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7533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北大附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2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图中哪处文化遗存的考古成果可为此提供史料实证AABBCCDD3“蚩尤作兵伐黄帝,黃帝乃令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吞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传说中能引起早灾的鬼怪),雨止,遂杀蚩尤。”上述材料A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B记述涿鹿之战的真实历史C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D说明古代曾存在神仙鬼怪4第一手史料是指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材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实物史料一般都

2、是第一手史料。下列那个选项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第一手史料A漫画中国历史复商周卷B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C司母戊鼎D传说大禹治水5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这表明当时青铜器A生产规模宏大B制作工艺高超C象征权力大小D分布地域广泛6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A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B手工业规模的扩大C铁农具、牛耕的推广D商业活动的活跃7某一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

3、,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无坝引水,从根本上说是非常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该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红旗渠8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9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征,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此举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扩大了秦朝的管辖范围D打击了匈奴的侵扰气馅10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B

4、国民素质不高C人们法制观念淡薄D法律严苛1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奴隶制到封建制C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D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12西汉初年,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A“开皇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1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诸侯王势力谋反中央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D黄巾起义142019年10月16日,连接郑州和新乡两个城市的第四

5、座黄河大桥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附近,故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粮草充足B占据了有利地势C投入兵力多于袁军D战术得当15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A编年体通史B纪传体通史C国别史D断代史16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A加强中国和欧洲国家直接交流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天山一带与内地融为一体D强化中央对西南边疆控制17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如图)描述了一位宫女执灯坐姿的形象。这种坐姿到隋唐时期发生变化,李白有“床前明月光”句子。人们坐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汉巩固了大一统B汉代,佛教传入中原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魏晋时期,北方出现

6、民族大交融18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是指A西周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19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黄巾起义20关于中国的汉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青铜器利簋腹内的文字叫做铭文B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C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D东汉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二、综合题21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7、题。(思想创新) 材料一 学派代表人物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技术创新)材料二(政策创新)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七年级中国历史(制度创新)材料四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哪一时期何种局面?儒家、道家创始人分别是谁?(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那时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材料三反映哪一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事件有何关系?最能反映该事件性质的内容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是什么?(5)请你谈谈对创新的认识

8、。2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实行什么制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此制度在西周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 下图所示(3)材料三

9、图中A是代表哪一职务?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四 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汉书(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对地方加强控制的哪一措施?(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23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春秋后期,促

10、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24改革、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

11、的原动力。历史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人物)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孔子材料二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中空缺处的人物得益于管仲改革,终成霸业。他是谁?(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哪一位?(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

12、个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元谋人发现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C项正确;ABD项与元谋人无关,排除。故选C项。2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就曾种植水稻,在图示A的位置,故A符合题意;B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故B不符合题意;C位于红山文化区,出图的主要是玉器,故C不符合题意;图示D是马坝人遗址和石峡文化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2千米处的狮

13、子岩,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为12.9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它为完善我国原始人类发展的序列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神话传说,其中,有有价值的信息,也有人为加工部分,是否与历史吻合尚待考征,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B【详解】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因此能够作为

14、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的一手史料的是二里头一号殿遗址。故选B;漫画和传说都不是第一手史料,AD错误;C是商朝的,不符合题意,排除。5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筑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因此据题干“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且能用不同的方法铸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可知,这表明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在题干中均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B。6C解析C【详解】

15、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C正确;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的活跃与题干“农业生产效率”不符,排除BD。故选C。7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李冰父子负责修造的大型水利综合灌溉工程,是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积极作用,材料表述的就是这一水利工程。故选B;灵渠是沟通湘水和漓水的人工运河,今天已经年久失修,没有发挥巨大效益。A错误;大运河开凿与隋朝,至今没有2200年,排除C

16、;红旗渠是建国以后修建的,D错误。8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变革时期,故D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的特征,故A错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故B错误;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指夏朝之前,故C错误。综上故选D。9C解析C【详解】根据“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措施有利于扩大了秦朝的管辖范围,C符合题意;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A排除;秦朝建立后在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排除;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打击了匈奴的侵扰气馅,D排除。故选择C。10D解析D【详解】曾有人形容秦朝

17、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可见当时犯罪的比较多,究其原因是秦朝在统治上最大的特点是崇尚法家思想,刑法严酷,有连坐、族诛等,故选D;ABC属于对材料内容的曲解,没有体现本质问题,排除。11C解析C【详解】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东周继续实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开端。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社会政治大

18、转型的极盛。汉武帝的推恩令,逐步消除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完成,C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承认土地私有,A排除;秦朝建立从奴隶制到封建制,B排除;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D排除。故选择C。12B解析B【详解】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故B正确;“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隋文帝时期,不符合题意,A错误;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C错误;“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时期,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13B解析B【详解】结

19、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由于皇帝年幼直接导致的后果,排除。故选择B。14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所以官渡之战中,曹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战术得当,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不符合曹军当时的情况,排除。故选D。15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

20、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答案选A。16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对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认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7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到隋唐时期人们坐姿发生变化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

21、,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局面,所以坐姿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西汉巩固了大一统与人们坐姿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汉代,佛教传入中原与人们的坐姿变化无关,排除B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属于它的表现。东晋南朝时,南北方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_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西

22、周春秋时期江南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故A不符合题意;秦汉时期,江南地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故B不符合题意;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程度还是有限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9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因此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事件是“八王之乱”,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故选A。20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此D项错误,符

23、合题意;西周的青铜器利簋腹内的文字叫做铭文的说法正确,A项排除;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B项排除;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汉字的主要书写材料变为纸张,C项排除。故选D。二、综合题21(1)百家争鸣;孔子、老子(2)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3)商鞅变法;因果关系;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建立县制(5)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解析(1)百家争鸣;孔子、老子(2)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3)商鞅变法;因果关系;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建立县制(5)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法,众

24、多学派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的一种学术繁荣局面,这种繁荣局面就是百家争鸣;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2)从材料二图片的场景,可知判断是牛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启示,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3)依据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可知是商鞅变

25、法;由第二问已知是材料二是牛耕技术。结合课本所学,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得生产力提高,各国积极进行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民,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商鞅变法。由此可知材料二、三是因果关系;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被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促使秦国项封建社会转变。(4)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全国设31县、官吏有由中央直接任免”,可判断是建立县制。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建立县制

26、,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依据前面的材料,牛耕、铁制农具等新技术的出现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闱绕创新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创新是强国兴邦之路;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等。22(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

27、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丞相;郡县制;(4)推恩令(5)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相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年老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夏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依据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

28、”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是诸侯的存在。因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国为了争霸不断进行战争;结合课本所学,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皇帝之下由太尉、A、卿大天,可以A是丞相。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4)依据材料四“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uzhi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

29、。”可知西汉时期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推恩令。结合课本所学,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公开反对朝廷官吏,还举兵叛乱。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设,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西周的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得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巩固统一,维护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3(1)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2)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3)汉文帝、汉景帝;魏国(4)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齐民要术(5)政府的重视;政

30、府出台减轻农民解析(1)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2)铁制农具和牛耕;商鞅变法(3)汉文帝、汉景帝;魏国(4)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齐民要术(5)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工具;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

31、域。(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最著名的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因此,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

32、息政策。他们注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因此,题干中所说西汉时期两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汉景帝;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4)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33、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因此,题干中所说的这部书的名称是齐民要术。(5)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今农业的发展要做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工具;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我们认识到,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生产

34、技术的创新;统治者以农为本的思想和政策;遵循自然规律;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24(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解析(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尊王攘夷”等策略的实行,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秦孝公。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3)据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将革”可知,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说汉话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点睛】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