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诗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62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学,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想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诸多古代诗词作品,它们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在古诗教学中探寻作品深藏的文化基因,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落脚点。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人文素养基因是多样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应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引导学生正确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促进其认知领悟和情感熏陶。一、诗中自有山河美:从地理基因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人们评价王维的诗,常以“诗中有

2、画,画中有诗”来形容。殊不知,众多古诗其实都蕴含对祖国各地景象不同风光的赞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既有对婉约细腻的江南美景的歌颂,也有对落日孤烟、边塞风光的赞赏。这些蕴含在古诗中的地理基因,可激起学生对壮美山河的向往与热爱,成为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景象依托。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在无边的想象助力下领略大美河山,通过体会地域风光景致,于内心深处建立美好人文情怀。以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 教学为例。本课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纳入教学,分别描写了登临鹳雀楼所见的无边美景及庐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宏伟气势,让人读来心潮澎湃,心生向往。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如下教学

3、设计,引导学生透过地理因素感知山河美好,培育人文情操。教师问:“本诗描绘了哪些景致?”学生答:“瀑布、云雾和日出。”教师引导:“云雾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答:“紫色。”教师再问:“诗人是从哪个角度观看瀑布的?”学生答:“遥看,从远处看。”教师问:“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时,你大脑中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答:“一泻而下,气势磅礴,巨大无比,十分震撼。”教师再问:“怎么理解 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答:“因瀑布气势宏伟,飞流而下,诗人觉得这不该是人间的景致,更像是天上银河降落人间。”教师追问:“李白看到庐山瀑布的景象,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争相回答:“惊叹!赞美!热爱!”教师顺势引导:“大家去过

4、哪些美丽的地方?见过哪些美丽的风景?可以用古诗跟大家交流一下吗?”有的学生答:“我去过西湖,所谓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的学生答:“我古诗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南校区王泯艳19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去过黄鹤楼,有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有的学生答:“我去过宁夏,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地方。”教师总结:“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饱含诗人对河山壮美的描述与赞美,期望大家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通过领略江山壮美,感悟古诗的言语魅力。”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师立足地理因素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深处,发挥学

5、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诗中所绘地域美景。通过关键词句的分析加深学生对诗中景致意境的理解,最终形成对诗中所绘山川秀美的真切感受,充分领悟诗人在歌颂风景的背后所隐藏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滋生美好的人文情怀。二、诗中自有文化真:从文化基因中涵养人文情怀古诗不仅包含对祖国地域风情、自然风光的赞美,也蕴含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灿烂文明。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包括节日文化、饮食文化、计时历法、典故传说、风土民俗等。教师应立足文化传承角度,从古诗教学中进行人文资源发掘、归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华文化风貌,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发挥

6、古诗涵养人文情怀的教学价值。以三年级下册课文古诗三首教学为例。本课选取了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篇古诗,从不同角度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盛况,体现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文化。三首古诗内容简单,较好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重点放在对中国节日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方面。教师引导:“古诗清明中提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倘若用心观察,大家会发现:一旦到了清明前后,确实会下起雨来,可见古人是善于发现和总结的,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除了清明,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节气?”学生纷纷作答。有的学生说:“惊蛰,是春雷乍动,万物复苏的节气。”有的学生提到“大满”“小满”,指出:“三伏炎热,古人以 满

7、来表达热度的极限。”教师总结:“中国节气是古人在对自然变化长期观察与深刻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并将其应用于农耕生产与日常生活中,体现古人智慧。”针对本课古诗中的节日风俗,教师引导:“古诗清明提到路上行人欲断魂,不仅是落雨纷纷的天气使然,更是清明时节扫墓,对逝者远去的一种哀思。古诗元日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述的是什么节日?体现怎样的节日文化?”学生纷纷答:“元日描述的是除夕、春节,节日里家家放鞭炮、饮屠苏酒、悬挂桃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的是重阳节,有登高远眺、插茱萸的习俗。”从古诗中发掘文化基因,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促使语文课堂内涵更加丰盛,以发挥古诗题材文化涵养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

8、过古诗连接古今,领悟20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师说讲坛古诗蕴含的文化内涵,既有效实现了语文学习任务,也加深了学生的文化认知,凸显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三、诗中自有气节高:从人格基因中提升人文素养古诗既是古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古人思想品行的真实诠释,在有限的字里行间彰显诗人的思想意志、品性情操。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背景,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在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阅历,在作品中发掘价值情怀,通过思想品格、信念理想等人格基因探寻,促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以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如下设计,引导学生探究诗中作者的人格基因,

9、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提问:“示儿是陆游在什么情况下所作?”学生答:“临终时。”教师引导:“人们在临终时交代的话一般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是他们的遗愿。诗人陆游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答:“九州统一。”教师追问:“当时情况是怎样的?”学生翻阅资料后答:“陆游所处年代是南宋,当时金人入侵,朝廷昏庸,社会战乱,民不聊生。”教师再问:“但悲不见九州同,体现作者什么情怀?可以看出诗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答道:“体现诗人对全国战乱、无法统一的悲伤,可以看出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与常人临终时分家产、立遗嘱等不同,陆游让子女在中原统一后祭奠自己时告知他,可见他把国家统一放在首位,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10、。”教师延伸引导:“除了陆游,大家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有的学生答:“明朝诗人于谦,他在石灰吟中提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有的学生提到:“南宋诗人文天祥,他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些诗人心怀祖国,忧国忧民,是具有博大胸襟的伟人,他们的诗篇不仅能给我们以文笔优美的享受,更在字里行间流露一种精神震撼与人格渲染,希望大家今后多读此类古诗作品。”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具有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使命。古诗是中国特有的,蕴含丰富文化价值,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品行情操、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立足古诗文本,有效发掘古诗中的人文元素,借助地理、文化、人格基因等途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语文素养,培养其人文情怀。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