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教学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伶官传序 【学习目标】1、 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论点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 鉴赏文章“以一例贯之,对比叙例,对比式分析”的议论说理的方法。3、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授课时数】:3课时【预习作业】:1、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加点字解释在句间。2、将文本中的6个加框的词语文言字词整理到活页本上。查古汉语字典,补充完常见的解释,并附上例句。3、将6个划线句翻译在句间。- 5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备课组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2、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
3、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文本研读】1、读课文二三段及书下注释,筛选信息: 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分别是913年,923年,926年。在这4个时间节点上,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明确: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913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
4、(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 忧劳、逸豫分属人事的两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心论点】2、论证方法研读: 读第一段,明确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作答】 立论的事实依据是: 【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第二段叙事,叙写了“晋王三矢”的传说,有何作用?明确:通过庄宗对三矢恭谨态度描写,“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 的细节充分表现其“忧劳”, 突出人事的作用。达到了以材料支撑观点的作用,也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第三段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对比论证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引证法尚书结合史
5、论的特点,说说第四段有什么作用?明确:引出教训,总结全文,揭示论说的普遍意义: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借古讽今,揭示史论的现实意义: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课后作业】 申甫传 03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道人遂去。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入
6、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刘之纶、金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
7、兵,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甫不得已,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独率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注】 媐(x):嬉戏。 瘗(y):埋葬 窭(j):贫穷。任侠:以抑强扶弱为己任。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道人濒行 2、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3、遽薄京师 4、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5、鼠数奔突不能出 6、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 7、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 8、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9、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10、独率麾下营娘娘山 3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4)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车,卒不能办。 (5)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译文】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及其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诫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
9、,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憾事!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父亲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收藏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属官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请出那些箭,用锦囊盛放着,肩背着它,在前面奔驱。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纳藏到宗庙中。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先王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等到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看着,不知归身的地方(何在),到了对天发誓,剪断头发,眼
10、泪沾湿了衣裳的地步,又是多么的衰颓啊!难道是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探究他成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事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忧虑勤劳可以使国家振兴,安逸和舒适可以使自己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所以当他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围困住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的人又多在沉湎嗜好的事物上受到困扰,【所溺爱的事物】难道仅是只是【局限】于伶人吗?因而写作了伶官传。答案明确: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913年,灭燕,“系燕
11、父子以组。”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忧劳可以兴国 (使-兴盛) 逸豫可以亡身 (使-灭亡) 忧劳、逸豫分属人事的两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心论点】2、论证方法研读: 第二段叙事,叙写了“晋王三矢”的传说,有何作用?明确:通过庄宗对三矢恭谨态度描写,“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 的细节充分表现其“忧劳”, 突出人事的作用。达到了以材料支撑观点的作用,也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第三段议论,评论庄宗的
12、盛衰,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明确:对比论证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引证法尚书结合史论的特点,说说第四段有什么作用?明确:引出教训,总结全文,揭示论说的普遍意义: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借古讽今,揭示史论的现实意义: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道人濒行:将要临近2、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寄居、客居3、遽薄京师:很快就迫近4、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通“猝”,仓猝5、鼠数奔突不能出:屡次 6、狸欲取鼠,亦
13、讫不能入:最终7、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详细 8、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很快、立刻就 【例】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马上、立刻就】9、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逃窜10、独率麾下营娘娘山:扎营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译文】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译文】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注意“数”“以”,“干”“见”表被动。】(3)【译文】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4)【译文】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稍微聚合起来,都是市井中不知道怎么使用兵器的穷人家子弟,而申甫所传授的战术,擅长于车战,仓促间不能操练好。(5)【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也想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