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借助教学助手授课系统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巩固平均数的求法。2、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者分析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学生已知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在三年级也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进步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只会求平均数,但平均数意义不理解,对极端数据缺乏认识。四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理解平均数这样的抽象概念难度较大。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的量,本身具有其统计学上的意义,同时教材编
2、写时也把这节课安排在统计单元,充分地突出了本课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并不是实际量,而是“相当于”把实际量平均分成几份这样一个抽象概念,我采取以下策略:1、结合情境,体验平均数的意义;2、借助关键问题,引发对平均数与实际数据的思考3、直观演示,真切感受平均数在整个数据中的位置。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 ”)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家校互通导学反馈 06”- 220”复习求平均数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看听同学的预习反馈;进一步思考对于平均数还有哪些疑问。统计课前导学完成情况,展示每个学生上传的音视频内容,不仅让学生充分回顾导学的同时,也能对其
3、他学生的反馈,有所思考,从而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人机互动直观感知221”- 1526”1、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2、发现平均数的范围。理解用移多补少、合并平分的方法;感知平均数处于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之间。1、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平均数;2、上台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3、上台边批注边介绍用算式求平均数的方法;4、借助教师出示的虚线直观感受平均数的范围。1、利用教学助手的随堂拍摄功能,实时上传学生作品,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2、借助教学助手授课段的作图、拖拽功能,直观展示抽象平均数的特点。小组交流理解意义1527”- 2242”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1、出示情境2、
4、质疑“人数不同,比什么更公平”3、小组讨论,教师批注4、交流反馈,引发思考:平均数表示1、思考人数不同用平均数还是用总数比较;2、算式解决哪个组成绩更好3、小组交流思考过程。1、利用白板功能记录学生的想法;2、利用批注功能记录算式,便于学生汇报交流。练习巩固分层作业2243”- 3453”1、了解生活中的平均数2、巩固提升1、说说生活中的平均数;2、课件展示平均温度、平均客流、平均用水量;3、辨析关于平均数的问题4、课堂小结5、分层作业布置1、回忆之前接触的平均数;2、结合情境解释平均温度、平均客流、平均用水量等的实际意义;3、发现实际数据与平均数的关系。1、随机挑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小组评分激发学习兴趣。3、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