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74786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州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2“粮食种植粟,副食鱼和肉;房子半地穴,纺线又织布。”歌谣反映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唐虞之道中记载“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这反映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4位于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内的磨山楚城门,是对历史上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城门的一个再现。请问楚国的起源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

2、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上述记载主要说明青铜器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皿C祭祀礼器D权力象征6“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对这一词语反映的政治现象解读错误的是A发生在奴隶制逐渐没落的时代背景下B其目的是争夺霸主地位C在此旗号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D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7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B、 E两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A魏国、楚国B楚国、燕国C秦国、赵国D楚国、赵国8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礼器反映等级界限B出现了

3、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社会急剧变化的局面9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秦代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行政B军事C刑狱D监察1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加强思想控制D打击分裂势力11东汉顺帝末年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童谣意思是说正直无私的人下场悲惨,邪曲之徒却享尽富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机构臃肿B豪强地主横行C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2“统一思想,归

4、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西汉时期“统一思想,归本儒家”的措施是A休养生息B实行郡县制C分封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A“兼爱”“非攻”B严刑峻法C休养生息D“以德化民14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ABCD15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河姆

5、渡聚落的兴衰 B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 C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D东汉末年军阀混战16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他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修建都江堰B修筑长城C开辟丝绸之路D开通灵渠17当你重回到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汉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军队中存在着大量姓拓跋的士兵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其原因包括南方统治者整顿赋税制度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育种施肥技术得到改进铁制农具的推广ABCD19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

6、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世人崇尚文学B政府鼓励消费C世人金钱至上D朝廷打击商业20一些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创造了卓著的文化成果。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文化成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A韩非儒家学说B顾恺之兰亭集序C贾思勰齐民要术D孔子道德经二、综合题2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7、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韩非子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回答孔子创立了哪一学派? (2)阅读材料二分别概括老子和韩非子的主要主张。(3)据材料三回答“百家争鸣”的影响。(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结合所学回答“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2我国古代先民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的历史

8、,积淀成浓厚的文明。王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文字形成追溯文明之源)(1)下面图文信息反映了甲骨文怎样的特点?简述甲骨文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任务二(工具革新见证经济文明)(2)指出图3工具的用途,并简述图4工具在农业生产上的进步性。任务三(思想解放传承精神文明)(3)阅读老师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写出其代表的学派并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任务四(制度建设彰显政治文明)(4)写出图5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作用?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异同点。2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

9、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文字记自信)材料一 己亥“猪”的前世今生甲骨文猪篆书猪行书猪(史学叙自信)材料二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360百科(科技彰自信)材料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写出农书名称)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上述材料均改编自统编

1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73页、98页(画窟现自信)材料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篆书“猪”成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是在哪个朝代?假如行书“猪”是王羲之的真迹,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此行书“猪”归纳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部史学巨著?请写出这部著作的文学价值。(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三中“ ”所代表的内容。 ; ; 。(4)材料四中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他流传下来的另一部作品是?龙门石窟和其它石窟的开凿都和统治阶级宣传的哪一宗教有关?24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1)

11、根据示意图,写出B、C两处的政权名称。从示意图中看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材料二 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幕砖面(2)材料二中的“胡”是魏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两幅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什么现象?材料三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某些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据陈书宣帝纪记载,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迁人民为什么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哪个城市成为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发现大

12、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B项符合题意;建造房屋、制造彩陶、种植水稻在材料均未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2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种植粟”“房子半地穴”可知是半坡人。结合课本所学,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D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还没有固定居住的房子,还不会种植农作物,AB排除;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C排除;故选D。3A解析A

13、【详解】依据题干“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唐尧与虞舜施行的道义,是禅让而不是传位,尧舜做王的时候,是为了有利于天下百姓而不是有利与自己,禅让而不是传位,才会是圣明的盛世啊,由此可知,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A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制度,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建立的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C【详解】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

14、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楚、齐、鲁、晋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故选C;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当时还没有国家,A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才出现的,分封制是西周时期,B错误;材料内容与世袭制无关,D排除。5D解析D【详解】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一现象说明

15、了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地位及国家权力的象征。故D符合题意;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和祭祀礼器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BC。故选D。6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一些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尊王攘夷”表面上是尊崇周王,实际上目的在于争夺霸主,故D解读错误,符合题意,B解读正确,排除;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故A解读正确,排除;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有对内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故C解读正确,排除。故选D。7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齐国

16、在东方,楚国在南方,秦国在西方,燕国在北方中间的三个自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因此可以判断出B是楚国,E是赵国,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8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B符合题意;礼器反映等级界限没有体现“学术思想最灿烂”,A排除;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属于生产方面,C排除;社会急剧变化的局面不单单是指学术方面,D排除。故选择B。9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

17、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D项正确;丞相掌管行政,排除A项;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刑狱不是御史大夫的职责,排除C项。故选D项。10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揭竿而起”的成语就源于陈胜、吴广起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揭竿而起”的含义,首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用排除法解答本题。11

18、D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奸佞之辈,趋炎附势,反倒封侯拜相。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黑白颠倒的社会混乱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D符合题意;官僚机构臃肿,与材料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豪强地主横行,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

19、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D正确;汉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故A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故B错误;周实行分封制,故C错误。综上答案D。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刚建立时,社会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兼爱”“非攻” 是墨家主张,严刑峻法是法家主张,以德化民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短

20、期的统一和不断的分裂时期,此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后,东晋没有统一了北方,不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题意;A项片面,不符合题意;故选D。1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探寻秦国崛起的原因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聚落的兴衰在黄帝之前,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A不合题意;东汉道教的兴起与传播、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在汉武帝之后,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6C解析C【详解】依据材料“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

21、浩丝路长歌”可知是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C符合题意;ABD项与“丝路”无关,排除。故选择C。17D解析D【详解】498年的北魏正值孝文帝统治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规定改用汉姓,拓跋氏改姓元,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北魏孝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要求穿汉服、说汉语,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等,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18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相对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整顿赋税制度,此时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南方育种施肥技术得到改进,铁制农具在南方得到推广,都正确,故

22、选D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19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表明因为“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可以决定贵贱、生死等”,所以“人人把钱看作是在世的神圣宝物,他们视钱亲如兄弟,并称之为孔方兄”。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了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故选C项;题干涉及的是金钱至上,没有涉及世人崇尚文学、政府鼓励消费和朝廷打击商业,排除ABD项。20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C搭配正确,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A不符合题意;王羲之的著作是兰亭集序,B不符合题意;老子的著作是道德经,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综合题2

23、1(1)仁、以德治国;儒家(2)老子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韩非子以法治国(3)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解析(1)仁、以德治国;儒家(2)老子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韩非子以法治国(3)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战国时期,旧的政治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政治制度逐步确立。(意思相同即可)【详解】(1)依据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

24、,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以德治国。(2)依据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法治国。(3)依据材料三“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的信息,

25、依据所学可知, “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4)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的局面反映了战国时期,旧的政治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政治制度逐步确立的过程,在当时是思想的大解放运动。22(1)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在龟甲、兽骨上等。历史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解析(1)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在龟甲、兽骨上等。历史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26、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文字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用途翻土耕种;进步性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3)老子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儒家学派,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孟子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墨子墨家学派,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韩非子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图5分封制;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土,有利

27、于开发边远地区。相同点最高统治者都是世袭产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不同点最高统治者西周是天子,秦朝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是分封制,地方诸侯世袭,权力较大,秦朝是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命,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详解】(1)依据甲骨文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文字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28、开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工具耒耜的用途是翻土耕种;图4工具的进步性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3)本题答案不唯一,选择两位思想家即可。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韩非子是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依据图5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5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

29、制;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土,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图6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的相同点是最高统治者都是世袭产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西周是天子,秦朝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是分封制,地方诸侯世袭,权力较大,秦朝是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命,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23(1)秦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3)造纸术齐民要术圆周率(4)女史箴图;佛教【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篆书“猪”成为通用文字解析(1)秦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3)造纸

30、术齐民要术圆周率(4)女史箴图;佛教【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篆书“猪”成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是在秦朝,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书法的笔势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被称为“书圣”。(2)据材料二“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31、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

32、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所以他流传下来的另一部作品是女史箴图。龙门石窟和其它石窟的开凿都和统治阶级宣传的佛教有关。24(1)B西晋; C南朝;F陈;政权分立。(2)匈奴、鲜

33、卑、羯、氐、羌;民族交融。(3)江南地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南方统治者解析(1)B西晋; C南朝;F陈;政权分立。(2)匈奴、鲜卑、羯、氐、羌;民族交融。(3)江南地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南方统治者的支持等;建康。【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B是西晋;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故C是南朝;F是陈;第二问依

34、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故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第二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胡人汉服”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即民族交融。(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某些徭役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南方统治者的支持、江南自然环境好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建康成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