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新区永登五中高二年级(语文)选修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班级 组名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4.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5.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设问导读】(一)自读课文第9页,“引入话题”。讨论:1.这4段文字总共说了几个意思?
2、试加以概括。2.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二)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912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资料或者网络复习关于孔子的有关知识。2、参照课文注释,疏通课文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温故互查】(一)、阅读正文,参考注释,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 ) 桀溺( ) 耦而耕( ) 怃然( )耰( ) 辍 ( ) 荷蓧( ) 食之(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仪封人请见:( )通( ) 桀溺:( )通( ) 而谁以易之:( )通( )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 )通( ) 植其杖而芸: ( )通( ) 使子路反见之:( )通( ) (二)、结合注释,细读课文,疏通文意。展示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典型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整句的翻译;整段的意义概括。【自学检测】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2.在文中,孔子出现的时候并不多,孔子的话也不多,但孔子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4、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长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 耰而不辍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5、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 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 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4)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 (5)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
6、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_ (不要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 _(不要超过15个字)。【拓展延伸】通过网络、书籍,搜集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自己阅读,思考,体会孔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当仁,不让于师班级 组名 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继续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品德和精神。【复习回顾】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
7、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对是如何评价他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于孔子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设问导读】参照课文注释,初读全文。(学生独立完成)三、自学检测(一)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
8、握如下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2、掌握如下通假字。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毋吾以也 鼓瑟希莫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 如有所立卓尔:当仁:遇到,面对 子之武城:莞尔而笑: 予所否者: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4、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说出为什么)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二)、结合注释,细读课文,疏通文意。典型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整句的翻译;整段的意义概括。【巩固练习】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并选择其中一两条,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数不少于500字。(完成在以下空白的地方) 第2页(共2页) 科任老师: 小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