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0856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陈隆昌 摘要 本文首先借助现存可见的方志舆图等材料,将获嘉县城形象分成三类,即图注类、矩形符号类和写实类。进而说明获嘉县城城门设置的特殊性在于北城墙无门、西城墙设置两座城门和西城墙城门的定名,其成因可能与应对现实情况的实用性需求,即自然环境、邻县县城分布和主要交通方向有关。关键词 明清获嘉县城;舆图;方志;城门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陈隆昌,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 )今获嘉县位于河南省中北部,新乡市西部,南临黄河,北枕太行,地势平缓,河流稀少。筑城始于商代,而后历代因之,但城址并不固定,自汉至

2、清或先后存在五个不同的获嘉县城。明洪武三年(年),获嘉县最后一次大规模筑城,此后城址便稳定在今县城处,即明清获嘉县城。(如无特殊说明,下文“获嘉县城”均指明清获嘉县城)获嘉县城的整体轮廓为南北长、东西窄的矩形,朝向比较标准,四面城墙基本平直,共设东门、南门、西门及西北门四门,其中西门位于西墙偏南处,西北门位于西墙偏北处,西北门与东门基本相对。明清获嘉县城自筑成后长期仅为夯土城墙,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年)始加以包砖,时人称“河朔雄区”,后亦有修缮。世纪五六十年代,获嘉县城墙被拆除,至今已无踪迹。因此对于获嘉县城的研究主要依靠历代 获嘉县志。历史上至少存在 部 获嘉县志,目前可见其中 部(见表 )

3、。本文集中考察了明代至民国时期舆图中的获嘉县城的形象,围绕城门设置的特殊性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研究。表 各版本 获嘉县志 情况统计表本文简称出版年代主修志人版本类型有无舆图万历 获嘉县志明万历三十一年(年)陈禹谟、张蕴道刻本未知顺治 获嘉县志清顺治十六年(年)郭献吉、王政举、李玳未知未知康熙 获嘉县志清康熙二十七年(年)贺振能、郭元暹、冯大奇未知未知王艳丽、张绍成:获嘉县五处治所考辨,中州今古 年第 期。获嘉县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志整理本,河南省郑州信息工程所 年。下文简称该书为民国 获嘉县志。民国 获嘉县志 中提到存在顺治 获嘉县志 和康熙 获嘉县志,但无法找到。参见民国 获嘉县

4、志,第 页、第 页。这 部县志中 年 获嘉县志 为现代出版物,民国 获嘉县志 在 年被整理出版为 民国二十四年获嘉县志整理本,故以出版图书为依据。万历 获嘉县志、乾隆 获嘉县志 和道光 获嘉县志 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古籍,故以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图像为依据。其他未特别说明的图像均来源于中华古籍资源库。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续表)本文简称出版年代主修志人版本类型有无舆图乾隆 获嘉县志清乾隆二十一年(年)吴乔龄刻本有道光 获嘉县志清道光二十五年(年)罗传林刻本有民国 获嘉县志民国二十四年(年)邹古愚铅印本有 获嘉县志 年获嘉县志编纂委员会现代出版物无关于获嘉县城的

5、既有研究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明清时期的中原地区早已不是经济或政治中心,城市建设上也无大的发展,只有少数府城如开封、洛阳、商丘等吸引研究者的注意。直接涉及获嘉县城的研究只有三例,即王艳丽、张绍成的 获嘉县五处治所考辨、张新斌的“宁新中”地名与地望考辨 兼论隋唐以前新乡、获嘉、修武等城址的变迁及城名的纠葛 和 新中城与新乐城 新乡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这三篇论文主要讨论明代之前的城址变迁,与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关系不大。至于有关其他城市的个案研究,一部分主要强调封建礼制对城门布局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观点;一部分主要关注对封建礼制因地制宜的突破,重点关注这种特殊性的来源及影响。前者如高力的 商丘

6、古城空间形态研究等;后者如蔡禹龙的 清代杭州城的城墙、城门与街区布局之解构等。不过这些个案研究仍集中在各地府城或者省会,对一般县城来说参考价值有限。总括性的研究中,有以下三种观点值得注意:第一,封建礼制在城市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原则上应与周王城图“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的要求相近,如张驭寰 中国城池史。第二,城市规划会权衡政治与经济因素,传统礼制主要适用于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对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只起辅助作用,如贺业钜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三,对于部分城市,有机生长是决定因素,传统意义上的规划因素如城墙、主干道等反而是次生的,如黄敬斌 郡邑之盛 明清江南治所城市研究。其中黄敬斌的观点

7、较为新颖,虽然研究的是水网密布、水运发达的江南地区,但在方法和逻辑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如对一般治所城市(包括县城)政治等级的讨论、对各地方志舆图的图像分析、建立在大量个案研究之上的归纳等。然而,这三种观点都是围绕政治(包括礼制)和经济两点来讨论的,其差异在于认为政治和经济两者各自作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不同,这种思路似乎并不适用于政治地位既不重要、经济实力也不强盛的获嘉县城。就获嘉县城而言,应对现实情况的实用性的需求可能大于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此外,关于舆图的研究对本文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论性质的研究有:邱新立的 民国以前方志地图的发展阶段及成就概说等;对舆图准确性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图像和文字

8、两方王艳丽、张绍成:获嘉县五处治所考辨,中州今古 年第 期。张新斌:“宁新中”地名与地望考辨 兼论隋唐以前新乡、获嘉、修武等城址的变迁及城名的纠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张新斌:新中城与新乐城 新乡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平原大学学报 年第 期。高力:商丘古城空间形态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蔡禹龙:清代杭州城的城墙、城门与街区布局之解构,史志学刊 年第 期。张驭寰:中国城池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黄敬斌:郡邑之盛 明清江南治所城市研究,中华书局 年。邱新立:民国以前方志地图的发展阶段及成就概说,中国地方志 年

9、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面,如田大刚的 试论明代方志建置图准确性问题 以嘉靖 陕西通志 为中心等;也有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绘图者和编纂方志的地方官员身上,如潘晟的 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等。以舆图中形象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研究中,于风军的 符号、景观与文化空间 对本文有所启发。该研究描述了陕西地区方志舆图中的形象的特殊性,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将部分形象与现实中的地理元素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上述研究成果来展开对获嘉县城形象的讨论,以加深对获嘉县城的认识,并指出在政治和经济因素之外,现实实用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城门设置的影响。一、舆图中的获嘉县城形象获嘉县城

10、在各种舆图中总是以一定形象出现的。笔者目前共搜集到 例获嘉县城的形象,将其按繁简程度由低至高分为三类,下面将按所分类别依次说明。(一)图注类此类形象共有 例,分别是康熙 两河清汇、乾隆 卫辉府志 刊 河南省全图、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说、同治 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民国 重修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图一),其中仅文字标注的有 例(图一 、图一 、图一 ),文字加空心圆标注的有 例(图一 、图一 、图一 )。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 略显特殊,此图中除“获嘉”和“古滑州”之外的县名都伴随着空心圆(图二),猜测“获嘉”二字旁本应有一处空心圆,但因漏印或自

11、然磨损而不可见。图一图注类康熙 两河清汇,爱如生典海数字平台:;乾隆 卫辉府志 刊 河南省全图;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说;同治 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民国 重修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田大刚:试论明代方志建置图准确性问题 以嘉靖 陕西通志 为中心,中国地方志 年第 期。潘晟:试论明代方志地图的编纂,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于风军:符号、景观与文化空间,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图二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此类形象仅能表示获嘉县城在舆图中的位置,不能表现城门设置等具体情况。从以上 例可见,此类形象用于两种舆

12、图,其一是小比例尺的舆图,如乾隆 卫辉府志 刊 河南省全图,图中标示有近百座府州县城和主要山川,画面十分拥挤,自然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每座城池形象所占的画面面积,此时用文字加空心圆的形象最为合适;其二是主题并非城池本身的舆图,如乾隆 汲县志刊 黄河故道图 等,其主题都与河流水文有关,故而主要表现河道走向,城池仅需表示位置即可。康熙 两河清汇 同时具有以上两类特点,即其比例尺较小,且主题是黄河与运河的关系。仅文字或文字加空心圆的标注,在阅读时的区别在于是否能精确表示城池的位置,尤其是在“计里画方”的舆图中。仍如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对于使用文字加空心圆作为形象的县城如汲县、新乡、阳武、原武等

13、,读者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其相对位置;而对于仅使用文字作为形象的获嘉县城,则只能判断其大概位置,与真实情况可能有较大差距。(二)矩形符号类此类形象共有 例,分别是万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万历绢本设色 河防一览图、顺治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沁河故道图说、乾隆刻本 河防一览图、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全图(图三)。矩形符号类的特点是以长方形来表现城池,在此之上添加其他符号表示城门。其中万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 和顺治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 在城门上画同心半圆以表示城门洞,万历绢本设色 河防一览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沁河故道图说 和乾隆刻本 河防一

14、览图画简单建筑形象以表示城门楼,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全图 通过与城池直接相连的道路表示城门的位置。此类形象不仅可以表示获嘉县城在舆图中的位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城门设置等具体情况。城门设置方面可分为两类,其一,西城墙和北城墙上各设有一座城门的,有 例(图三 、图三 、图三 );其二,西城墙上设两座城门且北城墙上不设城门的,有 例(图三 、图三 、图三 )。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此类形象用于比例尺适中的舆图中,范围大致为一州府之辖地,可以达到画面视觉效果与承载信息量的平衡。图三矩形符号类万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万历绢本设色 河防一览图,国博“舟楫千

15、里 大运河文化展”,笔者自摄;顺治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沁河故道图说;乾隆刻本 河防一览图,国博“舟楫千里 大运河文化展”,笔者自摄;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全图(三)写实类此类形象共有 例,分别是顺治 卫河全览、乾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属山川全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民国 获嘉县志刊 获嘉县城关图(图四)。写实类包括具象化形象和利用科学测绘技术绘制的图像两种情况。具象化形象的核心特点是被表现为立体状的城墙,城池具有

16、一定的空间感。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城关图 采用了现代科学测绘技术,虽是平面的表现方法,但因其较为真实可靠的信息内涵,仍归为写实类而非矩形符号类。写实类形象主要表现城门设置等具体情况,其次表示获嘉县城在舆图中的位置。城门设置方面仍可分为两类:其一,西城墙上只设一座城门的,有 例(图四 、图四 ),因图像不够清晰,难以判断北城墙上是否设有城门;其二,西城墙上设两座城门且北城墙上不设城门的,有 例(图四 、图四 、图四 、图四 、图四 、图四 、图四 )。此类形象用于两种舆图:一是有山水画风格的舆图,如顺治 卫河全览,具象的城池形象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显突兀;二是大比例尺的舆图,往往仅表示县

17、域内甚至城关附近的情景,自然对图示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因地域狭小,获得准确的地理信息也较为简易。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图四写实类顺治 卫河全览,饶权、李孝聪、张志清作: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上海书画出版社 年;乾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属山川全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城关图综上所述,在 例获嘉县城的形象中,有 例图注类形象、例矩形符号类和 例写实类形象,后两者能够表现获嘉县城城门设置

18、等具体情况。在矩形符号类和写实类形象共 例中又可分两组,表现了两种不同的获嘉县城的情况:其一,无论北城墙是否有城门但西城墙上只设一座城门的,共 例;其二,西城墙上设两座城门且北城墙上不设城门的,共 例(见表 )。那么,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获嘉县城究竟符合哪种情况呢?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表 例获嘉县城形象统计图名类别东墙情况南墙情况西墙情况北墙情况康熙 两河清汇乾隆 卫辉府志 刊 河南省全图乾隆 汲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说同治 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民国 重修滑县志 刊 黄河故道图图注类不明不明不明不明万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万历

19、绢本设色 河防一览图顺治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疆域图乾隆 新乡县志 刊 沁河故道图说乾隆刻本 河防一览图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全图矩形符号类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顺治 卫河全览乾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属山川全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道光 获嘉县志 刊 山川图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城关图写实类一门一门一门不明一门一门一门不明(似有一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

20、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一门一门两门无门二、城门设置的探究获嘉县城的真实情况可从图像和文字两方面来推测。从图像本身来看,西城墙上设两座城门且北城墙上不设城门的形象一般更为详细,且与获嘉县的关系更紧密,其中大部分是获嘉县本县县志的插图,因而可信度较高;西城墙上只设一座城门的形象往往是一种程式化的城池形象,且涉及的地域较广,可信度较低。文字资料中也有相关记载。民国 获嘉县志 云:“成化十八年表四门之名: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南讹,西北曰朔易万历六年易东门曰承恩,南曰广晖,后更名广阳,西曰通武,西北曰揆文。民国二十四年春改东门为中山门,南门为仁爱门,西门为信义门,西北门为和平门。”由此可知,获嘉县

21、城的城门在称谓上有西北门而无北门,那么西城墙上设两座城门且北城墙上不设城门的形象当更接近历史真实情况。民国 获嘉县志,第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由此可知获嘉县城的城门设置具有北城墙无门、西城墙设两门和以西城墙偏南的城门为西门等特点,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三项特点及其成因。(一)北城墙无门北城墙无门的原因可能与获嘉县城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据乾隆 获嘉县志 和民国 获嘉县志,获嘉县自然地理状况被描述为:获嘉之为邑,介怀卫间,四望平衍,无异壑奇峰,乃南面黄河,北枕行麓,即非管内,其地脉固自流通。是以灵淑所钟,英隽辈出。至同盟仅存?土,丹水几类蹄涔,而流峙东西,亦足为邑中形胜

22、。旧志:北峙太行,南带黄河,四野平坦,左夷右隆,卫邦之藩屏,河北之咽喉。按 明史地理志,大河旧在县南,天顺六年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县界之流绝。今县南有黄河故道,虽湮塞已久,而遗迹犹存,俨然带河形胜也。河南通志:东峙同盟,西环清水。可知获嘉县的地势实为西北高、东南低。城东的同盟山实为商周遗址,只是一座土质小丘,对整体地势无甚影响。西北方向为太行山余脉,也是一些小型河流的出山谷处,其中的小丹河(今名大沙河)是黄河改道后县境内的最大径流。根据民国 获嘉县志 记载,小丹河为丹河“九派”之一,丹河源出山西省高平县,流经博爱、武陟、修武三县入获嘉县境北部,在获嘉县境内长约四十里,最近处北距县城十余里,入新

23、乡县境后汇流入卫河。小丹河含沙量大、易淤积,汛期常引发洪涝灾害,关于小丹河洪汛的直接记录如:“三桥在县西北十三里,即吴泽,每岁夏秋山水暴至,方数十里皆成沮洳,有泥河泄之三石梁梁其上,夜分人寂,恍闻雨声,所谓三桥夜雨者也。”三桥是县城西北小丹河上的重要桥梁,明嘉靖 重修三桥官路碑记:寺西官路为南北通衢,逼近丹河,每值时雨连绵,即成巨浸,行李苦之行人如织,即所谓官路也。横河之东、官路之西,居民稠密,每苦河水暴涨,漫溢为灾是载雨泽过多,河渠淤积,民甚苦之。县北往往受灾尤甚:“其余决口大抵多在上游,沿丹河而下,县北履被其害,又助以丹清山水,田禾庐舍被淹没漂流者不知凡几。”城墙具有防洪功能,但城门是其薄

24、弱之处,汹涌的洪水易从城门冲入城内,造成严重的损毁。如邻县新乡县城万历二十九年(年)秋“淫雨连日,又兼黄、沁二河水泛溢,北门之害尤剧。”又如卫辉府所附郭汲县城“顺治十一年大水入城,因东方洼下,知府李?生详请永塞东门”。而若只是在城墙外行洪,虽有城墙圮毁之虞,但城内损失较少。对于获嘉县主要河道自西向东、主要来洪自北向南的自然地理特点来说,北城墙不开门应当是出于加强防洪功能的考虑。(二)西城墙设两门获嘉县邻县县城的分布可能影响到了西城墙的城门设置。乾隆 获嘉县志 记载的四至八到为:东至新乡县界十七里,至县治四十里。西至怀庆府修武县界二十五里,至县治五十里。南至怀庆府原武县界五十里,至县七十里。北至

25、辉县界二十里,至太行山麓六十里。东南至延津县一百二十乾隆 获嘉县志,卷二,第 页。民国 获嘉县志,第 页。民国 获嘉县志,第 页。乾隆 获嘉县志,卷二,第 页。乾隆 获嘉县志,卷二,第 页。民国 获嘉县志,第 页。清 赵开元:新乡县志 卷九 城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三十年(年)铅印本,第 页。清 毕沅、刘种之:卫辉府志 卷十 建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三年(年)刻本,第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里。西南至怀庆府武陟县七十里。东北至辉县六十里。西北至山西泽州陵川县一百二十里。根据该志所刊 县境图,获嘉县周边邻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辉县、新乡县、阳武县、原武县、

26、修武县(图五)。然而因该 县境图 绘制比例失当,西南方向的邻县,即在原武县与修武县之间的武陟县被忽略了,这在道光 武陟县志 中反而有所体现(图六)。这六个邻县中,辉县以太行山麓相隔,无法直达,四至八到都没有记载至辉县城的距离;阳武县只有很少地界相连。故而真正重要的邻县是新乡、原武、武陟和修武。图五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境图图六道光 武陟县志 刊 武陟县地舆全图 局部乾隆 获嘉县志,卷一,第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古人在构建城市间的交通系统时,显然也重点关注了这四个邻县。至少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在获嘉县城周围形成了四条放射方向的大道:新乡路、原武县路、修武县路和武陟

27、县路,其中新乡路又分出一条支线即辉县路。新乡路有据可查的时代可能更早,在获嘉县城东北五里处的武王庙神道与新乡路的交叉口,树有纪年为明嘉靖辛亥岁(年)的指路碑,可证至晚在明嘉靖间已有新乡路之实。这四条大道的一个特点是与县城关厢之路直接相连,如新乡路连东关街,原武县路连南关街,而关厢之路又通过城门与城内道路直接相连,亦即城内道路顺直延伸至城外并连接邻县。这一特点在万历 武陟县志 刊 武陟全图 中有直观的表现(图七),如图中西侧是武陟县城,县城东关为窦公城,图中右下角为宁郭城,以单线表示的道路从武陟县城东门出发,连接并穿过窦公城;宁郭城内东西向道路也穿过东西城门向外延伸。那么,在获嘉县城与邻县县城之

28、间便形成了一种“门门相对”的道路系统,即从一座县城城门向外的主要道路,总是要连接至另一座县城城门为止,以期最大程度便利县城之间的交通。乾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属山川全图 用虚线表现出了获嘉县城到新乡县城的大道,可以明显看出其具有从获嘉县城东门出发,到新乡县城西门为止的“门门相对”的特点(图八),可惜获嘉县位于卫辉府西南角,其与卫辉府外修武、武陟和原武三县的道路并未得到表现。故而可以推断,获嘉县城城门的设置与邻县县城的方位具有密切联系:因西方有两座县城,故获嘉县城西墙设两座城门。图七万历 武陟县志 刊 武陟县图 局部乾隆 获嘉县志,卷二,第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

29、究图八乾隆 卫辉府志 刊 卫辉府属山川全图 局部(三)西城墙城门的定名由上文可知,获嘉县城西城墙上有“西北门”和“西门”两座城门,一般来说西门即正西门。结合方志中的文字材料和乾隆 获嘉县志 刊 县城图(图四 )和民国 获嘉县志 刊 获嘉县城关图(图四 )来看,与东门基本正对的是西城墙靠北的西北门而非西城墙靠南的西门,西门与东门并不相对。不将西城墙靠北且与东门相对的城门认定为“西门”,而将西城墙靠南且与东门不相对的城门认定为“西门”,原因何在?这可能与途经获嘉县城的主要交通方向有关,换言之,西城墙靠南的城门所代表的方向更重要。有以下两例可证。其一,据民国 获嘉县志 记载,在承恩门(即东门)外曾有

30、占地三十六亩的演武场,乾隆二十年(年)时借演武场于城外打通自东关至南关,亦即东北西南走向的新路以供行军:乾隆二十年春,有征西军五千道出河北,分十队前后行,获嘉为住宿地。惟演武场地势闲旷,复于城外开道,俾经趋南关,以达大路,可免入城。民既获安居,亦不致侵夺农田,妨其本业。这条道路至今仍保留着东北西南的走向,本地居民称之为“斜街”。其二,获嘉县城南约三十五里的亢村镇保存有明嘉靖十八年(年)所立夏言渡河词碑。碑文为行书九行,以词记述明世宗朱厚趈南巡途中在此渡河一事。夏言另撰有 圣驾渡河记 一文,其中提到“嘉靖己亥,皇上躬谒显陵,南幸荆楚,历燕赵,浮济卫,三月一日己巳渡师大河”“上驻跸民国 获嘉县志,

31、第 页。耿绍华:夏言渡河词碑,中原文物 年第 期。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荥泽行宫”。明清荥泽县城位于今郑州市西北角古荥镇,与夏言渡河词碑隔河相望,可知南巡路线为自北向南,经获嘉县城南渡河至荥泽,其间或经过获嘉县城。由此可知途经获嘉县城的人流物流,主要从东方即卫辉府城方向折向南方即渡河方向,亦即主要交通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故而西城墙偏南的城门更为重要,所以将西城墙偏南的门认定为西门、将西城墙偏北的门认定为西北门。综上所述,获嘉县城城门设置的特殊性在于北城墙无门、西城墙设置两座城门和以西城墙偏南的城门为西门,而其产生的原因有三:其一为自然环境,需要抵挡自北而南的洪水;其

32、二为邻县县城分布,西城墙的两座城门与西方的两座县城“门门相对”;其三为主要交通方向,向县南渡河的路径较为重要。这三种特殊的现实情况造就了获嘉县城特殊的城门设置。三、周边县城的城门设置获嘉县城的城门设置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特殊性?这可以通过对比周边县城的城门设置来探求答案。一般而言,在同一自然环境和行政背景下的城墙修筑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乾隆 卫辉府志,乾隆五十三年(年)时,卫辉府下辖汲县、新乡等十县。总结其城门设置的情况如下:汲县、新乡、淇县、延津、浚县、考城等六县在东、南、西、北城墙上各开一门;滑县、封丘等二县在东、南、北城墙上各开一门,在西城墙上开两门;获嘉县在东、南城墙上各开一门,在西

33、城墙上开两门,北城墙无门;辉县在东、南、西城墙上各开一门,北城墙无门。由此可知,在卫辉府所辖县城中,东、西、南、北城墙上各开一门是主流做法,但并不是唯一做法,也有部分县城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就上文关于获嘉县城的分析而言,应对现实情况的实用性的需求导致了对城门设置的调整。不同现实情况之间的重要性有所差别,辉县城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辉县是获嘉县北方的邻县,有内外两城,外城传为古共城遗址,仅存土垣,内城创建未详,为实际在用城池,故下文辉县城皆指辉县内城。据乾隆 辉县志 可知辉县城有东、西、南三座城门而北城墙无门。辉县城的主要来洪方向是西南方。辉县城地处太行山麓,地势亦为西北高、东南低,

34、而主要径流是由县城西方百门泉(或称百泉、搠刀泉)发源、经城南流向城东的卫河。夏秋丰水期时,山洪往往沿卫河河道冲击县城,因而一般受灾的是西侧和南侧城墙,未见北城墙有明确受灾记录。那么自然环境不是辉县城北城墙不开门的直接原因。再来考察辉县的主要交通方向。乾隆 辉县志 记载四至八到为:正东至西连岩汲县界二十五里,至汲县五十五里由汲至延津县一百一十里,通省城开封府祥符县正南至南云门新乡县界二十里。西南至秀才庄获嘉县界二十里,至获嘉县六十里又正西转北由薄壁口进至北尖脑陵川县界一百三十里。正西至薄壁镇六十里。折北至平店山西陵川县界一百一十里,至陵川县二百三十里,路通泽州府正北至侯兆川陆岭山口林县界九十里,

35、至林县一百八十里。可知辉县城至东方的汲县城和南方的新乡县城都较为便利,至获嘉县城距离稍远,而向西、向北均需数百里的山路才能到达邻县县城。同时,西、北两个方向的重要性又有所不同:北方的林县 明 夏言:夏桂洲文集,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年)吴一瞞刻本,卷十六,第 页。清 毕沅、刘种之:卫辉府志 卷十 建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五十三年刻本,第 页至第 页。清 文兆:辉县志 卷四 建置城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二十二年(年)刻本,第 页。下文简称本书为乾隆 辉县志。乾隆 辉县志,卷三,第 页。乾隆 辉县志,卷三,第 至 页。上海地方志 年第 期基于舆图的明清获嘉县城城门研究只是彰德府下的一个普通

36、县城,且深居太行山中的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林州盆地中,与其他地区的交流都不甚便利,因此重要性较低;西方的泽州县却能进一步联系泽州府城,进而可达山西省城太原府,构成了沟通晋豫两省总路程最近的交通要道,因此重要性较高。辉县城向西穿越太行山脉的道路又被称为孟门道或白陉,在东周时就是上党地区东至齐鲁、南至郑梁的必经之路,直至明成化间,途中险要隘口仍设弓兵把守,长期为晋豫两省民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故而途经辉县城的主要交通方向是东、西、南三向,所以只设置东、西、南三座城门。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如获嘉县城、辉县城这样并非四面城墙各开一门的城门设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就每一座城池而言,其城门设置又对应

37、着其独特的现实情况,这其中尤以主要交通方向为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四、结论通过将获嘉县城形象分为图注类、矩形符号类和写实类三种类型,结合文献材料分析可知其城门设置的特点在于北城墙无门、西城墙设两门和西城墙城门的定名,推知影响获嘉县城门设置的因素归根到底是应对现实情况的实用性需求,表现在自然环境、邻县县城分布和主要交通方向等方面,通过与周边县城的对比说明了这种城门设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与城市史研究中长期关注的 周王城图 及其所代表的政治的或礼制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一般低等级城市而言,还要特别注意现实实用的因素。(责任编辑:郭万隆)新乡市交通志编纂委员会编:新乡交通志,人民交通出版社 年,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