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伶官传序(教案)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文中涉及五代历史。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一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2、、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口头翻译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写评论文章。 教学时数:安排两教时(教案未分课时,可在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步骤:一、作者、时代背景简介: 欧阳修(见书下注释) 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
3、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二、有关的国王与国名: 课文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文中提到晋王、庄宗、梁、燕王、契丹、有的是王名(指人),有的是国名(也暗
4、指人),请根据注释简述他们的情况(不要照读注解)。 三、疏通课文: (一)正音: (二)知识点:1、实词:归、告、举、何 2、虚词:与、所、则3、词类活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一夫夜出,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 用盒子装 4、句式: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三)理解课文。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本文中,在李存勖建立后唐前 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书上的原句来回答。(1)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其后用兵负而前驱。”(学生朗读翻译) 此句展现了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所以
5、,读起来要铿锵有力。(2)“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从受命到立国,经过了整整15年。 3、教师简单介绍其后庄宗宠信伶人使朝廷上下离心的情况(见书后补充材料)。让大家接着找出35岁时发生的事。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请一位声色淳厚的学生,用缓缓的节奏,读:“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让学生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和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教师把问题引向深入: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它的关键是什么呢?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论
6、点就这样鲜明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呼应论点的结论:“忧劳亡身。”4、 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共同来翻译这个发人深省的句子:“夫祸患岂独伶人也哉?”四、完成课后练习。五、布置作业:1、复习。2、预习下课时。伶官传序(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实词:本、归、举、负、顾。2、把握虚词:于、以、而、何、与、所。3、把握结构和句式:所字结构;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4、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文,注意斜体字的活用以及划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唉!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庄宗之所以
7、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世人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但都背叛晋而归附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箭收藏在祖庙里。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以后宗庄出兵打仗,就派手下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
8、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箭,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当他用绳索捆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告诉先王,他的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走,还没见到叛军,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相对而视,不知道返回的地方;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发誓
9、,眼泪沾湿衣襟,多么颓废啊!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难道是得到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东西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