合判定评估级别。5.5.1.3 根据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不同,改变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7、或者严重程度等具体取值,取值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管控能力,确定取值。示例1:氧化铝行业原料工序皮带输送岗位,进行皮带启停、清扫等作业活动,通过加装防护栏杆、拉绳开关、急停按钮并采取挂牌等措施,可以将发生人员误启动、皮带挤伤等危险的可能性降低到很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确定为极不可能(L=0.2),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管控措施,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L=6)。示例2:电解铝行业电解槽工序打捞炭渣作业活动,通过对铁质工具预热、佩戴防护面罩、穿戴工作服、戴手扪子等防护措施,将发生电解质迸溅、烫伤的可能性降低到很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确定为很不可能,可以设想(L=0.5),甚至更低,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管控措

28、施,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L=6),甚至更大。5.5.1.4 氧化铝、电解铝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直接判定法、安全检查表法、矩阵法等其他方法,在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运用。符合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的应评估为重大风险,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情形应至少包含以下情形:a)涉及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b)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c)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款的;d)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作业人员在 3 人以上的。e)同行业企业(单位)近期或本企业(单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

29、故,或三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f)涉及特种设备设施类装置的;g)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h)涉及动火、有限空间、吊装、盲板抽堵、动土、断路、高处、设备检维修、临时用电等九大危险作业的;i)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j)涉及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DB41/T 24092023 8 5.5.2 风险评估准则 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估级别,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制定风险评估准则时应考虑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内控的安全生产

30、管理目标。风险分级 5.6 5.6.1 风险级别划分(LEC 法)风险级别的划分,由低到高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一级风险由企业最高管理层控制,其他级别风险分别由最高层以下层级逐级降低层级控制,具体如下:a)四级(蓝色):低风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岗位应进行管控;b)三级(黄色):一般风险,需要控制,车间、班组、岗位应进行管控;c)二级(橙色):较大风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同时在伴随相应风险的作业活动,执行相应的风险作业审批管理,分厂、车间级、班组、岗位应进行管控;d)一级(红色):重大风险,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重点管控,视管控措施有效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

31、,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5.6.2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估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6.3 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点的情形 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点的情形主要包括:a)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按照 GB 18218 判断;b)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c)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款的;d)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现场作业人员在 3 人以上的;e)同行业企业(单位)近期或本企业(单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

32、的条件依然存在的;f)涉及特种设备设施类装置的;g)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h)涉及动火、有限空间、吊装、盲板抽堵、动土、断路、高处、设备检维修、临时用电等九大危险作业的;i)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j)涉及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k)企业内部自行确定的其他重大风险情形。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7 5.7.1 控制措施制定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按照以下原则采取:a)能消除的就采取措施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示例1:改变工艺、改变作业方法。b)对于不能消除的但又必须作业的情况则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DB41/T 24092023 9 示例2:安装防护栏、挂贴安全

33、警示标识等。c)对于无法降低的安全风险则采取对这些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采取个体保护,减少、降低事故伤害;d)考虑对应急方案的需求;e)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同时考虑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并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设计规范的规定。5.7.2 控制措施的选择 5.7.2.1 风险管控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选择,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5.7.2.2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a)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完善来消除或减弱危害;示例1:电解铝行业将残极破碎由人员抡大锤破碎

34、改为机械破碎;氧化铝倒泵操作由原来的人员现场操作阀门改为自动化操作。b)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示例2:氧化铝行业酸碱储罐设置保温、防护层。c)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示例3:电解铝行业出铝作业过程中设置隔离带。d)移开或改变危险排放口的方向。示例4:将安全阀排空管排放口改为对空。5.7.2.3 管理措施包括:a)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b)减少暴露时间;示例: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c)监测监控;d)警报和警示信号。5.7.2.4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对上岗人员进行岗位安全知识、应知应会、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等的培训;5.7.2.5 个体防护措施

35、。主要指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示例:防护服、劳保鞋、安全帽、耳塞、防尘口罩等。5.7.2.6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a)编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并保证应急物资的数量充足、性能可靠;b)实现定期熟练演练,所有人员均掌握本岗位可能发生的应急救援知识。5.7.2.7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 1 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风险分级管控 5.8 5.8.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8.1.1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工程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先后顺序选择一种或集中联合管控风险,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并重点

36、突出人的因素。5.8.1.2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以及危险性大、波及范围广、失控状态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备设施、场所、区域应重点进行管控。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B41/T 24092023 10 5.8.1.3 企业对于风险分级管控应根据自身特点划定管理等级要求,对于不同级别风险的管理要求按照本企业对不同管理层级的要求确定实施。5.8.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后,及时修改、更新包括全部风险点、危险源在内的各类风险评估记录及风险分

37、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D),记录要经过各级部门审核,且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形成正式、有效文件。5.8.3 风险告知 5.8.3.1 风险的告知采取风险公告、风险培训、岗位人员风险告知卡等形式。5.8.3.2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公司及厂区大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或告知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重点突出重大、较大风险,同时应考虑外来人员的管理,制作相应的外来人员参观卡等形式,对外来人员告知本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防止外来人员在不清楚现场情况的状况下,发生不安全情况。5.8.3.3 风险告知要

38、求:a)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并在明显的部位设立“重大风险”标示牌,注明重大风险名称、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同时应编制重大风险布置图,并公示;b)对于较大风险,基层单位应在明显的部位设立“较大风险”标示牌或在本单位进口区域醒目位置张贴本单位较大风险清单,注明较大风险名称、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同时编制较大风险布置图,并上墙公示;c)对于一般风险,车间(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设立风险告知牌,注明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等信息;d)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作为员工上岗前的重要培训内容,使其在工作前清楚本岗位、工序存在的风险,及如何规避及控制相

39、关风险。6 隐患排查治理 职责 6.1 6.1.1 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管业务管安全”的原则负责分管业务领域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6.1.2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统筹协调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统计、分析、报送工作。6.1.3 员工负有隐患排查治理的义务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按职责权限处理和报告;有相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处理汇报并记录,向相关人员通报。6

40、.1.4 企业应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各个岗位、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建档、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以及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隐患排查治理考核等要求,对隐患排查治理进行闭环管理。6.1.5 隐患所属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时应及时确认事故隐患的等级,明确整改(治理)负责人,整改难度大、治理周期长的应制定整改方案及整改期限。隐患治理过程中,隐患整改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DB41/T 24092023 11 6.1.6 整改难度大且整改期限内无法完成整改的隐患,应书面上报上一级主管负责人协调处理。6.1.7

41、企业应当每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示。排查 6.2 6.2.1 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应遵循计划、准备、排查、整改、反馈、复查的流程,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应及时采取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及应急措施,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有效措施整改,并对治理情况评估,验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6.2.2 企业应基于风险辨识成果确定隐患排查对象,不同级别的风险由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牵头组织,一级风险由公司牵头组织隐患排查,二级以下的风险由企业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按管理层级降低一一对应开展排查,扁平化管理的下级排查风险点应覆盖上级排查风险点。各级隐患排查应提前编制包

42、含全部重大风险在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照附录 E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内容),收集隐患排查相关信息:风险点、隐患类型、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排查日期、销号日期、信息来源等,组织全员开展不同类型的全面隐患排查。6.2.3 企业隐患排查形式主要包括综合检查、专业(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日常检查等。a)综合检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并亲自参与的综合性、全面检查。b)专业(专项)检查:企业所属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专业隐患排查;出现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发布、修改或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者周边环境、作

43、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发生改变或者复工复产、发生事故、险情或者汛期、森林防火紧要期、地震风险影响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时,应应根据实际及时组织开展检查。c)季节性检查:企业应当根据所属地不同季节的特点,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生产安全的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检查。d)日常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全员隐患排查机制,不同层级人员按照职责权限,有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日常检查。e)其他检查:以上形式之外的,其他应当开展的检查。治理及验收 6.3 6.3.1 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隐患分类,提出治理建议,分级治理、分类实施,明确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氧化铝和电解铝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按照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

44、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判定。6.3.2 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照附录 E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内容),记录内容至少包括:事故隐患名称及内容、发现时间、隐患具体位置、隐患类型、隐患级别、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结果、整改完成时间、原因分析、复查人等。台账应保存 2 年以上。6.3.3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6.3.4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故隐患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治理资金和物资的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治理的期限和要求;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45、复查的工作要求和安排。6.3.5 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确定能够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及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和装置,并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应当派员值守;对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设施、设备和装置,应当加强监护,防治事故发生。6.3.6 重大事故隐患涉及相邻区域、单位或者公众安全的,及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告知相关单位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明示,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协调。6.3.7 一般事故隐患应由企业在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DB41/T 24092023 12 验收。6.3.8

46、企业应对本单位隐患闭环管理,建立台账,重大隐患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整改,并组织相关单位验收,验收合格销号,并向原报告单位报告。6.3.9 企业应对隐患汇总分析,深挖管理原因,标本兼治,从而达到减少隐患产生的目的。7 信息化管理 管理要求 7.1 企业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化管理平台,具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安全预警及视频监控等主要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有效链接;保障数据安全;实现远程控制及预测预警功能。宜采用移动终端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风险分级管控模块 7.2 7.2.1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

47、、上报和管控措施落实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数据收集、风险动态管理、可视化管理、风险评估管理等功能。7.2.2 风险数据库。已辨识出风险的汇总,包括:设备设施风险、工艺风险、作业活动风险、区域外风险等,具备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7.2.3 风险动态管理。风险数值的动态汇总,具备自动汇总、查询等功能。7.2.4 风险四色图。风险在地图上的可视化表现,与风险动态管理数据同步。7.2.5 风险辨识评估管理。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估的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危险作业审批、重要安全参数的监测信息化手段包括: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隐患排查治理模块 7

48、.3 7.3.1 计划。各类隐患排查计划的制定、更新、下发,具备手机提醒、计划查询等功能。7.3.2 排查。按职责权限开展隐患排查,具备手机端隐患排查清单、检查表、隐患录入等功能。7.3.3 整改。按职责权限开展隐患整改,具备手机端隐患确认、任务下发、任务回复等功能。7.3.4 复查。按职责权限开展隐患复查,具备手机端隐患整改流程跟踪、任务复核等功能。7.3.5 统计。具备隐患台账自动生成功能,在满足充分条件下具备精确查询功能。7.3.6 预警。具备整改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隐患,手机端提醒和系统预警功能。视频监控 7.4 7.4.1 监控范围:企业应对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重要危险源等作业场所

49、、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等进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查处人员违章行为。7.4.2 工作标准:视频监控设备应完好,屏幕显示应清晰,应建立隐患排查的通报、整改、反馈机制,迅速落实整改。7.4.3 监控管理:视频监控应建立管理台账,记录视频监控等设备维护保养情况,确保视频监控正常运行。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 7.5 7.5.1 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应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预警功能;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生产相关系统集成。DB41/T 24092023 13 7.5.2 统计报表。建立各数据库和日常运行产生数据

50、的连接,按标准格式自动生成报表。7.5.3 预警功能。建立以实施数据为基础的预警系统,至少包括:设备设施风险预警、作业活动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治理预警等功能。7.5.4 系统集成。宜与生产工艺参数系统、设备设备点巡检系统、考勤系统、门禁系统等集成关联。系统接口 7.6 系统接口应具备短信或微信提醒接口,实现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其他系统的对接。系统管理 7.7 7.7.1 双重预防体系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机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风险隐患清单、风险点危险源库数据、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数据库、安全教育培训数据库、全员安全教育档案和职业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市场/行业分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