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扬中市第一中学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主备人:黄迎春 课型:新授 审核人: 审批人: 导学案部分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学习重难点】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1.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词写下来。啁啾( )喈喈( )翌日( )彗星( )宽宥( )弥补( )臆度( )窒息( ) 2介绍伽利略及其成就。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体部分的内容。 4.从本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你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证明作者的道理吗? 6.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
2、题,写下来,大胆质疑。 二、 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展示预习成果1.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2.字词(三)自读课文,思考:1.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3.作者列举的事例有什么特点?(四)探讨课后练习一(五)拓展你能列举生活中的其它事例证明作者的观点吗?(六)小结1.中心: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密。 2. 写法:(1)本文用典型事例,叙说生动形象。(2)文中新疑迭出,安排巧妙。三、课堂巩固1.武松与林冲都是水泊梁山中耳闻能诵的英雄,请按照两人的出身、性格独特之
3、处,经历等,至少总结出他们的两处相同点。答:A.二人都曾经在官府担任职务:林冲-东京八十万近卫军教头,武松-县衙都头。B.二人都曾经因女人关进监狱遭发配:林冲-高衙内看上林冲的老婆,高俅便助子谗谄林冲,武松-嫂子与西门庆害死哥哥武大郎, 为复仇,武松将其二人诛杀,后因助施恩收复快活林,被蒋门神谗谄,信赖女孩玉莲而被其屈枉关进监狱。C.二人在发配途中,都曾经险遭起解公役所害:林冲-公役董超、薛霸被陆虞候收买,预在野猪林将林杀敌戮,幸鲁智深出手相救,武松-公役被蒋门神收买,预在飞云浦将武松杀死,武松将公役以及匿伏的人马诛杀后,又回鸳鸯楼将蒋门神等诛杀复仇。2.请你为水浒中,你熟悉或喜欢的人物写个小
4、传。如:林冲人称豹子头,本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起初只想忍气吞声,无奈之下奋起反抗,雪夜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重要将领。3.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这也是水浒传的显著特色。请举二例说明。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以及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等。三、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
5、(60字以内)(4分)【材料一】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材料二】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 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三】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
6、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清明节的传统内容是祭奠亲人和祖先,现在又增添了追怀先烈等内容,祭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2)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 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结论
7、: “低碳”拜祭不容易。(农村拜祭先人依旧讲排场)理由:敬先人。怕别人说。(3)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材料】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建议一:赏春郊游建议二:植树种草毕业前夕,班级要制作一期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8、下面的栏目。【岁月如诗】光阴似箭,岁月无情。你认为下面哪句诗没有表达这一主题,不应入选本栏目。(B)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折。C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D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四、课后作业(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高峰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
9、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
10、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
11、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2.第3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3.第4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12、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4.第5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 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5.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1)例子:_ 说明方法( )作用:_ _ _ (2)例子:_ 说明方法()作用:_ _(二)写作1.认真观察上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上画了一头驴和一只蝉;蝉正在唱歌,驴听了,心想,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2.请用250字说明自然、社会或学校中的某种现象,并要揭示其中的道理。 教后记: 5活到老,学到老。-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