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农业科学2023 年收稿日期:2021-05-10作者简介:张飞云(1987-),女,山西晋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资源研究,(电话)15214810604(电子信箱)。第 62 卷第 7 期2023 年 7 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62 No.7Jul.,2023张飞云,畅文杰.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7):222-228贫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条件相对落后1,导致中国贫困人
2、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因此中国一直致力于消除农村贫困,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脱贫攻坚的有力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贫困现状,截至2019年底,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 899万人减至 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降至0.6%2。但是,中国也面临着脱贫攻坚战实施后期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群体脱贫后生计稳定性较差,随时面临着返贫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张飞云,畅文杰(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摘要:以山西省J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脱贫农户生
3、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J乡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分析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J乡处于非常稳定、稳定、较稳定、不太稳定状态的脱贫农户分别占样本总量的 1.91%、23.45%、55.02%、19.62%,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总体较好,只有约1/5的脱贫农户处于生计稳定性较差的状态。通过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就具体指标而言,农户接受技能培训情况、是否加入经济组织及能源使用情况是影响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关键词:生计稳定性评价;影响因素;可持续生计;脱贫农户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
4、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3)07-0222-07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3.07.03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livelihood stabi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ZHANG Fei-yun,CHANG Wen-jie(School of Public Managem
5、ent,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Abstract:Taking J township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livelihood stabi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the stab
6、ility of the livelihoods of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in J township was evaluated,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ivelihoods stability of poverty alleviationfarme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in J township in a very stable,stable,relatively stable,and
7、unstable state accounted for 1.91%,23.45%,55.02%,and 19.62%of the total sample,respectively.The livelihood stability of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was generally good,only about one-fifth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 were in a state of poor livelihood stabil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
8、actors affecting the livelihood stability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it was found thathuman capital,social capital and material capital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livelihood stability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In terms of specific indicators,the status of farmersskills training,
9、whether they joined economic organizations,and energy use werethe lead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liveliho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Key words:livelihood stability evaluation;influencing factors;sustainable livelihoods;poverty alleviation farmers第 7 期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
10、题”3。这也是未来扶贫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对于贫困问题,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的概念4-6、贫困发生的原因7-10、贫困标准及程度的测量11-13、贫困治理14-17等方面。中国目前治理农村贫困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因此学术界对精准扶贫的研究日益增多,学者对精准扶贫思想18、目的19、策略重点20、实施前提21及精准扶贫在国外的实践22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完成,贫困人口逐渐转为脱贫人口,如何巩固脱贫人口的脱贫效果,保障其脱贫稳定性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还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江泽林23通过对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进
11、行分析,从扶贫方式、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稳定扶贫的路径;吴文娟24通过总结新疆伊犁州直脱贫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对实现稳定脱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冯家臻等25以陕西省多个贫困县的实证调研为基础,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实现稳定脱贫的方法;高恩凯等26以泰安市为研究区,对农户的脱贫稳定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实现稳定脱贫的策略。随着对脱贫稳定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生计理论不断被引入脱贫稳定性的研究中。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都采用由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理论(SLA)27。在SLA框架中,生计资本共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
12、28,而且五大资本会对农户的生计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29。学者采用该理论对不同地区脱贫农户的脱贫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0-33。可持续生计理论对提高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4和动力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注重通过发展来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并将构建稳定的生计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因而具有较好的作为评估脱贫稳定性理论基础的条件。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以山西省 J乡为研究区,通过构建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1研究区概况J乡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部,区域面积222
13、km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两者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 95.7%。共辖 22 个行政村,人口 0.9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0.89 万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 246.7 hm2,森林面积16 000 hm2,草地面积2 940 hm2,是典型的纯农区乡镇。境内林木茂盛,牧草丰厚,水资源丰富,交通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中药材种植之乡,也是高品质肉、禽、蛋及绿色农产品培植生产基地。截至2018年底,全乡共有贫困户722户1 857人。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山西省 J乡已于 2018年底全部脱贫,因此本研究以J乡脱贫农户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展开分析,数据主要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
14、查得到,部分调查数据如存在明显误差则结合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再次进行校准和核对。研究区的坡度值和海拔值通过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网站获取到的精度为 30 m 的 DEM 数据提取得到。本次调查从2020年 5月 3日开始,至 6月 2日结束。本研究对 J乡所属的22个行政村722户脱贫农户,按30%的比例从每个样本村中随机抽取样本脱贫农户共 217户,通过一问一答及现场观察的方式对脱贫农户的耕地情况、接受技能培训情况、固定资产、人均纯收入、社会关系等自然、人力、物质、金融及社会资本进行调查。217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09份,问卷的有效率达96.31%。2.2指标的选取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
15、理论为基础,结合“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五通七有”等要求35,并根据研究区贫困群体脱贫后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耕地的面积、碎片化程度及质量等 5个指标来测量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家庭规模、劳动力比重、户主文化程度等6个指标进行测量;物质资本主要通过人均住房面积、家庭耐用品数量、房屋安全情况等 10个指标反映;金融资本则通过选取的人均纯收入、支出比例、获得贷款的机会3个指标来测量;选取了社交关系、是否加入经济组织、获得亲友帮助的情况等 4个指标来反映社会资本。各指标的赋值、说明及性质见表1。2.3研究方法2.3.1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指数计算1)本研究采用离差
16、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各指标之间量纲上的差异。对于与生计稳定性呈正、逆相关关系的指标,分别利用式(1)和式(2)进行处理。同时,为了避免对后续计算的影张飞云等: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223湖北农业科学2023 年表1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二级指标人均耕地面积耕地碎片化程度耕地质量坡度海拔家庭规模劳动力比重户主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内生动力健康情况固定资产住房情况营养摄入情况交通情况道路情况饮水安全卫生设施广播电视能源使用情况人均纯收入支出比例获得贷款机会社交关系获得
17、亲友的帮助参与公共事务是否加入经济组织赋值及说明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家庭总人口)耕地碎片化程度(拥有耕地的块数/耕地总面积)耕地的质量(农户感知,1=非常差;2=较差;3=一般;4=较好;5=非常好)坡度值海拔高度值(12 000 m;2=1 5002 000 m;3=1 0001 500 m;4=8281 000 m;5828 m)家庭总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比重(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总人口)户主受教育情况(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中专及技校;5=大专及以上)是否接受过技能培训(二分变量,接受过赋值为1;没有接受过赋值为0)发家致富的决心(1=非常差;2=较差;3=一
18、般;4=较好;5=非常好)家庭健康状况(家庭患病人数/家庭总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住房面积/家庭总人口)家庭耐用品数量(家庭拥有的洗衣机、冰箱、电视、空调、摩托车、电动车、农用机动车等物品数量)住房安全(危房级别,A级=4;B级=3;C级=2;D级=1)吃肉、蛋、奶类等的频率(1=每半年至少一次;2=每一季度至少一次;3=一个月不少于一次;4=一周不少于一次;5=想吃随时都可以吃)房屋与村主干路的距离道路质量(1=泥土路;2=砂石或石头路;3=水泥路或柏油路)饮水情况(1=雨水;2=井水;3=自来水)是否有卫生厕所(二分变量,有赋值为1;没有赋值为0)是否通广播电视(二分变量,通赋值为1;不通赋
19、值为0)家庭使用的主要能源(二分变量,使用清洁能源赋值为1;没有使用清洁能源赋值为0)家庭人均纯收入 (经营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总人口家庭主要支出比例 (人情支出+吃+穿+教育+养老、医疗等自费部分)/家庭总收入是否获得贷款(二分变量,获得赋值为1;没有获得赋值为0)可求助的亲友数量(无=0;1=1人;2=2人;3=3人;4=4人;5=5人)是否获得过亲友的帮助(二分变量,获得赋值为1;没有获得赋值为0)参与公共事物频率(无=0;1=1次;2=2次;3=3次;4=4次;5=5次)是否加入经济组织(二分变量,加入赋值为1;没有加入赋值为0)指标性质
20、正逆正逆逆正正正正正逆正正正正逆正正正正正正逆正正正正正响,还需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非负化处理,即坐标平移A的距离36,本研究取A=0.000 01。正向指标:Qij=Xij-XminXmax-Xmin+A(1)逆向指标:Qij=Xmax-XijXmax-Xmin+A(2)式中,Xij为各指标的值,而 Xmax和 Xmin分别为 X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Qij为 Xij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i为样本个数,i=1,2,3,209;j为指标个数,j=1,2,3,28。2)本研究采用熵值法37来确定指标的权重。首先,求出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和差异系数gj,公式如下:ej=-ki=1npijlnpij
21、(3)gj=1-ej(4)式中,pij为第 j项指标下第 i样本的比重值,pij=Qiji=1nQij;k=-1/ln(n),-k 0;ej 0;n为样本的个数,等于209。其次,利用式(5)求得第j项指标的权重Zij。224第 7 期Zij=gjm=1mgj(5)式中,gj为第 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0 Zij 1且Zij=1;m为指标个数,等于28。各项生计资本的权重系数等于表示该生计资本所有指标权重系数之和。3)生计稳定性指数的计算。通过对上述求出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可以得到介于 01的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综合指数,公式如下:B=i=1mj=1mQijZij(6)式中,B为脱贫农户生计
22、稳定性指数;Qij为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Zij为各指标的权重值。2.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够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统计学关系进行分析,从数量关系角度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以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指数为因变量,以各指标为自变量,分析各指标对脱贫稳定性指数的影响,并运用逐步筛选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以剔除不显著变量。通过系数的显著性、正负及大小来表明各指标对生计稳定性指数的影响。系数为正表明该指标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贡献是正的,系数为负则相反;指标系数越大反映出该指标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贡献越大,指标系数越小则反映出该指标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贡献越小。多元
23、线性回归公式如下:Y=a+b1x1+b2x2+b3x3+brxr(7)式中,Y表示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指数;a表示截距,是一个常量;x1,x2,xr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各指标数据值;b1,b2,br为各指标的系数。3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结果3.1样本描述性分析参与调研的脱贫农户均为户主,90%以上为男性;60.77%的户主年龄在 4060岁;24.88%为 60岁以上老人;96.65%户主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在调查对象中,60.29%的脱贫农户在县内务工,外出务工的脱贫农户仅占 7.66%;仅有 31.1%的人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或月嫂等职业培训,而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数则不足10%。
24、3.2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3.2.1J乡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情况根据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指数式(6)可知,生计稳定性指数的范围是 0,1。本研究通过计算得到 J乡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指数最大值为0.797 5,最小值为0.117 8。为了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进行直观分析,本研究将生计稳定性指数按照等距离划分的方法分为非常稳定、稳定、较稳定、不太稳定 4个等级。非常稳定(0.75生计稳定性指数1)表明脱贫农户的生计状态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好,能够特别稳定地维持目前的生计状态;稳定(0.5生计稳定性指数0.75)表明脱贫农户的生计情况好,抵御风险能力强,可以稳定地实现可持续生计;较稳定(0.25生计
25、稳定性指数0.5)表明贫困户脱贫后生计情况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能力;不太稳定(0生计稳定性指数0.25)表明农户脱贫后生计情况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能力一般。由表2可知,在抽取的209户脱贫农户中,生计稳定性等级处于较稳定及以上的脱贫农户占样本农户的80.38%。其中,处于非常稳定状态脱贫农户的占比为 1.91%;处于稳定状态脱贫农户的占比为23.45%;处 于 较 稳 定 状 态 脱 贫 农 户 的 占 比 为55.02%,处于不太稳定状态脱贫农户的占比为19.62%。可见,处于较稳定等级脱贫农户的比例相对较大,而处于非常稳定等级脱贫农户
26、的比例相对较小,由此反映出 J乡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处于不太稳定状态的脱贫农户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这些农户已经全部脱贫,但是脱贫后的生计稳定性程度不高,是未来扶贫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表2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等级划分情况非常稳定稳定较稳定不太稳定数值区间0.75B10.5B0.750.25B0.50B0.25户数/户44911541占比/%1.9123.4555.0219.623.2.2各村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分布情况通过对脱贫农户在各行政村的分布情况(表 3)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村的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主要集中在稳定和较稳定 2个等级,其中,仅有交口村、南洪林村和铺上村分布有
27、非常稳定等级的脱贫农户,除永义、中义、自强3个行政村之外的19个行政村均分布有不太稳定等级的脱贫农户。而北洪林村、侯壁村、龙泉村、石壑村 4个行政村不太稳定等级脱贫农户所占比例在30%以上,分别为60.00%、45.45%、33.33%和 33.33%,这 4个行政村处于不太稳定等级的脱贫农户占比较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在北洪林村、侯壁村、龙泉张飞云等: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225湖北农业科学2023 年村、石壑村4个村的抽样农户中,各生计资本情况均处于较好的水平。但是户主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占比达 60.71%,没有参加过技能培
28、训的农户比例高达 67.85%。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仅为29%,大部分农户以煤炭、薪柴等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同时,仍有92.86%的脱贫农户没有加入经济组织,致使其无法利用经济组织带来资源。因此,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这4村处于不太稳定等级的脱贫农户比例较高。表3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等级分布情况(单位:%)行政村安乐村白狐窑村北洪林村长征村官军村侯壁村交口村龙泉村马泉村南洪林村铺上村仁义村尚义村石壑村五凤峪村新毅村信义村永义村张壁村正中村中义村自强村非常稳定占比0.000.000.000.000.000.007.690.000.0028.579.090.000.000.000.000.000
29、.000.000.000.000.000.00稳定占比0.007.6920.0042.8660.0027.2715.380.0025.0014.299.0910.000.000.0020.0027.2720.0062.5025.0055.5611.1120.00较稳定占比75.0069.2320.0035.7133.3327.2753.8566.6762.5028.5754.5580.0084.6266.6770.0045.4560.0037.5062.5022.2288.8980.00不太稳定占比25.0023.0860.0021.436.6745.4523.0833.3312.5028.5
30、727.2710.0015.3833.3310.0027.2720.000.0012.5022.220.000.004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为了明确影响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熵值法的计算结果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熵值法计算结果(表 4、图 1)可知,人力资本(0.357 8)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深,是脱贫农户最重要的生计资本;社会资本(0.249 1)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排第二;物质资本(0.198 1)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排第三;而金融资本(0.118 8)和自然资本(0.076 2)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31、。从二级指标的权重可知,接受技能培训情况是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指标,其权重为 0.202 0,该指标也是对人力资本贡献最大的指标,占人力资本权重的 56.46%;是否加入经济组织(0.141 8)是对生计稳定性产生影响排名第二的指标,是对社会资本贡献最大的指标;能源使用情况(0.105 5)为影响生计稳定性排名第三的指标,是物质资本中权重最大的指标。而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中,通过逐步筛选法对自变量进行筛选,剔除了海拔、饮水安全和广播电视 3 个自变量,分析结果表明脱贫农户接受技能培训情况、是否加入经济组织、能源使用情况为影响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最重要的 3 个指标,其指标系数分别为0
32、.599、0.459以及0.337,该结果与利用熵值法计算的结果一致。表4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各指标权重一级指标自然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一级指标权重0.076 20.357 80.118 80.198 10.249 1二级指标耕地面积耕地碎片化程度耕地质量坡度海拔家庭规模劳动力比重户主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内生动力健康情况人均纯收入支出比例获得贷款机会人均住房面积家庭耐用品数量住房情况营养摄入情况交通情况道路情况饮水安全卫生设施广播电视能源使用情况社交关系获得亲友的帮助参与公共事务是否加入经济组织二级指标权重0.049 80.009 20.016 90.000 30.000 00.0
33、42 70.049 70.015 00.202 00.014 50.033 90.057 80.007 00.054 00.041 40.015 60.001 10.025 90.004 70.003 20.000 00.000 80.000 00.105 50.010 10.039 70.057 50.141 8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户人力资本,改善农户的生计状况38,是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9,40。在研究区,仅有 31.2%的脱贫农户参加过职业培训,拥有职业技能脱贫农户的比例也226第 7 期不足10%,且仍存在着一定的“错位”现象,即技能培训内容与脱贫农户需求不相符,脱贫
34、农户无法从培训中获得实用技能。加入经济组织情况会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41-43。研究区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种养殖业等领域,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且由于脱贫农户对经济组织不太了解,参与积极性较差,仅有41.14%的脱贫农户参加经济组织。研究区还没有使用天然气的条件,脱贫农户更倾向于支出较少的薪柴、煤炭等非清洁能源,调查表明仅有 37.8%的脱贫农户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相关研究44-48表明,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影响较大的三大生计资本分别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而本研究则表明最重要的三大生计资本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原因在于对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产生主要影响
35、的因素会随着研究区及研究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山西省 J乡,政府采取了多种金融措施,使得脱贫农户的金融资本状态相对稳定,不会对生计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虽然研究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脱贫农户的能源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使用清洁能源的脱贫农户比例较低,所以物质资本对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山西省 J乡在脱贫农户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着不足;加入经济组织的选择范围小,参与率低,对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对脱贫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基于此,J乡可以从开展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提升脱贫农户的职业素质;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组
36、织,提高脱贫农户参与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等方面提升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5结论本研究以 DFID 提出的可持续生计理论(SLA)为基础,以山西省J乡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J乡22个行政村209户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J乡 22个行政村 209户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状态为非常稳定的脱贫农户占比为 1.91%,处于稳 定 的 占 比 为 23.45%,处 于 较 稳 定 的 占 比 为50.02%,处于不太稳定的占比为 19.62%。总体上看,J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仍存在生计稳定
37、性较差的脱贫农户。2)在五大生计资本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 J乡脱贫农户的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而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其中,技能培训情况、是否加入经济组织及能源使用情况是该地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的主导因素。参考文献:1刘彦随,周扬,刘继来.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3):269-278.2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9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3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http:/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郭熙保,周强.长期
38、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 J.经济研究,2016,51(6):143-156.6王文略,毛谦谦,余劲.基于风险与机会视角的贫困再定义 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5,25(12):147-153.7SEN A.Povrety and famines:An essay on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 M.Oxford: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3.8曾志红,曾福生.我国农村致贫的社会制度因素分析 J.农业经济,2013(11):33-35.9丁建军,金宁波,王璋.深度贫困生成逻辑与贫困陷阱跨越路径习近平关于深度贫困问题重要论述的启示
39、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3):114-121.10贺雪峰.什么农村,什么问题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7-29.11牛胜强.多维视角下贫困内涵及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科学构建 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7):1-5.12RAVALLION M.Poverty comparisons.Fundamentals of pure andapplied economicM.Switzerland: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4.13FOSTER J,GREER J,THORBECKE E.A class of decomposab
40、lepoverty measures J.Econometrica,1984,52(3):761-766.14奥斯卡刘易斯.五个家庭:墨西哥贫穷文化案例研究 M.丘延亮,译.台北:巨流出版社,2014.3.15克莱尔 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 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49-55,4.16杨艳琳,袁安.精准扶贫中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2):1-14.17陈诗瑶,葛常青,郭美玉,等.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特色产业扶贫模式以3个贫困村为例 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6):217-221.张飞云等:可持续生计视角
41、下脱贫农户生计稳定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图1J乡各生计资本情况227湖北农业科学2023 年18白维军.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创新发展 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1):13-18,2.19韩广富,葛一璇.习近平新时代脱贫攻坚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26-31.20孙咏梅.中国农民工精神贫困识别及精准扶贫策略基于建筑业的调查 J.社会科学辑刊,2016(2):76-84.21周常春,刘剑锋,石振杰.贫困县农村治理“内卷化”与参与式扶贫关系研究来自云南扶贫调查的实证 J.公共管理学报,2016,13(1):81-91,156
42、-157.22高文彦.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世界意义的可行性分析基于非洲反贫困治理的实践研究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1):73-79.23江泽林.精准方略下的稳定脱贫 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17-31.24吴文娟.伊犁州直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7(3):45-47.25冯家臻,赖作莲,梁裕晨.关于建立和完善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调研与思考 J.新西部,2018(34):69-73.26高恩凯,郑军.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脱贫农户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泰安市为例 J.农业展望,2019,15(9):42-51
43、.27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 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61-69.28何仁伟,刘邵权,陈国阶,等.中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及趋向 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4):657-670.29赵弘,何芬,李真.环京津贫困带减贫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 J.北京社会科学,2015(9):21-28.30王富珍,周国华,唐承丽,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 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2):270-277.31孙晗霖,刘新智,张鹏瑶.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户生计可持续及其动态风险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2
44、):145-155.32郭世优,龙涛,孔令阳,等.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四川藏区精准脱贫持续性研究 J.决策咨询,2016(6):51-55.33陈齐铭.农村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江西省Q区下辖4镇的实地调查 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34汪超.可持续生计理论对农民工资产贫困的理解与公共政策启迪 J.理论月刊,2019(6):123-130.35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 .http:/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152-157.37程启月.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7):1225-12
45、28.38崔晓明.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秦巴山区旅游与社区协同发展研究以陕西安康市为例 D.西安:西北大学,2018.39宁泽逵.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精准扶贫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86-94.40何仁伟.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31(2):221-230.41王丹丹,甘淑,张超,等.不同地形特征下云南沿边村寨农户生计资产研究 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25(6):41-47.42刘婧,郭圣乾.可持续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信息熵法的实证 J.统计与决策,2012(17):1
46、03-105.43胡原,曾维忠.深度贫困地区何以稳定脱贫?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现实思考 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2):7-12.44吴孔森,杨新军,尹莎.环境变化影响下农户生计选择与可持续性研究以民勤绿洲社区为例 J.经济地理,2016,36(9):141-149.45闻娟.旅游视角下贵州西江苗寨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19.46赵雪雁,李巍,杨培涛,等.生计资本对甘南高原农牧民生计活动的影响 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1,21(4):111-118.47王振振,王立剑.精准扶贫可以提升农村贫困户可持续生计吗?基于陕西省70个县(区)的调查 J.农业经
47、济问题,2019(4):71-87.48王沛沛,许佳君.生计资本对水库移民创业的影响分析 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3,23(2):150-156.201-213.13RAKETE S,SCHUSTER C,PAAL M,et al.An isotope-dilutionLC-MS/MS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meropenem and its open-ring metabolite in serum 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21,1
48、97(6):113944.14徐炎炎,李森,张芹,等.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中基质效应的分析和总结 J.农药,2017,56(3):162-167.15NASIRI A,JAHANI R,MOKHTARI S,et al.Overview,consequences,and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matrix effects in LC-MSanalysis:A critical review J.The analyst,2021,146(20):6049-6063.16WU C,DONG F,MEI X,et al.Isotope-labeled internal s
49、tandards and grouping scheme for determination of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fruits,vegetables and cereals-A compensation of matrix effects J.Food chemistry,2020,311.DOI:10.1016/j.foodchem.2019.12587.17张虹艳,邱国玉,吴福祥,等.组织研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以及基质效应的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
50、,2020,41(10):259-270.18张燕丽,田园,付起凤,等.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医药学报,2021,49(2):104-109.19叶先文,夏澜婷,任洪民,等.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草药,2020,51(7):1951-1969.20MOHAMMED A S,RAMADAN G A,ABDELKADER A I,et al.Matrix effect study of vegetables co-extractives in frequently usedfungicides by ultrahigh-performance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