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概念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所谓“文盲”就是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他通过学习,积累和占有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学会和拥有了掌握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也势必引起我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广泛关注。 而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长期以来,我们教育者过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相当程度地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虽说
2、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优势,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接受学习”一方面相对削弱了小学生提出疑问与做出解释的勇气;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不足,更谈不上做学习的主人。尤其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更不容乐观。学生学语文,似乎只有课堂上才是学语文,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往往只重一本教科书,学生日复一日地在课本里转悠。学生学知识似乎只有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学生抬起头来见到的是黑板,转过身去碰到的是墙壁。这种院墙式的学习怎能不碰壁?这种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为人师者不愿改变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还是按“唯书”、“听话”的
3、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能是“痴人说梦”。基于这样的现状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理论思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严格地说,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它的优点。本课题以“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命名,旨在针对当前偏面的、狭隘的填鸭式的课堂阅读教学仍有相当市场的情况下,使教师在组织、指点、帮助等方面的地位更加突出。“拓宽阅读教学空间”并非仅仅是针对课堂40分钟设计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指这样一种教学:在课堂教学条件
4、下,教师依据学生阅读过程的需求,以课堂为经线,以课外、以生活等为纬线而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组织帮助活动的过程。这样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条件,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途径上加以指导帮助,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获得关于阅读方法、能力、习惯及精神的提炼,最终使学生由教他学,变成自主轻松的他会学,以最终使学生不断寻找、优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能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因为:1.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能让教师改变传统的陈腐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
5、,在学科上坚持了大语文教学观,这就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动者和服务者,要去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能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组织自己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学生角色地位也在变化,他们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必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精神提升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带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经验,真正达到学会学习。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要素的地位及其关系:教师不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教材,而最终是要走出教材,学生又带着教材走向老师,走向家庭,走
6、向图书馆、电脑网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教材,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真知,形成语文能力,获得个体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势必会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最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而学生语言得以发展,就为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交往等能力奠定了基础,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有一份报告上说:“儿童在3岁左右就基本掌握了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和基本的语法结构,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脑结构的可塑性特别强,因此儿童有极强的语言能力”。显然儿童学习语言的潜能是很大的。这是学生广泛阅读的优势所在。我们还看到,语文学习不同
7、与其它学科,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文字,时时有语言。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语交际、文字接触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好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将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建立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以崭新的灵活的方式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走出教材,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是拓宽了阅读教学的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是从立体的角度提出来的;从平面的角度来说,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还包括数量的要求。有一定的量变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有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大面积
8、阅读,不专指文学作品,而是包括文学作品、科技文章、应用文字在内的广义的语言材料。“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一个只求基本了解的层面上,放手培养学生好读的习惯。相信泛泛而读,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感受,能拓展人的心理空间。3.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符合教学发展的新动向。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应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走进新课程的改革浪潮是本课题的实施的催化剂。在当前课程改革之际,“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势必要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将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综合起来,学生往往要调用多种的知
9、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来研究、分析、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受内发的学习动机所支撑,着眼于学生内隐的认知框架的建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学力形成。三、研究内容1.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实验前测量收集、整理国内关于阅读教学策略和自主学习的研究和理论,以他人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开拓自己的思路。这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现有学习方式测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2.阅读教学的空间及利用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着力研究阅读教学空间形式有哪些,学生对其的利用程度。我们将在学习语文的优秀生与后进学生的对比中寻找差距,设计好“阅读空间及利用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
10、后,从主观和客观,学校教育和家庭氛围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多种角度,多个层面辩证地分析学生的阅读现状。在此基础上组织优秀学生开展一次“老师夸我会读书”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阅读,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规律,从而主动积极地利用生活学语文。3.拓宽阅读教学空间的策略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着力研究教师介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探索拓宽阅读教学空间的策略,学生的学习分课本学习和语文活动两大部分,教师主要探索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找到课内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对如何阅读和活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和组织。指导是指对课本学习的某一点,举一反三,以“一”迁“几”,促进课外的广泛阅读或对阅
11、读时机的最佳选择给予指导。如,就阅读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与作者相关的生平背景资料;与课文主题类似的其他文章;与课文中的某一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就学生的疑难点引导阅读;专项积累阅读。当然,我们还要依据学生阅读得趋向,注意学生得身心发展规律适时推荐学生爱读的内容。从阅读的时机选择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超前阅读课前预习阅读;即时阅读课内交流阅读;滞后阅读课后拓展阅读。从阅读形式来说,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用晨读、班队活动、语文兴趣活动课等统一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另一种是学生自我控制调整时间读统一内容或自选内容。帮助指在学生进行查找资料时给予资料出文的提示和阅读方法的
12、指导,如是上网查找还是在某一类别的书籍中查寻;是精读、跳读还是浏览等。这样以免学生化费过多的精力,造成时间和负担过重。组织是指组织学生阅读及交流阅读结果和方法、经验,以便学生取长补短,也为教师调整教学服务。如: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形式一般有三种:第一,专题式的。如“春之律”阅读汇报,“开卷有益”小小演讲等;第二,日常式的。每天午会课安排三名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情况;第三,个别式的。如学习小组相互聊天了解阅读新发现。4.拓宽阅读教学空间后,学生课堂学习形式的研究 主要采用观察法,着力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外显指标体系,从而使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佳更有效益的服
13、务,探索出一套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表现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外显指标体系,初步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四、研究的具体工作首先,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家庭的文化氛围不容乐观,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习惯,好好引导,潜力很大。其次,我们讨论了学生阅读指导的大体思路,就开始具体的工作。(一)阅读兴趣的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妙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读书的兴趣。情感激励法。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
14、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成果体验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晨会课、课前准备时“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小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
15、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评比激励法。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本”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这样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二)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指导学生学着利用最佳时间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略读、速读、精读)。一般的做法是:早晨是记忆性诵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说话、作文往往词不达意,不能迅速地用精美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意味”描绘或表述出来。这可能与学生的泛泛浏览、无声阅读有关。所以,传统教学中的诵读仍
16、有其优势。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就采用背诵、体味、赏读等手段,让名篇佳作、优美片断烂熟于心,从而促进语言的内化、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中午时间较长,一般让学生随着兴致自由阅读,内容不限,以此维持阅读兴趣;晚上,学生一般按读书计划阅读,阅读内容一般是整本的书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如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水浒转等等。现在一部分学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三)阅读内容的选择 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内容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实践发现大致趋向是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阅读材料的内
17、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类发展。投其所好,按其阶段阅读主流建议借书、买书,不以成人的趣味来限制学生阅读,更适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读物。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结合点。具体做法有: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由文及“著”,即到
18、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由文及地,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还有与课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即教完一课自读几篇同类型的补充阅读课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读物。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关于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务技能以及礼仪、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一半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我们收集、积累并向学生推荐这些读物,作为学校教育延伸出去的“生活课程”和“环境课程”,辅之以适当的实践活动,有效地促使学生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
19、做起,逐步成为真正能够生活、懂得做人、热爱家园的人。专向阅读积累材料的读物。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期,从小记住的东西不易忘记,尽管有时只是死记硬背。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无论学习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不浅。”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讲,如果我们在他们记忆的高峰期,剥夺了他们全面积累的可能,那将使他们在以后各个阶段的发展上失去基础与可能。为此,我们进行了新课程规定的古诗文诵读专项积累性阅读。我们要求不高,只要记住就行。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会慢慢领悟其奥秘的。(四)收集、整理资料方法的指导1.上网浏览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因此,有选择地
20、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可以迅速增加知识。如在教学扬子鳄一课时,让学生搜集扬子鳄的外形、生活习性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兴趣盎然。2.剪报编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剪报编报。本学年编了 “展国力”、“成语天地”、“老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主题手抄小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读物,再对手头资料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学生在剪报编报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阅读能力与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3.阅读摘记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好读
21、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借此指导阅读方法,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4.小课题研究在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研究题目,和同学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门的研究性学习。如林冲棒大洪头学完后,学生有的对林冲念念不忘;有的对梁山好汉108将感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最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研究的成果:108
22、将好汉英雄谱、人物画像、特别人物(林冲、宋江等)的成长史、108将的胜衰原因分析等等。(五)有意识地将阅读与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如,我们进行了一次读书系列活动(讨论购书原则去书店选书设计扉页内容制定读书计划按计划读书读书交流)。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式有读书介绍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心得交流会、争鸣活动、读书笔记交流、办报刊、主题活动等。如学了麋鹿一课,我们开展了“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首先要求学生从选定的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白鳍豚等)的外形、生活习性、奇闻趣事和目前生活状况
23、等方面收集资料,然后组织中队主题活动,将收集的素材加工,最后介绍给同学和老师。五、研究的阶段性成效(一)总结了拓宽阅读的基本途径总听到有人说,家里买了很多书,可孩子就是不看。不是学生不爱看书,而是不知怎样去读书。面对琳琅满目的书,学生感到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这就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打个比方,如果说一篇课文是一棵树的主干,课外阅读便是那些枝。主干与枝的节,就好比是一个个超级链接的点。哪些地方可作为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链接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作者链接点。文章是作者的心声,作者在文章中总要传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找到了源,便能理出一些头绪。因此可从作
24、者入手,引导学生去了解他的身世,了解他的生活环境,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他的心理。这就等于站在作者的视角放眼时代潮流,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准备。2.主题链接点。每篇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都表达了一定的主题。同一时期作家反映类似主题的文章也很多,形成了特定的文学流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感悟。例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引导学生读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了解了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心理体验和知识准备,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促使学生理解更有效。从主题入手还包括丰富主题,例李广射虎表现了将军的勇武与神力,而“
25、飞将军”李广是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可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李广的其他故事。3.知识链接点。语文学科中,除固有的语、修、逻、文的知识外,相关的哲学、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多学科知识正不断拓展。而一个学生的知识仅靠老师传授,那他永远只可能得到老师给的那些,甚至老师给的也不可能全部得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让学生放眼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找有关蝴蝶的资料。学生了解了蝴蝶的种类、特性等,有的甚至还动手制作了蝴蝶标本,这种知识的习得远远超过了老师的传授。4.扩散性链接点。有的知识与课文内容无关,但却很有相关性。为人师者,阅读在先,可引导学生扩散阅读。音乐之都维也纳讲维也纳是世界古
26、典音乐的摇篮。很多音乐家都诞生在维也纳。我们引导学生收集了音乐家的故事及其作品,并欣赏了作品。5.疑难链接点。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可引导学生从疑惑处展开课外阅读。如教学卢沟桥烽火学生提问日军为什么不从水上入侵。我让他们查找资料,自己解决。后来听学生分析起来还真有写道理,那架势还真像个小军事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欢乐,课外阅读对他们产生了魅力。另外,学生还能随生活阅读。生活处处即学问。 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二)学生的阅读进展令人欣慰
27、我们发现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1.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变得积极甚至痴迷,大部分学生能自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2.阅读时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圈点勾画、作批注、作卡片、写读书笔记成了他们自觉的行为;3.课外阅读的面更广,内容不再局限于优秀作文,涉及文学、科学、地理、历史等各个领域;4.阅读的效率明显提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5.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较快,特别是编报的水平较高;5、语文感悟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三)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自觉运用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教学能力
28、和自身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课题组老师的论文发表、获奖共6篇;并在全校进行了交流。课题组教师不但自己刻苦钻研课题,还能带动部分教师积极展开课外阅读的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四)初步课堂上课外信息资料的交流探索 大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提倡教师与学生扩大信息吸纳量,进行艺术性的移植、重组。我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课内课外的融合,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方式。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在学生疑惑时,适时引导交流;在扩大视野中适当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在新课将结束时简要交流容量大的信息,以便学生课后互相借阅;学生在课堂突然醒悟式的自发交流。如教学 “笑”的成语韵味歌时,一生突然站起来说:
29、“我想起了一个与徐霞客有关的特殊的“笑”。这就是学生主动地调集信息储存,融会贯通。六、研究的体会与后续研究的设想(一)研究的体会 1.“拓宽阅读教学空间转变小学生学习方式”符合现在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我们庆幸,我们的教学也在与时俱进。相信我们的课题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2.语文的确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围绕一本书,不能仅仅上一堂课。语文教育是综合发展的。难怪古代的语文不单独设科确实有它的道理和优势。现如今如何在单独设科的情况下进行综合教学呢?一句话,要有大语文观。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
30、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常抓不懈,特别要重视及时的交流反馈,不仅要落实交流反馈的时间,还要注意交流反馈的形式,即使学生乐于反馈,又注重反馈的效率。只有交流反馈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才能为学生真正养成自觉的课外阅读习惯提供保障,才能保证他们能个性化的阅读,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二)后续研究的设想:实施课题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上帝能得到更健康更完美的发展。但是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
31、阅读还存在很多也是很实质性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还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这将是我们下一步须重点关注的。1.只注重一次性阅读。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书读了不少,文章却还是不见长进。我也反思这大概与反复阅读,反复咀嚼有关,就像牛吃草总需反刍,才能消化。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飘忽的印象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2.只进行涉猎性阅读。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
32、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全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整个阅读过程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当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适度的休整是必要的,休闲性阅读应该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消遣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3.课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交流的探索课堂上教师虽然努力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但在不知不觉中仍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教学归教学,课外信息的交流归交流,板块分明,看似在互动,学得却不主动,一切还在教师有意布置的
33、八卦阵中。课内课外如何贯通,师生如何互动,课堂如何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很值得我们去探索。4.课堂教学中课内外信息交融走入误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堂上一些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但随之而来的又出现了一种放野马式的不着边际的交流。或是教师被学生开放的阅读交流牵着鼻子走,或是教师有意识地误导了学生偏离了课文主题、课堂目标。针对种种不恰当的教学现象,我们要分析成因,对症下药,探索对策避免放纵式的开放课堂,为追寻内涵丰富而又精致的课堂教学而不懈努力。参考文献:1.学习的革命(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2.阅读学新论(中国曾祥芹/主编)3.超文本阅读带给我们的教学思考(小学教学研究刘仁增/文)4.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