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172083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1年1月七年级期末统考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25题共50分,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从总体来看:本年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注意知识理解上的考察,注意专题的归纳,有很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覆盖全面七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现了全面覆盖,试卷中有13道选择题共26分涉及期中前知识,有填图题共4分涉及期中前内容,材料解析题占24分,共涉及期中前内容共占54分,占全卷54%。这和前几年期末考试期中知识只占20%-30%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考点对本册书均匀的全覆盖。(2)图文并茂 整套试卷共用图12幅,图片形式多样,有照片3幅、有地图2

2、幅、有文物图4幅、人物图3幅、想象图6幅等。如:战国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历史时空关系。实物图和想象图有助于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和地图册的图片资料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但“司母戊鼎”历史实物图片不具有唯一性,干栏式房屋图、祖冲之图属于想象绘画图,不同版本差别很大,以此出题,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待商榷。(3)联系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选择题第10题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涉及徐州乡土历史。第13题重走丝绸之路出发地点,第17题秦朝电视剧中的两个镜头,果盘中的石榴、葡萄,皇帝批阅竹简,都带有较多生活的气息,但和去年相比这方面的试题还有待

3、增多和加强。 (4)论从史出充分利用原始史料,是本次期末试题的很明显特色。选择第5题“烽火戏诸侯”典故,第8题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第9题史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第14题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19题“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第25题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均引自原始史料。材料题引用史记原文3处,论语原文1处,资治通鉴原文2处,鲁迅评价1处,全试卷共引用史料13处,注重了论从史出的严谨性,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偏深,增加了做题的难度。(5)形成专题材料题以小专题的形式涉及战国与三国的形势,史记,历史上的重要变法,儒家思想

4、四个方面。第27题材料题以史记为引子,涉及史记历史地位,黄帝地位,秦朝制度,以少胜多的战役。第28题以变法为专题涉及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并对三次改革进行概括,第29题儒家思想涉及孔子,孟子、荀子,秦皇汉武,并对两者的根本目的进行了比较,这些题型的设计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单元复习和总复习时进行专题复习,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答题分析本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1025人,在交换阅卷,严格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年级平均分77.7位居市区第4(前3名分别为85.5,79.3,78.0)。班级最高分80.4,最低分72.6,满分只有3人 分数段分布表样本容量0-910-

5、1920294049505960697079808990分以上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1025001234661251832892561002087.553.477.7 (1)单项选择题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1、6、7、8、9、18、21小题上。 第1题:不熟悉干栏式房屋图造成失分。第6题:不了解“反戈一击”的起源。第7题:对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理解不深。第8题:不知道商鞅属于法家。第10题:对项羽定都彭城误解成刘邦定都。第18题:知道三星堆不知道属于成都平原。第21题:对儒家学派汉朝独尊理解不清造成失分。(2)填图题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26(1)司母戊鼎“戊”“鼎”的书写上错误较多,26

6、题(2)对祖冲之图像的辨认错误最多,许多同学写成了华佗,张仲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写成了圆周率第七位 26题(3)战国位置记忆不清造成写错,三国形势图主要是审题不准,写成三国国名。(3)材料题 此题失分主要集中在第27题(1)史记的历史地位,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却不知其历史地位。第27题(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区分上,学生答混、答题不全造成失分。28题(2)重农抑商、奖励军功书写错误。(3)三次改革的共同之处学生答案多样,和答案有所不同,也造成了失分。29题(3)“焚书坑儒”书写错误,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直接答出。造成失分。 三、教学启示 1、培养学习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的同学考分很高,靠死记硬背的同学会出现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不会灵活运用知识 2、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帮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积累充分的表象知识,引导学生由由表及里的掌握知识 3、在新课和复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专题帮学生建立知识联系和体系。 4、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注意书写的正确。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