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函数综合选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71473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49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数综合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函数综合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y=-x+1 B.y=x C.y=x2-1 D.y=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y=-x+1,一次函数,k<0,故y随着x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B、y=x,正比例函数,k>0,故y随着x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正确; C、y=x2-1,二次函数,当图象在对称轴右侧,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D、y=,反比例函数,k>0,在每个象限里,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1.二次函数的性质;2.一次函数的性质;3.正比例函数的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点A(2,3)为顶点作一直角∠PAQ,使其两边分别与x轴、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Q.连接PQ,过点A作AH⊥PQ于点H.如果点P的横坐标为x,AH的长为y,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当点P与点O重合时,x=0,y=2.故可排除C选项; ②当点Q与点O重合时,y=3.故可排除A选项; ③当x=2,即AP∥x轴时,∵AH⊥PQ, ∴AH<AQ=2,即y<2.故可排除B选项. 故选: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3.如图,直线y=x+2交x轴于A(-4,0)点,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的直角顶点置于原点O,另两个顶点M、N恰落在直线y=x+2上,若N点在第二象限内,则tan∠AON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过O作OC⊥AB于C,过N作ND⊥OA于D, ∵N在直线y=x+2上, ∴设N的坐标是(x,x+2), 则DN=x+2,OD=-x, ∵y=x+2, ∴当x=0时,y=2, ∴A(-4,0),B(0,2), 即OA=4,OB=2, 在△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 ∵在△AOB中,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O×OB=AB×OC, ∴2×4=2OC, ∴OC=, ∵在Rt△NOM中,OM=ON,∠MON=90°, ∴∠MNO=45°, ∴sin45°=, ∴ON= 在Rt△NDO中,由勾股定理得:ND2+DO2=ON2, 即(x+2)2+(-x)2=, 解得:x1=-,x2=, 即ND=,OD=, ∴tan∠AON=. 故选B.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4.小明、小宇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明步行一段时间后,小宇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米)与小明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宇先到达青少年宫;②小宇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3倍;③a=20;④b=60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象得出小文步行720米,需要9分钟, 所以小文的运动速度为:720÷9=80(m/分), 当第15分钟时,小亮运动15-9=6(分钟), 运动距离为:15×80=1200(m), ∴小亮的运动速度为:1200÷6=200(m/分), ∴200÷80=2.5,(故②正确); 当第19分钟以后两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近,说明小亮已经到达终点,则小亮先到达青少年宫,(故①正确); 此时小亮运动19-9=10(分钟), 运动总距离为:10×200=2000(m), ∴小文运动时间为:2000÷80=25(分钟), 故a的值为25,(故③错误); ∵小文19分钟运动距离为:19×80=1520(m), ∴b=2000-1520=480,(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选B.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5.八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P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八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该直线l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l和八个正方形的最上面交点为P,过P作PB⊥OB于B,过P作PC⊥OC于C, ∵正方形的边长为1, ∴OB=3, ∵经过P点的一条直线l将这八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ABP面积是8÷2+1=5, ∴BP•AB=5, ∴AB=2.5, ∴OA=3-2.5=0.5, 由此可知直线l经过(0,0.5),(4,3) 设直线方程为y=kx+b,则, 解得. ∴直线l解析式为. 故选A.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6.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处停止,设点E运动的路程为x,△BCE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x=7时,点E应运动到( ) A.点C处 B.点D处 C.点B处 D.点A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E在AB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增大; 当E在AD上运动时,BC一定,高为AB不变,此时面积不变; 当E在DC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减小. ∴当x=7时,点E应运动到高不再变化时,即点D处. 故选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7.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AB=2,BC=4,一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B﹣A﹣D﹣C在矩形的边上运动,运动到点C停止,点M为图1中某一定点,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BPM的面积为y,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点M的位置可能是图1中的( ) A.点C B.点O C.点E D.点F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2中可看出当x=6时,此时△BPM的面积为0,说明点M一定在BD上,从而由选项中可得解.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8.如图,菱形ABCD中,AB=2,∠B=120°,点M是AD的中点,点P由点A出发,沿A→B→C→D作匀速运动,到达点D停止,则△APM的面积y与点P经过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0≤x≤2,如图1,作PH⊥AD于H,AP=x,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60°,AM=2,则∠APH=30°,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在RtAH=x,PH=x,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y=AM•PH=x;当2<x≤4,如图2,作BE⊥AD于E,AP+BP=x,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60°,AM=2,AB=2,BC∥AD,则∠ABE=30°,在Rt△ABE中,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AE=1,PH=,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y=AM•BE=; 当4<x≤6,如图3,作PF⊥AD于F,AB+BC+PC=x,则PD=6﹣x,根据菱形的性质得∠ADC=120°,则∠DPF=30°,在Rt△DPF中,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DF=(6﹣x),PF=DF=(6﹣x),则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y=AM•PF=﹣x+3,最后根据三个解析式和对应的取值范围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当点P在AB上运动时,即0≤x≤2,如图1, 作PH⊥AD于H,AP=x, ∵菱形ABCD中,AB=2,∠B=120°,点M是AD的中点, ∴∠A=60°,AM=2, ∴∠APH=30°, 在Rt△APH中,AH=AP=x, PH=AH=x, ∴y=AM•PH=•2•x=x;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即2<x≤4,如图2, 作BE⊥AD于E,AP+BP=x, ∵四边形ABCD为菱形,∠B=120°, ∴∠A=60°,AM=2,AB=2,BC∥AD, ∴∠ABE=30°, 在Rt△ABE中,AE=AB=1, PH=AE=, ∴y=AM•BE=•2•=; 当点P在CD上运动时,即4<x≤6,如图3, 作PF⊥AD于F,AB+BC+PC=x,则PD=6﹣x, ∵菱形ABCD中,∠B=120°, ∴∠ADC=120°, ∴∠DPF=30°, 在Rt△DPF中,DF=DP=(6﹣x), PF=DF=(6﹣x), ∴y=AM•PF=•2•(6﹣x)=(6﹣x)=﹣x+3, ∴△APM的面积y与点P经过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三段:当0≤x≤2,图象为线段,满足解析式y=x;当2≤x≤4,图象为平行于x轴的线段,且到x轴的距离为;当4≤x≤6,图象为线段,且满足解析式y=﹣x+3. 故选A.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9.如图,矩形ABCD中,AB=1,AD=2,M是AD的中点,点P在矩形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运动,到达点D运动终止.设△APM的面积为y,点P经过的路程为x,那么能正确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类讨论:P在AB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在增大,P在BC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P在CD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在减小,可得答案.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cm,BC=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分别沿B→C,C→D运动,点F运动到点D时停止,点E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单位:s),△OEF的面积为S(单位:cm2),则S与t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表示出BE、CE、CF、DF,再由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求出点O到BC、CD的距离,然后分①0≤x≤2时,△OEF的面积为S=S△BCD﹣S△OBE﹣S△CEF﹣S△ODF列式整理得到S与t的关系式,②2<t≤4时,△OEF的面积为S=S△BCD﹣S△OBE﹣S△CEF列式整理得到S与t的关系式,从而得解. ∵在矩形ABCD中,AB=2cm, ∴CD=AB=2cm, ∵点E、点F的速度都是1cm/s, ∴BE=t、CE=4﹣t、CF=t、DF=2﹣t, ∵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 ∴点O到BC的距离是1,到CD的距离是2, ①0≤x≤2时, △OEF的面积为S=S△BCD﹣S△OBE﹣S△CEF﹣S△ODF =×4×2﹣t•1﹣(4﹣t)•t﹣(2﹣t)•2 =4﹣t﹣2t+t2﹣2+t=t2﹣t+2, ②2<t≤4时, △OEF的面积为S=S△BCD﹣S△OBE﹣S△CEF =×4×2﹣t•1﹣(4﹣t)•2 =4﹣t﹣4+t=t, 纵观各选项,只有A选项图形符合. 故选A.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11.已知一次函数y=kx+k﹣1和反比例函数y=,则这两个函数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不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当k<0时,﹣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选项C符合; 当k>0时,﹣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k﹣1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无符合选项. 故选C.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 12.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与AB、BC相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9,则k的值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E、M、D位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S△OCE=,S△OAD=, 过点M作MG⊥y轴于点G,作MN⊥x轴于点N,则S□ONMG=|k|, 又∵M为矩形ABCO对角线的交点,则S矩形ABCO=4S□ONMG=4|k|, 由于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则++9=4k,k=3. 故选C.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13.在同一直线坐标系中,若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没有公共点,则 A.k1+k2<0 B.k1+k2>0 C.k1k2<0 D.k1k2>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没有公共点, ∴k1与k2异号,即k1•k2<0. 故选C.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14.如图,△ABO的面积为3,且AO=AB,双曲线y=经过点A,则k的值为( ) A. B.3 C.6 D.9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过点A作AD⊥X轴于点D, ∵△ABO的面积为3,且AO=AB, ∴△ADO的面积为1.5,即 ∴OD·AD=3 设A(a,b),则有AD=b,OD=a,则ab=3 双曲线y=经过点A ∴k=ab=3 故选B 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15.如图,直线与x轴交于点B,双曲线交于点A,过点B作x轴的垂线,与双曲线交于点C,且AB=AC,则k的值为( ) A.2 B.3 C.4 D.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与x轴交于点B,所以:B(2,0), 由于AB=AC,BC垂直于x轴,则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 C(2,),A(4,), 将A点代入直线y=x﹣1得:k=4. 故选C.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16.如图,已知直线y1=x+m与y2=kx-1相交于点P(-1,1),关于x的不等式x+m>kx-1的解集是( ) A.x≥-1 B.x>-1 C.x≤-1 D.x<-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当x>﹣1时,y1>y2, 所以不等式x+m>kx﹣1的解集为x>﹣1. 故选B.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7.童童从家出发前往奥体中心观看某演出,先匀速步行至轻轨车站,等了一会儿,童童搭乘轻轨 至奥体中心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童童搭乘邻居刘叔叔的车顺利到家.其中x表示童童从家出发后所用时间,y表示童童离家的距离.下图能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大致图象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离家至轻轨站,y由0缓慢增加; ②在轻轨站等一会,y不变; ③搭乘轻轨去奥体中心,y快速增加; ④观看比赛,y不变; ⑤乘车回家,y快速减小. 结合选项可判断A选项的函数图象符合童童的行程. 故选A. 考点:函数的图象. 18.如图,过A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A.y=2x+3 B.y=x﹣3 C.y=2x﹣3 D.y=﹣x+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B点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横坐标为1,∴y=2×1=2,∴B(1,2),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过点A的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0,3),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1,2), ∴可得出方程组, 解得, 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 故选D. 考点: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19.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 ①b2>4ac; ②4a﹣2b+c<0; ③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3.5; ④若(﹣2,y1),(5,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 上述4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b2>4ac,故①正确; ②x=﹣2时,y=4a﹣2b+c,而题中条件不能判断此时y的正负,即4a﹣2b+c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也可能小于0,故②错误; ③如果设ax2+bx+c=0的两根为α、β(α<β),那么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x<α或x>β,故③错误; ④∵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1,∴x=﹣2与x=4时的函数值相等, ∵4<5,∴当抛物线开口向上时,在对称轴的右边,y随x的增大而增大, ∴y1<y2,故④正确. 故选B. 考点:1.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2.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 20.为使我市冬季“天更蓝、房更暖”、政府决定实施“煤改气”供暖改造工程,现甲、乙两工程队分别同时开挖两条600米长的管道,所挖管道长度y(米)与挖掘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①甲队每天挖100米; ②乙队开挖两天后,每天挖50米; ③当x=4时,甲、乙两队所挖管道长度相同; ④甲队比乙队提前2天完成任务. 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象,得 ①600÷6=100米/天,故①正确; ②(500-300)÷4=50米/天,故②正确; ③甲队4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00×4=400米, 乙队4天完成的工作量是:300+2×50=400米, ∵400=400, ∴当x=4时,甲、乙两队所挖管道长度相同,故③正确; ④由图象得甲队完成600米的时间是6天, 乙队完成600米的时间是:2+300÷50=8天, ∵8-6=2天, ∴甲队比乙队提前2天完成任务,故④正确; 故选D.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1.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假设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关系如图.则每分钟的进水量与出水量分别是(  ) A.5、2.5 B.20、10 C.5、3.75 D.5、1.2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t=4时,y=20, ∴每分钟的进水量==5(升); ∴4到12分钟,8分钟的进水量=8×5=40(升), 而容器内的水量只多了30升-20升=10升, ∴8分钟的出水量=40升-10升=30升, ∴每分钟的进水量==3.75(升). 故选C.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2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y=-x-2 B.y=-x-6 C.y=-x+10 D.y=-x-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出方程组, 解得:, 所以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0. 故选C. 考点:1.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2.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P是双曲线y=(x>0)上的一个动点,PB⊥y轴于点B,当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四边形OAPB的面积将会(  ) A.逐渐增大 B.不变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点P的坐标为(x,), ∵PB⊥y轴于点B,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 ∴四边形OAPB是个直角梯形, ∴四边形OAPB的面积=(PB+AO)×BO=(x+AO)×=+=+, ∵AO是定值, ∴四边形OAPB的面积是个减函数,即点P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四边形OAPB的面积逐渐减小. 故选C.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24.已知过点的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设,则s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的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 ∴.∴. ∵,∴. 由得,即. 由得,即. ∴s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考点:1.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2.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3.不等式的性质. 25.在直角坐标系中,一直线a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直线b经过点A(0,3),将直线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所得直线经过点B(,0),则直线a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A(0,3),B(,0),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 由题意,知直线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得到直线b, ∴直线b经过A(0,3),(,0). ∴易求直线b的解析式为. ∵将直线b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直线a, ∴直线a的解析式为,即. 故选C. 考点:1.一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和旋转变换;2.待定系数法的应用;3.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26.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随时间(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函数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然后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意义进行解答: ①在28分时到达,甲在40分时到达,所以乙比甲提前了12分钟到达;故①正确. ②根据甲到达目的地时的路程和时间知:甲的平均速度=10÷=15千米/时;故②正确. ④乙出发x分钟后追上甲,则有:,解得x=6,故④正确. ③由④知:乙第一次遇到甲时,所走的距离为:6×=6km,故③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三个:①②④. 故选B. 考点:函数的图象有分析. 27.已知点A的坐标为(2,0),点P在直线y=x上运动,当以点P为圆心,PA的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  ) A.(1,﹣1) B.(0,0) C.(1,1)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过点A作AP与直线y=x垂直,垂足为点P,此时PA最小,则以点P为圆心,PA的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最小.过点P作PM与x轴垂直,垂足为点M. 在直角△OAP中,∵∠OPA=90°,∠POA=45°, ∴∠OAP=45°, ∴PO=PA, ∵PM⊥x轴于点M, ∴OM=MA=OA=1, ∴PM=OM=1, ∴点P的坐标为(1,1). 故选C. 考点:1、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垂线段最短;3、等腰直角三角形;4、圆的认识 28.小兰画了一个函数的图象如图,那么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是( ) A.x=1   B.x=2    C.x=3    D.x=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就是函数y=中,纵坐标y=2时的横坐标x的值.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当y=2时,x=1. 故选A.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9.函数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0和a<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可知函数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为: 故选A. 考点:1.二次函数的图象;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0.如图,函数y=2x和y=ax+4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  ) A.x≥ B.x≤3 C.x≤ D.x≥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点A(m,3)代入y=2x得,2m=3, 解得,m=, ∴点A的坐标为(,3), ∴由图可知,不等式2x≥ax+4的解集为x≥. 故选A. 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31.如图,已知点A是直线y=x与反比例函数y=(k>0,x>0)的交点,B是y=图象上的另一点,BC∥x轴,交y轴于点C.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O→A→B→C(图中“→”所示路线)匀速运动,终点为C,过点P作PM⊥x轴,PN⊥y轴,垂足分别为M,N.设四边形OMPN的面积为S,P点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点P的运动速度为v, ①由于点A在直线y=x上,故点P在OA上时,四边形OMPN为正方形,四边形OMPN的面积S=(vt)2, ②点P在反比例函数图象AB时,由反比例函数系数几何意义,四边形OMPN的面积S=k; ③点P在BC段时,设点P到点C的总路程为a,则四边形OMPN的面积=OC•(a﹣vt)=﹣t+, 只有B选项图形符合. 故选B.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32.在一次测验中的解答的填空题如下: (1)当m取1时,一次函数y=(m﹣2)x+3,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等腰梯形ABCD,上底AD=2,下底BE=8,∠B=60°,则腰长AB=6; (3)菱形的边长为6cm,一组相邻角的比为l:2,则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和6cm; (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则这个多边形是五边形. 你认为正确的填空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1)当k<0,一次函数为减函数,即可得出; (2)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如图,构建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 (3)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解答出即可; (4)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找出等量关系,即可解答出. 解:(1)当m=1,一次函数y=﹣x+3是减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故本项错误; (2)如图,作AE⊥BC,DF⊥BC, ∴在等腰梯形ABCD中,BE=FC=3, 又∵∠B=60°, ∴AB=2BE=6; 故本项正确; (3)如图,由题意可得, 在菱形ABCD中,∠BAD=60°,∠ABC=120°, ∴∠ABO=60°,∠BAO=30°, ∴OB=AB=3cm,OA=3cm, ∴BD=6cm,AC=6cm; 故本项正确; (4)由(n﹣2)×180°+180°=360°×3, 解得,n=7; 故本项错误. 故选B. 33.已知点A(,)在抛物线上,则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3,7) B. (-1,7) C. (-4,10) D. (0,10)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点A(a﹣2b,2﹣4ab)在抛物线y=x2+4x+10上, ∴(a﹣2b)2+4×(a﹣2b)+10=2﹣4ab, a2﹣4ab+4b2+4a﹣8ab+10=2﹣4ab, (a+2)2+4(b﹣1)2=0, ∴a+2=0,b﹣1=0, 解得a=﹣2,b=1, ∴a﹣2b=﹣2﹣2×1=﹣4, 2﹣4ab=2﹣4×(﹣2)×1=10, ∴点A的坐标为(﹣4,10), ∵对称轴为直线x=﹣=﹣2, ∴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10). 故选D. 考点:二次函数 34.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2,5),C(6,1).若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与△ABC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2≤≤ B.6≤≤10 C.2≤≤6 D.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把A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k的最小值;当反比例函数和直线BC相交时,求出b2﹣4ac的值,得出k的最大值. 把点A(1,2)代入得:k=2; C的坐标是(6,1),B的坐标是(2,5), 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b, 则, 解得:, 则函数的解析式是: y=﹣x+7, 根据题意,得:=﹣x+7,即x2﹣7x+k=0, △=49﹣4k≥0, 解得:k≤. 则k的范围是:2≤k≤. 故选A.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3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1)、B(x2,y2),若y1>y2,则x1-x2的值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图象在二、四象限, ∴当点A(x1,y1)、B(x2,y2)都在第二象限时,由y1>y2,则x1-x2>0; 当点A(x1,y1)、B(x2,y2)都在第四象限时,由y1>y2,则x1-x2>0; 当点A(x1,y1)在第二象限、B(x2,y2)在第四象限时,即y1>0>y2,则x1-x2>0; 故选A.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 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36.已知点A在双曲线上,点B在直线上,且A,B两点关于轴对称,设点A的坐标为(,),则+的值是( ) (A)-10 (B)-8 (C)6 (D)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点关于y轴对称,A(,) ∴B(-m,n), 将点A代入y中,得mn=2, 将B代入中,得n+m=-4, ∴ =-10 故选A 考点:1、反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3、点的对称性 37.“黄金1号”玉米种子的价格为5元/千克,如果一次购买2千克以上的种子,超过2千克部分的种子的价格打6折,设购买种子数量为千克,付款金额为元,则与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y=5x;当x>2时,y=10+5×0.6(x-2)=3x+4故选B 考点:1、函数图像;2、分段函数 38.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b2<0;②4a+c<2b;③3b+2c<0;④m(am+b)+b<a(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抛物线和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0, ∴4ac﹣b2<0,∴①正确; ∵对称轴是直线x﹣1,和x轴的一个交点在点(0,0)和点(1,0)之间, ∴抛物线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3,0)和(﹣2,0)之间, ∴把(﹣2,0)代入抛物线得:y=4a﹣2b+c>0, ∴4a+c>2b,∴②错误; ∵把(1,0)代入抛物线得:y=a+b+c<0, ∴2a+2b+2c<0, ∵b=2a, ∴3b,2c<0,∴③正确;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y=a﹣b+c的值最大, 即把(m,0)(m≠0)代入得:y=am2+bm+c<a﹣b+c, ∴am2+bm+b<a, 即m(am+b)+b<a,∴④正确; 即正确的有3个, 故选B.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39.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则二次函数y=2kx2﹣4x+k2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函数y=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k<0, 由图知当x=﹣1时,y=﹣k>1,∴k<﹣1, ∴抛物线y=2kx2﹣4x+k2开口向下, 对称为x=﹣,﹣1<<0, ∴对称轴在﹣1与0之间, 故选:D. 考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二次函数的图象  40.二次函数(b>0)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先根据各选项中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确定a的范围,再根据a的范围对抛物线的大致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当反比例函数经过第二、四象限时, a<0,∴抛物线(b>0)中a<0,b>0, ∴抛物线开口向下. 所以A选项错误. ∵当反比例函数经过第一、三象限时, a>0,∴抛物线(b>0)中a>0,b>0, ∴抛物线开口向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所以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1.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2.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41.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且过点A(3,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2>4ac B.ac>0 C.a﹣b+c>0 D.4a+2b+c<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0,即b2>4ac,所以A选项正确; ∵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c>0, ∴ac<0,所以B选项错误; ∵抛物线过点A(3,0),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1,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 ∴a﹣b+c=0,所以C选项错误; ∵当x=2时,y>0, ∴4a+2b+c>0,所以D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