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用爱走出茫茫雪野——读迟子建小说《北国一片苍茫》.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77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爱走出茫茫雪野——读迟子建小说《北国一片苍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爱走出茫茫雪野——读迟子建小说《北国一片苍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爱走出茫茫雪野——读迟子建小说《北国一片苍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02作者简介:刘雪琴(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用爱走出茫茫雪野读迟子建小说 北国一片苍茫刘雪琴(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迟子建早期创作的小说以温暖而诗意的笔触绘制着独具情韵的边地乡土图景,吟唱出一脉关于小人物的“生之行板”,建构起晶莹剔透的北极村童话世界。其中,北国一片苍茫 颇显特质,一反个人纯情经验的书写,展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在主人公芦花具有修复精神创伤性质的回忆中,小说凸显出“北国为何一片苍茫”的内在逻辑命题,并试图揭示超越生命苦难的方式:“苍茫”不仅是皑皑白雪所呈现的自然表象,更是个体无法避免命运带来的生

2、存困境的本质,而这唯有用爱与宽恕的力量,方能走出一条自我获救之路。关键词:迟子建;北国一片苍茫;生存困境;爱与宽恕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3)03-0068-06第37卷 第3期2023年6月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No.32023Vol.37Jun.从成名作 北极村童话 到近作 烟火漫卷,迟子建始终将东北那片高寒地带视为灵魂归宿,不断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已然开辟出一片独特的文学地理空间,这与她最初的创作息息相关。戴锦华曾评价:“迟子建是一位极地之女。她带给文坛的,

3、不仅是一脉边地风情,而且是极地人生与黑土地上的生与死”,1她呈现的是一片新的“生死场”:人们在无常命运中或如蒲苇般地生存,或同“消融的积雪一起消融”2。迟子建在短篇小说编年卷自序中表示,因为 北国一片苍茫 亲亲土豆 花瓣饭 一坛猪油“代表各个时期我短篇的特质”3,所以选用这四个篇名来统领四卷。她没有选用最早产生影响的 沉睡的大固其固,而是选用别具一格的 北国一片苍茫,此中意味值得深究。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北国一片苍茫 领异标新:一反个人纯情经验式的书写风格,展现出浪漫主义情调;颠覆以往建构现实世界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现实中的虚拟世界。小说既再现了新“生死场”的本质,亦含有迟子建对生死之谜的独特领悟

4、。相比她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作品,该小说的研究论文却为数不多:胡德培认为迟子建得力于童年生活的独特经历,在创作中常唤起那段时期的回忆与想象,该小说在此类创作中具有代表意义;4曾镇南指出该小说描述了一出文明与愚昧、人性与兽性、爱欲与仇恨的人生悲剧,尽管小说的表现手法较为稚嫩,诗意的表达方式与沉重的社会内容不相协调,但仍应该受到重视;5吴俊同样认为该小说在叙述上显露出稚嫩痕迹,过多地流于青春期少女那种莫名的伤感,但又肯定其是迟子建刘雪琴:用爱走出茫茫雪野第3期早期小说的首选之作,最接近她以后成熟风格的作品。6由此可见,北国一片苍茫 在迟子建的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的转向意义,也是研究她此后作品的重要视角。

5、与此同时,小说也预示了她那苍凉与诗意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本文立足于该小说背后隐含的逻辑命题,循着小说文本,追问北国“苍茫”的表象与本质,探讨小说中关于个体“如何走出苍茫”这一难题所给出的答案。一、“苍茫”表象:北国的皑皑雪景迟子建在散文随笔及访谈中多次强调故乡的地域特质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故乡是大兴安岭,中国最北的地方北极村,就是我出生的小村子。那里每年有半年的时间是在飘雪,到十一月就披上冰雪的铠甲”。7她认为这种特殊的地缘环境是自己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正是“对大自然无比钟情而生发了无数人生的感慨和遐想”8,所以,迟子建不由自主地抒写它们,创造了一个梦幻的北极村童话世界。其小说行文中随处可

6、见关于自然风景的书写:北极村童话 里独特的木楞房子、葫芦街头唱晚 里绚丽多姿的晚霞、日落碗窑里灿烂无边的夕阳她在小说中描绘最多、最重要的是北国的皑皑白雪,不止一次将“雪”这个意象直接体现在作品的标题中,如 白雪国里的香枕(作家 1987年第 3 期)、白雪的墓园(春风 1991 年第 1期)、白雪乌鸦(当代 2010年第1期)等小说。西蒙 沙玛曾说:“虽然人们总习惯于将自然和人类感知划归两个领域,但事实上,它们不可分割。大脑总是在我们的感官知觉到风景以前就开始运行。景观如同层层岩石般在记忆层被构建起来。”9在万余字的 北国一片苍茫 中,“雪”字出现的频率已高达54次。显而易见,这里的“雪”并非

7、停留在天然景观的简单呈现,更是主体情感的承载客体。大量的雪景描写在与具体的人、事、物结合的过程中,囊括对历史记忆、地域文化的深层指涉,进而成为了苍茫世界中富有意味的表象。首先,“雪”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频繁出现的雪孕育出无限苍凉,故事的开始与结束皆同初冬的第一场雪有关。在现实中,芦花躺在雪地,正是顺着“雪的醇香”进入童年的回忆与虚幻的梦境。在回忆中,雪又伴随着幼年芦花的成长,按时间次序包括了痛苦的除夕、雪夜出逃、生母之死,一次次地见证着她对山外世界的渴望。其次,“雪”包裹着人物情绪的起伏。洁白的雪与芦花的心灵彼此交融,在纷纷扬扬的雪中,“她觉得一颗沉重的心正在自己的身体里被爽意的雪花轻轻托起

8、,悠游到一种清新明丽的境界中”,10直至“自己在这世界中已经变成了一朵雪花,融在其中,正欲缓缓慢慢地升腾起来”11。可见,雪不断消解着现实带给芦花的压抑,也成为她情感历程在回忆中的映射。最后,“雪”俨然不只是气象的简单所指,更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味。一是洁白的雪色象征着纯洁。作为绘画的一种基本元素,不同的色彩“本身就表达着某种东西”12。康定斯基认为每种色彩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而白色正代表了纯净的情感体验。七岁的芦花是一个纯真无瑕的孩童,看待世界的目光不像有些成人那般污浊;长大后的芦花依旧单纯善良,仍觉得眼前的雪絮“犹如一群美丽纯洁的小天使,唱着圣诞的歌子,飞临人间”13。二是雪随处可落,这是自

9、由的体现。芦花不愿面对母亲遭受的家庭暴力,逃离的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但“山的那面仍然是山,山的那面也仍然是山”,她“望不见一条出山的路”14,只好在雪中寄托着对山外世界的向往与憧憬。三是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蕴涵着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洗刷尘世罪恶的力量。如,小说中的一处描写:“浩渺而灵性的宇宙垂着巨大的由雪花钩镂而成的屏风,轻纱一般潇潇洒洒地飘扬。而雪花轻轻摩擦时发出的柔婉的声音,又充盈在这屏风的每一间空隙里”,15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北国白雪的磅礴之美,于天地之间遮盖住一切不美好的事物。小说的结尾“天地融为一体。霰雪如雾,把这世界笼罩在一种苍茫而雄浑的氛围之中”16与 红69第37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楼

10、梦 中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17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小说仍有多处关于 红楼梦 的描写,如芦花常常伤感惆怅,自称“是个傻瓜是个小可怜儿小林黛玉”18;再如堆雪人的五个小女孩中,有三个女孩分别表示“要梦笛子里吹出梨花瓣”“要梦宝琴踏雪寻梅”“要梦中秋节螃蟹宴”,芦花直接说道“我回去给你们续写红楼梦”19。值得注意的是,迟子建曾在散文“红楼”的哀叹 中,对 红楼梦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收尾一段“飞鸟各投林”赞不绝口。暂且不论迟子建在该小说中提及 红楼梦 的意图,但后者的出现为前者带来了些许古典韵味,也使北国的皑皑雪景增加了一份深厚的底蕴。二、“苍

11、茫”本质:无法避免的生存困境卡特琳 古特在 重返风景:当代艺术的地景再现 中写道:“风景的表现手法和如何看、如何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单单只有自然)的方式有关。风景也表达了我们和世界、和他们,甚至是和我们自己的关系。”20北国的皑皑白雪构造了小说中苍茫世界的表象,而表象之下,囿困在皑皑白雪中的更是每位个体无法避免的命运所带来的生存处境,有时令人感到命若苦茶的无尽苍凉。北国一片苍茫 采用了迟子建笔下常见的追忆性叙述方式,表现在初冬的第一场雪唤醒芦花儿时的记忆。记忆与真实必然存在时空上的距离感,记忆以过去经验的真实记忆为依据,却始终无法恢复真实事件的原貌,使真实事件完全重现。此外,追忆往往与个体的精神

12、创伤息息相关。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记忆具有破坏性的因素,足以导致个体行为的失序乃至身体疾病。”21具体而言,个体因为精神的痛苦不愿触及陈伤旧疤,但创伤不会因为个体的逃避而消失,甚至可能深入其潜意识当中。创伤越深,被深埋进潜意识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被压抑的创伤还将时刻影响个体的行为与生活,形成恶性循环,二次造成个体精神上的打击。小说以芦花当下生活的视角展开。她的日常被“纷纷扬扬”的泪水弥漫,继父不断出现在噩梦中,这表征了芦花被过往缠绕住后的心灵状态。而她试图通过“回到创痛深处,在回刍痛苦的过程中面对痛苦,解放被压抑的记忆”22。正是在她的追忆过程中,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历程与生存处境被不加掩饰地

13、揭示出来。首先,芦花的母亲接连遭遇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困境。芦花的独白交代了母亲年轻时的悲惨境遇:在二十一岁时“因为挨饿,揭露了大队长往家偷苞谷的事”,不仅失去了“老实巴交的外公外婆”23,还被强暴,一路逃亡至东北的山林。遇到芦花继父后,她为了生存只能跟着他。但他以“杀了人,就永远不能见别人”24为由,用烧热的铁条在她的额头上烫了两道印迹。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中,芦花的母亲更是不时被芦花继父兽性般的泄欲和暴力行径压迫着,直至被关在屋内活活烧死。其次,芦花的继父处在男权观念中心的困境里。女人陷入困境多与男人有关,男人往往因深陷自古以来的权力中心,做出愧对女人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固有的男权文化根深蒂

14、固,从这一层面出发,男人在无形中背负着伦理道德的枷锁。究其根本,芦花的继父正是毁于自我的男权观念和狭隘性格,是一个可恨又可怜之人。他明明喜欢被自己救下的芦花娘,却因为她曾失身于人而痛苦万分;明明知道芦花聪明可爱,却因为她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不能由衷地欣悦。25而他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的观念,最终使他走上伤害他人也毁掉自己的悲惨道路。最后,芦花的困境建立在父母的困境之上,是最沉痛的。囿于自身困境的芦花父母在不自觉中压迫着七岁芦花的心灵,抑制着她对爱与温暖的渴望以及纯真天性的释放。也正是基于原生家庭健康和谐氛围的缺失,她的心灵蒙受了巨大的伤害,早已超出儿童所能承载的极限。她所见到的世界只有茫茫雪野,所

15、感知到的是没有边际的孤寂,“怀里跳跃着许多难耐的寂寞和由寂寞而生成的苦苦憧70刘雪琴:用爱走出茫茫雪野第3期憬”,内心“绝望得要命,孤独得要命”,在苍茫天地间拼命爬上山头,“希望找到一条路”26却寻觅不到。人既是个体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文化的存在;既是物质的存在,又是精神的存在。正是芦花继父之于人本身的兽性和残暴,戕害了芦花的童年,也将芦花的母亲置于死亡境地。三、走出“苍茫”:爱与宽恕的获救之路正如迟子建所说:“无边无际的冬天,挥之不去的亲情,广阔的空间,这一切都在我的心灵占有特殊的位置。我热爱雪,爱它的寂静和寒冷。我也热爱由寒冷中诞生出来的炉火,爱它的生气和温暖。”2

16、7迟子建并非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认同人们无法摆脱无常命运所带来的生存困境的同时,她执着地为每一位生命个体寻找出路,向人们昭示实现获救、诗意栖居的可能。在小说中,尽管芦花一家各有自己的生存困境,但他们都试图用爱与宽恕的力量走出“苍茫”,完成自我获救。芦花的母亲主要是用爱来完成救赎的,以遇到外来者“狗崽子”这件事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对芦花的母爱,这使她产生了为母则刚的力量,也是她在家庭生活里坚韧、隐忍的重要理由。她可以为孩子在丈夫眼里所谓的不听话行为而默默忍受丈夫的暴打,甚至两盏灯都被抽灭了。在芦花和小狗呣唔出逃后,她在醒来的芦花眼里瞬间苍老许多,表现出异常憔悴的神态,“娘的头发是

17、灰的,脸是灰的,嘴唇是灰的,眼睛是灰的,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是灰色的:到、底、还是,还是、过来了。娘的眼泪落下来了,也是灰色的”。28后期主要是与年轻人“狗崽子”的情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与“狗崽子”有生活经历上的共通点,如,都曾作为这片山林的外来者,曾想要在山林中结束生命,所以,二人不自觉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都是为着走绝路碰到一起的苦命人哇”。29她也在二人的情感联系中发生了变化,“脸不那般灰了”,“找到了自己曾经丢过的许多幸福和快乐”,30得到沉闷现实的另一种补偿。尽管这种情感不合伦理,且很快就被芦花的继父暴力地拆散,但她的内心已实现从唱“花谢落尽深谷里嘞,四处无路走天涯哟”31到唱“鸳鸯

18、双双,双双水面上,蝴蝶对对,对对摇花蜜”32的转变,完成了短暂的自我获救。芦花的继父同样是用爱来完成自我的获救,主要表现在他犯罪过后的忏悔之意。他在小说中呈现给读者更多的是残忍、野蛮、兽性的一面,在善恶的简单标准划分下,显然是属于恶人。但迟子建曾说:“世界上没有彻头彻尾的恶人,他身上总会存留一些善良的东西”,33芦花的继父其实还有侠义的一面,才会救下了芦花的母亲和后来的“狗崽子”。芦花的继父对芦花的母亲是有爱意的,当他面对道德的审判和内心的挣扎时,认识到自己的罪恶,第一次流下了眼泪。正如叔本华所说的“谁要是还能哭,就必然还能爱人,还能对别人同情”34,这眼泪是芦花继父忏悔意识的象征,说明其还存

19、有人性的光亮。而这种忏悔意识进一步发展为赎罪感,因此,他在见芦花最后一面时,展现了从未有过的柔和,并选择在大沙漠中自杀,以此完成自我的获救。长大后的芦花以过来者的身份,对童年的苦难有了全新的领悟,最终选择宽恕过往,与自己和解;同时用爱意期待新生,创造幸福。芦花在听说继父自杀后感到痛快,但内心却并没有解脱,因为受到创伤的内心世界不会因为犯罪者受到惩罚就能够回归平静。在追忆之中,她重返过往的“历史场”,选择宽恕,最终涅槃重生。宽恕并非是遗忘或剔除过去记忆,而是将其看轻、看淡,对犯罪者不再心怀愤懑,因为“宽恕是一种有意识的决定行为”,能够“真正克服愤怒和仇恨”35。由此,她认为杀过人的母亲的死亡过程

20、“在那样一片洁净的山林中”是一场“庄严而又残酷的火葬”;对继父在回忆中也漾上“一丝苦涩”,而祝愿他“安详地睡”。36正像芦花所问“死去的都死去了,新生的我和存在的我,该怎样不断更生,才能创造出永恒的71第37卷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幸福和快乐”37,在宽恕之后,如何面对当下和新生显然是重要的命题,这在芦花对堆雪人的五个女孩子的态度中早已点明。这五个女孩就像五个明媚的太阳,单纯、热情、善良,温暖着芦花的心灵。反之,经历过童年伤痛的芦花只愿她们拥抱没有烦恼的快乐人生。更进一步,她将自己的爱向外传播,“希望这由雪花拥覆着的流泉,能涌到每一位相知者身边,让他们感到一丝爽意和清新”。38此外,不得不提及的是小

21、说中那条具有灵性的小狗呣唔。迟子建曾在访谈中表示,“在我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些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在喧嚣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39因此,我们可以看到 逝川 中会流泪的鱼、北极村童话 里的那条名叫傻子的狗、鸭如花 中那些如花似玉的鸭子等。而在 北国一片苍茫 中,曾镇南认为:“小说的真正主人公,与其说是相互冲突的人,不如说是那条充满灵性的狗。呣唔作为芦花的童年小友,在故事的演进中有着神奇的作用。它是被浪漫化了的爱的精灵。”40 可见,迟子建同样在呣唔身上投射了爱的情感,使其成为善良和正义的化身,闪耀着无限的人性光环。更进一

22、步,她对动物的爱所折射出来的,是万物有灵、人间有爱的悲悯情怀。这种情怀让人感到人生艰难的同时,也让人感到人生的美好,恰恰成为她渴望以爱和宽恕来对待苦难的生动注脚。用爱与宽恕的力量求得灵魂的安宁与自由,是超越生命苦难与生存困境的一条路。至此,小说“消解了母亲/女儿、压迫/自由、男人/女人的二元对立,回到自然文化和原始文化的起点,只抓住生命的寓言,就使女人和男人都得到了获救”41。这正预示迟子建在后来作品中一以贯之的追求,即对苍凉中温暖的渴望,在恶之迷雾中寻找光亮,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综上所述,迟子建的 北国一片苍茫 对“北国为何一片苍茫”和“如何走出苍茫”这两个内在逻辑命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那些皑

23、皑雪景不只是自然景观的简单呈现,更是在与具体的人、事、物结合的过程中,构成了苍茫世界富有意味的表象。在表象之下,囿困在雪中的是每位个体都不可避免的生存困苦。这些困苦不仅来源于外在的社会环境,也源于人自身。要实现自我获救,可以用爱与宽恕的力量求得精神的宁静与自由,这同样是超越生命困苦与生存困境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戴锦华.迟子建:极地之女 J.山花,1998(1):73-78.2迟子建.北极村童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99.3 10 11 13 14 15 16 18 19 23 24 2628 29 30 31 32 36 37 38迟子建.北国一片苍茫 M.北京:人民文学

24、出版社,2012:3,75,84,75,80,79,92,75,91,91,87,91,83,87,85,77,85,92,92,92.4胡德培.大胆地走着自己选择的艺术之路迟子建创作论 J.小说评论,1989(4):39-45.5 40曾镇南.序 A/迟子建.北极村童话.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13,12.6吴俊.追忆:月光下的灵魂漫游关于迟子建小说的意蕴 J.当代作家评论,1992(2):76-85.7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编.苍凉与诗意2016秋讲迟子建 戴锦华卷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3.8方守金,迟子建.自然化育文学精灵迟子建访谈录J.文艺评论,20

25、01(3):80-86.9 英 西蒙 沙玛.风景与记忆 M.胡淑陈,冯樨,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5.12 美 约翰 拉赛尔.现代艺术的意义 M.常宁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7.17(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 M.长沙:岳麓书社,2006:36.20 法 卡特琳 古特.重返风景:当代艺术的地景再现M.黄金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1 35 以 阿维夏伊 玛格丽特.记忆的伦理 M.贺海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4,183.22李涵.迟子建小说中的罪与救赎 J.扬子江文学评72刘雪琴:用爱走出茫茫雪野第3期论,2021(

26、2):98-104.25姜桂华.执著于困境的发现与出路的寻找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通解 J.当代作家评论,2004(3):91-97.27 39迟子建.锁在深处的蜜 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118,66.33文能,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J.花城,1998(1):114-120.34 德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514.41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72.Out of the vast snowy fields with love:read Chi Zijian s nove

27、l The Vast North LandLIU Xue-qin(School of Humanities,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In his early novels,Chi Zijian used warm and poetic brushwork to draw a unique rural land-scape of border areas,singing the“life andante”about a nobody,and constructing a crystal clear fairy tale

28、world of Arctic village.Among his works,The Vast North Land is quite distinctive,against the personal pureexperience of writing,showing the romantic sentiment.In the protagonist Luhua s memory which can repairthe mental trauma,the novel highlights the internal logical topic of“why the north is vast”

29、,and tries to re-veal the way to transcend the suffering of life:“vastness”is not only the natural appearance of white snow,but also the essence of survival predicament which is inevitable and brought by fate for individuals but canonly use the power of love and forgiveness to find a way out.Key Words:Chi Zijian;The Vast North Land;survival predicament;love and forgiveness(责任编辑:陈坤)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