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5013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29 作者简介刘佳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程洁心(通信作者)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硕士,1 研究背景1.1 新型城镇化迈入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新时代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Building a Community Garden Network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althy City:The Practice in Qinghe Subdistrict,Beijing健康城市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北京清河街道的实践刘佳燕 程洁心 郑巧依 张东旭 LIU Ji

2、ayan,CHENG Jiexin,ZHENG Qiaoyi,ZHANG Dongxu近年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开展了大量生态城市与健康城市建设实践。社区花园营造作为融合绿色生态和多元共治理念、推动小微空间绿色更新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伴随城市更新进入留白增绿、提质增效阶段,北京市结合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实施,全面推进社区微空间更新活动。海淀区清河街道依托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以社区花园网络营造为主题,开展了多处小微绿地更新实践。基于对国内外社区花园的主要概念、特点、路径和价值的系统梳理,以清河街道社区花园实践工作为例,阐述“双师”制度支持和健康城市导向下社区花

3、园网络营造的总体思路,从空间支持网络化、社群支持网络化、价值传播网络化3个维度推进实施,并结合对不同层级、形式的4个代表性营造案例的剖析,从完善街区生态空间体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共建制度创新、传播绿色更新理念4个方面,总结社区花园网络体系建设对于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健康效益、推动实现健康城市目标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潜在问题和发展展望。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 large number of practices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city and the

4、healthy city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out China.The building of community gardens,which integrates the concepts of green ecology and co-governance and aims to promote the green regeneration of community micro space and the innov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A

5、s urban regeneration in Beijing enters the new stage,more and more community micro space regeneration activities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al planner system.Relying on the gree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area project,many micro green space

6、 regeneration practic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Qinghe Subdistrict,Haidian District,centering around the theme of creating the community garden network.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main concept,characteristics,paths and values of community garden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aking the practice o

7、f community garden building in Qinghe Subdistrict as an example,the thesis elaborates on the overall idea of community garden network building with the support of principal planners-community planners system and the guidance of healthy city,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asp

8、ects including spatial support networking,community support networking,and value dissemination networking.With the analysis of four representative building cases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forms,it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ty garden network building for strengthening ecosystem service func

9、tions and health benefits,and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a healthy city from four aspects,including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space system of blocks,promoting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facilitating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co-building,and disseminating the concept of green regeneratio

10、n.Finally,the potential issu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proposed.摘 要Abstract郑巧依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规划师,硕士张东旭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规划师,硕士健康城市;绿色城市更新;社区花园;社会治理;清河街道healthy city;green urban regeneration;community garden;social governance;Qinghe Subdistrict文章编号 1673-8985(2023)03-0029-09 中图分类号 TU984,TU986

1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30305关 键 词Key word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社区更新减碳绩效潜力评估研究”(编号52278068)资助。30|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为执政理念和国家战略在全社会推行,同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强调城镇化的广泛协调性、城乡统筹性、转化性、导向综合性和健康性。其中,健康性体现为: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生长性的生命周期、

12、健全的生命质量、循环协调稳定的运行功能,以及全过程的健康发展1-2。近10年来,我国逐渐形成以生态文明指导和保障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交互促进、协同发展。1.2 健康城市导向下高密度城市地区建设小微绿地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我国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和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2022)中强调,要加强健康城市建设。良好的健康环境是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维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健康环境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于北京等高密度城市地区,应对人口

13、与建筑高度集聚状态下,绿地资源不足、公共空间品质低下、自然景观稀缺等常见的现实问题,小微绿地以其占地小、分布散、选址活等优势,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节点,能以点带面地激活空间活力,改善人居环境,部分满足居民对公园绿地的使用需求,缓解高密度地段游憩空间的供需矛盾3-4。近年来,小微绿地建设成为国内外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实践内容,建设模式逐步由单个节点转向网络化的系统营造。1.3 参与式社区花园营造成为可持续社区更新的重要路径自20世纪初,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快速发展,社区花园作为居住区配套绿地,成为居民开展户外活动、邻里交流的重要场地。伴随城市变迁与转型,社区中不少的花园、绿地因养护不足而

14、衰败,或被违建侵占,或被夷平改为停车场地,无法满足居民游憩、休闲与自然交流的需求。人们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也对拓展更多的形式多样、体验丰富的绿地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参与式社区花园营造迅速兴起,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在规划师和社会组织等团队的发动和组织下,社区居民、社会工作者、周边企业员工等共同参与社区花园的营建,在改善社区环境、盘活存量绿地的同时,增进邻里互动和社区归属感,发扬社区文化。参与式社区花园营造实践作为社区规划的重要落脚点,联动推进绿色微空间更新、健康生活方式营造与邻里关系重构,成为提升城市低效用地品质、推进可持续社区更新的重要路径516-17,6,76-7,82

15、4-28。2 社区花园相关理论与实践2.1 社区花园的概念与特点社区花园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份地花园(allotment garden),通常是将闲置土地分割为小块,分配或租借给个人或家庭,用于园艺或农艺9。国外学者认为,社区花园是社区居民在公共场所种植蔬菜、花卉或进行其他公共活动的绿地,它可以在城镇、郊区或者乡村,在提供食物来源、利用闲置土地、社区自治方面有一定影响力10-11。国内学者则将其定义为在不改变现有城市绿地属性的前提下,居民以共建共享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所,强调居民亲身参与创建和管理513-14。由此可见,社区花园是城市绿地景观形式之一,是社区公众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空间,具有选

16、址灵活、尺度小、居民对空间使用自发性强等特点。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社区花园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从基本生活保障的食物供应来源转变为提升社区空间品质、促进社区自治的空间载体。2.2 社区花园的实践路径社区花园最初是为解决在工业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人民的生计问题而实行的措施12。随着社区花园营造的发展,逐渐形成两种社区花园的实践路径。一是作为生产用地,种植蔬菜水果。例如,19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推动社区花园发展,目的是为了缓解大量农民进城而导致的城市化困境,种植蔬菜水果以实现城市的自给自足,后期扩展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功能13。二是通过优化植物配置,提升社区花园品质,打

17、造亲近自然、功能复合的社区绿色空间。例如,19世纪末美国出现了以教育为目的的社区花园,为部分穷人提供工作岗位,后期还增加了农业种植、环境保护与娱乐休闲等功能14。我国社区花园的发展源于20世纪初,早期作为居住区配套绿地,满足居民娱乐游憩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社区花园的研究和实践迅速兴起,主张社区绿地的规划管理以满足居民自身活动以及与自然之间的交流沟通为主,将城市规划与社区规划有机结合,营造亲近自然的社区空间15。近年来,社区花园营造作为高密度城市地区提质增效的重要节点,结合公众参与策略,促进城市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社区花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注16。对比可见

18、,中西方社区花园产生的背景和实践路径存在差异。西方土地私有制背景下,社区花园的“保卫”或“营造”更多体现为居民联结形成合力,与其他城市经济功能竞争,通过对废弃地的再利用,增进弱势群体福祉的自主性提升、健康食品的供给和耕种乐趣的体验等。相比而言,我国城市社区花园的营造大多建立在用地权属和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发动邻近居民以共商共建共管的形式,开展以规划设计和园艺种植为主的场所营造,以提升绿地景观和活力,更多作为“绿色触媒”增进公共空间品质优化和社区共同体营造,因此“参与”和“绿色”,以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健康”等理念成为关键。2.3 社区花园的主要价值总体而言,社区花园的价值体现主要涵健康城市的社会

19、维度|31 2020年,清河街道“共建共享美好社区”(美和园)项目获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颁发的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街乡更新类)。随着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双师”团队在清河街道继续推广和深化绿色更新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统领性工作就是在街道全域开展社区花园网络营造。3.2 问题剖析课题组基于大量现场调研和访谈,总结清河地区当前主要面临“公共领域发展滞后”的两大挑战:一是大规模地产开发的快速推进带来高密度建成区和大量人口聚集,社区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从规模、布局到品质上都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日益涌入的新群体和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二是传统大院邻里走向分解

20、和杂化,高度异质化的空间和群体之间出现隔阂,社会活力不足,亟待增进邻里交往,提升市民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绿地、公园等开放公共空间作为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基础设施,在提升城市健康环境品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年清河街道更新规划面向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人们对于绿色公共空间规模和品质提升的诉求非常显著。居民认为清河地区文体休闲场所最主要的问题包括数量少(62.98%)、规模小(42.44%)、类型少(41.76%)和品质低(41.15%),72.14%的居民认为最需要增加的文体休闲场所是绿地广场类。现场调研也显示,活动场地和设施短缺所导致的居民自发活动行为比较普遍,包括自发停留、娱乐及遛娃等,

21、暴露出居民活动需求与空间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失衡。从绿色开放空间的规模和分布而言,尽管街道辖区内沿高速公路、清河水系等有着大片绿地,但居民可步入、可休闲、可体验的公园绿地很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5 m,远低于我国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9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0 m的要求;空间分布不均,除了中盖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和健康福祉3个方面。在生态文化价值方面,社区花园通过将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的边角小微绿地进行激活、梳理、整合,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改善微气候、减少温室效应、促进雨水管理、优化空气质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效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品质。同时,社区

22、花园还是地域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使用者与其从活动到情感的紧密互动,形成社区对外传播特色绿色理念和形象的窗口与名片17。科普教育价值方面,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进行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行动,社区花园作为居民日常交流互动最为紧密的微绿地空间,通过以其为空间载体,举办科普展览、参与式营建、植物认知等活动,有助于依托日常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在基层社区的传播与赋能,实现“家门口的生态文明教育”18-19。在 健 康 福 祉 价 值 方 面,“健 康 中 国2030”规划纲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均提及城市绿色空间应发

23、挥健康功能,社区花园网络作为绿色开放空间,不仅能促进居民的户外休闲运动,增强绿色获得感,而且通过提供良好的自然景观和劳作体验,有利于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增强生理效益,改善心理健康,促进邻里交往和社会融合,实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健康效益的提升20-21,这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健康城市建设尤为重要。当若干社区花园达到一定规模,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其生态和社会价值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从生态而言,花园网络不仅能通过闲置地的改善以提升自身生境质量,还能通过植被介导能量、资源和生物的输出,从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22;从社会而言,花园网络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在家门口就可进行休闲娱乐、自然

24、教育、劳作体验等多样化活动的场所,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价值观、紧密和睦的邻里认同辐射和传播给更多的社区和居民,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3 健康导向下的社区花园网络营造:清河街道的实践3.1 工作背景清河街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接昌平区,东西侧分别紧邻京藏和京新两条高速公路,北五环从街道南部穿过,占地9.37 km,下辖29个社区,常住人口14.74万人(2020年)。20世纪末期以来,在北京快速城市化浪潮的带动下,清河地区迅速从城郊地带转变为高密度城市地区,新型产业园、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建商品房小区、别墅区、单位大院、老旧小区、保障房小区、城中村等多样化的空间类型及伴随而来居住、

25、就业的群体在此高度混合,交错并置,由此给社区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和基层社会的治理创新等都带来诸多挑战。自2014年至今,清华大学社会学、城乡规划等学科的师生团队扎根清河街道,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清河实验”。参与式社区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整合高校、设计机构、在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跨学科团队,致力于通过空间规划与社区治理的整合路径,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促进公众参与,激发社区活力,实现空间微更新与社区复兴相结合的可持续社区更新73-6,2398-113。2018年,结合北京市全面推进责任规划师制度,课题组支持清河街道创新实施“社区规划师制度”,面向在地机构和社区公开

26、招募,组建由规划设计师、社会工作者与居民规划员(“11+N”)构成的社区规划师团队,服务各试点社区提供陪伴式社区规划与更新的专业支持。街道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同时也是“新清河实验”社区规划板块以及社区规划师团队的总牵头人。由此,通过“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的“双师”协作机制,为多方主体参与地方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协商平台,并有效推动清河街道的更新工作以针灸的方式深入社区尺度,助力多个各具特色的参与式社区规划与更新项目落地实施814-31,24。32|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部有一处体育健身公园,南部及北部片区都缺乏达到一定规模且步行便利可达的开放空间。从空间的功能和品质而言,功能较单一,场地和绿化

27、品质较差,服务设施不足,加上建设年代较早和维护不足,部分场地和设施老旧,导致本就极其有限的场地的体验感和利用率都较低。从空间的生态效用而言,街区高密度建成环境中自然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压、割裂,绿道空间连续性较差,生境网络断裂且质量低下,栖息地破碎化严重,物种丰富度较低,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3.3 总体目标和策略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团队明确以社区花园网络营造作为清河街道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其总体目标为实现健康城市导向下地区生态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社区花园网络营造是以网络化思维结合社区花园营造实践,逐步形成覆盖街道全域的社区花园网络体系,包括完善街区生态空间体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28、、推动共建制度创新、传播绿色更新理念,并从空间支持网络化、社群支持网络化和价值传播网络化3个维度全面推进实施,实现绿色与健康目标下实体空间、社群组织与文化价值的协同提升。最终希望在构建“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网络过程中,以社区花园为媒介,修复并强化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环境营造的参与者,共建、共享绿色生态的美好家园,推动社区的可持续更新发展,促进健康城市目标的达成(见图1)。空间支持网络化方面,通过更新,充分挖掘街区、社区、建筑内的存量低效空间,通过参与式设计、共同营建等方式打造多种形式、自然友好的绿色空间,包括城市公园、社区花园、休闲绿道、滨河绿道等,并

29、通过精心设计的滨河文化体验、社区花园自然体验、城市休闲生活体验等公共游线,与区域内重要的文物古迹、文体休闲、商业消费等公共节点相串联,形成一张“可持续有机生长的绿色之网”,并通过社群支持和价值传统网络,进一步向楼宇花园、企业阳台、住户阳台等更小尺度和私密性更强的空间进行延伸和连接(见图2)。社群支持网络化方面,通过举办参与式营造工作坊、园艺课堂、SEEDING种子交换等特色活动,以绿色为纽带,以空间营造为载体,以参与为平台,推动社区多元主体间的兴趣连接、共识凝聚、互助协作,搭建基于社区花园的社区生态教育平台,培育社群“种子”力量,进而形成多元特色的社群支持网络,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增强社区

30、凝聚力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价值传播网络化方面,以绿色空间营造工作为触发点,开展社区花园更新方案、特色活动成果的线上推广宣传,同时系统梳理和构建社区生态教育知识体系,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线上课程,如阳台园艺、小小花园设计师、一米菜园、花园维护等公益课程,实现绿色健康理念传播由线下向线上的拓展,扩大其传播和辐射范围,形成社区生态教育与价值传播网络(见图3)。3.4 代表性实践成果对清河地区的潜力空间进行挖掘,依托社群支持网络、价值传播网络,逐步落地实施社区花园的实体空间网络。3.4.1 街区层面节点:清河绿舟乐园清河绿舟乐园,即清河儿童友好自然乐园项目,占地面积约560 m,场地位于清河水系北岸的

31、北京市儿童福利院西侧,北临儿童福利院家属楼,西侧和南侧为清河滨河绿带。乐园项目的前身是一片拆违后的空地,针对清河街道南部地区公园绿地不足、周边大量居住区里的儿童缺乏游戏场所的现状问题,同时结合清河水系周边环境整治和提升契机,定位打造图2 清河街道社区花园实体空间网络营造Fig.2 Spatial network building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Qinghe Subdistrict图1 清河街道社区花园网络营造策略Fig.1 Community garden network building strategy in Qinghe Subdistrict资料来源:

32、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资料来源:笔者自绘。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33 成南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绿色空间节点,以儿童友好、自然友好为特色主题的生态乐园和自然教育基地。场地设计以清河之畔、儿童友好和自然探索为立意出发点,建造一座“绿舟”乐园,象征承载着绿色与希望,让孩子们在自然的世界里自在遨游。依托对场地及清河流域详实的生态本底调研,设计中充分保留和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并选取常见的昆虫、鸟类、乡土植物等作为自然乐园的生动科普元素,结合多样化的儿童游乐设施、休憩空间和自然探索节点设计,融入插画风格的科普展示牌和生物标本墙,构建孩子们“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户外探索教室。在乐园中组织多次

33、亲子家庭参与的自然观察和体验活动,专业团队带领孩子们寻找、识别、观察当地特色动植物,并亲手制作标本和观察记录,为乐园赋予了与儿童共同成长的自然记忆(见图4-图5)。该案例在建设过程中,将清河流域自然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其中,彰显地方特色与个性,提高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提升人文环境健康效益。3.4.2 社区层面节点:加气厂幸福花园幸福花园位于美和园社区加气厂小区内。作为以工厂宿舍楼为主的老旧小区,存在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绿地以隔离和绿化功能为主且缺乏维护,进而导致大量荒地的 产生和居民私自占地种菜等现象。曾经紧密的邻里关系也由于单位制解体和人员流动性加强而变得疏离。基于大量实地踏勘和

34、社区调查,针对居民喜爱种植的特点和对小公园的迫切需求,项目选取小区内一片荒地进行改造,用参与式设计和营建的形式,发动社区共同营造家门口的生态花园。场地占地约270 m,改造前一些居民自发种植了冬青、柏树、香椿、无花果、花椒和海棠,景观和生态效果较差,居民私下的圈地栽种行为也时而引发邻里矛盾。改造目标是营造具有良好生态景观效果、生态系统服务和健康促进功能,居民可赏可用并自主参与维护的美好社区花园。从花园的设计到建造,采用“朴门永续”(Permaculture)设计理念和参与式工作坊的形式,在专业团队的引导下和志愿者的支持下,以社区为主体共同完成。在设计方案产生前期,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与专业团

35、队共同进行基地踏勘,深度认知场地现状,包括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居民使用情况等,共同发现场地的问题。在方案生成阶段,通过小组研讨和专业引导,激发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考,求同存异,形成最终方案且达成共识。设计中突出生态理念,充分尊重现状本底,尽量保留原有植物;精心设计植物分区,实现不同群落间、群落内部植物生长的动态均衡;运用混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通过增设昆虫屋、种植蜜源植物等方式,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图6-图7)。在花园建造阶段,从路面铺设、厚土栽培、植物种植到标识配置,吸引社区居民以及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劳

36、作。花园初步建好后,通过工作坊、茶话会等形式,组织居民共同商议花园名称和拟定维护公约,引导居民成立花园维护小组,自主定期浇灌、修剪、整理和拍照观察。团队不断收集居民的疑问和反馈建议,提供种植和管护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支持;并组织开展对社区昆虫种类的取样调查,为后续的社区自然美育活动和社区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素材和依据(见图8)。由此,通过全程、全龄的参与,让花园营造真正契合社区需求,激发居民对场地的认同和使用黏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对于个体和社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并改善邻里关系,强化人与花园的联结。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现状老旧小区绿地长期缺乏有效维护的困境,逐步形成社区自主维护机制,社区花园成为重塑邻

37、里纽带和社区精神的重要公共场域。对于社区空地和荒地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环境意识,促进社区绿色安全行为引导,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产生社会健康效益。3.4.3 建筑层面节点:清河生活馆屋顶花园清河生活馆屋顶花园项目位于清河街道清河生活馆建筑屋顶,面积550 m。考虑到与生活馆内养老驿站和社区办公等功能相呼应,同时应对附近老旧小区中绿色开放空间不足和居民种植诉求,屋顶花园项目定位为自然课堂与休憩空间相结合,通过参与式营造,创造居民家门口的全龄友好户外自然教育场所。该项目在北京2021年“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小微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征集活动中,成图3 清河街道社区花园价值传

38、播网络营造Fig.3 Value dissemination network building of community gardens in Qinghe Subdistrict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34|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功入选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库。项目伊始,社区规划师和设计团队通过举办屋顶花园共建启动会,邀请社区居民、居委会工作者、社工共同参与,围绕植物设计、立面美化和花园设施等内容出谋划策,一起畅想未来的花园愿景。最终的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北方屋顶种植的特殊性,选定利用种植箱来灵活组织和划分场地空间。应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使用需求,将屋顶花园分为共创区、种植操作区、育苗区、户外

39、课堂区、花园疗愈区、漫步区等6大功能区:共创区布置在入口附近,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在核心区域设置种植操作区、育苗区与户外课堂区,作为主要的教学和实操活动区;两侧布置花园疗愈区,用种植箱围合出以静养宁神、感官疗愈为主的休憩空间;漫步区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漫步环。平面布局同时兼顾多元化资金使用和持续营建的模式,将场地分为施工区与花园共建区,施工区由百微空间项目资金支持完成,花园共创区(包括花园疗愈区、种植操作区、育苗区等)采用多元共建的模式,整合利用社区活动经费、社会资金和多方参与力量,让屋顶花园的成长过程也是邻里互助、共同培育的过程,能以有机生长的形式营造出更多符合居民需求

40、的场景(见图9-图10)。后续将利用屋顶花园空间,组织种植设计工作坊、厚土栽培课堂、花园维护课堂等公众参与活动,解锁家门口的自然教育场所,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在水泥森林中营造一片供居民舒心休憩、昆虫鸟类安然栖居的自然小天地。同时结合园艺疗法,提升区域社会健康效益。3.4.4 特色主题活动:同衡SEEDING行动SEEDING行动缘起于“重建信任、种下希望”的社区花园邻里守望互助公益计划,由四叶草堂、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发起,倡导居家自主邻里守望互助,以无接触分享种子/绿植的空间媒介来传递爱与信任的力量,以行动者共创的方式筹划社区花园图6 加气厂小区幸

41、福花园改造平面图Fig.6 Renovation plan of Happiness Garden in Jiaqichang Residential Quarter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图4 绿舟乐园平面图和自然探索导览图Fig.4 Site plan and natural exploration guide map of Green Boat Park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图5 绿舟乐园实景及植物认知活动Fig.5 The scene and plant cognition activities in Green Boat Park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

42、。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35 空间站与在地网络,协同构筑安全美好的永续家园。特别应对新冠疫情期间线下活动举办困难的情况,SEEDING行动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等优势,助力“种子”力量培育和社群纽带搭建,成为清河街道社区花园网络营造工作的重要内容。“同衡SEEDING”行动自2021年持续至今,作为SEEDING行动在清河的第一站,支持街道辖区企业为主体实践参与式绿色行动,在办公楼宇的公共空间设立种子站,以种子领取、接力种植的形式,丰富绿色生活,传递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活动先后向200余人共发出37种植物的400余份种子,通过播种和小苗接力种植的形式,让参与者体验从一粒种子开始的

43、自然之旅。这些种子在同衡写字楼的多个角落里生根发芽,演绎着丰富的生命故事,也是一场大家共同创造的“生物多样性”的故事。200多名伙伴加入SEEDING行动线上社群,积极参与打卡和分享种植过程,共发表600余篇种植日记(见图11)。SEEDING行动从办公楼里的绿色公共空间着手,通过传播绿色生态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绿色环保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下一步推动绿色网络从办公楼宇向家庭空间延展,开展“适宜技术、低成本、高社会参与”的绿色社区建设奠定基础。3.5 效益总结清河街道社区花园网络营建,区别于传统政府投入建设的公园绿地,或是独个的社区花园,对于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

44、健康效益、推动实现健康城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突出效益。一是完善街区生态空间体系,实现环境健康效益。通过系统规划、均衡布局和精细设计,将街头、宅间的闲置绿地、废弃空地、建筑屋顶闲置空间改造为社区花园,在高密度建成区内增加上千平方米可进入、可游憩的绿色活力空间,形成街区、社区、建筑3级绿色生态网络;通过优化自然式植物配置、提升绿地生态效益、修复生物栖息地斑块等方式,扩大城市生物多样性承载空间,提升街区生态空间体系价值,营造健康街区。二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健康效益。社区花园网络的建设能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社会凝聚力及获得社会支持,并建立社会联系与互惠。通过参与式规划设

45、计和营建,为政府、市场和社区提供开放、公正、共同协作的空间生产过程,增进彼此的对话和理解;同时营造多样化、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促进不同年龄、家庭、爱好、阶层群体间的互动和互助,提升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精细化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社区花园a 营造前 b 营造后c 营造活动现场1 d 营造活动现场2图7 花园营造前后对比和营造活动现场Fig.7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of the garden renovation and co-building activities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图8 花园中的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Fig.8 Insect

46、biodiversity investigation in the garden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图9 清河生活馆屋顶花园设计效果图和施工初步完成后实景图Fig.9 The design drawing and real scene after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roof garden in Qinghe Neighborhood Life Center资料来源:清河社区花园网络项目组。36|健康城市的社会维度建设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如花园布局面向不同社区的均衡可达,花园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在不同群体间的合理分配等。三是传播绿色更新理念,实现心

47、理健康效益。注重绿色更新理念在街区、社区、小区、楼宇、住宅及线上等多元场景的传播推广,带动超过500人次志愿者参与社区花园共建活动,线上自然教育课程及相关宣传稿件浏览量破万,实现线下活动、线上传播与价值认同的联动增效,并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扩展。通过社区花园的活动赋能,提高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与自我价值感,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乐观的态度和促进创造力,对心理健康产生正向影响。四是推动共建制度创新。围绕社区花园营造这一公共空间议题,以共商共议共建为途径,优化基层议事和协作平台,强化社区主体性培育和能力建设,规范社区参与公共空间更新议程;通过“双师”制度和跨学科专业力量助力在地团队培育,形成扎根地方的内生源

48、泉,推动共建机制创新。4 问题与展望伴随高密度城区内居民对环境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社区花园网络营建通过挖掘和活化碎片化的闲置低效空间,以网络营造的方式扩容绿色资源和生态效益,以绿色更新的理念激活空间场景,以自然生态的纽带吸引和连接各方参与主体,以共商共建的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它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审视清河街道社区花园营建历程,也存在不少潜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改进。一是随着花园网络建设向小区、楼宇、住家等层面延伸,空间的私有化程度逐渐升高,在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来源上应有所区分,而不是全部依赖政府资金,对应不同的责权利主体需要明确差异化的投入和营造机制。这也是保障网络

49、扩张和空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二是花园空间营建需要与生态、美学等理念传播协同推进,例如在有的营造案例中以自然友好为核心理念的设计方案与社区居民的审美取向和生活认知存在较大分歧,导致有居民因昆虫增加而惧怕进入花园活动,进而出现抱怨甚至破坏等行为。三是社区花园场所的管理维护制度有待规范化和精细化,避免出现临时代管而维护不及时、管理不到位而过度使用或无序使用,(清河街道社区花园项目得到清河街道办事处、“新清河实验”课题组、思得自然工作室、清河街道责任规划师于跃和社区规划师团队的大力支持,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的胡慧美、高睿等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 Referen

50、ces1234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SHEN Qingji.Study on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1):29-36.翟坤周.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整合与技术路径J.求实,2016(6):47-57.ZHAI Kunzhou.The spatial integration and technical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new urbaniza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