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作用机制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4713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作用机制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作用机制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作用机制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DOIDOI:1010.1358513585/ki.gxfdyxk./ki.gxfdyxk.20232023.0303.002002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作用机制探析姚明明,戴岱(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摘要:爱国规范是指存在于社会、社会群体及社会成员中的一类社会规范,能够有效调节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基于爱国规范视角构建的爱国行为发生机制为解释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变化、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对于爱国行为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启发我们在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过程中,要重视新时代爱国规范的建构、青

2、年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和爱国行为引导策略的拓展。关键词:爱国规范;爱国行为;作用机制;社会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37(2023)03-0007-06“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1。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既要激发全体人民广泛的爱国热情,又要将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深入探析青年爱国行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目前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更多是聚焦于教育内部的微观视角,较少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出发,表现出偏教育轻社会协同、偏理论阐述轻现实解读的倾向。因此,我们需要拓展研究视野,从社会和人的视角探析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在社会层面探究社会环境的爱国

3、主义教育功能,又要从个体层面探析人的爱国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将二者有机整合,深入研究社会对个体爱国思想和行为形成的作用机制。爱国规范是社会规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上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系列规范集合。探析爱国规范对爱国行为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化和拓展爱国主义研究,为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引。一、爱国规范与爱国行为释义对核心概念的明晰是研究学术化与深入化的前提。因此在探析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爱国规范和爱国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一)爱国规范的内涵与特征在以往理论研究中,已将“爱国规范”概念引入阐释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但对于

4、爱国规范本身的讨论还不多,而基于爱国规范的视角讨论青年爱国行为发生机制,需要对爱国规范作出科学的概念界定。首先,从行为准则体系来看,爱国主义包括在道德、政治和法律层面上的规范2。爱国规范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爱国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并且是道德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的有机统一。其次,“社会规范多指整个社会和各个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应有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风俗习惯、法律规范、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3。爱国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是社会规范中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综上所述,作者简介:姚明明(1985),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7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将爱国规范界定为:

5、存在于社会、社会群体及社会成员中的能够有效调节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类社会规范。从爱国规范的内容指向看,爱国规范可以分为爱国道德规范、爱国政治规范和爱国法律规范。爱国道德规范是爱国规范的主体内容,爱国政治规范是爱国道德规范的最高形式,爱国法律规范是爱国道德规范的底线规定。2从爱国规范的作用范围来看,爱国规范可以分为爱国社会规范、爱国群体规范、爱国个体规范。首先,整体的社会规范中包含调节个人与国家与民族之间关系的爱国社会规范,这是最宏观、作用范围最广的爱国规范;其次,爱国社会规范既会直接作用于社会成员,又会作用到社会群体之中,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爱国群体规范;最后,个体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避免

6、地受到爱国社会规范和爱国群体规范的影响,从而形成爱国个体规范。从爱国规范的作用方式来看,爱国规范可以分为法规性的爱国规范和道德性的爱国规范。法规性的爱国规范以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等形式直接约束个体,既规定了个体的爱国义务,也规定了对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的处罚,是爱国规范在底线上的规定,为爱国规范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法律保障;道德性的爱国规范往往表现为约定俗成的道德要求,是爱国规范的主体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内容,但是能够通过社会舆论、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个体的爱国思想和行为,更易被个体所接受。(二)爱国行为的内涵与影响因素目前学界关于爱国行为内涵的共识是把爱国行为视为爱国主义的

7、外在表现和具体实践。一方面“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和最高形式”4,另一方面爱国行为也是不同爱国主体的具体实践活动。因此,爱国行为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爱国主体两方面的影响。从具体的社会环境来看,爱国行为会受到教育、社会规范、社会心理、社会运行状况等多方面影响;从爱国主体来看,爱国行为会受到主体的爱国情感、爱国认知、爱国意向以及自身的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影响。同时,这两方面内容与爱国行为的关系不是单向影响,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因此,本文认为爱国行为指的是爱国主体综合自身情况和具体社会环境将自身的爱国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是推进社会环境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爱国主体完善的主要手段。(三)

8、爱国规范与爱国行为的动态演化爱国规范与爱国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紧密联系。一方面,爱国规范决定着爱国行为的产生、发展和评价标准。从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来看,个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且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5 340爱国规范是调节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类社会规范,规定着爱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评价个体爱国行为的价值标

9、准。当个体的爱国行为符合爱国规范时,个体及其爱国行为会受到肯定与激励,反之个体及其爱国行为则会受到否定与矫正。另一方面,爱国行为的发展变化也会推动爱国规范的发展变化。爱国规范既包含一定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及经验推出的强制性规范,也包含内生于社会群体之中的非强制性规范。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复杂多样的个体爱国行为,都是用以凝聚个体爱国行为的思想工具,都是对社会爱国行为的集中反映。因此,爱国规范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受到爱国行为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当人们的爱国行为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变化时,爱国规范的内容和范畴也会随之变化。例如,阶级社会的出现催生了具有阶级性特征的爱国行为,进而使得爱国

10、规范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全媒体时代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得个体爱国行为的独特性得到广泛拓展,进而催生出与亚文化高度关联的爱国规范。二、从爱国规范视角构建爱国行为发生机制的必要性从爱国规范视角构建青年爱国行为发生机制,旨在揭示外在的爱国规范影响个体爱国思想和行为的完整过程。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赋予8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理论的现实应用中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才能真正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解释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变化的理论依据“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爱国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实践源泉”6。在面对疫情大考、“新疆棉花”“鸿星尔克”等事

11、件中,青年人用实际行动在网络和现实中表现出了热情而理性的爱国行为。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青年人爱国行为的现实变化不仅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全媒体时代媒介对人们爱国行为的多维赋权等。国家的宏观视角能够让我们明确人们爱国行为变化的主要动因,但是爱国行为实践的主体是人,所以我们要采取“人与社会”的综合视角,既要探析社会对爱国主体的影响,也要探析在外部社会环境作用下,爱国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爱国规范这一具体维度出发,探析爱国行为的发生机制,既包含爱国规范对爱国主体的影

12、响过程,也包含在爱国规范影响下,爱国主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能够有效地解释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的变化。(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创新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7 7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从教育者维度来看,是要研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律;从教育对象维度来看,是要研究人们爱国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更多是从教育者的维度展开,对教育对象爱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重视不够。从爱国规范视角探究爱国行为发生机制是从教育对象视角切入,探析爱国思想形成发展变化规律,为爱

13、国主义教育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通过揭示爱国规范的教育功能,启发教育者通过完善和发展爱国规范体系,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爱国行为发生机制包含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除了通过制度设计进行完善,还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激发教育对象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指向“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8。新时代的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还要将爱国情感理性升华到爱国意向,实现个人与国家的高度统一,更要将爱国意向落实到实践中。在新时代

14、的历史方位下,要将爱国意向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把握爱国思想从思想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征、新要求和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从爱国规范视角构建爱国行为发生机制能够使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对象个人的特点和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征,综合调动整合社会的积极因素,进而对教育对象展开科学有效和系统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行为发生机制是教育者了解教育对象爱国思想状况的理论武器,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实践指向。三、内外双循环:

15、爱国行为发生机制探究“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外部因素的影响制约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过程”9 115。因此,探究爱国规范对爱国行为的作用机制,要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入手,既要从社会层面研究爱国规范如何对爱国主体产生影响,也要从个体层面研究爱国主体在爱国规范的影响下,其爱国思想和行为发生的变化。社会作用的外部机制是爱国规范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个体的内部机制决定着爱国规范的作用和爱国行为的养成,二者紧密联系,同时发生。我们将作用机制分为外部机制的内化、内部机制的运行和内部机制的外显三部分,将社会和个人、外部和内部联接起来。(一)外部机制的内化:爱国规范的感知

16、爱国主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9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受到社会中爱国规范的影响。爱国规范被主体的感知是变“外部社会客观存在的爱国规范”为“个体内部感知的爱国规范”,是社会影响爱国主体进而激发爱国行为的重要形式,也是本文探讨的爱国行为发生机制的外部机制。不同作用范围的爱国规范被个体感知到的路径是不同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爱国社会规范的形式被个体感知。爱国社会规范往往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出现。例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爱国奉献是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17、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体能够通过明文规定的条款直接感知到爱国规范。二是以爱国群体规范的形式被个体感知。群体规范是社会规范的具体呈现,爱国群体规范中的主体内容来源于爱国社会规范。但是爱国群体规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爱国群体规范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有学者将常见的网络爱国粉丝社群分为“追求狂欢仪式的帝吧群体、寻求个人情感认同的饭圈女孩群体和基于政治诉求的工业党群体”10。“帝吧”爱国群体重视爱国的狂欢氛围,这类群体的爱国规范强调爱国的热情,同时对理性爱国的要求相对较低;“饭圈女孩”爱国群体强调爱国的生活化和情感化,这类群体的爱国规范往往要求个体以萌化的语言表达爱国情感;“工业党”爱国群体重

18、视爱国的理论性阐述,这类群体的爱国规范往往要求个体通过介绍国家制度的优势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这种方式营造爱国氛围。另一方面,爱国群体规范中明文规定的内容较少,约定俗成的内容较多,个体往往感知到的不是具体的规范条款,而是群体中多数人的爱国思想和行为以及群体的爱国氛围。在感知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个体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爱国群体规范。(二)内部机制的运行:爱国规范的作用当爱国规范被主体感知后,爱国规范开始发挥作用,对爱国主体的思想产生影响。爱国规范作用的内部机制是变“社会要我这样爱国”为“我要这样爱国”,可从爱国规范内部运行的动态逻辑和不同结果分析这一过程。依据爱国规范内部运行的过程,可分为爱国规范感知、爱

19、国规范分析、爱国规范选择三个阶段:爱国规范感知是指爱国主体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感知爱国社会规范的过程。个体既会感知到爱国社会规范,又会更为直接地感知其所在社会群体中的爱国群体规范。个体对爱国规范感知的程度受个体爱国思想和爱国规范体系的共同影响。爱国规范分析是指在感知爱国规范的基础之上,个体结合自身爱国思想理解和分析爱国规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会在分析爱国规范的内涵、要求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形成自身对爱国规范的新认识。爱国规范选择是指个体将自身认识到的爱国规范与自身已经形成的规范认知体系相比较,并主动进行判断、筛选、吸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将外在的爱国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爱国思想,进而指导爱

20、国行为的产生。依据爱国规范内部运行的最终结果,可分为忽视外在爱国规范、对外在爱国规范存疑、排斥外在爱国规范、外在爱国规范内化为个人规范、外在爱国规范内化为个人规范并上升到爱国意向五种类别。首先,从爱国规范感知来看,不同个体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当中,有着不同的爱国思想,会造成对爱国规范感知程度的不同。当个体爱国规范感知程度较弱时,会导致个体忽略外在的爱国规范。其次,从爱国规范的分析和选择来看,当个体感知和认识到的爱国规范与个体爱国思想的结构特性相符合时,个体会认同并主动吸收外在爱国规范,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规范。当个体感知和认识到的爱国规范与个体爱国思想的结构特性不相符合时,个体会进行思想斗争:一方

21、面当个体爱国思想缺乏对规范的解释逻辑,并且外在爱国规范过于强烈的时候,个体往往会表现出对外在爱国规范的排斥;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对爱国规范的认同程度和个体实际生活境遇的不同,个体或是表现为对外在爱国规范存疑,或是表现为接纳吸收外在爱国规范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规范。最后,从爱国主义教育来看,一方面教育者通过直接作用于教育对象的爱国思想系统,增强教育对象的爱国规范感知、分析和选择能力,进而影响教育对象爱国规范内部运行的结果。另一方面,个体难以自觉地将外在爱国规范的内化结果上升到爱国意向层次,只有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引导,才能实现教育对象10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爱国思想的理性升华。(三)内部机制的外显:

22、爱国行为的养成当爱国规范被感知并通过内部机制的运行转化为行为动机后,需要通过内部机制的外显,实现爱国行为的养成。爱国行为养成的内部机制是变“我要这样爱国”为“我正在或者已经这样爱国”,分为爱国行为动机的产生、爱国行为方式的选择、爱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部分。首先,爱国行为动机的产生是爱国思想外显的基础。爱国行为动机的产生受个体爱国思想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这里的爱国思想既包含个体原有爱国思想的主体部分,也包含已经内化了的爱国社会规范,并且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环境因素的影响既包含爱国社会规范的影响,也包含具体社会事件的直接刺激,并且后一种影响方式往往指向更为明确的爱国行为。例如,本土企业的善举往往会

23、激发群众对国货的购买欲,其他国家的敌对行为往往会激发群众对敌对国家的抵制行为。其次,爱国行为方式的选择是爱国思想外显的重要环节,爱国思想动机转化为爱国行为需要选择具体合适的实现方式。爱国行为的选择体现了个体的行为风格,受个体爱国思想、爱国社会规范、爱国主义教育三方面影响。爱国行为选择的主体是人本身,因此其必然受个体爱国思想的影响。爱国社会规范包含着对爱国行为方式的规范,制约着爱国行为选择的范围,同时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主动引导学生选择理性的爱国行为方式。最后,爱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爱国思想外显的最终阶段。爱国行为往往带有情境性,虽然受爱国思想的直接影响,但是往往难以真实地反映爱国思想系统的综合状况,

24、个体的爱国行为习惯能够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爱国思想,是稳固的爱国行为模式形成的基础。四、对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启示基于爱国规范视角探索爱国行为发生机制揭示了青年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从爱国思想到爱国行为变化发展的机理,既从外部的教育环境视角呈现爱国社会规范对青年爱国思想行为的影响机制,又从内部的爱国主体视角呈现青年爱国思想行为在社会规范影响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对完善和发展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具有重要启示。(一)重视新时代爱国规范的建构青年开展爱国行为的过程是青年个体将社会层面或群体层面的爱国规范转化为内在的爱国行为需求并落实于具体实践的过程。爱国规范既构成了青年爱国行为发生的社会根源

25、,又是评价和发展青年爱国行为的价值标准。因此,爱国规范在爱国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完善和发展新时代的爱国规范体系。一方面,要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构适应于当前中华民族发展的宏观爱国规范。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来看,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爱国规范的重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来看,要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作为新时代爱国规范的核心内容;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爱国规范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另一方面,要聚焦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变革和青年

26、生存方式变革,建构适应于不同情境的微观爱国规范。在媒介技术的赋能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使用独特的行为模式表达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开展具有不同圈层文化特征的爱国行为。我们不能以简单的二元对立态度审视当前青年爱国行为的娱乐化发展趋势,而应当从社会和青年发展变化的社会根源入手,把握住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问题所在,既要创新和发展微观爱国规范的话语表达、传播模式和表现形式,推动宏观爱国规范在不同情境中转化为青年乐于接受的形态,还要重视微观爱国规范的全面发展,实现爱国主义情感、认知、意志和行为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青年的主体力量,鼓励青年成为一系列微观爱国情境中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二)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思

27、想的培育青年产生爱国行为的过程既包含着青年对具体爱国情境的社会性适应,也包含着青年对爱国行为的价值思考和理性选择。然而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阶段,我们不仅需要从社会维度完善和发展新时代的爱国规范体系,还要从个体维度培育和完善青1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要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的系统性。从青年思想行为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包含心理情感、思想观念、精神品质和行为准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青年内化外在爱国规范的心理选择机制。因此,必须遵循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系统完整地培育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另一

28、方面,要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思想培育的精准性。不同青年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思想状态,展现出多种多样的爱国行为方式。不仅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青年爱国行为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建构针对青年爱国主义思想的群体画像和个体画像,还要依据不同青年在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具体困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供给,通过青年爱国行为数据的发展和变化精准评价教育效果并不断优化教育过程。(三)重视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策略的拓展爱国规范对青年爱国行为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青年爱国行为的发生过程,指明了青年爱国行为引导既需要外在社会规范的影响,又需要内在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为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策略的拓展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爱国主义教育通

29、过培育爱国行为主体实现青年爱国行为引导。通过有效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场域,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将符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爱国思想进行系统化的灌输,进而完善和发展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青年选择正当和理性的爱国行为,抛弃不合理的爱国行为选择。其次,完善和发展爱国规范,通过建构爱国行为发生环境实现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爱国法律规范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等爱国行为的义务;爱国政治规范彰显了国家政权对爱国行为的强制性要求;爱国道德规范体现出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对爱国行为的客观要求。最后,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侧重个体培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侧重社会环境建

30、构的爱国规范完善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爱国行为引导主体逐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场域、形式、载体、效果的拓展,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活动、仪式礼仪、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载体促进青年的爱国规范感知;另一方面,爱国行为引导主体逐步重视行为引导的教育功能,部分国家机构依托网络媒介立足自身特点实现高质量的爱国主义信息传播。与此同时,作为爱国行为引导客体的青年在网络空间中传播和生产爱国主义相关信息,既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身爱国主义思想的培育,又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了爱国规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11

31、。新时代的爱国行为引导要让广大青年能够切身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在祖国的发展中得到满足,自身的价值在国家的发展中得到实现,要让青年主动地认同和遵守爱国规范,共同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对于爱国行为发生机制的深入探讨有利于推进新时代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理论创新,为充分发挥中国不断繁荣发展的时代优势,推进青年爱国行为引导的形态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N.人民日报,2019-11-13(6).2 吴潜涛,杨峻岭.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3 凌文辁,郑晓明,方俐洛.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J.心理学报,2003(

32、2).4 陈锡敏.试析爱国行为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曾德生,俞智威.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 J.中国青年研究,2021(5).7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3(2).9 沈壮海.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10 李龙,刘汉能.舆论爱国:爱国粉丝社群的社交化与集体协同 J.中国青年研究,2020(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

33、时代的中国青年 N.人民日报,2022-04-22(10).(责任编辑:姚宏志)12On the World Significance of Humanitys Shared ValuesLi Xiaojun(Center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24)AbstractAbstract:Humanitys Shared Value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Xi Ji

34、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It is a common ideal and value orientation proposed by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pursu-ing a strateg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mid global changes of a magni

35、tude not seen in a century.It hasworld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diverse civilizations,constructing anew for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Key wordsKey words:humanitys shared values;world significance;human community

36、 with a shared future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Patriotic Norms on the Patriotic Behavior of YouthYao Mingming,Dai Dai(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58,China)AbstractAbstract:Patriotic norms are a type of social norms that exist in society,social groups

37、 and members of so-ciety and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state.The mechanism of patri-otic behavior occurrenc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atriotic norm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explaining the changes in patrioti

38、c behavior of youth in the new era,promotingthe innov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theory,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riotic education.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patriotic behavior occurrence inspire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c norms in the new e

39、ra,the cultivation of patriotic thoughts among youth and the expan-sion of patriotic behavior guidance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youth patriotic behavior in the newera.Key wordsKey words:patriotic norms;patriotic behavior;mechanism of action;socialOn the Possibilities and Feasibilities of

40、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DiscourseBased on Haberma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Ye Rongguo,Wu Lijun(School of 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2)AbstractAbstract:Discourse is the medi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

41、ents.Only when itis recognized and accepted by college students can the underlying ideas,political views and moral norms berecognized and accepted.The discourse ideas such as the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coursesubjects,the context of the life world,and discourse validity conditions p

42、roposed by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possibility of acceptance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It also provides a practical direction forhow it can be done:educators must construct intersubjec

43、tive relationships to form a discourse community;return to the life world to achieve horizon fusion of discourse;meet validity requirements to improvethe acceptability of discourse.Key wordsKey words: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dis-course acceptance高校辅导员学刊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