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歌谣“骨柘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下列那个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其治水成功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B推动了“家天下”的出现C奠定了我国华夏族的基础D有利于青铜农具的推广4“烽火戏诸侯
2、”故事中,周幽王为赢爱妃褒姒一笑,命士兵点燃烽火,诸侯们纷纷率兵前往。诸侯们率兵前往主要是为了( )A借机觐见周天子B确保再次分封的权利C实现自身独立性D履行保卫王室的义务5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面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目前,刻写有文字的甲骨只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BCD6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A大型水利工程的兴
3、修B手工业规模的扩大C铁农具、牛耕的推广D商业活动的活跃7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发展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 )ABCD10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吴广B项羽、刘邦C曹操、刘备D苻坚、司马睿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西汉的某-政策时,搜
4、集到一-则材料,其内容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请你判断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推恩令”B设刺史C察举制D禅让制12“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汉高祖刘邦是通过下列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西汉(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13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一位年幼的皇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这位小皇帝。该故事情节发生于A战国初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14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
5、三国鼎立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B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1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论语B离骚C史记D资治通鉴16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宣政院的设置D西域都护的设置17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A北伐战争的胜利B“王与马,共天下”C淝水之战的胜利D经济重心的南移1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的这一时期
6、,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27万 余人,人口数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土地荒芜B北方自然条件恶劣C政局动荡,战乱不断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9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B八王之乱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D游牧民族内迁2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钟繇B贾思勰C顾恺之D祖冲之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
7、,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王国维材料二 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胡适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个历史事件?(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西周到战
8、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 秦孝公“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孝公为什么会认为“丑莫大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23历朝的封建统治者都作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一个朝代都花开花落,你唱罢我登场,但始终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材料有一次,孝文
9、帝跟大臣们一起议论朝政。他说“你们看是移风易俗好,还是因循守旧好?”咸阳王拓跋禧说“当然是移风易俗好孝文帝说“那么我要宣布改革,大家可不能违背。”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请回答(1)请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还有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此次改革带来了哪些
10、影响?(3)阅读材料分析历代王朝的历史发展主流是什么?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材料三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狭变法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的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朝在经济上还有什么举措?(3)据材料二中的图B,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开通这条道路的积极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写出任意两条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依
11、据图片信息可知,处古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是指元谋人,图片中的处,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图片中的处,排除。故选D。2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会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还会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故选项D符合题意;北京人属于早期人类,不是原
12、始农耕居民,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属于早期人类,不是原始农耕居民,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半坡人种植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解除了水患,使黄河流域免于水患,保证了黄河流域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4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分封制规定,之后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故“烽火戏诸侯”体现了诸侯履行保卫周王室的义务,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
13、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故正确,符合题意;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不正确,不符合题意;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故正确,符合题意;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故不正确,不符合题意;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故正确,符合题意。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14、 C正确;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的活跃与题干“农业生产效率”不符,排除BD。故选C。7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退避三舍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卧薪尝胆与越国勾践有关,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都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些都体现了诸侯国之间的争斗,说明当时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兼并争霸不断,故选C项;奴隶制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材料中的这些成语只能体现诸侯争霸,不能体现封建制的确立和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D项。故选C项。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孔子打的一个比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施行“德”政的人,就像天上的北极星一般,受
15、到满天星辰的拱卫,体现了孔子仁政的思想,故B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且他们都没说过题干的话,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9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故A正确;B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铲币,故B错误;C是战国时期的刀币,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楚国的蚁币,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A。10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
16、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嬴政、吴广是秦朝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故B符合题意。曹操、刘备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苻坚、司马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1A解析A【详解】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故选A;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察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排除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
17、领的选举方法,D错误。12B解析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刘邦通过楚汉之争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B正确;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AC排除;淝水之战是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D排除;故选B。13D解析D【详解】据材料“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皇帝称号,而战国初期尚未有“皇帝” ,排除A项;秦朝时期秦始皇独断专制,而其后继者二世而亡,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西汉时期汉武
18、帝设立“中外朝”,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故选D项。14B解析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选项中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对赤壁战争的观点,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为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没有观点,因此排除,选择B项。15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A项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思想著作,B项离骚是屈原的长诗,都不是史书,D项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只有C项史记因为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答案选C。16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
19、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正确;A排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往来的商道,B排除;宣政院的设置管辖地区,C排除;故选D。1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C正确;北伐战争是由中国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排除A;“王与马,共天下”与题干描述的现象不符,排除B;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18
20、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的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政局动荡,战争导致人口急剧减少,C项正确;人口南迁也是战乱导致的,A项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是北民南迁的结果,D项排除。故选C。19B解析B【详解】西晋时期出现“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为躲避战乱,广大中原人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B正确;西晋统治阶级昏庸腐朽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出现,并不是中原人南迁的直接原因,故A错误;材料是西晋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C错误;游牧民族内迁从东汉时期就开始了,主要迁往黄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20D解析D【详解】根
21、据题干信息“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运用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故D项正确;钟繇是书法家,排除A项;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排除B项;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排除C项。故选D。二、综合题21(1)百家争鸣。(2)孔子。儒家。“仁”。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3)“有教无类”。(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解析(1)百家争鸣。(2)孔子。
22、儒家。“仁”。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3)“有教无类”。(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意在说明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因此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百家争鸣。(2)依据材料二的“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和材料三的“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他”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政治主张是主张以德治国,实行
23、德政。(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故材料三中他突出体现“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2(1)三晋夺秦地;诸侯卑秦。(2)商鞅变法(3)秦灭六国或秦统中国(4)材料-是材料二的背景(或具体阐述为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亦可);材料二为材料三的原因( 具体阐述为商鞅变法为解析(1)三晋夺秦地;诸侯卑秦。(2)商鞅变法(3)秦灭六国或秦统中国(4)材料-是材料二的背景(或具体阐述为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亦可);材料二为材料三的原因( 具
24、体阐述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 基础也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可知,秦孝公之所以会认为“丑莫大焉”,是因为三晋夺秦地;诸侯卑秦。(2)依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等等。(3)依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三体现了秦始皇灭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
25、知,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是材料-是材料二的背景(或秦国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是材料二为材料三的原因(或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23(1)用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改汉姓,迁都洛阳(2)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民族融合【详解】(1)根据材料“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解析(1)用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改汉姓,迁都洛阳(2)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民族融合【详解】(1)根据材料“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
26、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为用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改汉姓,迁都洛阳(2)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为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历代王朝的历史发展主流是民族融合。24(1)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
27、定解析(1)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3)长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经过商
28、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可知,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秦朝政府规定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所以图A反映了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朝在经济上的措施还有统一度量衡。(3)根据材料二,可知,图B是丝绸之路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所以图B,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商鞅变法。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丝绸之路。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