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75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6006/ki.twnt.2023.03.007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郑银平,陈艳萍,刘淑兰(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目的/意义】通过探索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以期为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提供借鉴,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内驱力。【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查阅法、政策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归纳概括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分析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路径。【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在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存在流失加剧、业态有待拓展、思想空间受到冲击、传承乏力等困境。鉴于此,应从提升乡村环

2、境亮度、拓展乡村产业广度、增添乡村文化温度、提升乡村治理效度出发,优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空间、丰富优秀农耕文化产品业态、挖掘优秀农耕文化内涵、构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机制来实现优秀农耕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活态性传承。关键词:和美乡村;优秀农耕文化;保护;农耕文明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23)03004106DilemmaandPathoftheProtectionofExcellentFarming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ofHarmoniousandBeautifulCountrysideZHENGYin-ping,CHENYan

3、-ping,LIUShu-lan(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Meaning】Byexploringthedilemmaandpathoftheprotectionofexcellentfarming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

4、or the protection of excellentfarming culture and provid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Methods/Procedures】Throughthemethodsofliteraturereview,policyresearch,dataanalysis,andempiricalinvestigation,thebasicconnotationofharmoniousandbeautifulc

5、ountrysidewassummarized,andthedilemmaoftheprotectionofexcellentfarming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was analyzed.Then,the corresponding paths were putforward.【Results/Conclusions】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somedifficultiesintheexcellentfarmingculturefromthepe

6、rspective of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such as the intensified cultural loss,the limi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industries,theimpactedideologicalspace,andtheweakinheritance.Inviewofthis,itwasnecessarytooptimizetheprotectionspaceofexcellentfarmingculture,enrichtheformatofexcellentfarmingcu

7、lturalproducts,excavatetheconnotationofexcellentfarming culture,and construct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excellent farming cultu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brightnessofruralenvironment,expandingthebreadthofruralindustry,increasingthetemperatureofruralcultureandimprovingthevalidityofrura

8、lgovernance,thustorealizethesystematicprotectionandthedynamicinheritanceofexcellentfarmingculture.Keywords:harmoniousandbeautifulcountryside;excellentfarmingculture;protection;farmingcivilization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 12 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

9、国的应有之义”1。和美乡村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关乎人民福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了生态和谐、生产和合、生活和乐与组织有序之义。目前关于和美乡村与优秀农收稿日期:20230523作者简介:郑银平(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mail:通讯作者:刘淑兰(1971),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E-mail:基金项目:2022 年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年度项目(FJ2022XZB074)第3期台湾农业探索No.32023年6月TaiwanAgriculturalResearchJune2

10、023耕文化的保护研究主要集中于优秀农耕文化对于乡村建设的价值、传承困境及实现路径等方面。价值视角方面,如曹东勃等2认为农耕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伦理本源,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沈凤英等3认为农耕文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可持续农业、构建和谐乡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困境视角方面,如金绍荣等4认为优秀农耕文化挖掘与创新不足、乡村德治环境和氛围有待优化、乡村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是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治理的困境。路径视角方面,如卓德雄等5认为要将农耕文化的“自信”“有序”“淳朴”融入乡村的自治、德治、法治中。目前和美乡村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报道,学理成果相对较少;在和美乡村视域下探讨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研究成

11、果更为少见。在和美乡村视域下探索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够丰富和美乡村与优秀农耕文化的理论内涵,也有利于赓续农耕文明,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1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和美乡村是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治理优的乡村。理解和把握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宜居”“宜业”“和美”是 3 个关键要素。“宜居”从乡村的生态维度出发,倡导建立一个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主张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与宜居的人文生态。“宜业”则从乡村产业角度出发,旨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主张通过弘扬“和”“合”理念,发展乡村产品业态与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和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强调了乡村的生态和

12、谐与环境美丽,也强调了乡村人文和谐与组织有序,具体体现在通过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汲取文化精神力量,丰富和美乡村“和”的文化内涵与乡民的精神世界。除此之外,乡村组织有序才能保障和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的完善。总之,和美乡村是一个蕴含生态和谐、生产和合、生活和乐、组织有序等内涵的乡村系统。2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优秀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乡村精神信仰、交往方式、行为习惯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态,包含了农耕物质文化与农耕非物质文化。其中农耕物质文化包含了农作物、农用建筑、农耕服饰、农耕器具等;农耕非物质文化包含了农耕习俗、

13、农耕礼仪和农事文化等内容。优秀农耕文化能够为和美乡村提供生态基因、文化产品、精神力量和治理智慧。和美乡村建设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平台支撑和资金支持。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逐渐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由于城镇化、现代化、工业化的影响,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仍然面临着困境。2.1乡村生态空间弱化,优秀农耕文化流失加剧良好生态是实现乡村宜居的关键要素,也是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但由于部分乡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乡村生态空间弱化导致部分优秀农耕文化的载体在乡村建设中逐渐流失。2.1.1

14、规划科学性不够,优秀农耕文化底蕴体现不强科学的规划有利于营造乡村良好的生态,保护优秀的农耕文化。但由于部分乡村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对优秀农耕文化实行“掠夺式”开发,导致许多优秀农耕文化资源受到破坏。如在乡村建设中,大量现代化商铺纷纷入驻农耕文化遗产地,用现代景观取代原本的农耕建筑,致使许多农耕文化遗产地变身“大卖场”和“商业街”,失去了原本的文化气息,不利于对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对农耕文化遗产地过度开发也打破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利于构建和美乡村的和谐氛围。2.1.2生态环境退化,优秀农耕文化传承载体式微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15、传统农耕社会蕴含的种养结合、精耕细作、兼作套种等耕作模式被大量的化肥、农药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农业”所取代,大量农耕工具与农耕技术几近失传,水源、山林、耕地等农耕资源也被无节制开采和使用,由此带来了农耕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污染。一些农耕器具被随意丢弃,农耕遗址被随意破坏,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使优秀农耕文化的生存面临危机,也不利于乡村宜居环境的塑造。2.2乡村产业结构低度化,优秀农耕文化业态有待拓展产业发展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前提,也是拓展优秀农耕文化业态的有效路径。优秀农耕文化能够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特色的资源和产品。但是目前乡村产业仍面临着文化产业层次不高、科技赋能较弱的问题,42台湾

16、农业探索2023年6月限制了优秀农耕文化业态的拓展。2.2.1乡村文化产业层次不高,优秀农耕文化资源转化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现阶段部分乡村文化产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经营阶段,乡村文化产业开发层次较低,仍存在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限制了优秀农耕文化的资源转化能力。如目前乡村旅游业主要还是以自然观光为主,农耕文化的产业类型也主要停留在农耕博物馆观光项目、蔬菜瓜果采摘项目、农家乐等方面,深入到优秀农耕文化内涵与精神体验的项目较少。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中,许多农耕遗产地的文化产业经营较少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而主要以个体、家庭或者作坊式生产为主,较难形成优秀农耕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2.2.2乡村

17、文化产业科技赋能较弱,优秀农耕文化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科技赋能能够“以现代技术深层次嵌入式改造、升级、转型传统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内容、形式、传播的现代性、时代性,丰富文化产业业态”6。但由于一方面,许多乡村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配套技术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升,限制了优秀农耕文化品牌效应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乡村技术赋能还相对较弱,优秀农耕文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监测、个性化推荐等为代表的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等技术传播也有待发展,从而限制了优秀农耕文化品牌效应的形成。2.3乡村文化场域窄化,优秀农耕文化的思想空间受到冲击文化场域是提升乡村“和美”气质的内在灵魂,也是优秀农耕文化传承的必

18、要空间准备。近年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不断提升。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日益密切,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也愈发剧烈,对乡土文化场域和农耕精神影响力产生了较大影响。2.3.1乡土文化受到冲击,优秀农耕文化思想空间被挤占乡土文化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根脉,是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个体对外来文化甚是欢迎,对优秀农耕文化却采取淡然与漠视的态度,认为农耕文化代表落后与封建的思想,应该被“束之高阁”。如西方的情人节、复活节等一些节日仪式在一些青年群体中备受欢迎,但是传统节日如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等具有农耕仪式感的节日却渐渐淡出青年的生

19、活场域。优秀农耕文化赖以生存的思想空间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逐渐式微。2.3.2乡村精神生活日益多元,农耕精神影响力有待提升乡民精神生活积极向上是和美乡村的内在体现,也是传承农耕精神的内在动力。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乡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并没带来精神生活的必然丰富。相反,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提升了乡民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使得乡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如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的文艺活动仍在部分乡村中展出。同时,乡村的奢靡风、攀比风盛行,“天价彩礼”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这些不良之风如果不加以控制与处理,长此以往,将会削弱农耕

20、社会中所固有的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农耕精神。2.4乡村治理效能有待提升,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乏力乡村作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主要场域,其治理效能影响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实际效度,也影响了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效果。近年来,乡村精英的集体离场、乡村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等仍然制约着优秀农耕文化传承。2.4.1乡村精英离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面临“无心”局面乡民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农耕文化保护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乡村精英的集体离场,使得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 19782021 年,我国乡村人口减少约 2.9 亿人,每年平均减少约 678 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从 8

21、2.08%减少到 35.28%。代际传播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主要方式。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得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同时,由于部分乡村精英的长期离乡,也使其失去了对传统农耕社会的依恋与敬畏,使得基于农耕文明的乡村文化秩序失去平衡。如在福建省 s 村调研,景区讲解员 J谈到优秀农耕文化的表现形式布袋戏的传承人时指出:“非遗老师大概 16 岁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每天都要练基本功。就是要练手指劈叉,劈叉角度基本上是 90。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拇指劈叉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每天周而复始地训练,现在年轻人有的很有兴趣,但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做不下去了。而且这个收益见效比较慢,很多人

22、因为经济压力也没有坚持,去外地打工了。”2.4.2乡村治理机制有待完善,优秀农耕文化保护面临“无感”的局面政府作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主导力量,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人员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经费紧缺的第3期郑银平等: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43问题仍然存在。如国家级、省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较多,但是市级、县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仍然不足。此外,监管机制也有待完善,部分优秀农耕文化在消费中被“物化”。在现代化消费中,由于“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商业逻辑,加之文化市场的监管机制的失调,乡村的优秀农耕文化遗产被过度商业化而出现了变异与肢解,甚

23、至为了刻意迎合市场而出现了低俗化、媚俗化的文化作品。3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路径选择和美乡村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至关重要。同时,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建设和美乡村的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7。因此,要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从乡村环境、产业、文化、治理等角度出发,促进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3.1提升乡村环境亮度,优化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空间提升乡村环境亮度即要通过树立生态意识,改善乡村生态空间来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从而优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24、突出村庄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好林草、溪流、山村等生态细胞,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8。这要求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保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改善乡村生态空间来优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空间。3.1.1提升乡村规划合理性,适度开发优秀农耕文化和美乡村视域下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是为了释放其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增进人民的福祉,而不是运动式的跟风与炒作。因此,在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要保持乡村规划的合理性,对优秀农耕文化资源开发有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8。和美乡村建设也应注重传统村落、农

25、耕技艺、农耕民俗等优秀农耕文化载体的保护,留住乡愁。尤其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尊重优秀农耕文化资源的自然肌理,结合现代需求进行开发,避免出现“千村一面”“农民上楼”的现象。3.1.2改善乡村生态空间,保护优秀农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8。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是以人民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依托。因此,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注重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以促进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具体可结合乡村的环境特点、人文景观、生态基础等核心内容,加强和美乡村的科学规划,将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等理念与自然

26、环境改善相结合,通过设立生态文化保护区、生态经济景观等方式构建乡村生态综合体,传承优秀农耕文化。3.2拓展乡村产业广度,丰富优秀农耕文化产品业态拓展乡村产业广度要注重在乡村产业中注入资源与品牌要素,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乡村产业广度是促进乡村生产和合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优秀农耕文化产品业态的必然举措。我国是农耕文化资源大国,要通过加强产业布局来活化优秀农耕文化资源,从而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2.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丰富优秀农耕文化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 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

27、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9。和美乡村建设要立足于乡村的独特功能,突出乡村特色与地域特色。因此,要立足于优秀农耕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地域性发展具有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例如,将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观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农文旅、将传统建筑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民宿旅游业、将农耕工艺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开发文创产品,在丰富优秀的农耕文化产品的同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3.2.2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形成优秀农耕文化品牌效应我国的优秀农耕文化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应依托文旅融合导向,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媒体矩阵,形成品牌效应。如通过抖音、快手

28、等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体,建立数字化平台,打造强乡村文化与优秀农耕文化的宣传矩阵;通过影视制作、电视节目等多种创意的营销方式,加强宣传,开展“乡村+农耕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中秋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并将农耕礼仪、农耕习俗、农耕戏曲等内容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形成集群效应和品牌特色。44台湾农业探索2023年6月3.3增添乡村文化温度,挖掘优秀农耕文化内涵增添乡村文化温度即要挖掘乡土文化,唤醒个体乡土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8。因此,和美乡村建设应注重乡土文化的保护

29、,通过教育、实践等方式提升个体对乡土文化与优秀农耕文化的感知度,从而为和美乡村建设增添人文色彩。3.3.1保护乡土文化,优化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思想空间优化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思想空间归根结底要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这要求:一方面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通过教育、宣传、培训,改善个体对优秀农耕文化漠视的态度,积极参与到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从而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与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展现优秀农耕文化的价值。通过组织开展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系统地向公众介绍农耕社会时期的特色与历史,增强个体对优秀农耕文化的兴趣;同时,应组织开展贴近乡村生活的农耕文化活动,充分展

30、示农耕社会时期所具有的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农耕精神,提升群众对于农耕文明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将文化自觉上升为文化实践,参与到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3.3.2优化乡村教育体系,提升个体对优秀文化的感知与兴趣只有从小培育青少年对优秀农耕文化的兴趣,农耕文明的根才能扎得深、扎得牢。为此,要将和美乡村相关内容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教育体系中,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构建和美乡村与优秀农耕文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来普及和美乡村与优秀农耕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实现路径,提升个体对和美乡村与优秀农耕文化的感知度。同时引导青少年在研习所、农耕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优秀农耕文化与和美乡村建设的体验,提升其对于

31、优秀农耕文化及和美乡村建设的认识与兴趣。3.4强化乡村治理效度,构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机制强化乡村治理效度即要通过培育乡村精英、完善乡村文化保护机制等方式提升乡村文化治理能力,从而为优秀农耕文化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来构建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机制。3.4.1优化乡村人文空间,培育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人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9。乡村人文环境的优化关系到乡村治理效度,也关系到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主体。因此,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要改善乡村人文环境,培育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人才。一是拓宽乡村人才引进渠道,培养优秀农耕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一方面

32、,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和美乡村建设人才的待遇,吸引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回流乡村,成为和美乡村及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通过帮助青年“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帮助解决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9。二是提升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人待遇。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带头人、传承人均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人才,只有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激发优秀农耕文化的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因此,要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保障优秀农耕文化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并完善相关的利益保障机制。通过对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待遇状况进行调查、访问,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33、保护人才的待遇,对没有固定收入的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完善传承人的奖励机制,提高其社会地位。3.4.2完善乡村文化保护机制,促进优秀农耕文化活态传承一是政府要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这是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物质保障。政府应当把优秀农耕文化保护成本纳入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坚持财政保障优先,设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形成稳定的文化保护投入增长机制。二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组织协会及乡民个体多元参与的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与地方高校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重点开展优秀农耕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性传承的保护研究。除此之外,政府及文旅相关部门作

34、为文化发展智库,应为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提供理论与业务指导,促进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展相结合。4结语灿若星河的优秀农耕文化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资源,也是农业强国的不竭动力,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握优秀农耕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处理好文化自觉与文化实践的关系、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外在塑形与内在铸魂的关系、资源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从而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相统一、生态美与人文兴相协调、提升公共服务与强化治理相配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注入强大力量。第3期郑银平等:和美乡村视域下优秀农耕文化保护的困境和路径45参考文献:锚定建设

35、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20221225(1).1曹东勃,宋锐.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的伦理本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44153.2沈凤英,秦丽娟.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5781.3金绍荣,张应良.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图景、困境与路径J.探索,2018(4):150156.4卓德雄.让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J.人民论坛,2019(14):55657.孙茹茹.科技赋能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20(Z8):99102.6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220719(1).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EB/OL.(20230315).http:/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