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808565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演示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精品文档辛弃疾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及必要的历史典故。2、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3、情感目标感受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宋朝统治者渡江之后,虽一度有北上复国的志向,但这一志向很快就在声色犬马中被遗忘了,所以,南宋

2、的很多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收复失地的决心,当看到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之后就会产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比如陆游、比如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来看一看辛弃疾是如何抒发自己这样心情的。(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三)、解题 登: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古人云“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四)

3、、写作背景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北方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正音。2、学生齐读,把握节奏。(六)、品读诗词,把握情感。1、自读诗歌,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课文2、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提示:借景抒情3、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

4、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提示:楚天、江水、远山、落日、断鸿4、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提示:5、“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提示: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6、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提示:(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

5、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壮志难酬的悲愤)(3)既然是登高临远,就一定会涉及一样事物栏杆。请看两组诗句:(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望江南 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你觉得这位流泪的英雄会“凭栏”还是“倚栏”呢?提示:“凭栏”需两手抚栏,直立远视,读来充满慷慨激越之

6、气,悲凉壮阔之情。“倚栏”则身体重心全凭栏杆依托,给人一种娇弱无力之姿,读来令人愁思如海,九曲回肠。“凭栏”更能传达出辛弃疾登上赏心亭后产生的慷慨悲壮、悲凉壮阔的情感。7、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词人对这些人又持什么态度呢?张翰 乐于归隐 反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正桓温 叹时光流逝七、小结八、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衔接齐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1、学生自由读。2、学生齐读三、题解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

7、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具体赏析1、学生再默读一遍。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提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2、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1)孙

8、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提示: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典故二:刘裕。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

9、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北伐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典故四:佛狸祠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10、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典故五:廉颇1、廉颇的处境如何?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3、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凭” 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