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的范式浅析_缪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293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的范式浅析_缪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的范式浅析_缪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的范式浅析_缪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讨论与争鸣152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提 要】近代以来,汉字在形式及意涵上的演化均受各学科术语导入汉语的影响。近年,聚焦学科术语入华“旅行”的研究逐步增多。有关术语“旅行”的研究超越了历史语义学的单一学科范畴,应被囊括在话语研究这一跨学科领域中。此番“旅行”意指术语跨语际、跨文化、跨疆域的游动现象,涉及译名的产生、竞争及确立,以及概念的传播、演化及容受,是兼有语言和社会维度的历史话语事件,故而“话语”概念的“历史-语言-社会”三重属性对构建其历时性考察的模式颇具启发意味。【关键词】术语 旅行 话语事件 历时性研究引言语言之“变”亘古不变。口头语及书面语的变化均是历史语言学

2、的研究对象。历史语言学有两大研究路径:一为通过比较相关的不同语言识别并阐明它们之间的属种关系,二为聚焦不同语言在历史上的各种变化(坎贝尔,2008),后者也称为“历时语言学”,当聚焦各种语义变化时,该研究路径便着重关注语言的意义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种种变化。顺着该思路,便有了一系列围绕不同学科核心术语历时演变的考察,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雷蒙德 威廉斯为代表的“关键词”研究和以科赛雷克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萨义德(Said,1983)对理论、观念跨语际、跨文化、跨疆域移动后发生的变化加以理论化,提出“旅行理论”,并指明了语义变化除时间因素外的另一大因素空间因素。换而言之,空间位移致使语义变迁。

3、其后,“空间想象”的浪潮席卷学界(Livingstone,2005),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专门针对术语“旅行”的研究课题问世。术语的“旅行”皆为历史的话语,关乎特定术语的翻译、本土化及流变,也涉及其背后概念的再词汇化、再语境化及再生产。近代以来,各学科关键术语的入华“旅行”与汉字在形式及意涵上的变迁息息相关。数十年来,语言及翻译学界对术语“旅行”的研究热情逐步走高,但此类研究的定位却尚不明晰。对术语的“旅行”加以历时性考察不仅需强调其语言维度上形式与意义的嬗变,因而历史语言学或翻译学的研究范畴似乎并不能覆盖其全部内涵。本文尝试将术语“旅行”的历时性研究置于话语研究的范畴,简要梳理“话语”概念的语

4、言、社会、历史属性,并基于此探究此等“旅行”的历时性研究范式。一、“话语”:历史、语言、社会的概念话语研究的跨学科性导致学界对“话语”概念有十分不同的认识。“话语”这一“历史相对较短、用法变化最大、使用范围最广、定义繁复多样、意义至关重要”的术语并没有一个为各界学人所广泛接受的定义(陈永国,2017)。Hyland 和 Paltridge(2011)认为“话语”的语义是“超载的(overloaded)”的。“话语”应是一个三维概念:在历史维度上,话语是主体和客体共同参与的具体事件;在语言维度上,话语是“单位”,抑或是“结构”;在社会维度上,话语即实践。对话语概念三维属性的系统认知有助于我们勾勒

5、术语“旅行”历时性分析的研究范式。(一)话语及术语“旅行”的历史维度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产生特定话语,并建构其意义。任何语境中,任何话语的形成与发展均受制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因而“历史”概念在话语研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历史”和“话语”紧密交织。正如福柯所述,只有当置于“思想体系史”的框架中,话语分析方可发挥作用(Hook,2007)。术语在特定历史时期“旅行”,而时期的变换也即语境和“思想体系”的变换,此等变化也为进一步解释术语经此番跨际实践后可能发生的形式及意涵的变化提供术 语“旅行”历 时 性 研 究的范式浅析*缪 蓬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医学术语入华 旅行 的历时性

6、研究:1805-1949”(编号:2022EYY008)、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传染病核心术语汉译研究”(编号:YB2022011)、第十一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中国外语教育核心概念的递嬗演变研究”(编号:ZGWYJYJJ11A1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DOI:10.14014/11-2597/g2.2023.08.060讨论与争鸣153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线索和依据。(二)话语及术语“旅行”的语言维度“话语”本质上为语言结构,故而术语的“旅行”本质为语言现象。Crystal(2001)曾将“话语”定义为一段连续的、长度大于单个句子的语言单位,指出其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性

7、质。将话语视为语言结构的研究者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将其视为纯粹的语言结构;二是将其视为“交互结构”。前者主张话语为静态的研究对象,后者则认为话语是“交互性”的,例如 Pike(1954)指出话语乃社会文化语境中交互过程的产物。当下看来,后者对“话语”的把握似乎更准确。“话语”是对话、协商、冲突发生的交互过程,术语的“旅行”也正是这样的过程,涉及译词的选择与协商、新旧概念背后思维范式的碰撞等。由此,在语言维度上,对此番“旅行”的分析着重关注作为其结果的“旅行”术语的意义建构以及与之相关词汇所在语义场的结构重组。(三)话语及术语“旅行”的社会维度从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视角看,“话语”是一种动态的社

8、会结构,它是非永久且不完整的,因而也为斗争留有较大的空间(Phillips&Jor-gensen,2002)。这一认识并未被其后的研究者接受。21 世纪前后,“话语”被定义为一种“社会实践”,位于“社会结构”(如“语言”)和“社会事件”(如“文本”)之间(Fairclough,2003)。“话语”正是语言同社会的交汇之处。“话语”既为社会所建构,同时也建构社会。一方面,“话语”是在具体的社会过程中由社会现实塑造的;另一方面,“话语”构成具体的社会过程,影响乃至塑造社会现实。作为“话语”的术语“旅行”也正如此。随着术语的跨际流动,(另一种语言的)官方术语,作为官方译词,被用以指称“旅行”中的概念

9、,这一过程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当“旅行”的概念在其目的地流通、传播乃至被接受,其受众对它的认知也随他们因此等“旅行”过程所带来的思维范式上的更新而改变,其认知的改变也进一步引发社会行为上的改变。基于“话语”同社会的上述关系,术语“旅行”的分析研究应在社会维度上尤其关注“旅行”过程中主体与客体间的张力,考察此等张力何以作用于社会认知。二、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中的历史、语言及社会维度(一)话语事件研究中的“历史”Angermuller 等(2014)对“历史”概念介入话语研究的三种途径进行了梳理:“作为话语的史学史”“作为史学研究者研究工具的话语分析”以及“历史话语分析”。第一种途径提供了一种认识

10、“历史”的视角;第二种途径提供了分析工具;第三种途径则聚焦“意义创造中的历史变化”,凡是致力于发掘“话语”形塑过程中“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历史变化”的研究均可归于此类,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福柯对权力和知识的历史展开的研究、斯金纳和波考克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重写、伯格和卢克曼对意义和知识的生产所进行的考察。关乎术语“旅行”的研究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文本,聚焦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共有的知识,以及此类知识因特定术语跨语际、跨文化、跨疆域游动所导致的认知变化,其观测对象自然也是特定话语形塑过程中的历史变化。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术语的“旅行”是兼有语言及社会维度的历史话语事件。在历史的维度上,对此类过程的分

11、析需尤其关注其途径部分。根据萨义德的“旅行理论”,此中之途径包括三个观测点:起点、路径及终点。在该理论框架下开展的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可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旅行”的起点在何处?“旅行”的术语是哪一(几)则?关于这一途径中的第二个观测点,也即“旅行”的路径,可以聚焦这一路径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方位、人物及群体。术语的“旅行”本质上是概念的“旅行”,而当“旅行”术语进入其新的环境,翻译活动势必会进行。当其有了新的形式,“旅行”术语的意义也随即发生改变。和翻译活动一样,其意义的建构及重构也是此番“旅行”的一部分,对这一动态的、历时性的过程加以分析研究是语言维度上语义分析的主要任务。(二)话语事件的

12、意义建构“旅行”的术语在进入其新环境后所发生的变化首先是语言形式上的变化。此等变化进一步引发其语义及语义关系的变化。由此,在语言维度上,对于术语“旅行”现象开展的历时性考察包含两步:一是对“旅行”术语所发生的语义变化进行分析;二是对其所属语义场的结构性变化加以分析。在对“旅行”术语的语义变化加以分析研究时,我们尝试回答:当“旅行”的术语进入其目标语言、目标文化或是目标国域并有了新的语言形式(亦即成为了一则新的术语),它发生了以下何种语义变化?语义扩大、语义缩小、词义转佳、词义降格、语义合并、语义分割、抑或是语义转换?讨论与争鸣154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同时,一则术语的语义

13、是和其他术语的语义联系在一起的,相关的术语组成一组有限的术语,构成“场”概念。语义场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词往往能够和其他在概念上与之相关的词一道构成一个结构化的集合,这些词相互作用。一个词的语义是由其和其他同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其他词之间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同决定的(王寅,2014)。在术语“旅行”的研究中,上述有关术语语义关系的理论可在如下方面应用于对比分析中:一是术语“旅行”前后目标语言中相关概念所在语义场的结构对比;二是术语“旅行”至其新环境后,其所指概念所在语义场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结构对比;三是本源语和目标语中,“旅行”术语所指概念所在的语义场在同一时间节点上的结构对比。(三)话语事件

14、中的社会元素“旅行”的术语进入其目标语言、文化或疆域后的意义建构过程往往斗争遍布,关于其译词选择的问题通常满是张力和矛盾。此番张力和矛盾本质上是因两种异质文化背后思维方式的碰撞所致的。在社会维度上,“旅行”术语的流通、传播及容受均受认知因素和体制化因素制约。在社会实践中,主、客体间不同思维范式的碰撞是两者出现张力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西医术语的跨际实践中,传播主体推动其流通与传播,接受客体则摇摆于传统旧识与西来新知之间。接受客体对进入其文化的新概念的容受是其社会认知的一部分,而从认知的视角对此番容受现象加以解释能够部分回答“旅行的术语何以为其目标受众所接受”的问题。福柯(Foucault,199

15、0)的权力关系理论对术语“旅行”现象在社会学视角下的阐释也有一定启示。“权力”无所不在:处处皆有权力,也皆为权力之来源。在萨义德的“旅行理论”中也蕴含着权力关系,他指出,此等“旅行”都势必包含“体制化”过程。术语的“旅行”过程包括纷繁复杂的互动类型,发生于“机构、组织、行为主体、它们的认识论准则”等之间,因而此番蕴于“知识-权力”互动中的动态过程与社会、政治事务息息相关。三、余论基于“话语”的三重属性,本文提出术语“旅行”历时性研究的范式也应具有语言、社会及历史的维度。在历史维度上,可对术语“旅行”的具体过程加以追踪和描写,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行为主体赋予它的不同译词进行详尽记录。在语言

16、维度上,考察“旅行”术语的意义建构及变化,分析其背后概念的语义变迁及其所在语义场的结构性变化。在社会维度上,研究影响“旅行”术语及概念容受的认知因素和体制化因素。在有关术语“旅行”各维度的讨论中,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些问题,以期为不同领域关键术语“旅行”现象的历时性考察提供线索。参考文献王 寅 2014 语义学理论与语言教学(第2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永国 2017 话语,西方文论关键词(第 1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坎贝尔 2008 历史语言学导论(第 2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Pike,K.1954.Language in Relation to a Unified Theory

17、of the Structure of Human Behavior,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Said,E.1983.The World,the Text and the Crit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Foucault,M.1990.A History of Sexuality:An Introduction,Volume 1,Vintage.Crystal,D.2001.A Dictionary of Language(2nd e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hillips,L

18、.&Jorgensen,M.2002.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ory and Method,SAGE Publication Ltd.Fairclough,N.2003.Analysing Discourse: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Routledge.Livingstone,D.2005.Text,Talk,and Testimony:Geographical Reflections on Scientific Habits.An Afterword,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

19、ry of Science.Hook,D.2007.Foucault,Psychology,and the Analytics of Power,Palgrave Macmillan.Hyland,K.&Paltridge,B.2011.The Continuum Compan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Angermuller,J.,Maingueneau,D.&Wodak,R.2014.The Discourse Studies Reader:Main Currents in Theory and Analysis,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通信地址:200093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