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滇夷图”溯源——国家...书馆所藏“夷人图”关系考释_苍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580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滇夷图”溯源——国家...书馆所藏“夷人图”关系考释_苍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清代“滇夷图”溯源——国家...书馆所藏“夷人图”关系考释_苍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清代“滇夷图”溯源——国家...书馆所藏“夷人图”关系考释_苍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清代“滇夷图”溯源 国家博物馆、哈佛燕京图书馆、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夷人图”关系考释苍铭邵凡晶古代图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是历史学、民族学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滇苗图说、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所藏 滇夷图说 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民族图册,近年不断被研究者关注和引用,这两种图册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滇中百蛮图 有密切关系。本文考释了三种“夷人图”的绘制年代,绘制背景,发现它们均源自清初编绘的 百蛮图稿,该图稿是清代最早的“夷人图”,对认识云南众多“夷人图”的源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订正了 滇苗图说 滇中百蛮图 图册装裱过程中图说错贴问题,为西南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古代民族图像

2、信息。关键词:百蛮图稿 滇中百蛮图 滇夷图说 滇苗图说作者苍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邵凡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副研究馆员。地址:北京市,邮编 。清代,基于大一统国家边疆治理的需要,云南地方官员组织绘制了多部“夷人图”,民族学研究将其称为“滇夷图”,这些民族图像文物是反映清代中央王朝西南边疆治理的物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被誉为“中国民族学的敦煌”。但这些图册或因进御朝廷深藏宫中,或因官员离任携之回乡,流散民间后许多被西方人收购流失海外。因此,云南本地“滇夷图”藏品反而罕见,以至于民国时期专门著录明清书画家的 滇南书画录,以及当代云南艺术史研究的力作 云南艺术史 云南民族美术史均

3、未提及清初绘制的“滇夷图”。迄今披露的清初“滇夷图”,流传较广的有两种:其一为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滇苗图说,第图“侬人图”中有清初宫廷画家顾云臣题跋及钤印;其二是中国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 滇夷图说,该图册被认为是雍正初年云贵总督高其倬组织绘制。此外,吉首大学杨庭硕教授团队获得意大利地理学会 民族研究 年第期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地区馆藏南方民族图册的整理与研究”(批准号:)阶段性研究成果。祁庆富、史晖等著:清代少数民族图册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年版,前言 第页。方树梅:滇南书画录,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编:云南丛书续编 第 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李昆声:云南艺术史,云南教育出版社

4、 年版;李伟卿:云南民族美术史,云南美术出版社 年版。滇夷图说,乐怡整理:百苗图八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 页。(清)高其倬:滇夷图说,刘铮云主编: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史部(第 册),台北“中研院”年版。本文所引 滇夷图说 各族图像与图说均为该版本,内文不再注版本。()图书馆收藏的 部中国南方民族图册的高清电子版,其中“百苗图”部,“滇夷图”部,杨庭硕先生将此批图册取名“中国西南民族图志晚期抄临本”,初步鉴定为 世纪初期的临摹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少数民族图册收藏较多的单位,但馆藏民族图册目前还处于整理阶段,未正式出版。“苗图”研究的知名学者,美国学者何罗娜()搜罗了全世界 余种

5、苗图,但遗憾未能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苗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少数民族图像文物藏品中,有一部题名 滇中百蛮图 的云南少数民族风俗图册,该图册分为上下两册,绘制了清代云南 个族群的图像,并附有图说,馆藏信息显示,该图册为 年月 日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库中调拨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之一),为纸本彩绘,共 开,每半开纵 厘米,横 厘米,无页码,共 页。图册临摹于康熙四十八年(),是目前已知海内外所藏清代“滇夷图”中最早的彩绘本,与哈佛 滇苗图说、台北 滇夷图说 有密切关系。近年,“滇夷图”受到民族学、历史学、美术史等学科关注,以“滇夷图”为史料的论文、论著不断涌现。但是“中国古代大多数

6、图像史料没有具体的时空维度”,图像的误用,图像年代不清晰将动摇研究的基础。因此对上述三种图像的真伪、绘制年代进行考订,弄清它们的来源与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国博 滇中百蛮图 临摹背景与时间海内外流传的“百苗图”“滇夷图”多无绘制者信息,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馆藏 滇中百蛮图 却有 字的跋文,字后记,为我们追溯图册的绘制过程和绘制年代提供了可考信息。跋文介绍了该图册的临摹背景,主要内容有:滇中旧有百蛮图稿,系王大中丞进御之遗。己丑秋,余以内艰解组,遂令段子临之以归,非敢夸耀闾里,亦以志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冬月望后之二日,牧庵李宏柱记。滇中百蛮图 跋文末尾还有两方篆刻钤印:其一

7、为“李宏柱”;其二为“牧庵”,可知跋文作者为李宏柱,号牧庵。李宏柱在跋文中自述其在康熙四十年出仕云南,曾在云南曲靖府、广西府(辖今云南泸西、邱北、弥勒、师宗等地)、马龙、罗平、南宁(地在今曲靖麒麟区)任职,因此熟悉云南的风土人情。康熙四十八年因赴母丧返乡。关于李宏柱其人,乾隆 广西府志 有记录云:“李宏柱,山西平阳府襄陵县贡生”,光绪 襄陵县志 收录有李宏柱记述康熙三十四年襄陵县大地震后撰写的清代“滇夷图”溯源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藏“百苗图”“滇夷图”的情况由杨庭硕先生助手张振兴博士提供。以何罗娜教授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多将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图册统称为“苗图”。参见 ,:,(),:,。中国民族学界多

8、将南方民族图册分为“百苗图”“滇夷图”“琼黎图”“番社图”等四类。意大利地理学会图书馆藏部“滇夷图”,其中编号 的图册,有 图,该图册部分图像临摹自台北 滇夷图说。蓝勇:中国古代图像史料运用的时间与理论建构,文史杂志 年第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滇中百蛮图,第 页。乾隆 广西府志 卷 秩官通判。地震述 七言诗。光绪 山西通志 卷 经籍记下 载:“牧庵诗草,襄陵李宏柱撰。”可见,李宏柱确有其人,以山西襄陵县贡生选调云南为官,牧庵为其号,在其回乡赴母丧结束后出任陕西乾州知州。从李宏柱所撰跋文还可知,云南康熙年间就已有一部“百蛮图稿”,是王大中丞敬献给清廷的“百蛮图”遗留下的底稿。康熙四十八年李氏离任

9、时,请了一位名为“段子”的画家临摹了这部“滇夷图”,携带回山西襄陵县。这些记述为判断 滇中百蛮图 的版本属性提供了关键信息:首先,结合上述李宏柱履历可印证,滇中百蛮图 临摹于康熙四十八年,与李宏柱云南任职时间吻合,且所用“牧庵”钤印亦有方志旁证,故可确定此图册为康熙四十八年临摹本,是迄今已知存世最早的“滇夷图”。第二,滇中百蛮图 的母本是王大中丞遗留下的 百蛮图稿。中丞是清代对督抚大员的别称或尊称,李宏柱所云王大中丞是指康熙二十年出任云南巡抚,康熙三十三年升任云贵总督的汉军镶黄旗官员王继文。王继文是平定吴三桂叛乱之后的首任云南巡抚,在清初云南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主持了康熙 云南通志 修

10、纂,康熙三十三年升任云贵总督,三十七年调任回京,四十二年病逝。他所遗留的 百蛮图稿 今下落不明,李宏柱 滇中百蛮图 为其临摹本。第三,李宏柱携图册回乡后,重新进行了图说抄写和图册装帧。滇中百蛮图 的每一段图说文字后面均有“李度私印”的白文印,可知其抄写者为“李度”。在图册最后一图“阿成图说”之后,李度书有抄写后记,后记称其为李宏柱的同乡文人,应李宏柱之请,帮助其重新抄写了这部图册的图说文字。李度自述“旧各有图说一则以记页末,乃命余录诸左幅”,即李宏柱请同乡李度将原来书写在图册之后的各族图说,重新抄写,分别放在各图的左侧页面,将原临摹图册“前图后说”,图与文分离的图册结构,改变为“右图左文”的传

11、统册页形式,更利于阅读者图文对照阅览。故知,滇中百蛮图 为康熙五十年重抄图说、重新装裱之图册,为与王继文 百蛮图稿 区别,将图册题名为 滇中百蛮图。第四,滇中百蛮图 是为讴歌清王朝大一统盛况而摹绘。李宏柱在该图的跋文中用较大的篇幅回顾了从古至清,中央王朝对云南边疆经营的历史,认为元明四百年的经营使得云南与内地文化高度融合,而清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最为强盛的时期,他称颂清王朝“声明文物之盛几几,与中原等。清兴仁渐八极遐迩,向扶桑、昆仑、日南、黑海悉归版籍,而滇南则如畿内”,遥远的云南边疆如同京畿腹里;他还声称摹绘 百蛮图稿 的目的是宣扬“天子之德化轶唐虞而上之”,大清王朝的盛世超越了唐虞太平盛世。

12、另,作为平定吴三桂之后的首任云南巡抚,王继文康熙年间进御“百蛮图”的目的,应该也是为清廷形象地了解西南边疆民族的风俗,宣扬清王朝大一统的盛况。由上可知,康熙四十八年,李宏柱请“段子”临摹王继文 百蛮图稿 携归山西之后,对图册的文字部分进行了重新抄写,按右图左文形式重新装订了图册,并将图册题名为 滇中百蛮图。之后,该图册如何被清宫收藏暂无从考证。那么王继文 百蛮图稿 中的云南各民族图像 民族研究 年第期李宏柱家乡的县志民国 临汾县志,著录有其著作 牧庵集 八册。雍正 陕西通志 卷 职官乾州知州。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滇中百蛮图,第 页。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滇中百蛮图,第 页。又是来自何处?是派人实地采

13、风绘制,还是临摹自现成的图册?百蛮图稿 虽然下落不明,但仍然可以从其临摹本 滇中百蛮图 中发现线索。二、滇中百蛮图 与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的关系 滇中百蛮图 的母本 百蛮图稿 大部分临摹自明代人所绘“夷人图”,少部分为清代康熙年间补绘。从以下文献的比对中可以得到证实。滇中百蛮图 绘有 种“夷人图”,族称如下:白人;爨蛮;白罗罗;黑罗罗;撒弥罗罗;妙罗罗;阿者罗罗;乾罗罗;鲁屋罗罗;撒完罗罗;罗婺;摩察;僰夷;牜菐喇;普特;窝泥;拇鸡;麽此夕;力些;怒人;扯苏;土人;土僚;侬人;沙人;蒲人;古宗;西番;峨昌;缥人;哈喇;缅人;结此旦;遮此夕;羯此夕子;地羊鬼;孔答;喇记;喇

14、吾;比苴;菓葱;野人;喇鲁;阿成。通过查阅明清所修云南省志可发现,滇中百蛮图 所绘 种夷人名称与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记录的夷人名称完全相同,排列顺序也基本相同,仅“怒人”“扯苏”及“野人”图顺序不同,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所记 种夷人如下:白人;爨蛮;白罗罗;黑罗罗;撒弥罗罗;妙罗罗;阿者罗罗;乾罗罗;鲁屋罗罗;撒完罗罗;罗婺;摩察;僰彝;牜菐喇;普特;窝泥;拇鸡;麽此夕;力此夕;土人;土僚;怒人;扯苏;侬人;沙人;蒲人;古宗;西番;峨昌;缥人;哈喇;缅人;结此旦;遮此夕;羯此夕子;地羊鬼;野人;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康熙 云南通志 是由时任云贵总督范承勋,云南巡抚王继文主持

15、修纂,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次年刊刻成书。滇中百蛮图 所记夷人数量、名称与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完全相同,各族排列顺序也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孔答、喇记、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族,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只标明了分布地区,没有详细文字介绍。而 滇中百蛮图 不但有这族的分布,而且还绘有图像和详细图说介绍这族的生产与生活习俗。因此可推断:滇中百蛮图 的母本王继文 百蛮图稿 的绘制,参考了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的记述,并补充了族图像与图说,其绘制时间约为康熙三十一至三十七年,即康熙 云南通志 刊刻后至王继文离任云贵总督之间。王继文 百蛮图稿 所绘是原创还是在前人基础上补绘,是认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源起

16、的重要问题。王继文参与主持修纂的康熙 云南通志 多据云南旧志编纂而成,其中刘文征的天启 滇志 是康熙 云南通志 的主要资料来源,方国瑜先生言:“康熙 云南通志 全录此书。”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夷人数量、名称、排列顺序如下:清代“滇夷图”溯源天启 滇志 约成书于天启五年(),为明代最后一部省志,方国瑜先生认为“以纂录资料而言之,此为明代志书最善之本。此书对后来之影响甚大”。天启 滇志 分 类,每类下有若干目,其中第十二类为 羁縻志,其下有“种人”一目,专门记述云南的各种夷人,类似今天地方志中的民族志。现流传于世的天启 滇志 均来自两底本:北京大学本和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本。方国瑜主编

17、:云南史料丛刊 第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页。爨蛮;白罗罗;黑猡猡;撒弥罗罗;撒完罗罗;阿者罗罗;鲁屋罗罗;乾罗罗;妙罗罗;罗婺;摩察;僰夷;白人;普特;窝泥;拇鸡;牜菐喇;麽些;力此夕;西番;古宗;怒人;扯苏;土人;土獠;蒲人;侬人;沙人;羯些子;峨昌;缥人;哈喇;缅人;结此旦;遮些;地羊鬼;野人;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对比两志书可知,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完全转录于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其夷人数量、名称完全相同,只是排列顺序略有不同。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中各夷人分布、生产生活习俗的文字描述,也完全照录于 滇志羁縻志种人,所涉及的行政区均为清康熙八年以前设置,所记事件均

18、为明代事件。例如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中关于“窝泥”的介绍云“石咢嘉县又曰和泥”,石咢嘉县设置于元代,明代延续,但康熙八年已经撤销。也就是说,康熙 云南通志 修成时,石咢嘉县已经撤销二十余年,编写人照录了天启 滇志 关于窝泥的文字介绍;又如,关于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介绍,图说称他们都“俱在新化州”,但新化州为明弘治八年设置,康熙四年已经撤销并入新平县,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仍然照录其文未加修订;再如,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中关于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族,只言其分布地,无具体文字介绍,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也如此。也就是说,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复制于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那么

19、,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的编写资料又来自何处?据著者刘文征自述,其编写种人志时,资料主要来源于一位称为黄公的画家所绘 民风图。由此证实明代时已经有专门的云南少数民族图册“滇夷图”流传。这从明代人编写的藏书目录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明代嘉靖年间编写的 百川书志 著录有 云南诸夷图 一卷,该书目称该图册“不著作者,凡载夷人三十七种,前有本朝御史瓯闽杜琮序文”;万历年间编写的 内阁藏书目录 收录有 云南诸夷图说 二册,称该图册为万历乙未()云南巡抚陈用宾撰。这两部图册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滇夷图”。但清代后,明代绘制的“滇夷图”原作已下落不明。通过以上考述可知,王继文 百蛮图稿 的大部分图像很可能是临摹自明

20、代的“滇夷图”,共 族图像,而不是清初实地调查新绘。其图说与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完全一致即是证明;王继文 百蛮图稿 的少部分图像补绘于康熙三十一至三十七年间,图说亦为此时新撰写,具体是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族之图像及图说(见图)。这族在天启 滇志 和康熙 云南通志 中都没有详细文字介绍,只有族称和分布地。王继文 百蛮图稿 中补充了这族的图像与文字介绍,而国博本 滇中百蛮图 又完整地复制了 百蛮图稿。简而言之,国博本 滇中百蛮图 族“夷人图”中,有 族源于明代“滇夷图”,有族“夷人图”为康熙年间补绘。这一观点有待于明代图册的发现而确认。王继文 百蛮图稿 补绘族反映出清廷对族分

21、布地区统治的深入与强化。其中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族主要分布于地处哀牢山区的新化州、新平县。康熙四年,嶍峨(今峨 民族研究 年第期乾隆 鄂嘉县志稿 卷 沿革。道光 新平县志 卷 沿革。(明)刘文征撰: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北京大学馆藏本,第 页。百川书志 卷,云南诸夷图 一卷,观古堂书目丛刊本(清光绪至民国间)。(明)孙能传、张萱等编:内阁藏书目录 卷 云南诸夷图说 二册,清迟云楼钞本。山)、宁州(今华宁)等地土司发动大规模叛乱,叛军攻陷了新化州城,叛乱平定之后,清廷撤销了新化州并入新平县;康熙二十年,清廷平定吴三桂之后,加强了对这一地区土司的约束和管控。阿成、喇记分布在滇东南的开化府,

22、康熙六年清廷将滇东南地区的教化三部、王弄山、安南三长官司改土归流,设置开化府,实现了流官的直接控制。喇记孔答喇吾菓葱比苴清代“滇夷图”溯源喇鲁阿成图 滇中百蛮图 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族图三、哈佛 滇苗图说 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同源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有八种“苗图”,年由哈佛大学授权,乐怡整理汇编,广西师范大学影印出版,其中有 滇苗图说 一种(以下简称哈佛 滇苗图说),绘制的是云南的 种夷人,较国博 滇中百蛮图 少图,应是多次传抄造成的遗漏丢失。两图属同一版本体系,理由主要有个:首先,哈佛 滇苗图说 所绘 族图像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高度一致。哈佛 滇苗图说 种夷人的构图、人

23、物形态,图像传达的主题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一致,只是少数图像的绘制细节略有差异。例如两图册黑罗罗图均为“夫妇出耕图”,图像以山路、树木为背景,两个人物居画面之中,皆赤足,其中男子均披毡,肩扛锄头,腰挎短刀,身体和头部倾侧向女子,似与其交谈;女子均青布包头,短衣,百褶裙,肩背箩筐,一手握住披毡,一手揣入怀内。又如两图册白人图主题都是男耕、女织、少读的“耕读图”画面,画面整体构图一致,皆为近景处两男子驱两牛耕田,中景处两位妇女长亭下织布,远景处一名青年男子房中读书的场景,且两图不仅人物造型、动作及数量相同,耕牛品种、织机样式、房屋构造、植被种类等画面细节亦如出一辙。其次,哈佛 滇苗图说 族的图说,

24、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的图说文字介绍几近相同。以两则较短图说为例,如“喇鲁图说”云:“喇鲁居住新化山箐,因土播食荞麦,自少至老,不履城市”又如“撒完罗罗图说”(哈佛本作“撒完图说”)云:“撒完居蒙自县明月诸村,在黑白二种之外,勤于耕作,捕虫豸及鼠而食。”两图册图说内容高度一致。复次,哈佛 滇苗图说 中的喇鲁、孔答、阿成、菓葱、喇吾、比苴、喇记等族图像与图说见于国博 滇中百蛮图,但这几族在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 及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中仅录名称,无图像与图说。两图册虽然同属一个版本体系,但 滇苗图说 为更晚的传抄本,较大可能是晚清民国时商 民族研究 年第期 滇苗图说 的图说文字与 滇中百蛮图 图说文

25、字几近相同,但存在五处图说错贴,订正见后。乐怡整理:百苗图八种,第 、页。人们为售卖请人临摹仿制之作。理由之一:滇中百蛮图 较 滇苗图说 而言,人物比例更为准确,细节刻画到位,笔触从容;房屋建筑的绘制方法符合界画标准;整体看,近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关系明显;从石头的绘制上能看出疏漏透皱的审美规律。而哈佛 滇苗图说 设色过于鲜艳,衣物褶皱处理潦草简单,毛发的穿插关系几乎没有;构图有留白的意识,但因画师审美能力欠佳,留白的效果并不好;画像勾线时对笔墨的控制能力较差,笔触生疏,无法处理动物的细致毛发,应为后世民间画师摹绘之作。理由之二:哈佛 滇苗图说 第一图“侬人图”右下角有“丙申春,金门画史,顾云

26、臣制”题记,并有“顾云臣”朱文钤印,为伪作。滇苗图说 末页有图册收藏者引清道光年所编 历代画史汇传对顾云臣的介绍,内容为“顾见龙,字云臣,太仓人,居虎丘,只候内廷,名重京师,工人物故实、写真,克肖临摹故迹,虽个中目之,一时难别真伪,固非虎头再世,堪与中州割席,明万历己酉生”。可以看出,收藏者作此跋文的目的是证明图册出自宫廷画家之手,试图提升该图册的身价,但实则弄巧成拙,更说明其为民间临摹之作。顾云臣生于明万历己酉(),王继文 百蛮图稿 大约绘制于康熙三十年至三十七年间,这时顾云臣已经 多岁,如此高龄的知名画家,不可能去临摹一部大部头的非主流的风俗画册。国博 滇中百蛮图 绘于康熙四十八年,此时,

27、顾云臣如在世也近 岁,也不可能临摹此图册。哈佛 滇苗图说 排列无序,多幅图说错贴,临摹水平不高,不可能是顾氏之作,较大可能摹自与 滇中百蛮图 同源的其他传抄本,为后人托顾氏之名的临摹本。四、台北 滇夷图说 为王继文 百蛮图稿 的补绘本台北 滇夷图说 有两个公开出版的版本,其一为宋光宇撰辑 华南边疆民族图录(台北“中央图书馆”年版)辑录本;其二为 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史部)丛书收录全本。后者补入前者未录之五幅云南边防图,整理人汤蔓媛先生依据地图绘制年代和图说内容进行了深入考证,确定该图册为雍正元年至三年担任云贵总督的高其倬主持编绘。台北傅斯年图书馆本 滇夷图说 绘云南 族的生活图像,其中有

28、 图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的构图、人物形态、画面传达的主题思想、图说文字等方面高度一致。国博 滇中百蛮图 于康熙四十八年临摹完成之后被李宏柱带回山西老家,故雍正初年高其倬在云南组织编绘 滇夷图说 时,应是参考了存留在云南的王继文 百蛮图稿 原作,即国博 滇中百蛮图 的母本。因此,两者相比较,虽有诸多相似之处,却呈现出以下个不同特点:第一,台北 滇夷图说,图,整体皆青绿设色,绘制风格及技巧高度一致。该图册所有图像的人物均置于特定场景之下,且山形、植被、屋舍变化不一,取景全面,兼顾生计和生活场景。画面细节处理详略得当,近中远景的虚实关系处理得当,须发、肌肉、服饰褶皱、质感和关系等细节表现得更为详尽,

29、池塘中水波从容自然,水流痕迹更符合实际;在描绘动物的形态、肢体和毛发时,更为灵动,具有较强表现力。所绘部分山体有近似乱柴皴、云头皴等皴法表现,用笔放松,画师有较为娴熟的绘画技法。而国博 滇中百蛮图 有多图无背景,设色不一,整体风清代“滇夷图”溯源乐怡整理:百苗图八种,第 页。该书为清道光五年()彭蕴璨撰写,有上起黄帝,下至道光年间七千余人的小传。现有 续修四库全书 收录本,见 续修四库全书 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乐怡整理:百苗图八种,第 页。(清)高其倬:滇夷图说 第 页,刘铮云主编:傅斯年图书馆藏未刊稿钞本史部(第 册)。格缺乏连贯性,图像绘制也存在不足。如,石头绘制风格多见于园

30、林景观石,放在生活场景中,布局显得过于刻意;绘制耕牛时,毛发的软硬程度做出了区分,但略显生硬;处理水纹时,波纹之间的联系较强,但水流处理稍显匠气,缺乏艺术特色。相较之下,台北 滇夷图说 更能凸显由官方组织绘制的高水平和精细化。第二,台北 滇夷图说 与国博 滇中百蛮图 图说文字基本相同,但有补充和修订,不似哈佛 滇苗图说 几乎完全照录国博 滇中百蛮图 图说。例如台北 滇夷图说“黑罗罗图说”中末句补充了“迤东各郡较多”一句。又如“力些图说”,国博 滇中百蛮图 云“力些惟云龙州有之”,台北 滇夷图说 作“力此夕图说”,补充了“今丽江、兰州皆是”。台北 滇夷图说 之“僰彝图说”,对僰彝(也写作僰夷、百

31、夷、白彝、摆夷等,今傣族)的分布做了较为详细的补充,末尾补充了“蒙自、阿迷、新化、纳楼、溪处、十八寨皆柔弱与编民略同,惟彝习异俗,随地各别,亦有绝不同于别种者,此以缅为贵重种,故独详之,至孟连、孟艮、八百、车里、老挝等处,又约略与缅同也”。台北 滇夷图说 对各族分布的补充介绍,反映了雍正初年对滇西南地区经营的进一步深入。第三,台北 滇夷图说 补绘了“剌毛、俅人、巴苴”三图及图说(见图),康熙年间绘制的 滇中百蛮图 没有这三图。这三族都分布在丽江府西部,“剌毛”为“那马”的同音异写族称,今白族那马支系,“剌毛图”所绘居住在澜沧江沿岸的白族那马支系,也是文献对那马人的最早图文记录,之后的乾隆 丽江

32、府志略种人 记述“剌毛,居住澜沧江边,系近水,语类僰人”,余庆远 维西见闻纪夷人 说:“那马,本民家澜沧工笼皆有之。”俅人分布在丽江府极西的怒江上游和独龙江,今为独龙族,元代官修全国地理书 元一统志 记述丽江府有八种夷人,其中有“撬”人之名称,但无具体描述。滇夷图说 是关于俅人已知最早的图像。巴苴是 滇夷图说 对丽江维西一带西番人的称谓,余庆远 维西见闻纪夷人 说:“巴苴,又名西番。”图册中的巴苴图像和图说介绍,也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关于丽江西部西番人的图像。显然,这些图像的获得离不开雍正初年对滇西北地区的经营。雍年元年()丽江土府改土归流,流官知府直接管理丽江府,由此加强了对滇西北以西地区的控制

33、。台北 滇夷图说 对滇西北“剌毛、俅人、巴苴”三族图像的补绘和图说增补,反映出雍正初年清廷对滇西北控制力的不断加强。剌毛俅人巴苴图台北 滇夷图说 补绘剌毛、俅人、巴苴三族图 民族研究 年第期中央民族大学曹流老师、北京印刷学院于菁竹老师、南京美术学院袁旖婳同学为本文修订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致谢。中国地方志集成云南府县志辑 ,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 年版,第 页。余庆远:维西见闻纪,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 卷,云南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元一统志 卷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丽江路军民宣抚司风俗形势,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苍铭:维西舆地图所绘清军滇西北边地驻防考,中国藏学 年第期。五、国博

34、滇中百蛮图 与哈佛 滇苗图说 的图说错贴国博 滇中百蛮图 与哈佛 滇苗图说 均为临摹重装裱图册,尤其是后者,应是经过了多次传抄和装裱,错误最多。这也是古代书画流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有必要订正。考订图说错贴的方法:一是图与图说是否一致;二是不同版本同一族图像的比对。国博 滇中百蛮图 之图说错贴国博 滇中百蛮图 有三图之图说错贴(见图),分别是:()“土人图”错贴“怒人图说”。第 图绘男子用青布包头,没有束发;但图说称怒人男子头发用绳束,高七、八寸,图文不符。再比对台北 滇夷图说 的图与文,可知该图为土人图,应贴土人图说,但错贴“怒人图说”。()“侬人图”错贴“土人图说”。第 图绘两层竹楼下,

35、一男一女挑担而行,所挑担子为平原地区常见的,扁担直接插入两箩筐中的无绳担子,男子薄衣薄裤,女子薄衣薄裙,男女均穿拖鞋,反映的是平坝热带地区人的生活场景,但图说却称男子带刀和弩,衣服为厚絮襖,腰束皮带;妇女披羊皮毡毛,反映的是山地人的生活特点,图说与图像不符。对照台北 滇夷图说,该图为“侬人图”,错贴“土人图说”。()“怒人图”,错贴“侬人图说”。第 图绘男女行走山间,三人均披羊皮,尖顶椎髻发型,男子肩扛弓弩,女子肩背水罐,典型的山地寒冷地区人打扮。但图说为侬人图说,称其楼居,无椅子板凳,席地而坐,楼梯下脱鞋后方上楼。显然图文不符,比对台北 滇夷图说 此图为“怒人图”,错贴了“侬人图说”。年,中

36、国历史博物馆编 清代民族图志 是一部收录 个少数民族历史图像的珍贵画册,其中第 页“侬人图”,第 页“怒人图”,均引用自国博 滇中百蛮图。依据上述考证,清代民族图志“侬人图”实际是“怒人图”,“怒人图”实则是“土人图”,在此予以订正。()土人图错贴怒人图说清代“滇夷图”溯源李泽奉、刘如仲编著:清代民族图志,青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侬人图”错贴土人图说()怒人图错贴侬人图说图国博 滇中百蛮图图错贴图说哈佛 滇苗图说 之图说错贴哈佛燕京图书馆早在 年前就公布了 滇苗图说 电子版,在中国广为流传。年,广西师范大学公开出版之后,该图影响更大。许多学者以此图像为史料从事清代云南边疆民族社会生活史研究,

37、但对图文是否有误,均未进行辨析。滇苗图说 虽然与 滇中百蛮图 版本同源,但其排列杂乱、错贴突出,显然是多次传抄所致。其中有幅图错贴图说(见图),订正如下:()“白罗罗图”错贴“鲁屋图说”。第图绘制的是一幅祭祀场景图。图中有人,一名长者端坐手执法铃主持法事,人跪拜,人击鼓,人吹牛角,人击铓。但该图说为“鲁屋图说”,称鲁屋持矛携盾,性格狰狞,好驰马纵猎,与图像主题完全不符。与 滇中百蛮图 滇夷图说 的图像与图说对比,该图应为“白罗罗图”,但错贴“鲁屋图说”。()“喇记图”错贴“比苴图说”。第 图为“夫妇载负行走图”。男子短裤短衣肩背水罐,女子短衣长裙背大包袱行走于路上,两人均赤足,背景为芭蕉树,显

38、示为热带。但图说为“比苴图说”称比苴人畜同处,善弓弩,夜无床被,卧地煨火。图文完全不符。对照 滇中百蛮图 与 滇夷图说 该图为“喇记图”,错贴“比苴图说”。()“缥人图”错贴“拇鸡图说”。第 图所绘主题是夫妻耕作图。男子以锄挖地,妇女荷锄持镰,男女均为青帕椎髻,女短衣长裙,端庄优雅,男短衣短裤面带笑容。但图说为“拇鸡图说”称拇鸡蓬首椎髻,插以鸡羽,形貌丑恶,妇女尤甚。这显然图文不符。对比 滇中百蛮图 滇夷图说,该图为“缥人图”,且图文一致,由此可知,该图应为“缥人图”,错贴了“拇鸡图说”。()“菓葱图”错贴“摩察图说”。第 图为一幅狩猎图,绘名男子用弩和标枪狩猎,另外对男女携孩童跟随捡拾猎物的

39、捕猎场景。但图说为“摩察图说”,称摩察执木弓药矢,遇鸟兽射无不获,图文不符。对比 滇中百蛮图 及 滇夷图说 图像,该图为“菓葱图”,且图文一致,错贴“摩察图说”。()“哈喇图”错贴“喇记图说”。第 图为夫妻出行图。妇女短袖短裙赤足,用竹篓背娃;男子头戴圆帽插一根羽毛,短衣短裤赤足,肤色黝黑,腰挎短刀。背景为热带棕榈树。图说为“喇记图说”,称男子头插鸡翎,花布短衣,妇女戴布帽,穿筒裙,衣服无带子纽扣。图与文不符。对照 滇中百蛮图 滇夷图说 该图为“哈喇图”,且图文吻合。该图错贴原因可能是哈喇图与 民族研究 年第期喇记图均以热带棕榈树为背景,男子头插羽毛而装裱时混淆。()白罗罗图错贴鲁屋图说()喇

40、记图错贴比苴图说()缥人图错贴拇鸡图说()菓葱图错贴摩察图说()哈喇图错贴喇记图说图哈佛 滇苗图说 图说错贴图通过上述考订可知:国博 滇中百蛮图 第 图“土人图”错贴“怒人图说”,误为“怒人图”;清代“滇夷图”溯源第 图“侬人图”错贴“土人图说”,误为“土人图”;第 图“怒人图”错贴“侬人图说”误为侬人图。哈佛 滇苗图说 第图“白罗罗图”错贴“鲁屋图说”,误为“鲁屋图”;第 图“喇记图”错贴“比苴图说”,误为“比苴图”;第 图“缥人图”错贴“拇鸡图说”,误为“拇鸡图”;第 图“菓葱图”错贴“摩察图说”,误为“摩察图”;第 图“哈喇图”错贴“喇记图说”,误为“喇记图”。六、结论国博 滇中百蛮图、

41、台北 滇夷图说、哈佛 滇苗图说 三种“滇夷图”同源,均源自王继文 百蛮图稿,但该图目前下落不明。从天启 滇志羁縻志种人、康熙 云南通志种人 可知,百蛮图稿 与明代人所绘“夷人图”有密切关系,该图大部分临摹自明代人的“夷人图”,在此基础上补绘了喇记、孔答、喇吾、比苴、菓葱、喇鲁、阿成族图像,增加了图说,这与康熙朝前期对滇东南地区的经营,官方对这一地区各族认知的深入有较大关系。国博 滇中百蛮图 直接临摹于 百蛮图稿,在三种“滇夷图”中年代最早。台北 滇夷图说 在 百蛮图稿 的基础上补绘了滇西北地区的剌毛、俅人、巴苴族图像,反映了雍正年间清廷对滇西北地区统治的强化与深入。哈佛 滇苗图说 临摹年代较晚,错讹较多,应是清代后期或民国时期之临摹本。民族风俗图册的绘制目的是颂扬清王朝版图辽阔,民族众多的大一统盛况,也是统治者了解地方民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当代,民族民俗图册越来越多地被作为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史料。此类图像史料被认为是比文献史料更为生动形象的史料。但是,古代风俗画册,在流传过程中常常出现图文错置、图文不符的情况,必须加以订正,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才能保证图像史料的价值。责任编辑贾益 民族研究 年第期 :;():“”夷狄,中原(),:;滇夷图:夷 ,():滇苗图说 滇夷图说 ,滇中百蛮图 ,百蛮图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