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5579289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7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ABCD2目前,世界农学界几乎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对此贡献最大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海内外的华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作与炎帝有关的是教民开垦耕种 种植五谷和蔬菜 建造宫室 教人们通商交换ABCD4在陕西出土的一青铜器底部铭文上,记载了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纣王军队

2、这一事件。由此判断,该青铜器最有可能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在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当中,下图器物精彩亮相。如果请你为它配解说词,以下内容最适合的是( )A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B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C是夏朝青铜器的代表作D目前所知最重的青铜器6下面图片中的实物能够反映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BCD7“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变害为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伟大“生态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ABCD8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

3、“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为政以德9“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汉武帝10秦朝是辉煌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其表现为赋税沉重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郡县制严酷的刑罚ABCD1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A分封诸侯B设郡县C实施“推恩令”D设立太尉12西汉初年,陆贾劝谏汉高祖“事逾(更加)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多)而奸逾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

4、逾多。”由此可知,陆贾主张A平定叛乱B健全法制C充实兵马D休养生息13以下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部分结构图。图中表示的朝代依次是A春秋 东晋B东周 西晋C战国 东晋D东周 新朝14某校七年级(1)班的李明同学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助他把下面表格中两外遗忘的知识点补充完整 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官渡之战200年 袁绍大败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孙刘联军与曹操曹操大败奠定了三国奠立局面形成的基础A曹操袁绍赤壁之战以少胜多B曹操刘备淝水之战陆战为主C曹操周瑜巨鹿之战水战为主D曹操袁绍淝水之战以少胜多15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参观都江堰 到赵

5、州桥上散步 用纸写诗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参加科举考试ABCD16汉朝的丝绸、漆器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香料传入中原。这体现了丝绸之路是一条( )A和平共处之路B科技交流之路C乐舞融汇之路D文明交流之路17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立志移风易俗,力排众异,迁都洛阳,鼓励使用汉语、与汉人联姻。他是( )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C隋文帝D唐太宗18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这表明当时南方A文化昌盛B人才兴旺C科技发达D经济发展19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

6、,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现象说明西晋A贵族道德败坏B平民富足C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D经济发达20梁武帝萧衍评价王羲之某作品“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虑卧凤阙。”该作品是A洛神赋图B兰亭集序C张猛龙碑D女史箴图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个,分布区域从岭南到溪北尤以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最为密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东汉)班固白虎通材料三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中“中国是世界农业的

7、起源中心之一”的观点。(2)据材料二说明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2分析探究题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史料结合)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材料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

8、韩网将韩非送往秦国。(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指出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3)秦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画图学史)(4)如上图是肖鹏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角色扮演)(5)李磊在历史剧中扮演一位正在宣读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诏令的官员,内容如下请你完成以下内容。经济文字军事交通(历史感悟)(6)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内容,说说其具体表现。(7)学习了秦朝的历史,

9、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3中国文明史历经近五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公平无表,罚不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无私惩罚不避成势强大的贵族;类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一年后,路上没人的取遗失的东西,百娃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军事力量大增,诸侯个个提惧。)摘自战国策(1)材料一中“商君治案”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导致“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其他诸侯国的最终结局如何?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

10、与其他去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展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并指出该制度的开创者。材料三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回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碎低。汉初朵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3)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的治国措施?并指出由此形成的盛世局面?材料四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

11、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达奚奚丘穆陵穆贺兰贺勿忸于于技拔长孙乙旃叔孙步六孤陆独孤刘尉迟尉(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其汉化政策除改汉姓外还有哪些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24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众多因素深刻影响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图一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材料二 大夫曰“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善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狡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奸

12、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而妄得各务其职,不务本为何?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不下凝也。”西汉恒宽盐铁论错币材料三 见图二和图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文帝之时,纵民铸钱、冶铁、煮盐,使国家经济命脉控制于富商大贾。为改变这种状况,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写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标准货币名称。(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据图三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格局。(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

13、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会使用一些出粗糙的石器劳动;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符合题意,D正确;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错误,ABC排除;故选D。2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的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途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

14、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D正确;元谋人、北京人还没有原始农耕,没种植作物,AB排除;半坡居民种植农作物粟,C排除;故选D。3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因此传说中的发明创作与炎帝有关的是。A项正确;建造宫室,与传说中的黄帝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4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青铜器底部铭文上,记载了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纣王军队这一事件。”,结合所学可可知,这反映的是武王伐纣,因而,青铜器制造的时间应该晚于武王伐纣的时间,故C正确;夏朝存在的时间早于武王伐纣的时间,故

15、A错误;商朝存在的时间早于武王伐纣的时间,故B错误;秦朝主要的冶炼铁而非青铜,故D错误;故选C。5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示器物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D正确;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的是西周青铜器利簋,排除A;司母戊鼎不是最精美的青铜器,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不是夏朝,排除C。故选D。6C解析C【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A是河姆渡居民时期的骨耜,B是商朝时期的四羊方尊,C是春秋时期的铁农具,D是汉代的耧车,故C项符合题意;ABD都不是春秋时期的,排除ABD项;故选C。7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该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

16、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综合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在发挥防洪灌溉等作用,是历史上的伟大“生态工程”,故B符合题意;大禹是远古时代治理黄河的治水英雄,故A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故C不符合题意;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辅佐秦始皇统一中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首创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认为无论贵贱等级差别,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即“有教无类”,体现了一种教育平等的思想,C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待人要有仁爱之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因材施教”是要求差别化教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

17、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C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沿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只是在制度内部作出调整。故“他”是指秦始皇,故C正确;黄帝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与题干无关,故A错误;周武王属于奴隶制时代的君主,与题干无关,故B错误;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帝王,晚于秦朝的出现,故D错误;故选C。10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都是秦朝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

18、郡县制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不属于秦朝暴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11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可知是指汉朝的王国问题,为此汉武帝实施“推恩令”。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9、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C;ABD都不是汉武帝实施的政策,排除。12D解析D【详解】材料“事逾(更加)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多)而奸逾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强调政府不要过多的干预社会生产,应该要让民众休养生息,这也符合汉初的政策,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不符合,排除。13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 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

20、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 明朝、清朝。故应为东周,为新朝。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A解析A【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由此可知官渡之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双方在赤壁展开激战。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军事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

21、可知是赤壁之战;据所学,官渡之战、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A正确;BCD表述的不正确,排除;故选A。15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造,故唐朝时期参观都江堰符合史实,正确。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期到赵州桥上散步符合史实,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唐朝时期用纸写诗符合史实,正确。隋文帝时期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符合史实,正确。正确,故选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

22、史书,资治通鉴出现于唐朝之后,错误。指南针在宋朝时期用于航海事业,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在唐朝时期不可能出现,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本题设置唐朝的情景,需要结合所学对情景进行分析,出现于唐朝之前的史实,如都江堰、赵州桥、造纸术、科举制符合题意,资治通鉴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晚于唐朝出现,故不符合题意。16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开创了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马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

23、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往来。D正确;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商品的交流,实质是一条商道。ABC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故选D。17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B项正确;A、C、D项均为中原王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18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结

24、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当时南方的经济发展,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人才、科技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19C解析C【详解】依据材料“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反映了统治者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斗富,追求享乐。说明西晋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C正确;ABD现象在题干中文字不能反映,排除;故选C。20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B符合题意;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AD排除;张猛龙碑 的作者是张猛龙,C排除。故选择B。二、综合题21(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

25、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解析(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已经开始农业生产,他们主要种植粟,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因此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证明了“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2)根

26、据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得,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3)根据材料三“战国时期的农具”、“战国青铜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根据材料一可知,半坡人开始种植粟、河姆渡人可是种植水稻,因此可知农作物培植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材料三“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所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22(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商鞅变法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全国

27、奠定了基础;嬴政善于用人;渴望统一的趋势(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解析(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商鞅变法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嬴政善于用人;渴望统一的趋势(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御史大夫;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字统一文字;交通开凿灵渠,统一车辆和道路;军事修长城。(6)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刑罚(7)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

28、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依据材料二“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可知,秦王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可知,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求贤若渴;此外,还有渴望统一的趋势。(3)依据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符合广

29、大人民的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4)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因此肖鹏制作的这张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填御史大夫;郡。(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措施。经济上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

30、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字上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军事上为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6)依据所学可知,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具体表现是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刑罚。(7)学习了秦朝的历史,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23(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

31、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解析(1)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3)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景之治。(4)推动鲜卑族的汉化。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详解】(1)根据“ 商君治秦,法今至行”可知是商鞅变法。根据“道不拾道,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提惧”可知是因为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军事实力强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他诸侯国最终被秦国灭亡,秦国实现了统一。(2)结合所

32、学内容可知,“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开创者是秦始皇。(3)根据“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可知措施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是为了推动鲜卑族的汉化。除此之外,其汉化政策还包括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豪门联姻。作用主要是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和民族融合。24(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3)关系因果关系。(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解析(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

33、自由买卖。(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3)关系因果关系。(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根本原因。)(或图一中的北人南迁促进图二中南北经济实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格局南北发展趋于平衡。(或南北差距缩小,或经济重心仍在北方。)(4)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改变了国家经济命脉控制于富商大贾的局面。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与图三之间是因果关系,图一中的北人南迁是图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根本原因。根据图三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南北发展趋于平衡格局,差距较小。(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技术的进步、适当的政策、和平安定的环境以及人口的变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