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86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7No.2,2023SCIENCEECONOMYSOCIETYVol.41,Total No.1732023年第2 期第41卷总第17 3期科學.经濟社會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朱锐摘要:将日常时间概念视为错误是一回事(现代科学或多或少地迫使我们去这样做),而将“错误”视为值得研究的科学现象又是另一回事。毕竟,生命的时间错误有一种内在必然性,它似乎不可避免。尽管科学不断向我们揭示正确的时间观,我们仍然会按照这个错误去生活。换句话说,生活中的时间图像,肯定包含一些非常真实的东西。结合概念分析和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重新审视生命与科学的时间图像之间的冲突,本文提出所谓的生命时间(所谓“显图

2、像”)既是世界的图像,也是生命本身的图像。因此,生命的时间图像由两部分组成:反映世界事件的顺序和持续时间的事件时间,以及反映生命结构及其自我形象的生命时间。前者类似于物理时间,而后者属于生命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说,生命时间虽然大体上是人类意识的错觉,但却不能被视为纯粹错误,因为它反映了生命的真实本质。正如文章所揭示的那样,人类意识在正确的认知前提下有把生活中的空间关系进行时间化的倾向。关键词:时间之箭;时间A-理论;时间B-理论;现在主义;日历时间;事件时间;心理时间旅行;时间双系统理论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6-2 8 15(2 0 2 3)0 2-0 0 37-

3、2 5D0I:10.19946/j.issn.1006-2815.2023.02.003相对于生命,时间远比空间重要。而物理学的情形相反。从现象上看,如果生命是一种穿越,时间则是生命的从生到死。时间穿越有单向一次性,空间却可以多次穿越。穿越的方式也不同。空间穿越是穿越空间(travel through space),从一点到另一点,空间本身相对静止,而时间则不断流动。严格说来,时间穿越不可能,而只有在时间中穿越(travel收稿日期:2 0 2 2-0 8-18作者简介:朱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神经哲学、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柏拉图、比较哲学

4、等研究。E-mail:382023年第2 期科學经濟社會in time)。或者说,时间就是穿越。时间穿越是时间的穿越。这正如盖尔顿所强调的,“时间的穿越(the transience oftime)是生命体验中本质性的、明显不可还原的特征。这种差别也表现在生命情感上。空间的意义一般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时间却渗透着生命的每一细胞,每一情感都有其时间意义。而且,时间也可以直接激发情感,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是很典型的巴山夜雨式的时间感受既然如此,为什么物理学一直无法说明时间的意义?物理规律之时间对称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尽管今天可以用原子频率来测量时间,但时间本身的意义却一直缺少合理的物理学解释。

5、当然不仅仅是物理学,在人类理性思维中,时间的尴尬情形由来已久。柏拉图认为要认识宇宙,我们只需凭借五个完美的几何结构,即所谓“柏拉图固体”(Platonic Solids)。时间对柏拉图并不重要,除其记忆说预设一定时间概念以外,它基本上是用以“说故事”(mytholo-gein)的道具。奥古斯丁觉得时间难以理解,他说,“什么是时间?如果没有人问,我倒知道;一旦别人问,我就不知道了。”近现代科学的态度接近柏拉图(牛顿是个例外)。伽利略说:“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倘若不懂几何学就会迷失方向”,他没有提时间,广义相对论干脆把时间纳入空间,使之成为闵可夫斯基第四维空间,物理学家罗微利认为时间是可以忽略不计

6、的变量,而巴博更认为时间不存在。正是由于科学和生命在时间概念上的矛盾,目前存在的各种时间观点可以被分成两大类:即物理学时间观和生命时间观。哲学上所说的A-时间理论和B-时间理论差不多也和它们对应,A-理论对应于生命时间,B-理论对应于物理学时间。当代物理学的标准模型(thestandard model)认为生命时间,即所谓时间之箭(the arrow oftime)基本上是幻象。时间的流动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分,其方向之不可逆等,都不是真实的现象。如何对待这种绝然相反的理论和经验,特别是如何解释生命时间的起源和基础成了一个相对急迫的理论问题,用塞拉斯的话讲,这涉及关于世界的“科学图像”(t

7、he scientific image)和“在世之人的昭显图像”(the manifest image of man-in-the-world)的冲突。在他看来,说明和处理这种冲突构成现代哲学的基本任务。凯伦德认为,问题不单是物理学图像对生命图像Antony Galton,“Time Flies But Space Does Not:Limits to the Spatialisation of Time,Journal of Pragmatics,201l,Vol.43,No.3,pp.695-703.Arthur Norman Prior,Papers on Time and Tense,

8、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Arthur Norman Prior,“Thank Goodness Thats Over,Philosophy,1959,No.34,pp.12-17.如理想国中的TheMythof Er,10.614-621.转引 自 John Campbel,“Ordinary Thinking About Time,in Friedrich Stadler,Michael Stlzner(eds.),Time and His-tory: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Wittgenst

9、ein Symposium,Berlin:De Gruyter,2005,p.205.Carlo Rovelli,The Order of Time,New York:Riverhead Books,2018.Julian Barbour,The Janus Point,The Vintage Digital,2019.Dean W.Zimmerman,“The A-theory of Time,the B-theory of Time,and“Taking Tense Seriously,Dialectica,2005,Vol.59,No.4,pp.401-457.Wilfrid S.Sel

10、lars,“Philosophy and the Scientific Image of Man,in Robert Colodny(ed.),Frontiers of Science and8Philosophy,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62,pp.35-78.39朱锐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的否定,而更是因为作为生命图像的常识时间在生命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时间对生命至关重要,因此不能简单地因为科学图像而否定生命图像,相反必须要在两种时间观之间“找到某种妥协”我们这里探索生命和物理的时间矛盾。如果时间缺少真正的物理意义或者甚至不

11、存在,为什么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时间体验?作为可有可无物理变量,时间为何对生命如此重要?前面提到的奥古斯丁的时间迷茫实际上也是生命的迷范。时间之谜表达着生命之谜。本文认为生命的时间问题实际上和生命的意识问题是分不开的。生命图像的诸多特征和矛盾都需要从意识本身的角度去理解和说明。围绕时间幻象的起源和基础,本文的一个中心假设是:在一定情形下,人的意识有把空间关系时间化的倾向,或者说,时间是意识对空间关系在特定情形下的解释。生命时间本身并不具有系统一致性。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概念。怎样计算时间更是一种人为的决定。但一般说来,生命时间至少应该有三个重要特征,分别代表时间的现在主义、连续流动和非对称性。(

12、一)时间的现在主义作为概念,现在主义(presentism)实际上是一个哲学命题,本身不是常识观念。它是所谓A-时间理论中比较极端的命题。简单说来,A-理论认为时间有三种内在性质(intrinsicproperties),即过去、现在和将来(p a s t n e s s,p r e s e n t n e s s a n d f u t u r i t y)。而现在主义否认过去和将来的存在,它只承认现在存在。除了现在主义,A-理论还包括移动聚光灯理论(the moving spotlight theory)和堆积木理论(the growing block theory)。我们借用A-理论来阐

13、述生命时间,这不表明后者有明确的现在主义概念。至于这个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生命图像,这只能靠直觉来判别。一般说来,人假设有一种基本时间,即现在或者当下(now),而现在或当下又有普遍同一性。这包含三个命题:1)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是已有的现在,将来是将有的现在。在语言学上这叫作时态(tense)。2)现在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性(simultaneity)。它和时辰无关,生活在不同地方或者不同星球的人(牛郎和织女)可以超越时辰的区分而共享“当下 的时刻。3)现在具有本体论优先地位。也就是说存在(existence)和现在(now)有概念上的联系,凡存在都存在于现在,过去不存在而将

14、来是可能存在。所以存在又叫在场(pres-ence)。在场是在现在或者现在在(presentin the present)。现在主义的几个命题包含着张力甚至矛盾。同时性问题我们留在后面讨论,这里先讨论Craig Callender,What Makes Time Special?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p.26.A r t h u r No r ma n Pr i o r,“T h a n k G o o d n e s s T h a t s O v e r ,Ph i l o s o p h y,19 59,No.34,p p.12-17.4

15、02023年第2 期科學经濟社會现在的本体论优先。如果存在只存在于现在而现在又在不断消失,那么任何存在也可以说不存在。没有什么东西似乎真正存在。佛教和各种虚无主义命题往往靠类似的逻辑来证明自已,然而它们本身并不是人类常识的一部分。从人类常识的角度看,只有现在存在。而现在又在消失。值得深思的是,人类思维更愿意否定存在而不是现在。尽管佛教和虚无主义不是常识,它们否定存在的命题却也不难以理解,不是不可思议的命题和结论。相反,尽管日常体验充满着对现在瞬间消失的感知,却没有什么理论愿意否定现在的意义和现在的本体论优先。然而从逻辑上讲,并不存在任何明显的理由优先对待现在并贬低过去或将来。前面提到的堆积木理

16、论(A-理论的一种)就承认过去的存在。在它看来,时间像堆积木一样,存在之总体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高和扩大,在将来“积木”的叠加之前,过去和现在的“积木存在”是不可否认的。相比较而言,A-理论中的移动聚光灯理论承认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而现在只是当下聚光灯扫射到的时间。这些理论熟对熟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它们的竞争对立反映现在主义本身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支撑。相反,如前面所说,相对于堆积木理论和移动聚光灯理论,现在主义命题是看起来比较极端。而正是这种缺乏明显理由的极端立场,却代表着生命的时间立场总之,如果现在主义只不过是多种可能解释的一种,生命之普遍而强烈的现在主义体验就需要解释。在现

17、在和存在之间,生命更愿意否认存在而不愿意否认转瞬即逝的现在一一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关键是,尽管现在的感觉强烈,现在本身却没有任何经验证据。现在性不是可以经验得到的物体性质。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一个对象看起来有现在性梅乐曾这样来说明这个道理:透过望远镜观察星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看不到过去和现在。“时态”没法看到。一颗闪耀的星星也许很久以前已经死于超新星,但看不出它和周围任何物体在时态上有什么两样。浩瀚星空,没有一颗星星看起来肯定有或者肯定没有现在性。同样道理,假设我们能够时间旅行,我们应该无法知道自已在时间旅行。时间旅行之自我认知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见所闻,没有什么东西能说明我们在时间旅行。也就是说,

18、从经验角度看,没有证据能肯定或者否定所见所闻的现在性?哲学上常见的第二性质概念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不能说现在性(presentness)是类似颜色一样的第二性质,因为颜色的变换我们可以看到,而时态的变换却永远看不到。看不见的不等于过去,看见的不等于现在,一个东西从看得见变成看不见也不等于它的时态或者存在模式变了。所有这样因素加起来,不免让人怀疑所谓现在性也许只是一种概念误导。也许问题并不是时间或者对象性质,而只是意识活动本身。也就是说,现在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意识的自我反思。纯粹的对象意识无所谓现在、过去和将来,但意识的意识却能给人一种现在和当下的感觉。如果把对象意识放在意识的意识框架之下,对

19、象似乎就有了时间的维度。也就是D.Hugh Mellor,Real Tim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p.26.朱锐:如何解决生命时间和物理时间的论,社会科学报2 0 2 0 年1月9 日。Bradord Skow,xperience and thePassage ofTme,Philophical Perspectives,211Vol.25,No.,pp.369-3.41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朱锐说,所谓当下实质上是一种空间关系,它标志对象和意识处在同一个参照系之中。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作为感受的现在,实质上也只是指意识和对象的

20、空间共享这个解释,至少可以说明前面所说的现在的不可否定性。对生命而言,现在之所以不可否定,并不是因为现在的本体论优先。现在的不可否定性也许只代表意识本身的不可否定性。意识不能否定自己,自我否定是意识不可能有的功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否定本身就是意识活动。当意识否定自已的时候,它实际上就是在肯定自己。意识不能靠意识活动来否定意识活动。同样的道理,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可以怀疑一切,却不能怀疑怀疑。因为怀疑是思,是意识活动,所以我思故我在。存在和思想笛卡尔式的联系似乎正是前面所说的存在和现在的联系。存在因为梦之可能而被否定,但梦不能否定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梦是意识活动。而梦的自我否定,就是意识的意识

21、。它在体验上就是当下。所以当下也不可否定。这是否就意味着现在也是意识的意识?总之,现在也许不是时间概念或者物质的时间特性,而是思和意识活动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也可以被看成是“现在故存在”。它是生命意识自我认知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这个猜想并不新颖。前面说过,很多物理学家强调时间是人类意识的幻象,只是没说明幻象的特性。这里的论点是,至少从生命图像的现在主义逻辑来看,所谓现在或者当下,有可能只不过是意识本身对对象和自我的双重肯定。普洛斯耳提出所谓“主体自反时态”之说(the subject-reflexiveviewof tense):一个“t是过去”句子,其命题形式不是

22、“过去(t)”(p a s t(t)),而是“过去(t,St)(p a s t(t,St))。也就是说,时间秩序像空间秩序一样。当一个人说左和右,他不是说物体本身有左右,而是说物体的位置相对于他自已的位置,有左和右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说某某是过去,他不是说某某本身是过去,而说是某某相对于自已的当下,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这种“主体自反”,实质上也是把时间关系看成是对象意识和意识的自身意识的关系为了避免混淆,我们需要把生命的现在主义同“动物只活在现在”这个认知命题严格区分开来,后者认为动物由于没有人类的时间意识所以只能活在当下。一个比较典型的说法来自尼采:看看牛群,它们吃草时从你身边

23、走过:它们不知道昨天或今天是什么,他们跳跃,吃,休息,消化,再跳跃,从早到晚日复一日都被锁在当下以及当下的快乐或不悦,因此既不忧郁也不厌倦。这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情境;虽然他自认为比动物高级,因为他是人类,但很难不美慕它们的幸福。显而易见,认知理论上所说的动物现在性(动物只生活在当下)和人的现在主义图像有着很大差别。动物心理的现在性,其前提是动物没有人的时间意识,所以它们只能活在“当下”Simon Prosser,Temporal Metaphysics in Z-Land,Synthese,2006,Vol.149,pp.77-96.Fr i e d r i c h Ni e t z s c h

24、 e,U n t i me l y M e d i t a t i o n s,Ca mb r i d g e:Ca mb r i d g e U n i v e r s i t y Pr e s s,19 8 3,p.6 0.422023年第2 期科學经濟社會这里的“当下”,实际上只是指对象意识。动物只活在纯粹的对象意识之中(包括对自己身体的意识)。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如果动物有人一样的意识,那就没有理由认为动物没有现在主义的时间图像。另一方面,人的现在主义心理恰恰是人时间意识的结果。如果本文的假设成立,人的意识和人的时间图像实际上是一回事。时间不是客观对象性质,而是意识的活动形式。从这个方

25、面看,生命的现在主义只不过是意识不可能自我否定的现象表现而已时间是意识活动的形式,这个命题还存在一些至少是间接的经验证据。认知语言学早就发现人类文明有两种并列的时间秩序模型:一种假设我在动而世界是静止的(移动观察者模型,themovingobservermodel)。按照这个模型,未来在前面(“前途”)过去在后面(“往事不堪回首”);第二种模型假设世界在动而我静止(移动对象模型,the movingobjectmodel)。于是星期一在星期二之前(星期一先朝我们走来)。过去是“之前”,未来是“以后”;另外中国文化还采用 自由落体模型(thefallingobjectmodel)。在地球上由于自

26、由物体都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地运动,因此时间的先后可以用上下来表示,于是我们有“上个月”和“下个月”的分别。这些语言习惯,本身并不能说明时间的意识活动,但至少可以被用来佐证时间秩序不是客观的,而代表的是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关系(二)时间的连续流动性人类生命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所谓的“逝者如斯”。时间像河流一样在不断地流动和消逝。实际上,流动包含两个意思:1)时间是独立于事件变化的绝对变化。每一时刻都是正在消失的此刻被新出现的时刻所取代,中间没有间断;2)时间不可逆。现在在成为过去而过去不会成为现在。流动命题和现在主义的关系密切,但也不能相互混淆。有人曾这样来解释流动命题:流动来自于两个印象,一方

27、面人们觉得世界只有一个现在,另一方面人们觉得作为现在的时间在不断变化。流动是这两个印象的结合。这种解释把流动等同于同时性加现在性之变:世界只有一个现在这是当下同时性;作为现在的时间在不断变化这是现在性之变。现在性之变,实际上是A-理论三个立场的焦点:如果你认为只有现在存在、而过去将来不存在,那就是现在主义;如果你认为现在在不断累加,那就是堆积木理论;如果你认为现在是“浏览次序”之先后变动,那就是移动聚光灯理论。严格说来,堆积木是叠加运动,应该不能直接说明流动。移动聚光灯能说明主观流动,但它认为过去存在,因此不能排斥时间可逆的主观感受。这不符合生命图像中的流动不可逆命题三个理论之中,现在主义似乎

28、最有希望能说明不可逆流动。然而严格说来,现在主义本身并不包含现在性之变,它只肯定现在存在以及过去将来之不存在,而没有说明时间段之间特别是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相反,生命印象中的时间流动却可以被解释成是关于现在和过去的关系命题(将来的关系可以以此类推)。流动意味着现在在不断消失,在成为过去。至于过 A n t o n y G a l t o n,“T i me Fl i e s Bu t Sp a c e D o e s No t:Li mi t s t o t h e Sp a t i a l i s a t i o n o f T i me ,p p.6 9 5-7 0 3.朱锐:如何解决生命时

29、间和物理时间的论,社会科学报2 0 2 0 年1月9 日。Lisa Leininger,“Presentism and the Myth of Ppassage,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2015,Vol.93,No.4,Pp.724-739.43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朱锐去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解释:它或者是现在的消失或者是消失的现在。如果是前者,就无所谓过去,因为它只是现在消失的方式;而后者作为消失的现在也许还能保持某种影子式的存在。总之,现在主义本身并不能说明流动,它只是和流动命题一致,之间不存在冲突。流动命题不是现在主义的副命题,它包含现在主义之外

30、的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命题。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还涉及到历史循环问题。历史循环是很常见的文化观念,它似乎和时间之不可逆相抵触。然而从概念上讲,不可逆流动不等于历史不能循环,不可逆命题所否定的只是过去和现在的绝对同一性。从时间概念上讲,完全相同的事件只要发生的时间不同就可以是不同事件,因此去年的今日不等于今日。而循环重复的不是时间性个体存在而只是无时间性的类或者规律。历史循环论肯定现在和过去属于同一类事件或者规律,而不是说现在等于过去。的确,诗人常说草木复生。那是因为草木在他看来只是类存在而不是真正的个体或者时间存在。提到流动时间,人们常常想到牛顿,似乎牛顿时间就是生命时间。牛顿时间的确是绝对独立的流动

31、,但牛顿规律并不区分过去和未来,因此牛顿时间是可逆的。这说明至少在逻辑上,流动本身不蕴含不可逆。如果是这样,生命图像中的流动不可逆命题似乎应该被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命题。毕竟河水可以倒流,如果时间类似河流那同样也可以倒流。尽管如此,生命时间之流动不可逆却似乎是不可分割的命题。也许我们应该严格区分生命时间和牛顿时间,把可逆流动看成是牛顿时间的特有属性。当然这里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即对称和可逆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牛顿时间之所以可逆是因为牛顿规律(即数学公式)在时间上有对称关系,同一事件可以倒过来发生而不违反任何牛顿规律。这种次序中立是通常所说的规律的时间对称。至于对称(symmetry)是否就等于可

32、逆(reversibility),一般说来,物理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这也许只代表他们当中流行的柏拉图主义。绝大部分物理学家认为数学就是现实,甚至认为现实是用来描绘数学的,在他们看来,数学公式的时间对称就代表现实可逆。杯子倒下然后洒水在地上,与水在地上收集然后注满立起来的杯子,两个相反的过程遵守同样的物理学规律。所以在物理学家看来,宇宙历史无所谓顺反。尽管如此,除非物理学规律是完全规律(它描绘世界所有的事件和关系),对称和可逆的同一性还似乎有待进一步分析。也就是说,是不是因为物理规律的分辨率不够精确从而导致对称和可逆的同一性?这至少是一种逻辑可能。在所有时间感受中,盖尔顿强调流逝(流动和消

33、失是最根本的时间特征。如前所引,在他看来“时间的穿越是生命体验中本质性的、明显不可还原的特征。我们只能从字面上来接受它的含义;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用来描述或解释它,而不事先假定时间的穿越.”在他看来,时间图像的其他特征也许可以被还原为空间的特征,然而时间流逝却是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不可分割的特征”(the fundamental and inalienable feature of our experience)单从现象上看,盖尔顿断言不容置疑。毕竟,时间感莫过于生死。而后者本质上就是时间流动。不管物理学家怎么强调时间对称并同时限制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生命过程的方 A n t o n y G

34、 a l t o n,“T i me Fl i e s b u t Sp a c e D o e s No t:Li mi t s t o t h e Sp a t i a l i s a t i o n o f T i me ,p p.6 9 5-7 0 3.442023年第2 期科學经濟社會向性和不可逆性却是不可否认的生命感受和事实。在这方面,流逝不像现在性。后者也许不是事物特性而可以被还原为意识活动。然而,时间不可逆却和意识的自由自在时间旅行(mental time travel)形成鲜明对比。人死不能复生,青春不在,往事不可追等等,似乎处处显示流动不可逆的客观性。即使如此,纯粹概念的还

35、原并非不可能。这种还原实际上很重要,因为它也许能揭示生命图像的起源和基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不可逆经验的可能前提。除了事实不可逆以外,本身可逆的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造成不可逆印象。比如自由落体似乎是不可逆的自上而下的运动。没有任何东西能自已自下而上的运动,现在我们知道那只是万有引力的结果而不是真正不可逆的过程,出了地球的引力场,运动就没有必然的方向性,自“下”而“上”的运动完全可能。因此时间之不可逆是否也是“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印象而不是时间本身之不可逆?前面说过,不可逆实际上是关于同一性的命题-它否定过去和未来的绝对同一。换句话讲,时间之不可逆是一种差异判断,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着绝对差异,即使是

36、完全相同的东西,一旦时间位置不同,就变成了不同的个体然而,为什么空间就不能造成所谓的绝对差异?对生命而言,为什么空间位置的差别不能导致两个物体绝然不同的印象?然而我们可以想象一种情形。在那种情形下空间也可以造成所谓的绝对差异。我们都知道柏拉图的洞穴人被绑在椅子上,头也被固定住,不能回头或者做任何身体运动。我们假设他们没有任何深度视觉,或者其深度视觉因缺少身体运动已经完全退化,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扁平的二维空间。他们只知道上下和左右(x和轴),而不知道前后(z 轴),他们不知道自已处在z轴的中心而所看到的是“前面世界”,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还有什么“后面世界”现在假设他们的椅子沿着z轴朝绝对静止而无

37、穷尽的洞穴做单向运动。这个z轴运动并不能使他们认识到z轴的存在。对他们而言,z轴像鱼的水,在水中游动的鱼并不知道水的存在。于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看到世界在不断消失。他们不知道原来前面的东西现在在他们的后面。相反,他们有理由把“后面”解释为过去,而本是前后的关系变成了不可逆的“时间关系。再假设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被分别放在不同的x轴但相同的z轴位置。也就是说,放在洞穴左右。除了洞穴莱布尼兹,绝大数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东西。再假设它们被放在不同的轴位置。在这个时候,即使洞穴人能凭记忆完全确认它们是相同的,然而在他们的感觉中,它们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时间感觉,是绝对差异。然而在这

38、里,这种绝对差异却是由空间造成的差异前面提到时间不可逆可能是像自由落体之上下不可逆,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上面的思想实验揭示,能造成不可逆印象的“因素”也许只是简单的维度删减。当我们把z轴从生命认知中删去,本来是空间的关系就可以变成不可逆的时间关系。这就好像一个球穿过一个平面,对于一个生活在二维平面的“人”,他看到的不是球的空间运动,而是一个点先变成越来越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朱锐大的圆然后逐渐缩小以致消失。对二维认知而言,第三维空间的运动不是空间运动而是从出现到消失的时间穿越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能增加一个相应的维度认知,即给洞穴人松绑,就能让这个不可逆印象消失。让本来是不可逆和绝对的时间关

39、系变成可逆和相对的空间关系于是下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给我们自已松绑从而让时间消失?这个问题取决于绑我们的绳子。然而,答案几乎是现成的,现代科学特别是神经科学的研究显示,这根绳子就是人的意识。总之,我们又绕回到我们的中心假设,即时间就是意识对空间的解释。也许,时间之不可逆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或者体验不到真实存在的第四维度(相当于前面的第三维度,即z维度),尽管我们实际生活在这一维度中,我们却只能看到一个“扁平”的现在世界。而生命像是像被绑在椅子上,做时间维度的单向运动。这个椅子也许就是我们的身体。总之这个思想实验说明,尽管时间本身也许是可逆的,然而由于我们被意识的绳子绑在自已的身体上而身体在时间维度

40、中做单向运动,因此时间在我们看来是不可逆的(三)过去和未来的非对称性从现在的角度看,将来是开放的而过去已经被封闭,将来还有希望被改变而过去是铁的事实。过去和将来相反的模态地位是充满意义和哲理的生命符号。从自由和决策的角度看,将来是可能而过去不可能。然而这种未来和过去的非对称性又不是绝对的。卢克莱修说人死后的时间和死前的时间有对称性。从这个层面上看,死后的未来和生命的过去同样都是封闭体,所以未来和过去的非对称只是相对于个体生命而言的。当然这是哲学而不是常识,但至少揭示时间的非对称性更多的是生命体的体验而不是客观属性。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应该区分三种不同的不对称概念:存在不对称、秩序不对称和因果不对

41、称。存在不对称就是现在主义一一只有现在存在。秩序不对称就是流动不可逆,代表先后不能颠倒。这种不对称如休谟所强调的,也是因果不对称的基础。秩序和因果观念是密切相关的。秩序不对称导致因果不对称的假设而这里所说的过去和未来的非对称,是第四种不对称。它是前三种不对称结合起来所造成的印象。但它不是前面三种不对称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独立的命题。因果不对称意味着原因能影响结果但结果不能影响原因,但这本身不等于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因为原因和结果都可以在现在。决定论认为未来已经被过去的因果铁链所锁定,所以未来也是封闭的。这也说明因果不对称可以被用来否定第四种不对称。第四种不对称强调过去是铁的事实,不能被改变。这

42、显然又与现在主义过去不存在的命题抵触,不存在的东西无所谓铁的事实。也许我们应该说,过去之所以不能被改变不是因为它是铁的事实而是因为它不是事实,它不存在,你不能改变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倘若如此,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因为如果不存在的不能被改变,那么将来也不能被改变。将来现在也不存在。朱锐:如何解决生命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悸论,社会科学报2 0 2 0 年1月9 日46也时间,不存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同时性2023年第2 期科學经濟社會实际上这些矛盾都可以避免,关键是要把第四种不对称看成是独立命题。从生命的角度看,之所以有第四种非对称,不单单是由于过去和未来的存在地位或者其他考虑,而是因为未来的原因在现在,我们

43、可以通过改变其原因去改变未来。相反,过去不仅自己不存在而且它的原因也不存在。所以不能改变过去。总之,因果和先后,先后和时间位置(过去,现在,将来),时间位置和存在地位,它们之间不是同一类的关系。因果可以有同样的存在地位(都存在或者都不存在),但不等于之间没有先后。先后本身也不等于不同的时间位置,先后是量的关系(metricorder),犹如数字之大小。而时间位置是一种绝对性质,先者未必先成过去,后者未必后于先者而去总的说来,在生命的时间图像中,未来和过去的非对称也许是最明显的意识特征。它所表达的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时间特征,而只是自由意志的一种感觉。所谓未来开放性也许不是时间本身一个阶段的开放性,

44、它只是说我相信我可以影响还没有发生的事,某某东西还在我的能力所能影响和控制的范围之下。也就是说,这实质上还是一种空间关系,一种比较抽象的空间关系,一在继续讨论生命时间之前,我们先对照一下物理学时间观。时间理论在当代物理学上可以分两种。一种相对保留时间概念,代表是所谓“因果集合论”(causal set theory)。另一种干脆废除时间,把世界设为静止。按照因果集合论,时间有颗粒性(granular)而没有连续流动性。在概念上,颗粒时间观更接亚里士多德和莱布尼茨的说法一一时间只是变化的单位,是事件的当地属性而不是牛顿式独立于事件的河流。在因果集合论看来,量子世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当地时间,随机分

45、布在不同区域。但区域之间并没有普遍的时间秩序除了因果集合论,另外一个代表是物理学的惠勒-德威特方程(theWheeler-DeWitt equa-tion),它对广义相对论进行正则量子化,而所得的宇宙波函数把时间设为零。它包含宇宙演化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惠勒-德威特方程干脆把时间废除了。下面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主要从因果集合论的角度来介绍物理时间观一)没有生命时间所说的“现在”:物理时间只是当物理学最多只承认超微观意义上的当地(local)时间,而否认参照系之间的普遍或者全局(global)时间。普遍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所说的当下。也就是说,宏观或者微观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同时性概念,在物理学看来最

46、多只是一种大概说法(approximation)。在严格意义上不仅两个人面对面不能共享同一时间,连同一个人的脑袋和脚也无法有同时性。引力时空弯曲造成地球高处的时间比低处的时间快,山上的时间比山下的时间快,同样的道理,脑袋的年龄要比脚的年龄大。朱锐:如何解决生命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悖论,社会科学报2 0 2 0 年1月9 日 Ca r l o Ro v e l l i,T h e O r d e r o f T i m e,Ne w Y o r k:Ri v e r h e a d Bo o k s,2 0 18.4不存在全局时间2用来说明物理时间的地方性和部分性。这也是为什么物理时间论可以被称作“

47、因果集合论”:在道可尔看来,正由于因果关系本身不代表时间位置,所以其所代表的先后秩序可以被提下就会造就不可逆时间图像。本来可逆的相对空间关系显得不可逆和绝对。意识把四维空间删减成三维,那个被删减但依然存在的空间维度,在生命做“单向旅行”的前有物理意义。言下之意,我们的身体也是四维的。她的论点似乎接近我们前面的假设:如果三维空间一三维实体不具也就是说在道可尔看来,真正的空间是四维的,不存在什么朱锐生命图像中的时间和意识物理学对同时性的否定也等于否定了现在性,因为生命时间的“现在”(now本质上是同时性的衍生概念。它代表一种普遍时间。按照生命的时间图像,不同地方尽管有不同的当地时间,但这并不妨碍它

48、们能共享一个“当下”(now)。在物理学看来,日常语境允许我们忽略光运行所需的时间,因此谈同时性不会导致明显的矛盾。但一旦超出了日常语境,比如相对于一个已经不存在但仍然能目击到的星星,同时性叙述就会导致明显的矛盾和逻辑混乱。在物理学看来,同时性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同时性概念本身没有意义。物理世界无所谓普遍的现在。道可尔是当今有名的因果集合论学者。她明确否定普遍时间(globaltime)的物理意义。时空是一种连续、平滑、四维的材料;根据爱因斯坦方程所规定的动力学规律它会弯曲、扭曲和波动。即使没有物质存在,“空荡荡的”时空本身也可以以引力波的形式携带能量它本质上是四维的。它不能被理解为一个三维实

49、体即所谓“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不断展开的普遍时间。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没有这样的全球物理时间。所谓在一个时刻存在空间三维几何,而在下一时刻空间已演变为另一个三维几何一一这种说法在广义相对论中是错误的。没有像三维空间这样具有物理意义的实体,而把时空切割成空间在时间中演变,也没有物理意义。因果结构是时空点上的一个部分顺序。给定两个时空点,称它们为A和B,它们将是有序的或无序的。如果有序,我们可以不失一般性地肯定一个,A,先于.另一个,B。这个排序是传递的:如果A在B之前,B在C之前,则A在C之前。这个秩序是部分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相对于成对的时空点,我们无法在任何物理意义上

50、断言,其中的一对先于另一对。它们之间只是无序的。这种秩序之缺乏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同时的,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发生在相同的“时间”。这需要一个全局时间以使它们同时进行。重复一遍:广义相对论中总之,物理时间是当地时间,时间秩序是部分秩序。道可尔说明,时空点的这种部分排序之所以被称为时空的因果结构,是因为“它与物理效应传播的可能性一致”。“当且仅当A在因果结构中位于B之前时,物理效应可以在时空中从A传播到B。如果两个时空点是无序的,则F.Dowker,“The Birth of Spacetime Atoms as the Passage of Time,Flow of Time,2014,Vol.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