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动力、机理、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54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动力、机理、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动力、机理、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动力、机理、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探索 2023年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收稿日期 2023-04-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力及其话语权建构研究”(20BKS103),湖北省“深度学习研究阐释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主持人李建国;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重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23SKSZ015),主持人胡玉娟。作者简介 李建国(1981-),男,甘肃正宁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胡玉娟(1987-),女,四川广安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重庆医科大学马

2、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动力、机理、实践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李建国胡玉娟(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72)摘要“三个务必”是新时代新征程治党兴党新论断。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务必”要深入分析其跃升动力、深层机理和实践指向。从跃升动力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使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孕育、百年大党独有的奋斗精神、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是推动“两个务必”跃升到“三个务必”的多重动因。从深层机理看,“三个务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自立,贯穿着党的大历史观,并内在统一于党的自我革命。从实践指向看,贯彻落实“三个务必”,重在实现“四个转化”,即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

3、主动,将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将积极进步的政治文化转化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特定的政党话语转化为普适的大众话语。关键词“三个务必”,“两个务必”,自我革命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175(2023)04-0075-06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世情国情党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作出了“三个务必”重要论述:“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 1

4、-2“三个务必”彰显了党坚持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来应对不确定性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警醒。深入理解推动“两个务必”跃升到“三个务必”的多重动因,深刻把握其深层机理,明确其实践指向具有重大意义。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跃升动力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创新,结合时代条件和发展任务,将“两个务必”跃迁升华为“三个务必”,号召全党提高用“三个务必”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跃升在时间轴上跨越了70多年,是党对治党兴党理论接续探索的重要体现,是内外动因共同推进的历史必然。(一)固本之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使命担负崇高的历史使命是马

5、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依据和价值本原。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内在固有的矛盾日 75理论探索 2023年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益激化尖锐。为了推翻资本主义压迫和封建专制制度,马克思认为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无产阶级,形成一个“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2 15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要联合为阶级。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成立便对自己的天然任务有着高度的使命自觉和担当精神,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

6、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3 44。1847年12月,第二次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通过的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明确指出:“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4 8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野蛮地打开中国国门。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拯救人民于水火,挽救民族于危难成为觉醒的中国先进分子夙兴夜寐的宏志之愿。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对历史

7、使命有了新的理性认知,努力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在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过程中,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终极追求。在光荣使命的强烈驱动下,中国共产党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肩负使命,不畏艰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接续奋进。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都指向历史使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强烈的使命驱动为“两个务必”向“三个务必”的跃升提供了强劲的内驱力量。(二)德智之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孕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始终担负起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8、并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源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家国一体的天下观。中国古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信仰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到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还增添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迫切愿望。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华文化为这个远大理想种下了深厚的文化根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将理想内化于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通过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来实现任务目标。“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尚俭、生以载义的道德观。古代贤德者皆恪守谦

9、虚谨慎之道。“谨于言而慎于行”,“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谦虚谨慎是为人处事的品德,也是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力量赢得人心和事业成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依靠艰苦奋斗起家创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5 184-185艰苦奋斗已经成为铭刻在中国共产党骨子里

10、的政党本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源于传统文化中“敢于战天斗地”、刚毅自强的人生观。从盘古开天到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可以透视出中国人民不畏惧压迫,勇于在逆境中前行,有着刚毅自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承继这一优秀品格,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改革时期,浴血奋战、奋勇拼搏,付出了巨大牺牲,谱写了壮丽诗篇。“三个务必”是历代前贤薪火相传的德治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党兴国伟大实践中的返本开新。在“两个务必”基础上,“三个务必”将“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崇德尚俭”的高洁品质和“战天斗地”的民族气魄等民族精神气韵发扬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三)精魂之力:百年大党独有

11、的奋斗精神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非凡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6这种精神表现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生成的以建党精神为 76理论探索 2023年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它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显著代表,是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徽章,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12、7 514-515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用鲜血与汗水铸就的红色资源,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最可宝贵的精神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的是“为了谁,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是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主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回答的是在艰难困苦中“怎么干”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奋斗净化灵魂、砥砺意志的鲜亮底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答的是保持“什么样精神风貌”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久经考验而吓不倒、压不垮的独特精神气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和赓续,既坚守了中国革命精神的优良传统,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红色基因,是中

13、国共产党人须臾不可缺的精神归宿和前行动力。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是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经验,防止减退、衰败,永葆青春活力的生动体现。在新征程中,用“三个务必”凝神塑魂,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更加坚毅、更为勇敢,更有底气、更具自信。(四)时势之力: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形势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不同,确立的主要任务也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党面临的主要任务。随着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的压倒性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议事日程。为了防止“小胜即

14、骄傲,大胜更骄傲”,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 1438-1439。“两个务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治乱兴衰历史规律的深入思考,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局势严峻复杂的审慎把握。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发生了转变,经历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国内外形势也有了新变化。2013年7月,习近平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

15、。60 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 赶考远未结束。”9与70多年前相比,党所面临的“考场”变大,“考题”变多也变难,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艰巨。如何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三个务必”这一重大表述。“三个务必”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内在要求。“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时”的召唤,反映“势”的要求,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对“两个务必”作出的历史性升华。“两个务必”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

16、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传家宝”,“三个务必”也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成为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时代新答卷的正确指引。二、贯通“三个务必”的深层机理“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用创新完善的理论教育全党、武装人民的重要体现。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务必”的本质要求,要厘清其蕴含的既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指向一致的深层机理。(一)“三个务必”生动诠释党的理论自信自立“三个务必”呈现出中国式话语的典型特点,语言简洁凝练、前后一致、逻辑自洽,是一种可感、可懂、可悟的言说方式。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到“两个务必”再到“三个务必”,政党话语实现了语气强化和内涵拓展

17、,展示了治党兴党理论的逐渐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政党话语体系建设,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来回答和解决问题,以独特的话语形式来警示和激励自己。“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成果基础上生成的反映历史脉络和时代特征的精神体系,展示了党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新时代中国式政党话语。“务必”指的是“必须;一定”10 1911。在“两个务必”“三个务必”的文本语境中,以“务必”为 77理论探索 2023年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前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言必行、行必果”的话语信用,增强了话语穿透力,直击心灵、扣响灵魂。“三个务必”既立足当代,又尊重传统,

18、以中国的文化结构和文化范式去建构管党治党理论更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风骨和气韵。“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出场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导向。“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律令,反映出革命性锻造的政党本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捍卫,彰显了党百年奋斗取得成功的精神密钥。“三个务必”是党以自警、自律、自励的精神励精图治的充分体现,是党坚持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着高度警醒的状态,是党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时应当秉持的精神信念、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这种自警自律自励的政党话语,朴实无华、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极易感染全党和广大民众,从而在

19、思想上认同、情感上共鸣、行动上践行。(二)“三个务必”始终贯穿党的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把握人类历史的宏大视域。以大历史观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透视“三个务必”,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把握其生成的必然逻辑。大历史观依据历史发展的轨迹,通过分析历史演变、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来作出判断和得到启示,突出历史方法的现实价值。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方法,正确处理了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是把现实面对的问题归置于历史发展的纵向视野。从“甲申对”到“窑洞对”都在探讨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从历

20、史中总结经验,提出第一个答案“人民来监督政府”,并强调“两个务必”。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党作为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百年大党,如何解决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有难题?习近平给出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三个务必”是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是对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有效借鉴,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当代回应。二是将中国面对的问题延展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视域。在大历史观的观照下,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民族复兴之路置于全球风云的大背景,充分吸取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政权更迭教训,看到了世界、时代、历史之变正以

21、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动荡变革、充满挑战中寻求发展。基于科学分析和正确研判,面对外部势力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和颠覆活动,中国共产党必须回望初心勇担使命,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精神。三是认清历史主体,坚持群众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逻辑。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秉持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场,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赢得了最大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更要积极回应人民的新期待、新要求,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关注群众利益,集中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活力,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三个

22、务必”展示了党遵循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直前的历史定力。(三)“三个务必”内在统一于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在躬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三个务必”的实践真谛,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将全体党员干部凝聚起来,在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根本性导引作用。坚持“三个务必”,对于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不可或缺性和无条件性。“三个务必”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强化着党坚持使命引领和践行责任担当,标明了党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三个务必”所呈现的忧患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具备勇于正视问题的政治自觉、敢于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政治智慧,积极应对风险,主动迎接挑战。坚持“三个务必”能起到“警示钟”作用,党员干部保持躬身自省,具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才能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做到“三个务必”还有“防火墙”功能,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有了免疫力,才能自觉抵制外部腐化思想的侵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恪守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为政底线和政治定力。深入推进自我革命,要贯彻“三个务必”,不断用“三个务必”对照检视自己。在践行初心使命上,检视自己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宗 78理论探索 2023年

24、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旨意识是否牢固,群众观念是否正确。在工作作风上,检视自己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否存在盲目蛮干、胡乱作为。在精神风貌上,检视自己是否存在安于现状、贪图享受,是否慵懒无为、丧失斗志等。弘扬和践行“三个务必”有利于真正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刮骨疗毒、去腐生肌,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群众衷心拥护、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贯彻“三个务必”的实践指向“三个务必”有清晰的理论机理,更有强烈的实践要求。学习贯彻“三个务必”,重在将“三个务必”转化为内在主动、制度成果、政治生态和大众话语,切实发挥“三个务必”的实践功

25、能,彰显其强大的精神力量。(一)将“三个务必”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三个务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主体性的强调,对行的重视。少数人对“三个务必”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三个务必”从话语形式看,是一种外在要求。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在于对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不够到位。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对主体性作了一定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其研究时常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泥潭,把主体与客体分离、把主观与客观割开、把认识与实践对立起来。马克思批判继承了旧哲学的思想成果又实现了对其超越,将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在实践中实现了主客体关系的辩证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地位的获得来自于实践,人的

26、主体性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彰显,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提升。作为主体的人将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投入到认识活动中,对认识对象进行加工,内化为自己的主观内容,生成自主意识,再外化为能动实践去改造对象。坚持“三个务必”,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本质要求,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党从骨子里生发的必然属性。弘扬和践行“三个务必”,要求主体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与人的解放过程统一起来,真正从思想深处破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全体党员干部要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将“三个务必”转化为一种内在驱动,一种内心尺度,用以调节思想,支配行为;积极主动接受使命的再升华,将使命

27、感转化为责任感,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启新事业、新征程;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在看到成就和前景的同时,不消极悲观,不盲目乐观,敏锐洞察暗藏着的不可忽视甚至是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意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主动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二)将“三个务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1 65弘扬和践行“三个务必”需要思想引领、理论宣传和精神感召,但仅仅停留在呼喊口号和文字表面,或者只依赖于某种良善驱动,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则难免陷入形式主义,走走过场,做做表面文章。习近平深刻指出:“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

28、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11 176“三个务必”既是思想理论品质,更是工作作风要求。将“三个务必”从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制度建设,同向发力,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更加真切地体会其核心要义,发挥其实践功能。一是开展“三个务必”主题学习教育,重点围绕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使命、优良作风、斗争精神等进行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全体党员深入学、反复学,及时学、结合学,将“三个务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

29、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推动贯彻“三个务必”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构建完整制度链条把细化落实固定下来,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制度,完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促使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时刻铭记立党初心和履行天然使命,锤炼思想作风和严守组织纪律,践行对党和对人民的承诺,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三)将“三个务必”政治文化转化为政治生态文化与生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政治文化庸俗腐朽,政治生态容易污染恶化;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则会风清气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

30、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 而 不 舍、久 久 为 功,实 现 正 气 充 盈、政 治 清 79理论探索 2023年第4期(总第262期)党的建设明。”12 17“三个务必”是抵制落后腐朽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良器”。以“三个务必”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的必然选择。目前,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的建设还存在“四个不纯”“七个有之”等问题。“三个务必”指向政治信仰、政治观念、政治心理,对政治生态的形塑具有独特作用。在“三个务必”的熏陶和感召下,党内极易形成为民务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的价值观,形成勤勉刻苦、谦虚谨慎、清正廉

31、洁的好风尚,形成无私无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气神。“三个务必”深刻地主导并塑造着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信念坚定的特点。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政治生态上表现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虔诚而执著、至真而至信的追求;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和践行“三个务必”不断鞭策着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得与失的关系。面对更为复杂的矛盾和更加严峻的形势,全体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握斗争方向,坚守斗争原则,砥砺斗争品格,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

32、代重任。“三个务必”是“日用而不觉”的,在潜移默化中对党内政治生态产生渐进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四)将“三个务必”政党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体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而丰富拓展的产物。先进的理论需要形象的话语来表达。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就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表达的亲和力,讲好中国话语、时代话语、大众话语。而现实中一些理论研究习惯用西式话语阐释,常常用精英话术演绎,生涩难懂难接地气,迫使理论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距离,导致人民群众对理论难以听懂、不易接受。理论要掌握群众,就要以人民群众想听、爱听、能懂、可悟的话语形式,回应人民群众对理论的关切和诉求。“三个务必”以独特的中

33、国式言说方式呈现治党兴党理论新成果,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表达深邃思想,易被受众接受,引发情感共鸣,驱使受众主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3 320因此,“三个务必”不能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要求和行为准则,也应该成为引导人民群众的行动指针和价值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对全党也是对全民提出的要求。将“三个务必”和大众思维结合起来,在政党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政治文化走向大众文化的过程中,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形塑和完善,让“三个务必”进入大众语境,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人民喜爱、认同的理论,

34、使人民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把握思想精髓,并通过实践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最终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清醒认识,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深刻忧思,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自我告诫。新时代新征程,全党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求真务实的理念坚定践行“三个务必”,更好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

35、版社,202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和国际章程汇编 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4.5 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21(07):4-17.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 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 N.人民日报,2013-07-14(01).10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1 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3 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责任编辑陈鹃 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