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生产生活工具中,北京人使用的是ABCD2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我市溱东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黄海边的祖先用石斧、石锛开凿了里下河的古老文化。据此可知,当时的居民A体态特征类猿B过着群居生活C使用磨制石器D最早栽培水稻3礼记.礼运中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北京人时期B半坡人时期C尧舜时期D黄帝时期4近期河北石家庄等地疫情告急,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驰援河北,他们打出如图标语,河北之所以被称为“燕赵”之地,与下列哪一古代制度有关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下图是部分商周青铜器的实物图片
2、。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 )A用途广泛B造型优美C世界领先D铭文众多6三字经有这样的文字“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这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大一统时代7许多成语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 三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反映出当时社会A铁器和牛耕开始使用B封建制度瓦解C各国战争不断D民族交融出现8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早在战国时期,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A韩非B墨子C庄子D荀子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
3、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D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1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加强思想控制D打击分裂势力11史记记载“假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4、 )A为了更好的加强思想控制B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让更多的人感恩皇帝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封地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 )。A郡国并行B盐铁官营C休养生息D北伐匈奴13小丽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25年”,“洛阳”,“光武中兴”等字眼,那么出现的页面中涉及的人物可能是A嬴政B刘邦C刘秀D拓跋宏1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描绘的景象所反映的年代是( )A东汉末期B西晋末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15“纸”是现代日常学习生活的必备用品。回顾历史在东汉有位人
5、物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这位人物是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司马迁16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C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17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A北伐战争的胜利B“王与马,共天下”C淝水之战的胜利D经济重心的南移18梁朝时,建康有几十万人口,商业繁荣,有四个大市,还有上百个小市,四方商旅在这里会集,造成这
6、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江南经济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大一统的推动D南方政权稳定19中国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引起这场“皇族内乱”的原因是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大地主、大贵族当权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晋惠帝昏庸无能匈奴入侵,灭亡西晋ABCD20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A宣扬道教B宣扬佛教C自己享受D弘扬艺术二、综合题21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时期的两幅图,回答问题(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 如图(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
7、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2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国学网材料二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三见下面图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2)结合
8、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影响。(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种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中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1)请写出三个政权的名称 (2)写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 ;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都城在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摇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美畴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片,说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哪个城市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大都市?24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
9、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盂子中记载了“许子以铁耕”之事实。国策记“秦以牛田,水通粮”;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钱穆战国经济史材料二 秦孝公十年(前350年)商狭开始了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度井田、开阡陌,改草黄族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责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之成为秦国国君控制下的臣民。摘编自李玉环商染的财政改革材料三 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因
10、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推论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2)据材料二概括商在经济上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对秦国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概括其变化的原因。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时期使用的都是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图片中的四个工具从形状上判断B项中的内容属于打制石器
11、,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排除;D项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排除。故选B。2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中“黄海边的祖先用石斧、石锛开凿了里下河的古老文化”,分析可知石斧、石锛应该是当时的居民磨制的石器,故C项符合题意;体态特征类猿、过着群居生活、最早栽培水稻与题干反馈的信息不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3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反映的是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
12、位于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称为禅让制,因此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尧舜时期,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4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亲属、功臣分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燕、赵、齐、鲁等这些地名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C正确;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排除A;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故选C。5A解析A【详解】根据图片“烹饪时期、编钟乐器、兵
13、器、车马器、镰刀”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A正确;题干图片体现不出造型精美、世界领先、铭文众多的信息,排除BCD。故选A。6C解析C【详解】“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体现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留下的成语,因
14、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争不断,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的特点,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成语故事不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8B解析B【详解】依据题干“勤俭”、“提倡节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可知,这符合墨家的思想。战国时期墨家的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项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排除。故选B。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金文是中国古代的
15、一种书体名称,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秦始皇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后出现更为简单的隶书。故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C符合题意,排除A;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BD。故选C。10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揭竿而起”的成语就源于陈胜、吴广起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点睛】解
16、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揭竿而起”的含义,首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用排除法解答本题。11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侯王的封地和势力的举措,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符合题意;推行推恩令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A排除;CD项不是推恩令实行的根本目的,排除。故选择B。12C解析C【详解】根据“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建立初年,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
17、施是休养生息政策,C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发生在汉朝,但不是针对材料问题采取的措施,A排除;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B排除;北伐匈奴是汉武帝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D排除。故选择C。13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公元25年”“洛阳”“光武中兴”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在位期间,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排除;D项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排除。故选C。14A解析A
18、【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东汉曹操的蒿里行。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饥荒和瘟役,许多人死亡后没有人收尸,就露在野外,广大的地方都听不到鸡叫。故A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故B不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故C不符合题意;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A解析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故A符合题意;B项张仲景、C项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生;D项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著有史记;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6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朝时期,
19、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丝绸之路成为了沟通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C正确;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B;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这不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美洲地区的发现是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的,排除D。故选C。1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C正确;北伐战争是由中国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20、,排除A;“王与马,共天下”与题干描述的现象不符,排除B;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18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梁朝时,建康有几十万人口,商业繁荣,有四个大市,还有上百个小市,四方商旅在这里会集”,反映了梁朝时期,商业繁荣,经济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南朝时期,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朝得以发展起来,商业的繁荣。A正确;“自然条件优越”是“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B排除;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CD排除;故选A。19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西晋时期发生了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可知,这场“皇族内乱”指的
21、是八王之乱(291年306年)。其发生的原因有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势力日益强大,大地主、大贵族当权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统治集团奢侈腐朽,晋惠帝昏庸无能,所以正确,C项符合题意;而匈奴入侵,灭亡西晋是在316年,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0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B符合题意;A
22、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综合题21(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即周天子。【详解】(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解析(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即周天子。【详解】(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我国在春秋时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2)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二反映了西周
23、的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王、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西周的统治阶层;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王即周天子。【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读图和识记能力。22(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解析(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
24、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官职丞相。【详解】(1)依据材料一“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结合课本所学,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尧年老是,征求各部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由“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
25、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由此可知,推行禅让制的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依据可知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图示皇帝之下设有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
26、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故的官职丞相。23(1)魏、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解析(1)魏、蜀、吴。(2)赤壁之战;曹丕;洛阳。(3)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27、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建康。【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于是联合孙权抗曹。在赤壁,孙刘联军同曹操展开激战,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
28、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城市。24(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解析(1)铁制农具和牛耕;百家争鸣。(2)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积极作用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
29、地所有制。(3)变化落后到很大的发展;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许子以铁耕”“ 孔子弟子中有司马耕字牛者,亦为一旁证。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业生产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新现象;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这一现象大大促进农业发展,引社会变革,促使当时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2)依据材料二“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改革贵族领主土地所有制”分析可知,商鞅
30、在经济上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据材料“从法律上确立新的封建地主制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农民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分析可知,对秦国的积极作用是基本上废除了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主所有制,确立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3)依据材料三“两汉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种水稻为主,火耕水耨”“ 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由两汉时期的落后到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材料“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南来,带来了北方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概括可知,南方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