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52695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政20062号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06年2月25日经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五月月三十一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一时期是本世纪头20年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构建和谐安阳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安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安阳综合竞争力,

2、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根据国家、省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和中共安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市编制了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一、“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安、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四路并进”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400元,五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2.8%和12.1%,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亿元,年均增长23.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与“九五”末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9.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和高

4、新技术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6%、17.5%。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区面积由原来的247平方公里扩大到543.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75万人增加到102万人,建成区面积由69平方公里扩大到8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39.3亿元,洹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安林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列入改制范围的525户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6%,财税体制、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教育、卫生、金融、住房、人事、城市公用事业、城市管理体制等改革稳步推进;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取得明

5、显成效,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年均增长29%。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一申四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的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通过省级初验,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顺利通过联合国专家评估。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

6、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4321元和1091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4.7%和8.6%。城乡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6万人次,6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上看,五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时期,虽然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

7、加大;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资源依存度较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第三产业增速较低,比重下降,吸纳就业的功能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支撑较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不快;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利用外资规模偏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健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专栏1 “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五”计划目标“十五”初步统计绝对量增长(%)2005年年均增速(%)生产总值(亿元)3848.555612.8人均生产总值(元)71101040012.1三次产业结构18:

8、48:3415.9:57.6: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累计280230.834.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882923.2城镇化水平(%)3032.51.4个百分点年末总人口(万人)540534人口自然增长率()8.24.95.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70053220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1506882314.7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70588.25.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1709320.516.9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3010147.7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5.612.3优质专用粮食面积(万公顷)18.537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公顷)3000203

9、50公路通车里程(公里)42003.0844704.37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4766.37.12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108.6119.2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1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7.2629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0.8103.0320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0.32100.282.1研究开发费用占GDP比重(%)1.50.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万人)1.62.9228.3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10.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万人)4142.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万人)3742.2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万人)3738.1城镇职工工

10、伤保险参加人数(万人)1624.6城镇登记失业率(%)43.6森林覆盖率(%)202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503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100注: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五年来分别比上年增长6.13、5.85、5.56、4.6、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数为当年价格,年均增速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二、“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

11、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我市利用区位、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承接东部梯度转移产业和开拓中西部市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

12、异,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和消费升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体制性障碍将进一步消除,经济内生机制进一步完善,整个经济社会将更具活力和效率等。这些都给我市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内部条件看:我市区位优势明显,既可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又可依托中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西部广阔的市场,加快经济发展。我市农副产品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中介组织和专业市场为基础、生产基地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加工产业群;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红旗渠”品牌的形成,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13、支撑。我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安阳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市的路网框架,特别是安林、安南、林长高速公路,长泰铁路、京郑铁路客运专线等建成通车后,我市将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便利、快捷的运输条件。我市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为快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能源保障。我市有比较完整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障。我市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

14、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因素。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上仍将加强,随着对钢铁等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产业政策对我市较低产业层次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高投资、高能耗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环境污染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仍在继续;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仍然偏低,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收入渠道少、增长缓慢,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15、;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中心城市辐射与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深化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看,“十一五”时期,我市仍然面临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全国、全省和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三、“十一五”时期我市国民

16、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一)“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强力实施“四路并进”、科教兴安、人才强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安阳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17、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有利时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发挥比较优势,依托现有基础,着力

18、搞好钢铁、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煤化工五大工业基地建设,拉长产业、产品链条,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强化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培育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的城镇化发展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

19、,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坚持科教兴安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推行先进适用技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快高素质人才和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

20、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提前3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力争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在全省处于上游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劳动力占劳

21、动力总量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文化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专栏2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名称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指标属性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556100012.5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

22、)104001810012.2预期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95413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30.847015以上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0.3累计25预期性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10累计50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64.5以内预期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070以上约束性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15.9135预期性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57.65415预期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6.53312预期性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418预期性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82512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5.626513预期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465

23、520预期性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65012预期性城镇化率(%)32.5401.5个百分点预期性公路通车里程(公里)447061806.7预期性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66.3264预期性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119.2280.5预期性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0.51.5预期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4450预期性初中三年保留率(%)89.895约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3.985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23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42.968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100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8.89

24、0约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4.96.4约束性年末总人口(万人)5345536.4约束性耕地保有量(万公顷)40.940.70.078约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2.351.884.4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9780约束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882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350.5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80预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380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428约束性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7.261516预期性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3.036.316预期性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0.28累计2

25、.516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价格,元)8823129808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价格,元)322046907.8预期性注:规划指标的属性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四、“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26、(一) 坚持“农业立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实施“农业立市”战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经营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施“抓百区带万户创建畜牧大市”计划,

27、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提高加工增值效益,增加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实施“百万亩优质高效农业开发”计划,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搞好示范园区开发,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建设优质农产品区域生产带。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大力实施农业“35411”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推动粮食、棉花、花生、瓜菜菌、花卉苗木中药材、果品、林木、瘦肉型猪、家禽、草食动物等十大农业产业链开发,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把十大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

28、理轨道。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大力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带动农户超万户的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和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产销联营,发展和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培育35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乱收费,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

29、扣农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工时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在住房、入学、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给农民工以市民待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认真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村能工巧匠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进一步抓好劳

30、务输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完善外出务工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引导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和从业,大力鼓励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利用各种优势招商引资,加快劳务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末,全市劳务输出达到100万人次。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兴办各类农村流通服务组织,积极

31、推进农资产品、生活消费品连锁配送,健全农产品销售和生活服务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防控能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抓好农业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农业重大灾害信息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和应对农业重大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和“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市”建设,搞好南水北调安阳段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大中型水库

32、除险加固,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十一五”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0万亩,旱涝保收田达到3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10万亩。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砼)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农村户用沼气达到35万户,解决150万人左右的农民用气问题,完善沼气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加强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重点发展中心村,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加强农

33、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新增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缩小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逐步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和课本费,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寄宿生活补助。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快寄宿制学校和薄弱中小学建设,增加农村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师资培训,50%以上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2008年全市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

3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农村通讯事业,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文明户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专栏3 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八大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带: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带,优质强筋小麦面积30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带,面积150万亩;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带,面积80万亩;内黄、汤阴原棉和棉纱生产带,面积50万亩;内黄和滑县油料生产带,面积19万亩;以市郊为主的优质无公害瓜菜生产带;名优食用菌生产带,年生产规模达到20万吨;中药材生产带,面积10万亩。 畜牧基地建设。建成林州市

35、瘦肉型猪产业带,安阳县奶业基地,汤阴肉鸡生产、加工基地,滑县、内黄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的繁育、生产、加工基地。 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监测、空中水资源开发与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业综合执法、农技推广、农业政策、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好60万农村居民饮用苦水咸水和山区严重缺水问题,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马家岩水库、红旗渠、跃进渠、漳南渠、洹河、洪水河、漳河护岸、彰武水库扩容、小南海泉域治理、引黄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 农村沼气。建设以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基本内容的农村户用沼气,以及部分规模化畜禽养

36、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010年用户达到35万户。 农村公路。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平原区60%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山区30%的自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加强农村街道建设。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改造,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分步骤改造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农村居民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扶持建设农村固定和流动电影放映点,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一次电影。 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县级服务站、中心乡服务站和信息网络单位等。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加快改造不达标的县级文化站、图书馆。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37、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村。(二)坚持“工业强市”,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振兴工程”,抓好列入“223311”目标的重点企业,着力培育五大工业基地,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抓好国企改革、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促进

38、钢铁工业向设备大型化、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特种钢及市场紧缺的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板、管材比例,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发展钢铁下游产品,拉长钢铁产业链条。支持安钢2150吨转炉和150万吨冷轧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千万吨级企业。抓好永兴、亚新、新普等钢铁企业项目建设,提高板材、型材比重。加快三丰、岷山、豫北金铅、林铝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项目建设,提升冶金工业整体水平。建设食品工业基地。着力争创和扩大优势品牌规模,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由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增长为主转变。加快健丰饼业规模扩张,组建大型饼业集团,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抓好豫鑫

39、木糖、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永达出口熟肉制品,华龙、瑞和粮食加工,金星、红旗渠啤酒,星河精炼花生油,瑞麦食品加工,春都八宝粥、花生露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道口烧鸡加工业等扩建新建项目,促进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安阳卷烟厂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红旗渠”品牌,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烟草加工企业。“十一五”末,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10亿元,培育3-5个国家知名品牌。建设煤化工业基地。坚持煤炭和煤化工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能力,搞好煤炭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强煤炭企业和化工企业的协作与联合,积极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拉长产业链条。重点抓好安化集团合成氨原

40、料线路改造,扩大合成氨、尿素、甲醇、甲胺、DMF生产,积极发展醋酸、甲醛、聚甲醛、二甲醚等甲醇下游产品。加快贞元集团10万吨二甲醚项目,安阳鑫龙煤业(集团)公司200万吨、超越集团100万吨焦炭项目和安阳鑫龙煤业(集团)公司积善150万吨洗选煤项目建设,综合开发利用煤焦气、煤焦油,发展煤化工精深加工产品,提高煤化工产品的附加值。建设电子工业基地。以安彩集团为主体,大力发展技术成熟、市场容量大的大屏幕、纯平产品,积极推进超薄、环保型玻壳研发,进一步强化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强化技术创新,抓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的研发和玻璃基板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认真抓好绿色节能民用照明、交通工具照明等产品的研发生

41、产,拉长安玻产业链。统筹规划建设国家(安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加快鑫盛、莱必泰、凯地等机电一体化和飞音、凯瑞、德信电子产品的发展,推进豫华照明公司机动车照明灯、高压钠灯、景观照明灯等项目建设,将安阳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鑫盛机床、锻压机械、机床电器、桦炜齿轮、振动器、安科电器、科能电站锅炉配件、宏源工程机械、定角和史家河汽车零部件、合鑫铸业等企业的扩建、重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锻压设备、电磁铁、锅炉配件、石油机械、中小型建筑机械和道路养护机械、大中型拖拉机齿轮及变速箱、

42、低压电器及照明灯具、锻造件产品。把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形成河南省和覆盖周边城市的数控机床、锻压设备、汽车零部件、电磁铁、振动机械、锅炉配件、石油机械、齿轮制造基地,低压电器及照明灯具生产基地、豫北锻件加工中心,使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大能源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大唐安阳发电厂二期230万千瓦热电机组、林州230万千瓦热电机组、宏源电厂214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机组和50万千伏输变电站等一批电力项目建设,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和扩能改造,抓好河南华安煤业有限公司漳武-伦掌南部煤田、鑫龙集团和超越集团伦掌北部煤田等重点矿井建设和改造。加快太阳能、风能、煤层气、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43、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乙醇燃料等生物质能源替代产品,确保能源可靠供应。提高城乡居民燃气普及率,推进农村以沼气为主的能源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建成供应充足、结构合理、清洁能源占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改造提升纺织、医药、建材等工业。纺织工业:支持豫纺、德隆、昌泰技术改造,提高精梳纱、高支纱、高支高密织物和宽幅织物比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积极推动以滑县紫阳公司、市家用纺织总厂为主的巾被行业发展,形成巾被产业集群。以华豫纺织工业园、柏庄内衣批发市场为龙头,大力发展区域性针织内衣加工群体。抓好华康大豆蛋白纤维高档内衣项目,推进彩棉产业化,促进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医药工业:加大行业整合力度,促进医药工业集约化、专业

44、化发展。重点抓好九州阿维菌素、利华甾体激素、路德冬凌草、滑县明善堂伸筋活络丸、林州大众免检中药片和内黄昊海药业等项目建设,加快新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步伐,重振安阳医药工业。建材工业:坚持上大压小、整合提升的原则,鼓励重点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全面淘汰普通机立窑,重点支持湖波集团新型干法旋窑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提升建材工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增加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科研生

45、产型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国家(安阳)显示器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和市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高端产品、最终消费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重点推进安阳神鹰科技公司轻型飞机项目,加快安彩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扩大玻壳、电主轴、电磁铁、数控机床、大豆蛋白、大豆纤维、a-亚麻酸、源首胶囊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争取在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尽快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坚持名牌兴业,质量兴市,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利用品牌扩张产业和企业,不断提高名牌产品市场份额。大力推进现代质量管理模式,鼓励引导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培育争创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科技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对获得国家和省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侵权行为,切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