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257252 上传时间:2024-1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彭州市发展计划局二六年一月目 录前 言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三、发展布局(一)综合服务业发展区(二)工业集中发展区(三)生态旅游发展区(四)特色产业发展区四、产业结构调整(一)壮大二产业(二)培育三产业(三)深化一产业五、城乡协调发展(一)加快城市化进程(二)完善城乡建设与管理(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六、科教和人才开发(一)加快推进全社会科技进步(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力度七、改革开放(一)深化改革(二)扩大开放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二)积极发展循环经

2、济(三)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九、和谐社会建设(一)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三)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五)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十、规划实施机制(一)加强政策和制度对规划的保障(二)强化政府投资保障(三)搞好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四)完善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 言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加快彭州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纲要根据国家、四川省及成都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彭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

3、扩大)会议精神编制,主要阐述彭州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主要任务,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以招商引资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工业富市、城建活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1.5%,人均GDP达1254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9亿元,比2000年增长1.17倍

4、,“十五”年均增长16.7%。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23.342.933.8,第二产业比重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13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纳污面积达9平方公里,城市绿地总面积192.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2平方米,城市化率19.51%,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2.18%,天然气普及率达32%,小康住宅推广率70%。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等。先后引进了华融化工、香

5、港联邦制药、华岐钢管、亚东水泥等一大批项目。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高率达88.3%,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全面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28元,“十五”年均分别增长6.5%和7.5%,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十一五”期间,面对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发展趋势,彭州的发展将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机遇大于挑战。“十一五”期间彭州面临的发展机遇。一是四川80

6、万吨乙烯工程项目落户彭州,将极大地促进彭州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成都市将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过渡,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改善,有利于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各种资源将得到有效整合和集约利用,加速城乡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三是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的视野,彭州市作为成都市外围第三圈层的主要城市之一,又处于四川省主要经济圈成德绵经济圈内,其发展将受到成都、成德绵经济圈以及成渝经济区的经济辐射。四是体制创新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城乡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的深化,

7、有利于加速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促进扩大开放和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活力。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突出;二是人口基数大,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三是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伴生的各类社会矛盾趋于复杂。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四川乙烯项目落户彭州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彭州,努力将彭州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好、经济结构

8、优、发展速度快、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围绕乙烯等石化项目建设,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50美元,力争达到2800美元,把彭州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157.827.1。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目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85%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控制在3以内,城市化率达到40

9、%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建设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达到109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6660元。城乡恩格尔系数降到40%,其中:城市为38%,农村为42%。城乡居民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进一步改善。(三)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要围绕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以乙烯项目落户彭州为契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同发展共繁荣。1、坚持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着力培育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现代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和绿色食品等一批配套协作、各具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二是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实施城镇化战略,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三是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四是加快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三是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3、坚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

11、义新农村。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天彭镇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4、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新彭州。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

12、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确定合理的保障标准和方式。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发展布局根据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全市划分为综合服务业发展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特色产业发展区等4个功能区。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型

13、城乡产业空间结构。(一)综合服务业发展区:建立以天彭镇为中心,濛阳镇为区域中心的具有彭州特色的综合服务业空间结构。鼓励和引导综合服务业向该区域聚集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重点发展与石化工业配套的商贸金融、中介服务、现代物流、房地产、研发、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公用工程和环境建设,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二)工业集中发展区: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向“三区一点”集中。一是石化工业发展区(四川石化基地),沿小石河南岸隆丰镇军乐镇一带,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为15平方公里,主要以80万吨乙烯工程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延长乙烯下游产业链,形成西南地区石化基地;二

14、是彭州石化配套产业发展区,拟在石化工业发展区附近规划2-3平方公里,一方面为基地直接服务,另一方面以基地的下游产品为原料发展后加工;三是省级彭州工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医药、建材、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等,形成现代医药、优质建材集群和家具走廊;四是濛阳工业集中点(濛阳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努力形成绿色食品基地。(三)生态旅游发展区:包括龙门山、白鹿、新兴、丹景山、葛仙山、红岩、小鱼洞、磁峰等镇,围绕“健康、避暑、度假”的旅游业定位,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区域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四个国家级品牌的优势,全面整合

15、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精品旅游基地。该区域要围绕旅游业积极发展餐饮娱乐、休闲健身、住宿、交通、通信等服务业,以及观光农业、旅游商品开发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加快发展,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禁止发展污染环境和对资源造成破坏的项目。(四)特色产业发展区:包括除以上三个区域外的其他地区,鼓励和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蔬菜、花木、中药材、养殖等四大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依靠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四、产业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是:壮大二产业,培育三产业,深化一产业,调整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在空

16、间上相对集中,形成现代医药产业基地、优质建材产业基地和新兴石化工业城,促进彭州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壮大二产业抓住乙烯工程落户彭州的历史机遇,以石化工业为先导,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现代医药和精细化工,壮大优质建材,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控制煤矿采掘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少污染、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7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8%以上。1、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集群。培育特色

17、优势产业和集群是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壮大二产业的关键。为此,“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引导和推进以下优势产业和集群。(1)石化产业:以乙烯和原油加工为龙头,按照“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油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构想,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2)石化配套产业:围绕石化基地,大力发展研发、维修、物流业和石化后加工等配套产业。(3)天然气化工:依托我市目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大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4)现代中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中药材资源和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中成药、生物制药、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物、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逐步建

18、成四川彭州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产业集群,进而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圈主要的中医药产业基地。(5)优质建材产业: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发展新型建材为核心,大力实施产品升级换代的结构调整,推动建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完成高效益、低能耗、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的生产模式转换。其中:水泥以四川亚东、拉法基、成都嘉华为核心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油井水泥生产。2、加快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和招商引资,高起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压缩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优势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打造知名品牌,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

19、核心能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集团,并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3、发展壮大建筑业。调整建筑业内部结构,拓展和规范建筑市场,坚持一业带多业、多元化经营和综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建筑施工为主体,以房地产、建材生产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培育和扶持重点建筑企业,促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工程建设水平。加强建筑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我市建筑市场的管理,全面推进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工程总承包制和工程建设监理制,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实施“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控”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0、。(二)培育三产业调整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带动和整合传统服务业作用的物流商贸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研发和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以上,达到40.6亿元。1、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应围绕物流资源的整合、配置和物流集中建设发展为方向,打通连接成都及什邡、郫县等周边区市县的物流快速通道,并充分利用乙烯工程落户彭州、重点镇建设的机遇,在市区和濛阳镇建立大型综合市场,构建区域物流中心,形成现代物流通道,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发展以天彭镇为中心,培育壮大濛阳商贸物流业,使我市的优势产品融入国

21、内国际市场,在五年内实现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大跨越。到2010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是:(1)主要发展目标:培育一批户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的工业企业和中型以上的商贸企业实现业务外移和物流资产剥离。特色农产品、中药材形成物流通道。28种食品形成市场准入和配送制度。(2)形成三大物流中心:一是在青灌铁路濛阳镇三邑段火车站附近新增土地20003000亩,形成特色产品、钢材、中成药、蔬菜、食品(主要指加工食品)运销集散地;二是在乙烯基地附近规划、构建化工产品及附属的其它工业产品运销中心;三是在天彭镇成彭高速路附近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新建2户以上物流配送中心。(3)加快城乡一体化

22、工程进程:利用3年时间完成村村建“放心商店”工作(实施方案已制定)并形成商品配送制度,每个镇设立主要商品配送供应点。2、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健全住房供应体系,重点发展适应居民承受能力的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适度发展中高档住宅小区,加快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步伐,以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完善居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居住水平。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地产一级市场,在符合城市规划规定的使用功能和建设期限的前提下,放开、搞好、管理好二、三级市场。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进一步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完善交易规

23、章,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3、大力发展旅游业。改革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围绕“健康、避暑、度假”的旅游业定位,整合旅游资源,搞好龙门山国家级风景区、龙门山国家级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精心打造龙门大峡谷、西部花山丹景山、龙兴舍利塔、三昧水佛教文化圣地、阳平观道教中心、葛仙山地质公园等旅游基地。同时,搞好旅游运输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我市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档次。“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2座上规模、高档次的星级宾馆。(三)深化一产业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工作,大力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好农产品生产

24、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农业化。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把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三者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山区菌药林、丘陵果牧草、坝区粮菜养”的战略布局,继续推动蔬菜、花木、中药材、养殖等优势农产品集中成片,形成规模优势,做强优势农产品基地。二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把畜牧业培育成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即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畜牧业中非猪产值占50%。三是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林、水产品,大幅度提高全市优质农产品的比重。2、提高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

25、转变。首先,要打造农业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濛阳镇30004500亩以蔬菜为主体的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引进农业加工型项目、农业生物工程、工厂化种植、农机制造、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平台,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在较大范围内整合各种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抓好和完善蔬菜示范园区、中药材示范区、熙玉生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已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的龙头辐射示范作用。其次,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畜禽产品、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培育一批名优品牌,鼓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产业化经营。第三,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

26、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组改造,提高市场交易水平和交易档次。第四,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工作,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从农业产业链拓展和非农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民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3、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安全认证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监测体系和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根据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一套标准化生产和跟踪监督检查细则,组

27、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加工,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农业标准化深化农业。五、城乡协调发展(一)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城镇体系,合理引导人口聚集,节约土地,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建成现代化的新兴中等城市。1、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间格局。“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石化基地建设,以建设完善“三区两镇”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镇的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1)三区、两镇建设城市优先发展区。即:市区天府大道以北、人民渠以南、城市东北发展区域,规划用地面积8.6平方公里。该区域主要建设行政办公、居住、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

28、等公共设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十一五”期间,以完善骨架道路、广场、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推进该片区开发建设。预计新增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石化基地配套区。在人民渠以北、彭白路以东、外环路以西片区,规划用地面积3平方公里。片区东北部是石化基地的居住、研发、办公配套区,片区西南部为石化基地的餐饮娱乐、宾馆、金融配套区。“十一五”期间,依托朝阳北路北延伸段、牡丹大道北延伸段向道路两侧辐射,完善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人民渠以北滨河绿化走廊建设。预计新增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储备区。在丹景山镇敖关公路以北、丹景山脚区域,规划预留用地面积10平方公

29、里。该区域主要是以旅游服务、会议休闲、疗养度假等为主要功能的城市配套服务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是超前规划、加强控制。近期开展区域基础资料调查,做好项目论证和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加强储备区用地的规划建设控制,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濛阳镇:成都市优先发展的14个重点镇之一,是以发展机械加工、农业产业化项目、商贸物流为主的彭州市东部工贸型区域中心。到2010年,城镇人口规模3.5万人,城镇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城镇三个组团:濛阳中心城区,主要发展商贸和居住;在青灌铁路以北,依托三邑现有机械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物流和机械加工集中发展点;在城镇西南面发展农业高科技园区,从而将濛阳城镇建设成为城镇向

30、农村辐射、农民走向城镇的平台。丹景山镇:成都市重点发展的后备镇,是以发展与丹景山风景名胜区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产业为主的旅游服务型城镇。到2010年,城镇人口规模1.5万人,城镇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城镇以现建成区为基础,以彭白公路为轴线,向南、向西发展,控制川西旅游环线北侧约12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彭州城市建设发展储备区。(2)一般建制镇建设1、各镇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产业为依托,壮大城镇规模,提高质量,增强功能,集聚人口,努力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镇。2、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分类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对就业适

31、应能力较差的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就业和住所,就业适应能力较强的进城务工人员,根据其意愿转为城市居民,公平享有城市居民的权利;对因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土地被征用的农村人口,逐步转为城市居民,并妥善解决居住和就业,提供就业培训和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广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村大部分下一代劳动者成为有素质、有技能、有专长的现代产业工人或服务业员工,使之有能力在城市安家立业。(二)完善城乡建设与管理1、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规划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支撑条件。(1)

32、交通建设发展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专用公路为骨架,以铁路为补充的完善的快速交通体系。融入区域流动空间网络,为参与区域竞争和区域联动提供外部支撑;以公路建设为主体提升市域交通运输网络的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完备的城市道路系统,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重点抓好彭白铁路改造、彭什高速公路、濛阳镇到石化基地大件公路、牡丹大道南北延伸、西半环、城市中心骨干通道、成都市人民北路北延线彭州段、汉彭路加宽改造等项目以及城市规划区内115条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乡村道路等级。(2)能源建设供电抓好电网骨架和变电站建设,完成以500KV、220KV变电站电网为支架,110KV

33、变电站为配套的较为完善的电网体系。重点抓好新建1座500KV变电站,新建3座220KV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以及500KV、220KV、110KV、35KV输电线走廊建设;供气抓好天然气管网和配气站建设。重点抓好城东配气站扩建,新建城南和城北输配气站,以及小鱼洞、龙门山配气站,新建城区继续实施天然气管网工程;燃气发电。利用我市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3)信息化建设新增、扩容程控交换机10万门,新增、扩容ADSL容量3万线,推广家庭宽带网络化进程;新增PHS“小灵通”基站300座;每年新建GSM基站6-9个,满足城乡建设、重点项目和旅游沿线的移动通信

34、需求。(4)给水建设做好关口水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划定关口水库规划控制范围,启动关口水库用地控制范围内的基础测绘工作,争取尽早启动关口水库建设;搞好农村居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0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共解决农村13万人以上的饮水问题;抓好濛阳镇、丹景山镇重点镇和丽春镇、敖平镇等区域中心镇的给水和排水工作。(5)环保建设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重点抓好新建5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新建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及管网建设;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新建项目及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抓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

35、。一是城市休闲广场,包括石化基地配套区广场、牡丹大道北段广场;二是抓好城市公园建设;三是加大城市绿化节点建设,改善城区绿化面貌。2、强化城镇管理。一是加强规划管理,推进阳光规划,及时公开城市规划信息,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发展的调控作用,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满覆盖,做好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保护、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二是强化城镇管理,建立和完善市、镇合理分工的城市综合执法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强监督,增强城管执法透明度。推进城市管理向社区延伸,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城市管理向各建制镇延伸。(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

36、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地划定供水水源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坚决取缔和搬迁饮用水源的污染源,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项目,加强对农村自来水的水源和水质的监督管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好部分丘陵山区用水不足的问题。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将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等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用电水平,加快秸秆气化的推广利用,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建设。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农村道路、环境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37、,着力改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大力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在全市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置建设工作,通过政府推动,各级联动,规范运作,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垃圾集中处置系统。结合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削减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引导农民向城镇、中心村、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解决农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通过实施“新居工程”建设和场镇改造,基本消除城中村现象。2、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大幅度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的辍学率,到200

38、7年在全市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保证教育公平。实施农村教师培训工程,在五年内使农村教师普遍得到一次专业培训。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帮困助学工程、教育强镇建设工程等,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学龄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发展面向农家子弟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

39、和壮大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执法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扶贫救困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以帮困助学、帮困助医、帮困建房(安居工程)三大救助为配套,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系列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低保对象、特殊困难群体在“吃、穿、住、医、学”方面的基本需求。

40、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管理民主听证制度。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整体推进。大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农村社区发展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自治程度。3、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改革农村投入体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的范围。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经济,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

41、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构建产权明晰、主体多元、农民入股、充满生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对村组集体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和规范管理。按照政府补贴、农民入股、量化股份、按股分红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尝试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土地换保障等多种形式,鼓励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按照

42、“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农民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质押、互换、置换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牢固树立土地节约和集约使用的意识,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制定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开发优惠政策,研究制定土地流转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信用信息体系,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鼓励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六、科教和人才开发“十一五”期间,要围绕石化产业的发展,把科技创新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战略基点,把开发人力资源纳入发展的内涵,坚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努力突破科技和人才瓶颈制约。 (一)加快推进全社会科技进

43、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供管理、信息和技术平台。抓好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广泛开展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培训、科普示范等科技工程,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增加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50项,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以上。(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继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

44、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城乡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构建适应彭州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方面的差距,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重视对残疾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是围绕石化产业的发展,引进和组建1-2个高职学院或中职学校,大力培养石化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三是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优质教育辐射工程,把扩建优质高中学校和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校辐射效应。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儿

45、童早期教育、基础教育、城乡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四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学校网点,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放宽教育管制和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和相互补充。政府要重点办好义务教育,对其他教育要从直接办教育转向制定法规和依法监管。完善教育投入体制,义务教育由政府负责,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职业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为主与社会投入并举。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教,鼓励建立吸引民间资金资助困难学生的民间慈善基金组织。建立健全各类教育学生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力度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

46、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围绕石化产业发展,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专业化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建立健全吸纳外来人才的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留学回国人员来彭创业。七、改革开放(一)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障。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把制

47、定公共政策、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市场统一、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等作为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贯彻国家行政许可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创新决策机制,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推动行政监督法制化进程,构建责任政府。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形成各司其职、运作协调、反应快捷、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强化预算审批和约束,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和应急支出。增加对解决“三农”问题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的征收。3、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度、咨询评估论证制度、专家评议和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建设程序。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办法,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广电等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